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柏林水库位于毛毛雪山脚下的庄浪河一级支流柏林沟出山口处,是天祝县华藏寺镇重要的灌溉及调蓄水库。在正常高水位、设计洪水位和校核洪水位三种计算工况下对柏林水库进行了渗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坝体浸润线均从排水棱体中出逸,下游坝壳代料最大出逸坡降为0.27,小于坝体填土允许出逸比降0.35,渗透坡降为2.88,说明该坝不会产生渗透破坏,渗流稳定。针对柏林水库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运行管理和除险加固建议,为柏林水库安全运行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黏土心墙土石坝是我国应用最广泛坝型之一,其优点是适应地基变形能力较强、对地质条件要求较低、就地取材、造价低等。土石坝因自身构造特点存在渗流问题,渗透破坏是诱发土石坝失稳破坏的主要原因。心墙作为防渗体会因质量问题或施工不当等易出现高渗透区域,促使坝体发生渗透破坏,威胁坝体安全。以黑龙江省通河县二甲沟水库的黏土心墙土石坝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和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高渗透区域心墙对土石坝渗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渗透区域显著提高坝体渗漏速率及渗漏量,提高心墙出逸点高程,增加局部孔隙水压力,影响心墙右侧(下游)渗流场。随着高渗透区域位置升高,坝体渗漏量逐步减少,心墙出逸点高程逐渐降低,孔隙水压力升高区域逐渐扩大,加剧对单宽渗漏量及心墙出逸点高程影响。高渗透区位置处于距坝基2、7、12和17 m时,引发区域内孔压偏高18%、50%、60%以及90%以上。当高渗透区域渗透系数增加时,位于中位高渗透区域的土体孔隙水压力偏高区域有缩小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未来依据大坝监测数据作渗流反演分析及动态安全监控和评估提供参考,保证大坝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具有连续性控制,提高坝体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的增多,研究的对策不断向纵深发展。影响水库大坝安全因素中,渗流及其渗透破坏是一项特别重要的因素,控制渗流及其渗透破坏成为水库大坝除险成败的关键。本文以直岔水库为例,通过对渗流控制方案的比选,渗透破坏的控制以及计算设计选择一种实用、经济的除险加固方法,可对类似水库除险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卫平 《甘肃农业》2009,(11):75-76
影响大坝安全稳定的因素较多,尤以渗透破坏危害大。在对病险水库渗流破坏原因与处理技术发展介绍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坝坝体、坝体心墙和基岩面的接触冲刷、基岩漏水的防渗方案以及以上几种防渗结构的连接方式。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三明市柳塘水库经过近40年运行出现了多处渗流现象,文章通过对坝体、坝基渗流进行分析,重点计算出大坝坝体的渗流量,指出坝体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大坝渗流提出自己的观点,为今后大坝除险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水库堤坝破坏的类型及成因 坝体的病害一般表现在渗透破坏和变形破坏。坝基下的渗透水流,使岩土体中的某些颗粒移动或颗粒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渗透变形或渗透破坏。变形破坏是由于渗流作用下,抗剪强度降低,某些部位产生不均匀变形、裂缝、下滑、产生变形,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梁家寺水库多年运行中出现问题的调查和对坝体的现场勘察分析 ,认为水库主要病险问题是 :大坝坝体及心墙填筑质量差 ,渗透系数大 ;岸坡清基不彻底 ,存在绕渗 ;输水涵洞进口设计不尽合理 ,且控制闸门设备年久失修 ,启闭不灵 ;溢洪道不能满足兴利及防洪要求。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了加固措施建议 ,以供出险加固设计中参考运用。  相似文献   

8.
土石坝普遍存在坝体填筑不密实、清基不彻底等病险问题,导致大坝渗流和抗滑稳定不满足安全运行的要求.文章以江西省鄱阳县石坑垅水库为例,对除险加固前后大坝坝体渗流及坝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为水库的施工和运营管理提供指导,为今后同类水库的除险加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土石坝普遍存在坝体填筑不密实、清基不彻底等病险问题,导致大坝渗流和抗滑稳定不满足安全运行的要求。文章以江西省鄱阳县石坑垅水库为例,对除险加固前后大坝坝体渗流及坝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为水库的施工和运营管理提供指导,为今后同类水库的除险加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针对陕西黄龙县尧门河水库大坝坝体单薄、后坡坡比不符合规范要求及坝体浸润线过高的问题 ,用二维渗流有限元程序对坝体渗流场进行了计算 ,探讨了当前坝体浸润线过高的原因 ,并进行了渗透稳定分析 ,为大坝的安全论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由于黄泛区平原水库坝基一般为软弱透水地基,坝基经过防渗处理后,坝基渗透稳定,渗漏量得到有效控制,但坝基不可避免的还有一定数量的渗漏量,下游坝址外尚保留一定的剩余水头,渗水如果不及时排走,会导致区域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库外农田浸没。笔者以山东聊城发电厂新厂引黄调蓄水库为依托,阐述平原水库如何用排渗沟和减压井联合排渗减压技术防止库外浸没和土地盐碱化。减压井和排渗沟联合排渗减压是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库外浸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化学示踪实验技术在水利工程渗漏检测中的应用。[方法]根据陕西省咸阳市三原西郊水库的现状,布置L1、L2、L3共3个断面,选用KI(碘化钾)作为化学示踪剂进行示踪剂跟踪检测试验研究。[结果]L1、L2、L3断面不存在明显渗漏现象;局部坝肩岩土抗渗性能较差。[结论]西郊水库渗漏原因为水库坝肩岩土抗渗性能不能满足防渗要求,水库投入运行后坝前水位上升,坝肩地下水位随之升高,渗透水压相应增大,增大了大坝下游岸坡水量。  相似文献   

13.
阐述水库溢洪道闸门防冰冻的设备结构、安装和运行维护防法。延边河龙水库地处吉林省东部严寒地区,水库溢流坝闸门的冬季防冰冻措施尤为重要,该水库采用潜水泵直接射流方式,防止闸前冰冻,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刘锐 《北京农业》2012,(24):143
水库维护结构的安全问题关乎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还危及到库区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水库大坝维护结构的安全保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河流域多浪水库浮游生物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塔里木河流域多浪水库是由塔里木河主要水源之一的阿克苏河塔里木拦河闸北岸分水闸引水入库的旁侧式平原水库,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渔业产地。2010年4月和8月对多浪水库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浮游生物调查,同时对水质进行了检测。通过浮游生物的定性分析得出:阿克苏河水进入多浪水库前,其中水体中浮游生物共有11种,隶属4个门,其中浮游植物3门10种,浮游动物仅发现原生动物;多浪水库共有浮游植物共有5门21种,浮游动物中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原生动物数量可观。定量分析得出:入库前水体浮游生物的总量为0.553mg/L,估计鱼产力为8.418kg/hm^2;多浪水库浮游植物总量为2.7804mg/L,浮游动物总量为1.126mg/L,估计鱼产力为92.31kg/hm^2。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岩滩水电开发对库区水环境的影响,为今后河流梯级开发库区水环境的保护以及水利生态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对红水河岩滩水电站库区水生态进行调查,结合库区建坝后藻类生态学研究数据,分析库区水质理化因子和藻类生物量变化特征。【结果】岩滩库区建坝后,而藻类生物量在枯水期和丰水期中有明显差异,丰水期高于枯水期;和建坝初期比较,藻类组成中喜静水的绿藻种类增加,硅藻种类下降,但藻类总密度增加明显;藻类密度和主要营养盐无明显的相关性,主要生源要素氮、磷浓度较建库前有较明显变化,特别库区可溶性硝酸盐增加显著,但磷酸盐浓度则下降。【结论】岩滩水电站库区水体营养状况呈现富营养化趋势,若有外源性磷进入库区,则极易引发严重的藻类“水华”。  相似文献   

17.
根据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在五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坝坝体和坝基防渗中的施工应用,介绍了五岳水库主坝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背景、施工方法、工艺流程、特殊情况处理、质量检查和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红坑子水库基本概况以及运行管理,分析了水库运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建立并完善运行管理制度、水库安全运行监测、水库大坝维修管护等对策,以期为进一步加强和重视水库工程安全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简述常峪口水库概况,强调水库除险加固的意义,根据大坝存在的工程隐患,提出水库大坝除险加固方案,以提高其运营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识别湖北省三峡库区氮磷流失的高风险种植模式和高风险区,以种植模式为单元研究区域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采用流失系数法,分析了湖北省三峡库区4个县(区)18种主要种植模式农田地表径流途径土壤本底、肥料氮磷流失情况。结果表明:库区农田氮磷流失量分别为2 035.0 t和213.2 t,其中夷陵区最高,分别占库区总量的53.8%和50.5%,该区氮磷流失强度也最高。当季施肥造成的氮磷流失量分别占农田流失总量29.6%和26.3%。18种模式中,平地-露地蔬菜和平地-园地是氮流失量最大的两种种植模式,占库区农田总流失量53.2%;平地-露地蔬菜是磷流失量最大的种植模式,占库区农田总流失量的43.3%。平地、缓坡地、陡坡地三类坡度农田中,平地农业集约程度高,氮磷流失量最高,分别占库区氮磷流失量56.1%和57.1%,缓坡地次之,陡坡地的种植强度低,氮磷流失量最低。几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平原旱地利用方式氮磷流失量分别占库区氮磷流失量的38.5%和48.5%,流失强度为17.1、2.3 kg·hm-2,远高于园地、坡耕地、水田。研究表明,夷陵区是氮磷流失高风险区,平地-露地蔬菜和平地-园地是氮磷流失的高风险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