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动态心电图广泛应用于临床后,检出较多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及室性心律失常。SMI与心肌梗塞、心性摔死有密切关系。但SMI与定性心律失常的直接关系如何?目前尚有争议。本文通过对355例SMI和517切非无痛性心肌缺血(NSMI)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进行分析,以探讨如何判断和评价SMI定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我院1994年1月至1996年3月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共872例,其中SMI355例(SMI纽),男性230例,女性125例,年龄28~sl岁(平均568岁),NSMI517例(NSMI组),男性256例…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年龄≥60岁)肺炎文献所见不少,但来自亚热带的老年肺炎国内尚未见报道。为此.作者对1985~1994年经体检和X钱胸片确诊的194例本院住院病例作一临床分析。亚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22例,女72例,男女比为1.69。l;年龄:60~69岁108例占55.7%,70~79岁78例占40.2%,>SO岁8例占41%。1.2临床表现本组194例中除咳嗽190例(97.9%)、咯痰176例(gO.7%)、肺部罗音180例(928%)和乏力、食欲减退、发热超过50%病例外,还有气急、胸闷、便秘、心悸、血丝疾、腹胀、呕吐、水肿、腹泻及肺部哮鸣音等诸多主诉。特别是本…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提高对高血压病三大并发症——左室肥厚、心律失常、冠心病的早期检出率。方法:对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超声心动图(ECG)、心电图(DCG)、动态心电图(Echo)的对比检查。结果:(1)左心室肥厚的检出率超声心动图显著高于心电图(76%,60%P<0.01);(2)左心房肥大的检出率超声心动图显著高于心电图(1.8%,18%P<0.001);(3)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阵发性房速、窦性静止、交界性逸搏动态心电图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心电图;(4)心肌缺血检出率动态心电图显著高于心电图(77.7%,57%P<0.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积极开展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左室肥厚的早期检出  相似文献   

4.
胸痛症状既可为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也可为胃、食管平滑肌痉挛所致的心绞痛样胸痛[1],常给临床急诊带来困难。为鉴别胸痛患者胸痛发生的性质和临床意义,我们对138例胸痛患者进行了24h动态心电图监测,以观察对凡有胸癌症状的患者以动态心电图作鉴测的临床意义。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胞癌发作5min以上,临床诊断未明或既往有冠心病史而胸病发作时心电图无缺血表现,经临床和X线检查初步除外感冒和肺部疾患。138例中男86例,女52例,男女比例1.65:1;平均年龄52.6(25~79)岁。为便于分析,将138例胸病患者分为(1)青年组57例.…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本地区宫颈炎与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关系,笔者于1995年至1996年对350例宫颈炎患者宫颈分泌物作了沙眼衣原体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本组350例属农民216例,城镇居民134例。年龄18岁~53岁,其中<30岁考276例(占78%)。病程1~8个月,平均7个月。1.2患妇卫生习惯及性不洁史脸盆治具不分,不能做到专人专用者135例(占38.5%),有性不洁者56例(占16%),有性伴侣者29例(占8.3%)。1.3本组临床表现无症状者158例,有阴道分泌物增多126例,下腹痛伴尿频症28例,性交后出血38例。妇检:宫颈…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原发性痛风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痛风是一种膘吟代谢紊乱性疾病,是老年人多发性疾病之一,近年发病率有增高趋势[1]。由于该病临床表现早期常不典型,和其它病因引起的关节病症状相似,故易误、漏诊,为引起重视,现将我院收治的36例作一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与分析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年龄60~74岁,平均67.3岁。其中男34例,女2例,男:女为17:1;肥胖28例(77.8%),高血压病9例(25%),冠心病4例(11.1%),高脂血症27例(75%),尿酸性肾病5例(13.9%),糖尿病3例(8.3%),尿酸性结石2例(5.6%),有痛风家族史者3例(8.3%)。全部患者均符…  相似文献   

7.
痛风为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近年来,由于营养条件改善,平均寿命延长以及对本病较为重视,发生率和发病率逐年增加。本文对我院1985年至1995年5月之间收治的60例痛风性关节炎作一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60例患者(男59例、女1例),从事脑力工作45例(75%),体力工作者15例(25%);超过标准体重者41例(683%)。初发年龄为18~76岁,平均年龄52.3岁。确诊病风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1.2岁。病情5d至36年,平均病程5.8年。发病诱因劳累12例(20%),受凉、呼吸道感染9例(15%),有高膘吟饮食习惯36例(60%)…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3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将12导联DCG检测缺血性ST段改变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导联DCG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4.3%,特异度为81.0%,预测准确度为83.8%;诊断冠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符合率分别为73.5%、91.9%和93.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DCG对冠心病的诊断符合率也相应增高(P<0.01)。136例中,99例有缺血型ST-T改变,检出率为72.8%,其中有症状37例(占37.4%),无症状62例(占62.6%)。心肌缺血于6:00~12:00的发生率最高(176/310,占56.8%),22:00~6:00发生最小(50/310,占16.1%),两个时间段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2导联DCG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的敏感性较高,能较好反映心肌缺血部位对应冠脉病变,是有价值的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无创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前治疗脑血栓形成的药物及方法很多,其疗效及评价各有所长。我院1987~1996年共收治脑血栓形成叨例,分成3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0例中男67例,女23例,年龄30~85岁,平均62岁,病程<1周者77例(占85.6%),1~2周老13例(14.4%)。90例中属第二、三次脑血栓形成复发分别为5例~3例。1.2临床表现及诊断安静状态下发病72例。90例均有口角斜歪、语言障碍及肢体活动障碍;恶心、呕吐、头痛28例;神志模糊、烦躁不安24例;大小便失禁、昏迷7例;肌力0级69例,2级以下21例;瞳孔缩小(1~1.5mm…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4h动态心电图在诊断老年女性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老年女性SMI患者45例,采用美国DMS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进行24h的12导联同步记录,使用CM1、CM5、MaVF3通道同步记录24h心电图,记录时间从6:00至次日6:00。结果老年女性SMI患者出现ST段下移655阵次,平均14.56阵次/人,下移的幅度为(0.21±0.11)mV,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平均为21.8min/次。ST段压低过程中伴有明显心率上升,发作前平均心率为(73.1±7.7)次/min,发作时平均心率上升至(90.1±11.5)次/min。ST段下移白天(6:00-18:00)出现460阵次,夜间(18:00至次日6:00)195阵次,白天是夜间的2.36倍,其中6:00-12:00出现361阵次(55.1%),12:00-18:00出现99阵次(15.1%),18:00-24:00出现131阵次(20.0%),24:00至次日6:00出现64阵次(9.77%)。结论 SMI是老年女性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24h动态心电图对检测老年女性SMI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发生率较高,容易并发骨外露、骨髓炎、骨拆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我院自1986年7月至1996年7月共收治80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采取彻底清创,施行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我们治疗的80例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0例中男71例,女9例;年龄14~66岁,平均年龄3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72例占90%,工伤6例占7.5%,棍击伤2例占2.5%。受伤部位:上1/3处伤20例(占25%),中1/3处伤26例(,532.5%).下1/3处伤34例(占42.5%)。骨折类型:按蔡汝宾分类法[1]分三级。Ⅰ级:皮肤由内向外被骨折端刺破,伤…  相似文献   

12.
运动心电图试验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随着分级运动试验的广泛开展,运动心电图试验还应用于筛选高危冠心病患者、评定心脏功能,亦广泛用于心脏病内、外科疗法疗效的评价。但对常规心电图正常但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人群,用运动试验诊断其有无心肌缺血,评价其是否患冠心病,尚未见诸报道。我们作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高危因素组(A组):1994年10月至1995年11月,在我院门诊、住院病人中,常规心电图正常,但确诊高血压、高糖血症、高脂血症以及分别会并其中两种或三种疾患者共240例,其中男18…  相似文献   

13.
本院1993~1996年共收治直肠癌60例,现将其诊断及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6例(76.7%),女14例(23.3%),男女之比为3.21;年龄18~78岁,平均46岁,其中10~19岁1例,20~29岁5例,30~39...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中老年猝死患者心电图表现,对其猝死病因、发病表现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1980~1999年32例35岁以上中老年猝死患者猝死前心电图并结合病史进行分析。结果:这些猝死患者68.7%有冠心病史.猝死前记录到的心电图均表现异常且多为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结论:冠心病是中老年猝死发生的主要病因,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是其心电图的主要表现,一旦发现恶性心律失常应警惕猝死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ACVA)心电图(ECG)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均已除外原有心脏病史的390例ACVA患者.对其病情、ECG及预后进行动态监测分析。结果:390例ACVA患者中,发现有ECG异常者106例(33.1%),ECG异常率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62.5%)〉急性脑出血(CH)组(50.8%)〉脑梗死(CI)组(12.9%),SAH组及CH组ECG异常率与C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VA伴ECG异常较不合并ECG异常的病死率明显增高(41.5%vs5.6%.P〈0.01);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是ST-T改变。病情越重越易出现心电图异常(P〈0.05~0.01)。结论:临床应重观ACVA患者的ECG改变,加强心脏功能监测.加强治疗.这对防止病情恶化.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患者早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冠心病组96例和健康人组52例的频发性早搏(≥30次/小时)作对比分析后发现:(1)室性早搏多出现在早上5~10时(5.3%~12.3%),两组差异不显著,但冠心病的室性早搏,级别比健康人对照组明显高(P<0.01)。(2)室上性早搏合并短阵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的表现之一(占69.6%),而健康对照组仅1例(1.9%)合并短阵房速,两者差异显著(P<0.001);(3)同时伴两种频发早搏者也是冠心病的征象之一。  相似文献   

17.
羊水过少临床上并非少见,如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则围产儿预后不良。鉴于羊水过少与围产儿发病率和病死率关系密切,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院1991~1996年共收治该病158例,占同期分娩总数的2·48%(158/6346例)。本文就羊水过少的临床过程及围产儿预后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l年龄、产次及孕周本组158例,年龄20~30岁98例,31~40岁60例;第1次分娩117例,第2次分娩38例,第3次分娩3例;妊娠32周1例,37~40周68例,41~42周SO例,>42周9例。1.2诊断「’-‘’B超测量最大羊水地垂直平段<3.0cm,人工破膜、分娩时或剖宫产时…  相似文献   

18.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近年有增多趋势[1]。DCM由于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仍困难,常致误诊[2]。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作者收集38例并对其临床诊治情况做一分析。1临床资料1.1对象男26例、女12例,年龄24~75岁,平均60.9岁(其中60岁以上者20例)。全组病例的诊断均符合文献所列的标准[2,3]患者却占半数以上(20/38例)。DCM以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衰为主要特点,症状以心悸、气促最常见,其次为水肿、胸闷k。·‘’。本组有35例有上述症状。由于患者就诊时疾病常常已非早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向量心电图(VCG)、立体心电图(SECG)等检查对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评价SECG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156例行冠脉造影(CAG)的患者,其中冠心病组103例,非冠心病组53例,分析其于同一心电工作站所做的ECG、VCG、SECG资料,观察比较这三种方法的检出结果。结果 SECG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方面,检出率高于VCG、EC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CG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方面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指数、诊断符合率均高于VCG、ECG;SECG在诊断冠心病冠脉多支病变上与ECG、VCG无差异,在一支病变及两支病变上与EC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率较ECG明显增高,而与VC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CG在诊断冠心病Ⅱ~Ⅲ级狭窄组中检出率较ECG明显增高(P<0.05),但与VC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完全闭塞组中,虽然SECG检出率较VCG、ECG高,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CG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优于VCG、ECG。  相似文献   

20.
产科急症子宫次全切除术文献已行报道,但如何降低病死率等方面仍有不少问题值得探讨,本文是对46例所作的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分析1.1发生率1981年1月~1995年12月间我院产科分娩总数15393例,同期急症子宫次全切除46例,发生率0.3%。同期创它产2141例,剖它产加子宫次全切除38例,占总数0.25%,占剖宫产率1.77%,阴道分娩后子宫次全切除8例,占分娩总数的0.05%,占阴道分娩的0.06%,剖宫产子宫切除为阴道分娩者29.5倍。1.2本组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1.7岁。胎次2胎24例,≥3胎22例,最多达7胎。出血量60O~1000ml7例,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