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瘤胃是反刍动物营养物质利用的第一关,饲料中60%的有机物质在瘤胃内消化,50%左右的纤维物质和88%的淀粉也在这里消化,因此,瘤胃在反刍动物代谢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瘤胃发酵主要受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变化与瘤胃内环境密切相关.饲料组成包括日粮精粗比等是调控瘤胃内环境的主要因素.因此,此次试验是在精粗比分别为3:7和2:8的2种日粮条件下,对绒山羊瘤胃内环境和发酵指标进行了测定,目的是为绒山羊的生产实践和实施营养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瘤胃作为反刍动物体内的饲料加工厂,其内环境稳定和微生物区系的平衡影响着动物对饲料的利用,日粮精粗比的改变影响瘤胃内环境稳态以及微生物区系组成,从而影响反刍动物的生产效率。本文综述了日粮精粗比影响瘤胃pH、NH3-N浓度、VFA浓度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组成的研究进展,为在生产实践中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饲粮精粗比影响动物瘤胃发酵内环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瘤胃是反刍动物消化代谢的主要器官,精粗比是影响瘤胃发酵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内环境、饲料降解率以及发酵产物的影响,为提高反刍动物饲料利用率和机体生产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瘤胃酸中毒是反刍动物常见的一种代谢病。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日粮中含有大量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饲料或者日粮粗纤维含量较低,导致瘤胃产生酸性物质过多,引起瘤胃微生物区系失调和瘤胃功能紊乱。本文就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制及其营养调控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瘤胃酸中毒是危害反刍动物常见的一种代谢病.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反刍动物日粮中含有大量的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饲料或者日粮纤维含量较低,导致瘤胃产生酸性物质过多,引起瘤胃微生物区系失调和瘤胃功能紊乱而造成的.笔者就瘤胃酸中毒的影响因素、类型及营养调控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高富璘 《饲料研究》2022,(2):150-153
瘤胃微生物主要由细菌、原虫、真菌等组成,日龄、品种、饲粮结构、饲粮添加剂和饲养方式均会对瘤胃微生物产生影响.从饲粮精粗比、营养水平、品种、饲养方式和饲料添加剂方面进行调控,能够改善瘤胃微生物区系,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文章对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反刍动物的科学饲养管理及营养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7~2008年国际反刍动物营养研究进展Ⅱ.瘤胃发酵调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瘤胃调控是反刍动物营养调控的重要手段,人们期望通过瘤胃调控达到提高反刍动物饲料利用效率和生产性能的目的。改变日粮精粗比例、蛋白质组成和日粮物理形态对瘤胃发酵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添加离子载体和有机酸是控制瘤胃甲烷产气和改善瘤胃发酵的有效方法。另外,添加外源酶制剂、饲用微生物和植物提取物都能达到改善瘤胃发酵的作用。作者综述了近年来通过改变日粮、添加离子载体、酶制剂、有机酸、饲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手段对瘤胃进行调控的研究进展,探讨瘤胃调控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1加强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奶牛采食的饲料中75%-80%的干物质以及50%以上的粗纤维是在瘤胃内消化的。瘤胃微生物与宿主、瘤胃内的细菌和纤毛虫彼此之间存在共生关系,正是这种共生关系决定了其有消化大量粗纤维饲料的能力。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经瘤胃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FA),包括乙酸、丙酸、丁酸,是反刍动物最大的能源。正常情况下,乙酸占50%-65%,丙酸占18%-25%,丁酸占12%-20%。 VFA之间的比例受日粮精粗料比例、粗饲料形态的影响。当日粮粗饲料比例减少或粗料太细时,  相似文献   

9.
 瘤胃调控是反刍动物营养调控的重要手段,人们期望通过瘤胃调控达到提高反刍动物饲料利用效率和生产性能的目的。改变日粮精粗比例、蛋白质组成和日粮物理形态对瘤胃发酵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添加离子载体和有机酸是控制瘤胃甲烷产气和改善瘤胃发酵的有效方法。另外,添加外源酶制剂、饲用微生物和植物提取物都能达到改善瘤胃发酵的作用。作者综述了近年来通过改变日粮、添加离子载体、酶制剂、有机酸、饲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手段对瘤胃进行调控的研究进展,探讨瘤胃调控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反刍动物粗饲料利用的营养调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宇旌  张勇 《草业科学》2003,20(6):36-39
通过为反刍动物补添适宜的营养来调控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生长,可提高反刍动物对粗饲料的利用效率,改善其营养价值。调控反刍动物利用粗饲料的营养措施有:日粮精粗比,补添矿物元素,供给瘤胃氨态氮,补添氨基酸与肽,补充瘤胃蛋白,应用酸碱或缓冲盐调控瘤胃的PH值等。  相似文献   

11.
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精粗比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精粗比例不当会引起很多问题。通过阐述精粗比对反刍动物消化代谢等方面的影响,旨在使养殖生产者了解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原因及饲喂精料过多所造成的危害,能充分重视日粮供应和精粗比例.避免饲料浪费和牛酮病的发生,为提高反刍动物饲料利用率的营养调控技术提供参数.并为合理调制日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精粗比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精粗比例不当会引起很多问题。通过阐述精粗比对反刍动物消化代谢等方面的影响,旨在使养殖生产者了解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原因及饲喂精料过多所造成的危害,能充分重视日粮供应和精粗比例,避免饲料浪费和牛酮病的发生,为提高反刍动物饲料利用率的营养调控技术提供参数,并为合理调制日粮提供理论依据。1精粗比对反刍动物消化代谢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粗饲料中的组纤维在瘤胃中的消化产物是低级脂肪酸(如乙酸、丙酸和丁酸),是机体的能量来源;粗饲料是体成分和乳成分的重要来源,对塑造种畜的体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中身  刘强  刘山  杨超 《畜牧兽医杂志》2013,32(1):82-83,85
反刍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复胃结构,在瘤胃和网胃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反刍动物食入的饲料须经过网胃和瘤胃的微生物发酵(简称瘤胃发酵)后进入小肠和真胃,瘤胃环境与营养供给密切相关,而瘤胃环境的稳定对反刍动物的饲料利用率起着决定性作用。1日粮结构与瘤胃发酵类型的调控日粮结构是决定微生物种类和瘤胃发酵类型的重要因素,已经知道粗饲料比例高时趋于乙酸类型,精饲料比例高时趋于丙酸类型,由于碳水化合物(CH0)在瘤胃消化的最终产物为VFA,VFA在瘤胃吸收后成为反刍动物所需能量和体脂沉积的原料,所以VFA的比例影响其饲料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4.
粗饲料的营养价值较低。通过适宜的日粮营养补添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生长可提高粗饲料的利用效率。日粮营养补添包括 :改善日粮精粗比以增加能量供给 ;供给瘤胃氨态氮 ;补添蛋白 ;补添矿物元素 ;以及应用酸碱或缓冲盐。  相似文献   

15.
缓冲剂简介     
《养殖技术顾问》2009,(9):139-139
反刍动物瘤胃内pH值维持在6.2-6.8,瘤胃内的饲料消化和微生物蛋白等的合成处于最佳状态。高精料或高青贮料日粮导致瘤胃内酸性产物过多,pH值下降,微生物区系受到破坏,纤维素及其他养分的消化率降低。日粮中添加缓冲剂可避免瘤胃pH值的下降,维持正常瘤胃pH值环境,增加于物质采食量,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大量研究证明,在如下情况下使用缓冲剂有明显效果:①在高精低粗日粮,日粮干物质中耐酸性纤维(ADF)低于21%,中性洗涤纤维(NDF)低于27%时,  相似文献   

16.
日粮纤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日粮纤维的降解机理1.1瘤胃发酵瘤胃微生物消化利用纤维的基础是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类,借助微生物产生的β-糖苷酶,消化宿主动物不能消化的纤维性物质,将其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VFA),显著增加饲料中总能的可利用程度。VFA是反刍动物主要能源物质,能提供反刍动物能量需要的70%~80  相似文献   

17.
奶牛瘤胃就像一个大发酵罐,在日粮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一个由细菌、原虫和真菌组成的独特的微生物生态系统。而瘤胃微生物的种类及其数量关系影响奶牛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情况,但是瘤胃微生物种类变化也受日粮精粗比的影响。因此,研究高精料和低精料日粮对奶牛瘤胃微生态发酵活动及产物的影响,为高效利用饲料及维持奶牛健康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调控是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重要课题。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的调控是以反刍动物氨基酸的需要为基础,有目的地通过各种途径使小肠吸收氨基酸含量达到动物的生产需要。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调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通过瘤胃蛋白质保护、改变饲料在瘤胃中停留时间和添加生物制剂调节日粮过瘤胃蛋白质;通过日粮可发酵能、能氮平衡和瘤胃微生物环境控调微生物蛋白质;通过瘤胃保护氨基酸(RPAA)调控小肠氨基酸。  相似文献   

19.
瘤胃中存在着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反刍动物的消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瘤胃微生物区系受饲粮及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这些因素,通过调控瘤胃微生物区系可提高瘤胃对饲粮的利用率,促进生产性能的发挥。本文综述了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及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瘤胃微生物区系调控在养牛业中的应用,旨在为奶牛和肉牛研究中瘤胃微生物区系的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集约化奶牛养殖过程中为了追求产奶量的提高,日粮配方中增加了精饲料的比例,奶牛饲喂高精料含量的日粮后,常导致牛群普遍发生慢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SARA)。文章综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研究SARA引起的消化道内微生物区系变化的结果。SARA的发生引起奶牛瘤胃和粪便内的微生物区系在门和属的层面发生变化,微生物区系的改变导致瘤胃和消化道内发酵产物的改变,从而影响消化道内的发酵环境,降低饲料的降解消化。微生物区系及发酵环境的改变还会产生一些异常代谢产物,损害奶牛的消化系统和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