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竹材炭化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化学、物理法相结合的工艺对竹材进行炭化处理,可取得良好的炭化效果。炭化处理后竹片的静曲强度、胶合性能与来处理竹片相比无衰减现象,用该工艺对竹片进行炭化处理可完全取代原先使用的纯物理法工艺。  相似文献   

2.
化学处理对竹材炭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福机 《林业科技》2001,26(6):43-44
在竹材进行炭化之前,用化学药液对竹材进行浸泡处理,通过这种处理方式,在相同的炭化压力和温度下,能缩短炭化周期,同时炭化后的竹片纹理清晰,色泽均匀,色差小。  相似文献   

3.
竹材炭化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化学、物理法相结合的工艺对竹材进行炭化处理,可取得良好的炭化效果。炭化处理后竹片的静曲强度、胶合性能与未处理竹片相比无衰减现象,用该工艺对竹片进行炭化处理可完全取代原先使用的纯物理法工艺。  相似文献   

4.
化学处理对竹材炭化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竹材进行炭化之前,用化学药液“强酸胍类”物质与其他助剂的混合物对竹材进行浸泡处理,在相同的炭化压力和温度下,能缩短炭化周期,同时炭化后的竹片纹理清晰,色泽均匀,色差小。  相似文献   

5.
竹材的爆破解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成竹木材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受到木质素的牢固的保护,因而,无论是用粉碎法或是其它什么方法,只要不是脱木素处理,就很难把竹木材作力饲料,糖化、酒精发酵、制浆及其它化工原料。 日本京都大学木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用爆破法对竹木材进行解离,采取把小竹片(或小木片)放在230℃,28公斤/厘米~2的容器中,经水蒸汽蒸煮处理,然后恢复到一个大气压的处理方法。由于竹材(或木材)组织中的水分绝热膨胀,导致小竹片(或小木片)爆炸解离。再加水使粘结木纤维的半纤维素分解,木素也随之水解脱落,软化溶解。经过这样处理的竹材(或木材)就成为很适合于饲料化,糖化,纸浆的原料。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对竹地板原料—竹片的颜色进行自动检测分等的方法。利用摄像机在一定光照条件下采集竹片图像,用计算机编制程序,测定试验竹片色彩,与标准竹片颜色对比,提取色彩特征数据计算色差,以色差距离为度量对竹片进行分级,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竹片自动检测分级系统"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7.
家中地面的瓷质地砖,如果掉上一滴钢笔水、酱油等没及时擦掉,过后或许色迹就渗透到了地砖里,任凭你怎样擦也擦不掉,成了多年不褪的顽迹。遇此情况怎么办呢?药店售有一种供外伤消毒用的药水,名为“过氧化氢”或“双氧水”,您可用脱脂棉蘸上这种药水,然后敷在色迹处即可。这样,您只需等上几个小时,待药液干后,色迹就会奇迹般地不见了。怎样去除地砖上的色迹  相似文献   

8.
胶合界面对竹质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制备或使用过程中,胶合界面是应力应变传递的必经通道,是决定材料使用强度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为提升和改进新开发的竹材弧形原态重组材料的胶合性能,从规格竹片表面特性和处理、竹材用胶黏剂改性处理及胶合界面表征等方面分析了胶合界面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不同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后竹材表面润湿性的研究较多,且主要集中在矩形规格竹片,而胶黏剂改性研究对象和方法相对单一;现有规格竹单元多为矩形竹片,其胶合界面呈平面结构,而弧形竹片间的曲面胶合界面影响应力和应变的传递,胶合界面表征技术在微观尺度上较好地体现了界面微观特性,但未能体现界面的几何效应。因此,弧形曲面胶合界面的观测空间有待提升。此外,界面形态和微观力学性能的独立表征未能体现界面整体性能,应发展多维设备联用,实现多性能同步表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用喷砂处理的竹片作表层材料、芯层用木刨花制成的复合胶合板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胶合板具有非常高的强度,生产中可采用先将竹片和木单板胶合成一片,再将其和木刨花一次复合成板的工艺。  相似文献   

10.
竹材预水解过程木质素迁移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竹片在预水解过程中的表面形貌及化学组成变化,研究木质素在竹材水解过程中的迁移行为。结果表明,在竹片预水解过程中,竹片内部的木质素类物质会逐渐迁移至竹片的表层和表面。竹片表层物质的FT-IR图显示,木质素特征峰随着水解程度的提高不断增强,而半纤维素特征峰则逐渐消失;竹片表层物质的XPS图显示,水解至120 min时表层物质的C1(C—C/C—H)含量较竹原料显著增加,从24.0%上升至45.5%,C2(C—O)含量明显减小,从35.5%下降至24.3%,O/C从0.43降低至0.34;水解20 min时表层木质素含量略低于竹片平均木质素含量,超过20 min后表层木质素含量均高于竹片平均木质素含量,而且其差值逐渐上升,水解120 min时,表层木质素为43.3%,竹片平均木质素为26.5%。  相似文献   

11.
选用聚磷酸氢铵(APP)、磷酸二氢氨盐(MAP)及硼酸与硼砂合剂(SBX)3种阻燃剂,采用常压浸渍法处理竹片,通过氧指数、锥形量热法考察了3种阻燃剂对竹片阻燃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阻燃竹片的涂饰性能及阻燃剂的流失行为。结果表明,3种阻燃剂均可提高竹片的极限氧指数,MAP处理竹片的极限氧指数最高;正交试验得出优选浸渍工艺为:20%阻燃剂浓度、40℃浸渍温度和0.5 h浸渍时间。锥形量热测试结果表明,3种阻燃剂均能有效降低热释放速率、热释放总量,并抑制发烟,SBX处理竹材的综合性能最佳。涂饰性测试表明,SBX阻燃剂不影响竹片表面的漆膜附着力,而APP和MAP阻燃处理使竹片表面漆膜附着力显著下降。流失性测试表明3种阻燃剂抗流失性较差,SBX处理竹片相对较好,14 d流失率为53%。  相似文献   

12.
用ABT生根粉2号和根宝2号、3号不同浓度药液处理盖杨插穗,扦插试验结果表明,经ABT生根粉2号100mg/kg药液浸泡24h的插穗,其成活率达96%,比对照提高32%,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适宜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杨树紫纹羽病在苏鲁两省发生严重,受害杨树品种主要为中菏1号杨、中菏2号杨、I-107杨、I-69杨、I-72杨和中林46杨,其林木的发病率高达80%以上。经定点研究已知该病由卷担子菌Helicobasidium brebissonii(Dosm.)Donk]引起,并已了解该病的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其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WP100倍的4JD%福美砷、14.5%多效灵和70%甲基托布津药液灌根后作晾土处理的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上。其病情指数从防治前的25—30下降到防治后的11.7—15.0。其中以用40%福美砷药液灌根后晾土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竹片集成家具零件制造的基本过程,详细介绍了竹集成材家具主要零部件竹集成板件和竹集成方材的加工工艺,重点探讨了竹片处理及竹片集成胶合的具体工艺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微波加热软化竹片弯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对5 mm厚的楠竹竹片进行软化实验,研究了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试件初含水率等因素对软化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对竹片微波软化进行了工艺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加热对竹片有良好的软化作用,当微波功率为500 W,微波处理时间为4 min,试件初含水率为90%时楠竹竹片软化效果最好,其弯曲半径可达5 cm。  相似文献   

16.
我们于1982—1985年做了紫椴种子变温和短期高温催芽处理试验,效果较好。其具体作法: 在3月中旬将紫椴种子白天摊在外边芦席上晾晒边晒,边精选种子。把选好的种子用0.3%的赛力散进行闷堆消毒一小时,然后洗去药液。用60℃的水浸泡种子,要及时搅动至水温降到20—10℃为止,浸泡一天。这时种皮软化用手轻捏即开口为度,捞出晾晒,然后用软木板轻搓种皮,使种皮裂口露出种仁或部分种皮脱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炭化、蒸煮及复合改性剂浸渍工艺对竹片工艺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二次炭化工艺可以显著提高竹片工艺品质,竹片炭化最优工艺参数为:一次炭化蒸汽压力0.3 MPa、炭化时间180 min;二次炭化蒸汽压力0.2 MPa、炭化时间100 min。蒸煮处理结合复合改性剂浸渍处理也可以提高竹片工艺品质并代替炭化工艺生产出高品质的竹片材料,竹片蒸煮最优工艺参数为:煮蒸水温80℃,蒸煮时间7 h;竹材复合防腐剂压力浸渍工艺的最优参数为:浸渍压力1.0 MPa、时间120 min、DP∶UF为4∶1。  相似文献   

18.
DP防霉剂是近年新开发的高效低毒的药剂,经对竹材防霉效果的试验,采用DP水溶液具有较好的防霉效果,药液使用浓度以0.5—1.0%为佳,浸渍处理时间以1—3小时以上为宜。根据试验结果,DP防霉剂在竹材防霉方面有希望代替目前使用面较广而毒性较大的五氯酚钠。  相似文献   

19.
竹材是易燃性生物质材料,一般需经过阻燃处理才能达到强制性国家标准(GB20286-2006)要求的公共场所装饰装修用材料的阻燃级别。研制了5种含氮、硼等元素的竹材阻燃剂,测试了5种阻燃剂浸注处理后竹片和竹条等的载药率,通过测试阻燃样品的氧指数表征5种竹材阻燃剂的阻燃效果。研究结果表明:5种竹材阻燃剂中阻燃剂FRB阻燃效果最佳,其浸注处理的竹片和竹条的氧指数分别为40.1%和38.2%。  相似文献   

20.
《湖南林业科技》2006,33(5):17-17
1、茎叶处理法 将除草剂药液直接喷洒(喷雾)或涂抹到杂草茎叶上,茎叶处理法按喷雾器械和每亩喷药液量可分为以下几种。①常规喷雾法。特别要掌握好喷雾压力和行走速度。如压力大、药液流量大、雾滴小,行走速度要快;②超低量喷雾法。即用机动或电动喷雾装置,药物可形成细小雾滴,能均匀分布在植物表面;③涂抹法。将除草剂药液均匀地涂在杂草的茎叶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