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苧麻炭疽病(Colletotrichum boehmeriae Saw.)是苧麻上发生普遍而严重的病害之一。此病可危害苧麻叶片和茎杆,特别是茎杆感病后,植株生长受阻,原麻呈现红褐色斑点,纤维强度减弱,严重影响苧麻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弄清狭叶十大功劳炭疽病的病原菌,从四川省成都市采集疑似为炭疽病的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单孢纯化后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为致病菌;根据形态学特征,结合多基因系统学,将病原菌鉴定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该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10~35℃之间均能生长和产孢,最适生长和产孢温度均为30℃;光照对菌丝生长和产孢影响不显著;在pH 3~11之间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为7,产孢最适pH为4;葡萄糖、甘露醇、乳糖和麦芽糖是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麦芽糖为产孢的最适碳源;蛋白胨是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氮源。  相似文献   

3.
苜蓿炭疽病是各苜蓿种植区分布较广的毁灭性病害。毁灭刺盘孢(Colletotrichum destructivum)是苜蓿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本试验研究了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光照、湿度对毁灭刺盘孢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菌丝适宜生长的培养基为PDA、PSA和V-8汁;适宜温度范围为28~36℃,最适温度为32℃;适宜pH范围为4~6。该病菌在PDA培养基上,分别以麦芽糖和蛋白胨为碳、氮源,在28℃,pH 6的条件下培养时其产孢能力最强。孢子萌发的最适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牛肉膏、蛋白胨;最佳温度28℃;最适pH为6。相对湿度98%以上有利于孢子的萌发。持续光照利于菌丝生长、产孢和萌发。  相似文献   

4.
8种杀菌剂对核桃炭疽病病原菌胶孢炭疽菌的室内毒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核桃炭疽病是目前危害山东省核桃生产的主要病害。为筛选防治该病害的高效药剂,在确定了最适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的基础上,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8种常用杀菌剂对胶孢炭疽菌的毒力,评估了温度对咪鲜胺和戊唑醇毒力的影响,检测了17个胶孢炭疽菌菌株对咪鲜胺和戊唑醇的敏感性,同时评价了这2种杀菌剂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显示:在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8℃下,供试8种杀菌剂中,咪鲜胺、戊唑醇和三唑酮对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平均EC50值分别为0.07、1.45和3.04 mg/L;异菌脲、代森锰锌和咪鲜胺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平均EC50值分别为21.07、25.14和25.18 mg/L。咪鲜胺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受温度影响较小,而戊唑醇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随温度降低而增强;供试17个菌株对咪鲜胺和戊唑醇均有较高敏感性,平均EC50值分别为0.08 和 1.03 mg/L。建议在核桃炭疽病发病的不同时期,轮换使用咪鲜胺、戊唑醇、三唑酮、异菌脲和代森锰锌等杀菌剂,以有效控制该病害。  相似文献   

5.
广西油茶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明确广西油茶炭疽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通过形态学方法对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初步鉴定,以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微管蛋白基因、几丁质合成酶基因、肌动蛋白基因、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进行多基因系统分析鉴定;并用十字交叉法、菌丝干重法和血球计数法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形态学和多基因联合系统结合分析鉴定,广西油茶炭疽病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该病原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8℃;产孢温度范围为15~32℃,最适产孢温度为32℃;生长p H范围为3~11,最适生长p H为4;可促进菌丝生长并适合产孢的碳源为菊糖,阿拉伯树胶粉抑制菌丝生长但可促进产孢;对菌丝生长及产孢均有促进作用的氮源为酵母粉和牛肉膏,而硫酸铵和硝酸铵则表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苧麻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是现代国防、民用工业等的重要原料。国内外市场盛销。江西苧麻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发展苧麻生产,对振兴江西的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江西苧麻种植面积达15—18万亩。随着栽培技术提高,水肥条件改善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病害的发生与为害也日趋严重,这是目前江西苧麻单产一般偏低主要  相似文献   

7.
苎麻疫霉寄生专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棉铃、棉苗、构树、苧麻等植物上分离的苧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菌株对上述各寄主植物进行交互接种测定致病性结果表明,分离自上述寄主植物的苧麻疫霉菌株对上述3种植物均能致病,表明不同寄主来源的苧麻疫霉菌株间致病性不存在对寄主植物的寄主专化性,但对各寄主植物的致病力有一定差异。此外,分离自棉苗和棉铃的苧麻疫霉各菌株对棉苗和棉铃具有相似的致病力;分离自构树的菌株多次接种棉苗后致病力逐渐增强,初步认为构树是棉疫病菌的野生寄主。  相似文献   

8.
苎麻疫霉寄生专化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棉铃、棉苗、构树、苧麻等植物上分离的苧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菌株对上述各寄主植物进行交互接种测定致病性结果表明,分离自上述寄主植物的苧麻疫霉菌株对上述3种植物均能致病,表明不同寄主来源的苧麻疫霉菌株间致病性不存在对寄主植物的寄主专化性,但对各寄主植物的致病力有一定差异。此外,分离自棉苗和棉铃的苧麻疫霉各菌株对棉苗和棉铃具有相似的致病力;分离自构树的菌株多次接种棉苗后致病力逐渐增强,初步认为构树是棉疫病菌的野生寄主。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烟草麻孢根腐病菌Gelasinospora reticulata的生理学特性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该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并测定了11种不同杀菌剂对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和产生子囊孢子的最适宜温度为26~32℃,最适生长pH为4;光照对菌丝和子囊孢子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相对湿度高有利于该菌子囊孢子的萌发,当相对湿度高于98%时,萌发率达100%;温、湿度交互作用中,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是影响菌丝生长和子囊孢子萌发的主要因素;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菌丝生长及干重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葡萄糖与酵母膏分别为最适宜碳源和氮源;病菌菌丝体和子囊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1℃和55℃。咪鲜胺对该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_(50)为1.26μg/mL,其次是吡唑·醚菌酯,EC_(50)为2.78μg/mL,而代森锰锌、丙森锌、三唑酮和代森联抑制作用较差,不适合用于防治烟草麻孢根腐病。  相似文献   

10.
2015年, 在吉林省长春市罹患炭疽病的青皮南瓜上发现 Colletotrichum brevisporum, 与普遍认为的瓜类炭疽菌 C. orbiculare 不是同一种?本研究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药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C. brevisporum 的寄主范围广泛, 可侵染多种瓜类和非葫芦科植物; 该病原菌菌丝生长适宜pH为6~9, 最适pH=9; 光暗交替利于菌丝生长; 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 致死温度50℃, 10 min; 适宜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 L -胱氨酸?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3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毒力, 发现 C.brevisporum 对这些药剂均较敏感, 多菌灵?抑霉唑?甲基硫菌灵毒力较高, EC50分别为0.060 2?0.186 2?0.339 6 μg/mL?该结果可为东北南瓜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苧麻立枯病是苧麻产品常见的一种较普遍的病害,头麻受害最重。发病中等的麻园,产量一般损失10%左右。  相似文献   

12.
麻苗是苧麻高产的基础。苧麻苗床土壤肥沃、湿润,育苗时间长,十分有利于杂草的生长。我县苧麻苗床的杂草主要有:马唐、早稗、狗尾草、千金子、鳢肠、小旋花等,一般每平方尺有草13~25株,其中马唐等禾本科杂草占90%以上。苗床杂草一般于播后一星期开始发生,播后半个月左右进入出草高峰,杂草滋生,与麻苗争水、争肥、争光。人工拔除,不仅费时花工,而且易损伤麻苗根系,影响麻苗素质。为此,我们于1987年进行了稳杀得等药剂防除苗床禾本科杂草的试验,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苯并烯氟菌唑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潜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苯并烯氟菌唑对108株辣椒炭疽病病原菌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通过辣椒活体接种试验比较苯并烯氟菌唑对辣椒炭疽病的相对保护防效和相对治疗防效,测定其对辣椒炭疽病的室内相对防效和田间相对防效。结果表明,苯并烯氟菌唑对尖孢炭疽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高于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对孢子萌发及对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005~0.196μg/mL和0.073~3.398μg/mL;苯并烯氟菌唑对辣椒炭疽病的相对保护防效优于相对治疗防效,240 g (a.i.)/hm2苯并烯氟菌唑对辣椒炭疽病的相对保护防效可达85.64%。240 g (a.i.)/hm2苯并烯氟菌唑喷雾处理对辣椒炭疽病的田间相对防效均在75.31%以上,显著高于相同剂量的氟吡菌酰胺、氟啶胺和多菌灵的相对防效。总之,苯并烯氟菌唑对尖孢炭疽菌有较高毒力,对辣椒炭疽病有稳定的田间防效,有开发为防治辣椒炭疽病新药剂...  相似文献   

14.
室内对胡椒炭疽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其病原菌在4~38℃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在光照黑暗各12 h的交替处理中菌丝生长最快;最适pH为6;最适氮源和碳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酵母浸膏。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对胡椒炭疽病病原菌菌丝的抑制效果最佳,EC_(50)仅为0.079 6 mg/kg;其次为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43%戊唑醇悬浮剂,其EC_(50)分别为4.501 6 mg/L和8.542 5 mg/L。  相似文献   

15.
苎麻青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文治 《植物保护》1987,13(4):51-51
我国是世界苧麻的主要产地,近年来随着苧麻用途的扩大和经济价值的提高,各地竞相种植,新麻区与新麻地迅速增加,为毁灭性的青枯病传播蔓延提供了机会。浙江天台、临海两县是老病区,湖南沅江县60年代曾有发生的报道,此病目前还只局限于个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八角炭疽病高效生防菌, 利用组织分离法从八角叶片分离出芽胞杆菌菌株, 通过与八角炭疽病病原菌哈锐炭疽菌Colletotrichum horii对峙培养筛选出拮抗菌株L0517?利用拮抗菌株的发酵滤液来验证其对八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并研究菌株的发酵条件?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及 16S rDNA 和 gyrB序列分析, 将菌株L0517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L0517发酵滤液可显著抑制哈锐炭疽菌菌丝生长, 并引起菌丝形成囊泡状结构?用含0.1%吐温-80和10% L0517发酵滤液处理八角叶片可显著降低哈锐炭疽菌的致病能力, 且对八角安全无致病性?发酵条件研究表明, 当发酵温度为25℃, 培养液pH为7, 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酵母粉时菌株生长最快, 其发酵液的抑菌活性也最强?  相似文献   

17.
硅酸钠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硅酸钠在室内和田间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以巨峰葡萄为材料,对葡萄炭疽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速率及室内和田间防治炭疽病效果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硅酸钠对葡萄炭疽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室内接种炭疽病菌5 d后,15、20和25 mmol/L硅酸钠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0.58%、44.37%和52.71%,且抑制效果差异极显著;田间最后1次喷药10 d后,15、20和25 mmol/L硅酸钠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6.94%、67.16%和73.46%,喷施10%苯醚甲环唑6次的防治效果为76.84%,喷施3次的防治效果为64.29%;25 mmol/L硅酸钠与喷施6次苯醚甲环唑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但与喷施3次苯醚甲环唑的差异极显著。研究表明,在生长季可利用硅酸钠与常规药剂交替使用来防治葡萄炭疽病。  相似文献   

18.
油菜菌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的PDA平板上培养油菜菌核病菌核和菌丝块,观察菌核萌发的最适温度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最适pH值,结果表明菌核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4~28℃,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8℃,35℃为菌丝的致死温度,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4.7~8.5。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混合物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毒力增效作用,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及其不同比例混合物对炭疽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其对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质量比为2∶1的混合物对抑制菌丝生长增效最为明显,增效系数为2.41。在田间药效试验中,2种药剂2∶1混用对祁山药炭疽病的防效明显,增产率为45.02%。  相似文献   

20.
采用95%乙醇浸提紫苏和薄荷获得其提取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提取物对茶炭疽病病菌菌丝的抑制作用,采用水琼脂培养法测定提取物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状态。结果表明,2种植物提取物对茶病疽病病菌菌丝和分生孢子萌发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40 mg/m L浓度下,2种植物提取物对茶病疽病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75%以上,紫苏提取物在48 h内抑制率达100%,对其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最高可达84.28%。显微观察发现,各浓度下茶病疽病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畸变,紫苏提取物浓度越高畸变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