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极端干旱条件下,以成龄无核白葡萄为研究材料,采用滴灌技术研究不同水分处理下气孔阻力连日变化及其与蒸腾速率、土壤水势、叶水势的关系,并分析水流阻力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水分处理在灌水后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蒸腾速率缓慢下降,其中高水处理的蒸腾速率最大,低水居中,中水最低,气孔阻力与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相反,表现为随灌水时间的延伸而增大;气孔阻力随着叶水势的减小而增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在高水与中水处理中,气孔阻力仅与20cm土层以上土壤水势呈极显著相关,而低水处理气孔阻力与20-30cm土层土壤水势呈极显著相关;在各水流阻力中,叶-气系统水流阻力最大,占该连续体中水流总阻力的98.8%~99.0%,植株体内水流传输阻力次之,占该连续体中水流总阻力的1.0%~1.2%。不同水分处理SPAC系统中的水流阻力变化规律一致,均为叶-气系统水流阻力最大,植株体内水流传输阻力次之,而土壤阻力最小,占该连续体中水流总阻力的比例小到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2.
夏玉米农田SPAC系统水分传输势能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测定华北平原夏玉米农田SPAC系统不同界面的水势,并计算水流传输阻力结果表明,大气水势和叶水势均呈明显日变化,最大值出现在日出前;大气水势日变幅最大,土壤水势主要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而日变化较平缓。夏玉米植株由下部至上部呈逐渐降低的水势梯度,水流在SPAC系统传输过程中不同界面间存在明显的水势梯度和较大的阻力,从叶片至大气的阻力远大于由土壤至叶片的传输阻力,证明从叶片至大气阻力对限制与调节作物水分散失强度和数量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温室作物叶-气系统水流阻力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温室作物叶-气系统水流阻力的确定对计算作物蒸腾量、制定温室作物灌溉制度以及调控温室小气候具有重要意义,但测量难度较大。该文通过对温室作物周围环境微气象条件的连续观测,计算分析了温室作物叶-气系统水流阻力各分项即叶片周围层流副层边界层阻力(rb)、冠层上方湍流边界层阻力(rg)、空气动力学阻力(re)和叶片气孔阻力(ri)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室内rb比较稳定,平均约235 s/m,且与环境因素关系不甚密切;温室内黄瓜、西红柿类植物生殖生长期rg<b,在计算re时,rg的影响可忽略,取re≈rb;利用基于能量平衡方程和空气动力学方程得出的叶-气温差计算公式计算得到ri,符合其变化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温室黄瓜的蒸腾速率,与实测值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张斌  张桃林  赵其国 《土壤学报》1999,36(1):101-110
季节性干旱是南方红壤地区旱地农业生产中的主要障碍因素。本文报道了田间条件下作物土壤水势关系及其对干旱胁迫响应。结果表明SPAC中水势梯度为:叶气系统〉叶土系统〉70cm以上土层,且约以100倍左右递减,水势日变化结果表明免耕较常耕,窄垄较宽垄叶土水势差下降,水分胁迫更强,花生的耐旱性较强,大豆和玉米的则较弱;作物叶水势与土壤基质势呈正相关,可以用二项式表示。作物叶水势与不同土层土壤基质势关系表明,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土壤-刺槐系统水流阻力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情况,通过盆栽试验方法设置8个水分梯度(田间持水量的30%~100%),研究了两年生刺槐在生长季内的蒸腾速率、根水势、叶水势及土壤-刺槐系统水流阻力等的变化。结果表明:(1)刺槐蒸腾速率、根水势及叶水势随水分含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保持稳定的趋势。蒸腾速率在30%~70%的田间持水量范围随水分含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大,根、叶水势在30%~50%的田间持水量范围增长最快,此后基本稳定;(2)土壤阻力、根系总阻力、植物传导阻力及叶-气阻力均随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均在30%~50%的田间持水量范围减小最快,其在生长季内大小为7月>10月>8月>9月;(3)土壤-刺槐系统总阻力的变化趋势与叶-气阻力相近,是由于叶-气阻力占总阻力的96.0%以上,并对总阻力的调节起主导作用。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推测刺槐在大于50%田间持水量范围,可保持健康、可持续生长。  相似文献   

6.
水旱轮作地区土壤长期休闲与耕种的肥力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长期定位试验水旱轮作地区土壤长期休闲和耕种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休闲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显著高于连续种植作物的土壤,其差异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休闲地15cm以上土层土壤N素矿化势高于耕种地;耕种土壤连续施入猪粪、作物秸秆等有机肥可保持与休闲土壤相当或远高于休闲土壤的有效磷水平,单施化肥或不施肥料的耕种土壤有效磷均低于休闲土壤;休闲和耕种对15-30cm土层土壤缓效钾含量无影响响,15cm以上土层土壤缓效钾含量休闲高于耕种;休闲土壤速效钾含量在整个耕作层(30cm)均高于耕种土壤;休闲土壤PH值略低于耕种土壤。  相似文献   

7.
不同土壤水分下黄土高原侧柏生理生态特点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人工控制土壤水分,形成单株幼龄侧柏的不同水分梯度环境。在自然环境下利用Li-1600稳态气孔仪和Li-6200光合仪对山西省方山县试验基地内侧柏的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气孔阻力及其环境因子进行了观测,并辅以盆栽苗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林木生理指标观测,对生理指标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侧柏蒸腾日进程为双峰曲线,水分状况较差时蒸腾日进程曲线到达波谷的时间比水分状况较好时大大提前,干旱条件下蒸腾速率较低;净光合速率的日进程为双峰曲线,水分状况较差时日进程变为单峰曲线,侧柏叶片光合作用午前以气孔限制为主,而午后以非气孔因素限制为主。维持蒸腾速率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19.90%;净光合作用的最佳土壤含水量为15.75%;维持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土壤含水量为10.65%.选取维持最佳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土壤含水量临界值作为林木密度调控的土壤水分阈值,侧柏为9.5%~11%。  相似文献   

8.
鄂南红壤穿透阻力的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罗敏  邓才富  陈家宙  高冰可  高跃  章文伟 《土壤》2016,48(5):1055-1061
为进一步揭示红壤地区季节性干旱的致灾机制,以夏玉米为供试作物,研究鄂南地区季节性干旱过程中,4种耕作措施(深耕、常规耕作、免耕、压实)下,红壤穿透阻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季节性干旱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在轻度到中度干旱期间,除深耕外,其余3个耕作措施的耕层红壤穿透阻力均超过了作物根系适宜的最大阻力(2.0 MPa)。红壤穿透阻力在0~40 cm土层呈单峰形分布,且不同耕作措施的峰值大小及峰值位置均存在差异;同时,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阻力值减小,且峰值位置在土层剖面亦随之发生不同程度的下移。红壤穿透阻力对季节性干旱有较好的响应关系,与耕层土壤含水量的相关系数达–0.839(P0.01),呈极显著非线性负相关关系,以二项式拟合结果最优。该响应关系存在临界反应,当季节性干旱达到一定程度时,土壤含水量较小范围内的变化都将引起红壤穿透阻力的剧烈变化。因此,在红壤地区研究季节性干旱时不可忽视土壤穿透阻力的存在,必须考虑因土壤含水量降低而导致的高土壤阻力对作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滴灌灌溉计划制定中毛管埋深对负压计布置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为采用负压计拟定滴灌灌溉计划提供充分依据,对不同毛管埋深条件下滴灌番茄根区土壤基质势的时空分布进行监测,以探讨采用负压计拟定滴灌番茄灌溉计划的适宜布置方式。试验于2006和2007年在日光温室内的砂质壤土上进行,滴灌毛管设0、15和30 cm 3个埋深,监测距毛管水平距离0、15和30 cm 3个剖面上10、20、30、50、70和90 cm深度的土壤基质势。对番茄根区土壤基质势时空分布和番茄耗水量与土壤基质势变化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水平距毛管0、15和30 cm 3个剖面间土壤基质势差异较小,负压计距毛管的水平距离对耗水量与土壤基质势变化的相关程度影响不大;毛管埋深对20~70 cm土层土壤基质势影响显著,负压计埋置深度对耗水量与土壤基质势变化的相关性影响显著,应依据毛管埋深确定负压计适宜埋置深度。建议采用负压计制定灌溉计划时在毛管所在垂直剖面上安装1支即可,该研究条件下,毛管埋深0、15和30 cm时,用于制定灌溉计划的负压计宜分别埋置在毛管所在剖面上30、50和70 cm深度。  相似文献   

10.
不同沟灌方式下玉米叶片气孔阻力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气孔调节在作物适应不同水分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阐明作物在不同沟灌措施下的气孔活动规律,在大田分区试验中研究了交替非充分供水与常规沟灌下玉米叶片气孔阻力差异及气孔对水汽传导的贡献。结果表明,在叶片尺度上,玉米叶片气孔阻力自叶基至叶尖处梯度递减;在群体上,叶片气孔阻力自冠层上层向下层呈垂直递增趋势;群体上层叶片气孔阻力相对较小。玉米叶片正面气孔对CO2和水汽的传导贡献大于反面;除玉米苗期外,气孔对CO2和水汽传导贡献的80%以上来自于冠层上、中部叶片。在玉米营养生长阶段,不同叶序的叶片气孔阻力随叶龄的增大而增大,交替非充分供水加大了不同叶龄叶片之间的气孔阻力差异。在玉米生殖生长阶段,较为成熟的玉米叶片气孔阻力受叶龄的影响不明显。与常规沟灌比较,交替非充分供水增大了叶片反面气孔收缩程度,对水分亏缺反应更为敏感,冠层由顶叶至底叶的叶片气孔阻力呈垂直梯度递增,引起气孔导度快速衰减,从而提高了群体上层气孔对水汽的传导贡献。因此,玉米气孔阻力大小受到沟灌方式和土壤水分状况的调控,还与叶龄、叶面积指数等环境因素及气孔自身特性有关,其研究对控制灌溉及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SPAC)水汽循环研究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土壤──植物系统中水流阻力的变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明斌  邵明安 《土壤学报》1996,33(2):211-216
本文依据生长箱内模拟试验资料,借助于瞬态流方程,从蒸腾速度的日变化和长期变化两个方面,分析了冬小麦和玉米水流阻力的变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观测福建东山岛海岸基干林带木麻黄的蒸腾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基干林带木麻黄的蒸腾速率日动态为单峰曲线,湿季峰值出现在12:00,干季峰值出现在14:00,日均值湿季(1.33 mmol/(m2·s))〉干季(1.022 mmol/(m2·s)),湿季蒸腾速率的日变化与气温和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正相关,干季与气温和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2)蒸腾速率的季节动态为单峰曲线,6月最高,1月最低,不同季节蒸腾速率的平均值为夏季(1.74 mmol/(m2·s))〉春季(1.28 mmol/(m2·s))〉秋季(1.24mmol/(m2·s))〉冬季(1.06 mmol/(m2·s)),蒸腾速率的季节变化与气温、光合有效辐射和叶面水气压亏缺呈显著正相关;3)水分利用效率日动态为单峰曲线,湿季日变化较小,干季日变化较大,干季上午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湿季,水分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化为双峰曲线,峰值分别为9月和1月。可见,在水分条件较好时,木麻黄具有较高的蒸腾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水分条件较差时,木麻黄可通过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来维持生长,对水分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方主要旱地作物需水量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4  
论述了作物需水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模式,根据作物,土壤和气候资料,计算了中国北方主要旱地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甘薯和马铃薯的作物需水量,并对这些作物的需水规律与作物生长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Concurrent observations of leaf water potential, stomatal diffusion resistance and canopy temperature were made on two plots of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cv. Anza) growing at Phoenix, Arizona under two different soil water conditions. These data were further complemented by weather observations and lysimeter measurements of total evaporative water loss from the plots. Transpiration fluxes for each plot were estimated by an aerodynamic-energy balance approach and compared with the lysimeter data. Plant resistances were computed from the transpiration flux results and the leaf water potential measurements using van den Honert's equation, while canopy resistances were also computed from the transpiration flux using Monteith's equation. The calculated plant resistance decreased by a factor of almost two from morning to mid-afternoon whereas the ratio of canopy and stomatal resistances was constant during most of the day.  相似文献   

15.
【目的】干旱胁迫影响甘薯叶片光合特性及块根产量,研究通过施肥缓解干旱胁迫机理可为甘薯抗旱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食用型甘薯品种“泰中6号”为材料,以硫酸钾(K2SO4)为供试肥料,水分处理设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正常供水W1)和30%~40%(干旱处理W0); 钾肥设K0、 K1、 K2、 K3四个水平,K2O用量分别为0、 12.0、 24.0和36.0 g/m2。分析不同钾肥用量对不同生长时期甘薯叶片相对含水量、 叶绿素荧光参数、 光合特性及收获期块根产量的影响。【结果】在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水条件下,施钾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甘薯叶面积和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Pn),增加光合产物的生产和积累,提高块根产量和收获指数。两种水分条件下,块根产量均以K2处理最高, 干旱胁迫下K2与K3处理差异显著,正常灌水处理不显著。两种水分条件下,甘薯叶片光合参数对钾肥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干旱胁迫下施钾使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增大,气孔导度(Gs)降低,气孔阻力增大,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降低,水分蒸腾量减少; 而正常灌水条件下上述指标对钾肥的响应趋势相反。两种水分条件下施钾均可以增大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提高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但是干旱胁迫下施钾增幅较大。【结论】干旱胁迫下适量施钾可以提高甘薯的抗旱性,增加甘薯产量,过量施钾使甘薯产量显著降低,而正常水分供应时,稍多钾肥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干旱胁迫与正常灌水条件下施钾对叶片光合参数的调控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施用钾肥可增大叶面积,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性能,调节叶片气孔关闭,增大叶片气孔阻力,减少水分蒸腾损失,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净光合速率; 施钾还能提高叶片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和实际光化学效率,减少过剩激发能对光合机构的破坏,提高甘薯叶片的光合能力。干旱条件下钾肥的调节功能优于正常水肥供应。  相似文献   

16.
土壤表层水汽传输阻抗是估算区域蒸散的关键参数之一,但其与土壤水热参数的数量关系的研究在高寒系统中十分薄弱。利用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2014/2015年度高寒草甸非植被生长季(11月-翌年4月)的土壤蒸发数据,基于Penman-Monteith方程反推得出非生长季土壤表层阻抗的昼(9:00-18:00)变化特征,并研究其与土壤5cm温度和土壤5cm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非生长季土壤表层阻抗表现出单峰型日变化特征,其最大值一般出现在15:00前后。逐时土壤表层阻抗与土壤5cm温度呈极显著幂函数阈值关系(R2=0.38,P0.01,N=115),即土壤温度为–4.25℃时土壤表层阻抗最大;与土壤5cm含水量呈极显著指数负相关(R2=0.12,P0.01,N=115)。非生长季逐日土壤表层阻抗的变化无明显季节规律,与土壤5cm温度(R2=0.69,P0.01,N=10)和土壤5cm含水量(R2=0.27,P0.01,N=10)均表现为极显著指数负相关。相关分析表明,非生长季土壤蒸发主要受太阳总辐射(R20.50,P0.01)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温度而非土壤含水量主导着高寒草甸非生长季土壤表层阻抗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