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长白落叶松生物量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型分析法研究了长白山地区长白落叶松的地径(D0)、胸径(D)、树高(H)、枝下高(h)、冠幅(cr)等因子与各器官生物量、总生物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器官及总生物量模型以非线性回归为主,最优模型为:树干生物量Wt=3.05e-005D2H+0.008,树冠生物量Wcr=7.35e-005(D2H)0.805,树枝生物量Wb=-1.3e-010(D02H)2+4.13e-005D02H+0.042,树叶生物量Wl=5.09e-005(D2H)0.679;总生物量Wab=9.23e-005(D02H)0.839。  相似文献   

2.
以山西省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与全株解剖测定各器官的生物量,采用相对生长方程y=axb(CAR)估测单木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总生物量、树干生物量、树枝生物量、树叶生物量、树根生物量的模型分别为lnW_T=0.824 7 ln(D~2H)-1.866 3,lnW_S=0.837 9 ln(D~2H)-2.831 9,lnW_B=0.882 2ln(D~2H)-3.902 1,lnW_L=0.765 9 ln(D~2H)-4.017 4,lnW_R=0.824 7 ln(D~2H)-3.649 7.  相似文献   

3.
以抚顺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48株标准木数据,建立了落叶松人工林单木各分量(包括树干、树枝、树叶、根系和整株)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枝生物量的最优方程为lnW=-3.958+2.39lnD;叶生物量的最优方程为lnW=-5.631+0.834ln(D~2H);干生物量的最优方程为lnW=-3.716+0.96ln(D~2H);根系生物量的最优方程为lnW=-4.368+2.55lnD;全株生物量的最优方程为lnW=-3.131+0.938ln(D~2H)。所建立的模型精度都高于90%,误差很小,可很好地用于预测落叶松人工林单木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西黄冕林场7年生黑荆树(Acacia mearnsii De Willd.)人工林林分进行每木检尺和生物量进行测定,建立了黑荆树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D)、树高(H)及D2 H的相关关系,分别用幂函数等3种模型对黑荆树人工林单株生物量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慢生和中生类型各组分生物量分配比率大小顺序为干>皮>枝>叶>根,速生类型各组分生物量分配比率大小顺序为干>枝>皮>叶>根;黑荆树各器官生物量及全株生物量与D2 H的相关关系最为显著;各器官生物量的拟合方程拟合效果都较好,所选择的回归模型分别为:树干WS=187.689 9(D2 H)1.099 2、树枝Wb=71.786 1(D2 H)1.593 6、树皮Wtb=36.306 7(D2 H)1.025 8、树叶Wl=4.439 1e-8H7.337 8、树根Wr=e0.248 1+3.359 6D2H和Wr=1.281 6×28.777 1D2H的拟合效果相同、全株生物量Wt=313.978 3(D2 H)1.1237。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梁山慈竹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梁山慈竹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各器官与胸径和竹高的相关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梁山慈竹各器官含水率大小排列为:竹叶>竹枝>竹杆;在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中,竹杆所占比例最大,为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68%;梁山慈竹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和竹高均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中竹杆与竹高和胸径拟合的最佳模型为:W=0.034(D2H)0.755,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拟合的最佳模型为:W=0.092(D2H)0.685。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华北落叶松的生物量最优生长模型,以承德围场县北沟营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标准地,对其17~43a生林分进行详细调查,利用Spass曲线估计方法,最终确定其生物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二次函数为生物量最优模型,地上总生物量W总=-53.846-0.486 D+0.558 D2,树干生物量W干=-65.067+2.648 D+0.312 D2,树枝生物量W枝=-0.701+0.024 DH-4.868×10-6(DH)2,树叶生物量W叶=-2.205-0.479 D+0.066 73 D2,树皮生物量W皮=-3.536+0.004 D2 H-7.998×10-8(D2 H)2。  相似文献   

7.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元曲线方式拟合苦竹形态因子、苦竹器官生物量与单株生物量模型,进而对洪雅县华西雨屏区退耕还林地苦竹生物量、碳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研究区苦竹平均高为7.50 m,平均胸径为3.48 cm,平均生物量为2.09 kg·株-1,总生物量为90.02 t·hm-2;(2)在相关性分析基础上,以复相关系数和判定系数为标准,筛选出器官生物量-形态因子最佳模型为Y=-1.245 +0.135D +0.147H +0.236 d;总生物量-形态因子最佳模型为Y=e(2.200-5.085/0);总生物量-器官生物量最佳模型为Y =0.109+1.069x1+2.526x2+1.059x3;(3)苦竹各器官碳含量在0.421 7g·g-1~0.551 1 g-g-1范围内,碳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鞭>杆>蔸>根>枝>叶.(4)以实测碳含量计算得苦竹碳储量为44.55 t·hm-2,以0.45 g·g-1或0.5g·g-1计算所得碳储量与实测碳储量均存在一定误差,误差最大可达16.63%.  相似文献   

8.
为构建适用于区域桉树人工林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收集整理桉树林的生物量文献数据,拟合测树因子(胸径和树高)与地上、地下和单株生物量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单自变量模型中,基于胸径因子的方程拟合优度高于树高因子。双自变量模型中,树高因子的添加仅对单株生物量拟合优度提高了0.7%~1.5%。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比较及相容性分析表明,方程lnW=-2.833+2.301ln D+0.352 1lnH对地上生物量预测效果最优,精度达94.6%;方程lnW=-5.175+0.939ln D~2H对地下生物量预测效果最优,精度达66.8%;方程lnW=-2.960+0.896ln DH~2对单株生物量预估效果最优,精度达95.5%。分量模型与单株模型相容性较好。桉树人工林BCEF和R的平均值分别为0.634 1(n=65,SD=0.132)和0.205 6(n=76,SD=0.089)。IPCC法对林分生物量估算精度高于异速生长方程,达到95.3%。因此,建议采用IPCC生物量估算参数法进行区域尺度桉树人工林生物量估算。  相似文献   

9.
海子坪天然毛竹无性系种群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回归模型对海子坪天然毛竹无性系种群地上部分各构件单位生物量进行拟合为:W秆=2.867 7+0.007 3D2H、W枝=0.001 0D2H、W叶=-0.591 5+0.102 8D和地上部分总量W总=2.661 5+0.008 8D2H;秆、枝、叶的生物量分别占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88.48%、8.59%和2.93%;整个种群的生物量积累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含水率逐渐减小和生物量积累逐渐增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缺乏阔叶树种生物量模型是影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碳库估测精度的重要原因,过去采用其他地区生物量模型估测亚热带常见阔叶林生物碳库,但其是否适用于本地区的阔叶林生物碳库估计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在三明米槠林样地采用标准木结合相对生长方程法建立31株树的生物量模型,收集亚热带其他地区136株阔叶树生物量数据建立亚热带区域生物量模型,并与其他地区生物量模型比较。结果表明:亚热带区域阔叶林生物量模型为ln(AGB)=-1.982+1.209ln(D~2)和ln(AGB)=-2.907+0.932ln(D~2H),树高和胸径关系模型为ln(H)=0.469+1.082ln(d)-0.106ln(D)~2。Chave等建立的以胸径-树高为变量的湿润热带雨林生物量回归模型估算中亚热带森林生物量相对误差小于以胸径为变量建立的模型。Basuki、Brown、Chan、Ketterings和Kenzo等建立的生物量模型对我国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量估测精度不高,Ogawa的泰国常绿阔叶天然林生物量回归模型精度最高。该研究表明在利用区域生物量模型来估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碳库应该检验其适用性,特别要考虑到模型的树种样本数量和胸径范围。  相似文献   

11.
帽儿山林区主要树种树高与胸径之间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探索树高与胸径的相关关系,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场为样地,选取林区中杨树(Polar)、白桦(Birch)、紫椴(Tilia)、枫桦(Betula costata)、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林等5种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SPSS17.0对胸径(D)和树高(H)的数据进行处理,应用7个常见树高-胸径模型来模拟相关关系,通过决定系数R2评价出了每个树种树高-胸径最优模型形式,所有树种最优模型的相关系数都达到了0.9以上,模型拟合的精度高.结论表明:①杨树的树高-胸径最优模型形式为幂函数曲线模型,方程式为:H=4.383D0.418;②白桦树、紫椴树、枫桦树的树高-胸径最优模型形式为三次曲线模型,方程式分别为:白桦树:H=4.785 +0.721D-0.008D2-0.00005D3;紫椴树:H =3.985+0.787D-0.013D2-0.00009D3;枫桦树:H=6.345+0.769D-0.010D2-0.000047D3;③水曲柳的树高-胸径最优模型形式为幂函数曲线模型,方程式为:H=e1.992+0.043D.  相似文献   

12.
张晓璇 《林业科技》2012,(1):12-14,23
对北京市延庆县四海镇西沟里村集体林分5种落叶乔木(白桦,楸树,山杨,柞树,落叶松)进行野外调查的结果表明,该林分单木各分量生物量的最优模型均为CAR模型,各最优模型的变量主要为胸径(D)和树高(H)因子,D2H能够很好地反映树干的干重,胸径和树高能够很好地反映树枝、树叶的变化;该地区落叶乔木层生物量总量为70 912.103 63 t。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四川省石棉县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峨热竹分株地上部分基径、枝下高、全高及分株各构件生物量进行调查和测量,研究了其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结构和形态可塑性,构建了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研究表明:峨热竹各分株含水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同一龄级分株构件含水率高低表现为叶〉枝〉秆;峨热竹分株总生物量表现出多年生〉2年生〉1年生的分配特征,而同一分株各构件间则表现出秆〉枝〉叶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基径分别与各龄级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具有显著相关性,而全高与2年生及多年生枝叶生物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以基径和全高为自变量分别建立的线性模型可为相似区域峨热竹不同龄级分株秆和枝叶构件生物量的估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2013年5月,抽样调查了盈江县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天然缅竹,测量其全高( H )、枝下高( h )、胸径(D)、基径(d)、秆重(G)、分段秆重(g)、节间直径(dj)、节位数(N)和节壁厚(T)等因子,对缅竹进行秆形结构分析,并将缅竹与毛竹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缅竹的基径对胸径的拟合方程为: ln ( d)=ln 1.406+0.885 ln (D)(R2=0.880);秆重对胸径的拟合方程为: ln (G)=ln 86.544+2.797 ln (D)(R2=0.907);壁厚对高度的拟合方程为: T=3.487-0.433 ln ( Hx)( R2=0.832);节间直径对高度的拟合方程为: dj =8.803-0.004 Hx ( R2=0.745)。这些因子间均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其它秆形结构因子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胸径相同时,缅竹全高、秆重均大于毛竹;从基部到33节时,缅竹节间长明显大于毛竹。表明在竹材的加工利用方面,缅竹与毛竹相比具有较高的利用率和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5.
贺兰山灰榆疏林单株生物量回归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贺兰山东麓天然灰榆疏林林分进行了调查研究。实测灰榆单株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应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灰榆单株各器官生物量与树高(H)、胸径(D)、1/2树高处直径(D1/2)和胸径平方乘树高(D2H)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贺兰山东麓天然灰榆疏林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率为树干>树根>树枝>树皮>树叶。2)各器官生物量拟合的预测模型中,树干、树枝和树叶的生物量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而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树枝和树皮的生物量预测模型拟合效果一般;任一自变量与单株生物量拟合的预测方程适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6.
连续2年使用80株1年生与2年生栗树播种苗为试材,采用全株取样对根、枝干、叶片等各器官生物量进行测定,分析栗树苗期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情况以及地径、苗高与各组分生物量的相关性,并建立以地径平方乘以苗高(D2H)为自变量,各组分生物量(W)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栗树苗期随着树龄增加,根生物量所占比例逐渐降低,枝干生物量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而叶片生物量所占比例变化不大;同一树龄不同苗高分级的苗木株数及其生物量近似于正态分布;单株生物量随幼苗的生长而明显增加;地径平方乘以苗高(D2H)与根、枝干、叶片、地上部分以及全株等各组分生物量(W)的幂函数回归方程模型回归性较高(决定系数R2=0.895 9~0.971 2,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PE=16.59%~23.01%),具有一定估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笔者研究杉木的生物量及其分布格局对研究鄂西地区植被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以杉木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利用在鄂西地区样地每木调查的资料,建立了不同器官生物量预测模型,统计分析了不同杉木林分的乔木层生物量及其组成关系;通过对样品含水量的测定,统计分析出不同林分灌木层和枯落物的生物量;杉木林各器官生物量模型分别为:W树干=0.010 0(D2 H)1.036 6;W树皮=0.013 5(D2 H)0.787 1;W树枝=1.223 0(D2 H)0.257 3;W树叶=0.851 1(D2 H)0.258 7;W地下=0.031 1(D2 H)0.736 7;W地上=0.070 7(D2 H)0.854 3;W总=0.094 2(D2 H)0.838 3。结果表明杉木林生物量主要集中于乔木层,各部分所占比例为:干(52%)>地下(15%)>枝(14%)>叶(10%)>皮(9.6%),灌木层和枯落物的生物量比较少。  相似文献   

18.
腐殖质赤红壤上施磷、锌和硼对巨桉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室中以6个营养处理对腐殖质赤红壤上巨桉苗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在施肥处理与对照处理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除单施锌(Zn)处理的根系生物量、单施硼(B)处理的茎枝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外,各处理的指标都大于对照处理的指标,并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各含磷(P)元素处理的高径比都小于对照,相反,单施Zn或B处理的高径比都大于对照;以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为基础,选出各施肥处理的优劣顺序为P+Zn>P+Zn+B>P>B>Zn>CK。同时,对6个处理的苗木各部分生物量间的分配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