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锥栗农家品种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锥栗说区福建省建瓯市为重点,开展春农家品种资源调查,选出了乌壳长芒、温洋红、长芒仔等5个坚果达70-101粒/kg的大果家家品种,坚果102-135粒/kg的8个中果型农家品种。首次分析了锥栗的营养成分,锥栗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糖、氨基酸,不同农家品种间其含理肋交大差异,以麦塞仔、长芒仔、乌壳长芒的含量最高,其慢白质、糖、氨基酸含量分别在9.9%,17.8%、6.1%以上。  相似文献   

2.
对12个锥栗品种(八月香、白露仔、薄壳仔、黄榛、嫁接毛榛、建瓯47号、麦色仔、歪嘴榛、乌壳长芒、油榛、圆蒂仔、政和晚熟),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锥栗中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同时测定锥栗种子的横纵径比、种皮厚度和鲜出仁率等性状,探讨锥栗活性成分与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锥栗的纵横径比与总黄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76);种皮厚度与鲜出仁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595);总黄酮含量与总酚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693)。根据锥栗中活性成分与性状存在相关关系,可通过外观性状挑选出活性成分高的品种。经聚类分析,可将12个品种分为4种类型,其中包括S6、S8、S9、S10、S12等5个品种的总黄酮、总酚含量均高,平均值分别为2026.70μg·g~(-1)、727.95μg·g~(-1),可作为育种材料,进入锥栗的育种群体,结合其他性状开展锥栗优良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3.
锥栗栽培品种果实营养成分差异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建瓯市15个锥栗品种样品的淀粉、还原糖、总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并对淀粉、糖分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品种不同对糖分、淀粉含量均有显著影响。锥栗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糖分,不同品种间其含量有较大的差异,以乌壳长芒、嫁接毛榛、大尖嘴的含量最高,其蛋白质、总糖含量分别在6.64%和11.48%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给锥栗杂交育种和遗传作图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福建省建瓯市17个锥栗主栽农家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农家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利用筛选出的12对引物组合扩增的片段大小主要在50~2 000 bp之间,共扩增出180个位点,多态位点163个,占90.56%;17个锥栗主栽农家品种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509 2~0822 1之间,乌壳长芒和牛角仔(晚熟)的相似性系数最大,中尖嘴与白露仔的相似性系数最小,且在相似性系数为0.60处,大尖嘴和中尖嘴单独聚为I类,在相似性系数为0.77处,第II类又被分为A~H共8个组;SSR引物组合Cs CAT33和Cm TCR4共同构建了17个锥栗主栽农家品种的DNA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锥栗不同农家品种在栗疫病抗性、果实主要表型性状及营养成分等方面的差异情况,筛选出对栗疫病有较强抗性且果实品质表现优良的农家品种,从而为锥栗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锥栗疫病的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核糖体DNA-ITS序列鉴定,在此基础上,对17个锥栗农家品种栗疫病抗性和果实表型性状指标(包括栗疫病染...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用两种贮藏方法 (沙藏和冷藏 )对锥栗种子贮藏的试验研究 ,并根据定期观察统计数据编制了贮藏期动态生命表。结果表明 :两种贮藏方法的锥栗种子存活率都很高 ,均达 75 %以上 ,其中沙藏小毛榛达 81.6 %、大毛榛达 81.3% ,冷藏小毛榛达 86 .4 %、大毛榛达 75 .3%。低温冷藏对防止种子霉烂或延缓种子霉烂较沙藏法好 ,且发芽整齐 ,而沙藏法对种子催芽效果佳。沙藏法对锥栗 (大、小毛榛 )种子贮存的影响几乎一致 ,而冷藏法小毛榛的存活率较大毛榛的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不同海拔锥栗林分和锥栗品种受栗瘿蜂危害的情况,研究海拔对锥栗抗栗瘿蜂性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海拔不利于锥栗抗栗瘿蜂性的表达;品种抗栗瘿蜂性在不同海拔地区的表达程度与品种抗性大小有关,品种抗性越高,其抗虫性表达受海拔的影响越小,在高海拔地区越能体现其对栗瘿蜂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红青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4):60-63,85
通过测定不同抗性锥栗品种叶片N、P、K、Ca、Mg、Mn、Cu等7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研究锥栗品种对栗瘿蜂抗性与营养元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K元素与锥栗品种的抗虫性有关,当锥栗受栗瘿蜂危害时,高抗品种植株内K含量下降到较低的水平,高感品种的K含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N、P、Ca、Mg、Mn、Cu等6种营养元素与锥栗品种的抗栗瘿蜂性无关。  相似文献   

9.
闽北锥栗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锥采广泛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的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广西等省(区)。以闽北、江西庐山和浙江丽水、龙泉所产的锥栗较著名。闽北又以建匝市栽培面积最大,位于建巨东北的龙村乡品种资源最丰富。建巨市现有锥栗林5000hm‘,既有栽培的农家品种,也有野生类型。现将闽北锥栗农家品种及利用价值整理如下。1主要品种类型ZI早熟类型白露仔:白露前后成熟,早熟稳产,年年结实,无明显大小年,较耐旱,萌美分枝性强。树冠呈自然开心形,放开张;叶较大,背微带棕色茸毛;总苞含果1个,苞刺较疏,果壳毛茸多且明显,果略…  相似文献   

10.
鄂西北房县盛产板栗。野板栗资源丰富,家板栗品种繁多。桥上林中经几次深入到该县的130多个山区生产队,调查农家品种资源,选出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系板栗品种一房县大栗。1972年春,将它嫁接在桥上林中板栗品种园中与外地品种“焦扎”、“大底青”、“毛板红”等作对比,同时分别在东蒿、西蒿、杜川等10余个高、中、低山公社扩大栽培试种,经多年观察、  相似文献   

11.
抗枣疯病枣树品系选育及抗病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嫁接病枝病皮和室内PCR检测的方法,测定了不同枣树品种和单株对枣疯病的抗性,历经12 a的时间,筛选出了抗病性较强的壶瓶枣和婆枣单株。建立了总面积24 hm2的6个试验示范园,观测了林间生长表现,证明选择的枣树品系抗病性稳定。通过与感病枣树品种进行对比分析,初步研究了抗病品系的抗病机理。抗病和感病品系间在酚类物质含量、绿原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在抗病品种中发现一种感病品种中没有的酚类物质,经提取测定,该物质的提取液可对过氧化物酶、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健叶(果皮)上,多酚氧化酶活性、比活性均不反映品种间抗病性的规律性变化,但病叶(果皮)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比活性都是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高;分析了离病斑不同距离组织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及比活性,发现抗病品种在病斑近处酶活、比活大幅度提高,但波及范围较窄,感病品种在病斑近处酶活、比活提高幅度较小,但影响范围较广;病叶多酚氧化酶同工酶抗病品种为2—3条谱带,感病品种仅为1条谱带。  相似文献   

13.
提色素用万寿菊品种筛选和种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进美国提色素用万寿菊3个品种进行筛选和种植技术的探讨,通过3a的生物学特性、产量、叶黄素含量等的观察结果表明,以橙红品种综合价值最高,深橙品种次之,橙色品种第三。种植密度以75000株/hm^2为宜,花中叶黄素含量以开花后12d最高,并总结了万寿菊种植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4.
利用ISSR标记辅助选育红李新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红李新品种选择的效率,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个红李候选品种间的DNA指纹图谱进行对比分析,从7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28个引物用于红李选育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材料的DNA指纹可以分成2类,HL1和HL2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相似系数达0.94,而与HL3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本实验的3份材料中可以选择HL3,以及HL1和HL2中的1个,用于品种审定或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锥栗对栗疫病的抗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文硕 《林业科学》2001,37(Z1):90-93
健康的锥栗(Castanea henryi)皮层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比活力与抗感病性之间不相关.不同抗病性的锥栗品种接种栗疫菌(Cryphonectria parastttca)后,PAL比活力均上升,接种144 h后,PAL比活力抗病性强的品种比抗病性弱的品种高.接种前以及接种后的各个时间内,木质素含量都是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高.绿原酸的含量与品种的抗病性之间不呈规律性的相关,从绿原酸对栗疫菌菌丝生长影响的测定结果可知,锥栗体内的绿原酸浓度不足以影响栗疫菌.可见,接种后的皮层PAL比活力以及接种前、后的皮层木质素含量可作为衡量锥栗抗病性强弱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我国沙棘引种、杂交及新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沙棘遗传改良的研究现状。全国大规模的引种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及黑龙江等省区,以引进俄罗斯、蒙古良种及其实生优良株系为主。90年代开展了沙棘的杂交育种研究,主要将中国沙棘与国外品种杂交,以期获得适应性良好并且果实经济性状亦佳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18.
切花月季芽变品种的分子标记与鉴别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现代月季的基因型高度杂合,目的基因的定位如同大海捞针,形态指标模棱两可的描述比比皆是。为此,特别收集了组别17个,品种45个及相对的芽变品种进行随机增护多态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基因分析。结果表明:11个经筛选的人工全盛随机引物(10-base)共增扩出基因位点143个,其中多态性位点93个,平均多型性比率高达66.0%;切花月季品种与品种之间,特异性RAPD图带清晰稳定,极易识别;由同一品种变异而来的芽变品种之间,特异性位点极少,相似性遗传距离非常接近,最小为0.8607,最大为1;幼叶DNA双步CTAB提取法有助于提高基因指纹图谱的重现性。这为表型性状较为相近的切花月季芽变品种的分子鉴别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也为转基因品种的育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油茶的栽培和良种繁育提供科学依据,在福建省福安市优选的12个油茶家系栽培试验的基础上,对试验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等级划分。在对油茶家系多性状的灰色理论关联度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对油茶家系进行分类,将12个油茶家系分成3个等级。其中优等家系2个,性状好、年产油量高;中等家系3个,性状稳定、年产油量较高;普通家系7个,性状不稳定。  相似文献   

20.
国外李品种区域化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加速河南省李树品种结构调整,引进了国外李品种22个,并进行了区域化栽培试验。通过调查国外李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果实品质,确定了评价标准。采用综合评分的评价方法,筛选出了10个适合河南省发展的早、中、晚熟配套国外李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