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比较新疆南北疆集约化养殖场冬季肉牛舍环境指标,本研究选择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南疆)和伊犁地区昭苏县(北疆)2 个集约化养殖场为对象,对其冬季肉牛舍光照强度、温度、湿度、噪音、CO2、NH3、CH4、PM10和TSP 等环境指标进行连续5 天08:00、12:00、18:00 和21:00 及3 天连续24 h 的测定,然后将2 个集约化养殖场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拜城牛场光照强度、温度平均值及昭苏牛场温度、湿度平均值超出国家牲畜和家禽养殖场的环境质量标准(NY/T 388—1999)。此外,拜城牛场温度、湿度平均值极显著低于昭苏牛场(P<0.01)。昭苏牛场CO2浓度超出NY/T 388—1999,CO2、NH3浓度平均极显著高于拜城牛场(P<0.01)。上述环境指标连续24 h 变化表明,2 个集约化养殖场的温度都低于NY/T 388—1999;拜城牛场湿度52.7%~86.4%,全天有12 h 超出NY/T 388—1999,昭苏牛场湿度69.4%~97.4%,全天有18 h 超出NY/T 388—1999。拜城牛场CO2浓度为687.6~1799 mg/m3,在18:00 和19:00 超出NY/T 388—1999,昭苏牛场CO2浓度1459.6~3392.0 mg/m3,除05:00 时,其他时间都超出NY/T 388—1999。以上结果表明,南北疆冬季牛场环境指标存在较大差异,南疆拜城县牛场主要在于增加光照与保温,而北疆昭苏县牛场主要应该解决保温与改善圈舍空气环境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不同贮藏条件对库尔勒香梨采后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不同贮藏条件下,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测定,得出了库尔勒香梨果实的最佳贮藏参数是:贮藏温度-1~0℃;O2浓度2%~4%;CO2浓度0.06%~2%;湿度90%~95%。  相似文献   

3.
冬季发酵床养猪舍内环境状况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北方冬季发酵床猪舍内的环境状况,本试验对发酵床猪舍的环境进行了测定。在冬季11—12月份,每隔3天测定1次猪舍的温度、湿度、光照、风速和猪舍内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每次测定在早、午、晚3个时间点测定。结果表明:冬季发酵床猪舍内环境温度为17.36℃;舍内的湿度相对较高,但基本上能够满足猪的生长要求;发酵床猪舍垫料10 cm处的温度为26.14℃、20 cm处的温度为26.35℃;发酵床猪舍内氨气的浓度为10.71 mg/m3,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13%,氨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均在卫生学范围内,不会对猪生产性能的发挥起不利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北方冬季发酵床饲养模式能够提高猪舍内的温度,显著改善猪舍内环境,有效解决了粪尿污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试验验证了Lowry法测定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含量的方法,为后续试验提供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含量的检测方法。以蛋白含量测定国家标准品为标准品,在100~0μg/m L浓度范围内建立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标准曲线上至少6点(包含两端)满足准确度介于95.2%~111.67%,标准曲线下限准确度介于95.98%~103.6%。高、中、低质量浓度(80,40,20μg/m L)质控样本批内精密度均介于1.51%~4.41%,批间精密度均介于3.83%~6.36%。综合上述信息,Lowry法测定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含量的方法稳定,可重现。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白细胞介素2在200~10μg/m L质量浓度范围内均一。  相似文献   

5.
灌溉春玉米大喇叭口期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寻求在气候变化过程中保持作物产量不断增长,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地面灌溉节水与生物节水综合配套技术。通过分期播种和不同灌溉方式对大田春玉米进行试验,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石羊河流域灌溉区环境因子和春玉米大喇叭口期叶片光合生理指标和水分利用效率,分析了不同播期和不同灌溉方式对春玉米光合参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喷灌和漫灌3种灌溉方式中滴灌最有利于提高春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提高10%~21%)、气孔导度(提高33%~43%)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2%~20%)。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播期对春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较小,但第二播期的净光合速率较第一、三播期提高10%~20%、蒸腾速率提高20%~28%、气孔导度提高20%~28%。通过显著性相关分析,空气温度、大气CO2浓度和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滴灌叶片光合参数的主要环境因子,相关系数达0.810~0.986(P<0.05)。光合有效辐射和大气CO2浓度是影响喷灌叶片光合参数的主要环境因子,相关系数达0.850~0.980(P<0.05)。空气湿度、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是影响漫灌光合参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环境因子,相关系数达0.969~0.989(P<0.05)。滴灌也是最适宜于干旱区的抗旱、节水、节肥和增产的灌溉方式,3个播期中第二播期(4月20日“谷雨”前后)是当地最适宜于地膜春玉米播种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典型草原区生长季大气CO2浓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2007~2009年生长季(5~9月份晴日)湍流通量监测资料,结合同步气象资料,分析了典型草原区大气CO2浓度日变化特征及与环境主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典型草原区生长季大气CO2浓度日变化呈“正弦”规律波动。最高值出现在5:30左右,为358.1μl/L,最低值出现在13:00左右,为351.1μl/L。与温度、水平风速、光合有效辐射、地表温度(0~5cm)达到显著负相关水平,与空气水蒸气密度、湿度、气压、地温(40cm)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东部山地白腹蓝姬鹟巢址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了解白腹蓝姬鹟(Cyanoptila cyanomelana)营巢环境的特点以及环境对繁殖的影响,2004—2011年5—6月,在黑龙江省海林市威虎山影视基地对白腹蓝姬鹟巢址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腹蓝姬鹟喜在森林附近废旧的房舍营巢,所观察的9个巢均为开放式碗状巢,巢材主要为苔藓;巢距地高平均为(219.83±15.16) cm (149.5~278.0 cm),距最近森林距离平均为(5.96±0.90) m (2.0~11.4 m)。营巢处光照强度低,晴好天气时测定,平均为(53.4±10.1) lx (0~689.0 lx);温度较低,平均为(20.8±0.9)℃(15.3~26.4℃);湿度很大,平均为(92.8±1.3)% (85.5%~100.0%)。光照是影响白腹蓝姬鹟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UV-B辐射增强及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8年以日本粳稻品种Sasanishiki为研究材料,利用开放式气候室,以正常CO2浓度350±50mg/L和自然光照处理为对照,设置UV-B 14.7k J/(m2·d)、CO2700±50mg/L及CO2+UV-B复合3个处理,研究了CO2浓度升高及UV-B辐射增强对该品种水稻糙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稻单株产量CO2浓度升高处理增加21.78%,而千粒重、单株穗数、穗粒数及结实率无显著变化。结实率与单株产量UV-B辐射增强及复合处理分别降低6.44%、6.13%、14.89%、14.79%。千粒重复合处理降低5.28%。(2)CO2浓度升高及复合处理导致糙米的完整粒比率下降(29.54%~42.18%),断裂粒(29.73%~103.25%)和未成熟粒(30.71%~176.36%)的比率增加。UV-B胁迫下,未成熟粒比率增加幅度均小于CO2单独处理及复合处理。(3)UV-B辐射增强、CO2浓度升高及复合处理均显著增加脂肪酸含量(32.6%~76.29%)和蛋白质含量(5.3%~28.0%),而对水分和支链淀粉含量没有影响。综上所述,UV-B辐射增强显著抑制了水稻产量;CO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水稻产量,但在本试验设计范围内,CO2浓度升高并未缓解UV-B辐射增强的抑制效应;UV-B辐射增强、CO2浓度升高及二者复合处理均显著改变了该品种稻米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9.
研究壮瑶药植物野甘草种子萌发特性,为野甘草育种以及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以野甘草种子为材料,测定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及聚乙二醇(PEG-6000)、赤霉素(GA)、硝酸钾浸种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野甘草种子在20℃和35℃恒温条件下不萌发,25℃、30℃、15/25℃变温、20/30℃变温和25/35℃变温条件的发芽率分别为78%、43%、73%、94%和75%;(2)野甘草种子在全黑暗条件下不萌发,由黑暗转入光照后,种子正常萌发;(3)浓度为1%~5% PEG-6000、1~100 mg/L GA和1~5 mmol/L KNO3浸种后,野甘草种子发芽率均显著高于蒸馏水对照处理,分别为86%~90%、93%~95%和87%~88%。野甘草种子为需光性种子,适宜发芽温度为20/30℃变温,PEG-6000(1%~5%)、GA(1~100 mg/L)和KNO3(0.01~5 mg/L)浸种可促进野甘草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0.
光胁迫下欧洲荚蒾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欧洲荚蒾光胁迫处理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欧洲荚蒾100%和60%光照的Pn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第一个峰出现在9:00左右,第二个峰出现在15:00左右,第一个峰值明显高于第二个峰值;20%光照的Pn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最高峰值出现在10:00左右。(2)100%、60%、20%光照的LCP和LSP分别为72.7、59.2、38.2和514.8、404.7、295.5μmol/(m^2.s),CO2补偿点和饱和点分别为73.4、93.2、88.4和1073.4、1354.8、1128.0μmol/mol。(3)3个处理的光合能力为100%光照〉60%光照〉20%光照。  相似文献   

11.
以6只150 d龄的獭兔为对象,以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獭兔腿肌和背最长肌中脂肪酸组成,为獭兔肉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对獭兔肌肉脂肪酸组成的测定结果表明,在獭兔肌肉中检测出包括顺、反异构体及位置异构体在内的31种脂肪酸成分,其中支链脂肪酸(BCFA)2种、中链脂肪酸(MCFA)2种、长链脂肪酸(LCFA)7种、奇数碳脂肪酸(OCFA)2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9种、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UFA)10种,獭兔腿肌中的饱和脂肪酸(SFA)和不饱和脂肪酸(UFA)的含量分别为36.72%和59.45%,獭兔背最长肌中的饱和脂肪酸(SFA)和不饱和脂肪酸(UFA)的含量分别为36.79%和57.38%;獭兔腿肌和背最长肌的饱和脂肪酸(SFA)和不饱和脂肪酸(UFA)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改进白肋烟晾制技术,利用温湿度自动记录仪定时测量白肋烟晾制期间晾房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晾房内加装循环通风风机调控温湿度,分析了白肋烟晾制期间晾房内外的温湿度差异,比较了加装风机循环通风对晾房温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晾房内温湿度主要受外界天气的影响,但晾房可缓解外界天气的影响;晾房内温度变化与相对湿度变化呈相反趋势,温度高时相对湿度低,温度低时相对湿度高;晾房内上层温度较下层高,上层湿度较下层低。在晾房内加装风机能够调控晾房内的温湿度状况,可适度减少晾房上层与下层的温湿度差异,但是由于晾房内温湿度主要受外界气象条件影响,仅安装循环风机对降低晾房内相对湿度的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3.
以150日龄的獭兔为对象,以灰化法制备待测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獭兔肉中15种矿物元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限为0.001~0.060μg/mL,回收率为84.92%~101.80%,相对标准偏差为1.48%~5.59%,该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高,可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獭兔背最长肌中,K含量最高,达3 915.31μg/g,而P,Na,Ca,Mg,Fe和Zn含量次之,分别为2 997.33,548.15,301.84,273.90,20.29和17.10μg/g,其他微量元素含量较低。股二头肌中,K含量最高,达4 043.53μg/g,而P,Na,Mg,Ca,Fe和Zn含量次之,分别为3 046.17,591.94,289.19,287.84,19.42与16.21μg/g,其他微量元素含量较低。Cu和Na元素含量在背最长肌与股二头肌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以6只150 d龄的獭兔为对象,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相关各项指标的测定,对獭兔的活质量、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屠宰率、腿肌率、色泽、pH值、失水率、嫩度、贮藏损失、水分、脂肪、蛋白质、灰分等指标进行分析,为獭兔肉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50 d龄獭兔的平均活质量为2.71 kg,全净膛率为50.20%,半净膛率为54.34%,屠宰率为60.70%,腿肌率为20.81%,肉色L*,a*,b*值分别为50.27,6.22,4.08,pH值为6.32,失水率为26.72%,肌肉剪切力值为23.52 N,贮藏损失为6.61%,水分含量为79.52%,脂肪含量为1.8%,蛋白质含量为21.9%,灰分含量为1.6%。  相似文献   

15.
光对稻苗根系生长及其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倪文 《作物学报》1983,9(3):199-204
强光或蓝光照射培育的稻苗可以促进稻苗根系的生长发育,根系活性高,且能提高根系对NH_4~+的吸收速率,根系的蛋白质氮和总氮量以及蛋白质氮/总氮含量比值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16.
4种蛋白质饲料对幼龄獭兔饲用价值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定豆粕、玉米蛋白粉、棉粕、菜粕等4种蛋白质饲料在獭兔幼龄阶段的营养价值,试验以3月龄獭兔为研究对象,通过化学测定、消化试验与饲养试验,比较分析了4种蛋白质饲料的化学组成及其营养价值。结果显示:粗蛋白表观可吸收量以棉粕最高,为383.22 g/kg,分别比豆粕、玉米蛋白粉、菜粕多3.4,137.9,20.85 g/kg;必需氨基酸化学值指数(EAAI)与可吸收量指数均以菜粕最高,分别为1.18,0.047 5;干物质表观消化能以豆粕最高,为9.99 MJ/kg,分别比玉米蛋白粉、棉粕、菜粕高2.94,3.20,2.68 MJ/kg;豆粕的钙消化吸收最佳,消化率与表观吸收量分别为79.32%,18.59 g/kg,极显著高于棉粕,显著高于菜粕;玉米蛋白粉的磷消化吸收最佳,消化率与表观吸收量分别为63.82%,6.14 g/kg,极显著高于棉粕,显著高于菜粕;4个处理的日均增重、日均采食量、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以棉粕组日均增重最大,为26.64 g。棉粕可用作3月龄獭兔的蛋白质饲料。  相似文献   

17.
褪黑素(MLT)对商品獭兔被毛品质和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5~50日龄的生长獭兔8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分别皮下埋置MLT2.33mg(Ⅰ组)、3.5mg(Ⅱ组)、7mg(Ⅲ组)和0mg(Ⅳ组,即对照组)。试验期80d。结果表明,皮下埋植MLT可极显著提高断乳后獭兔的生长速度,加速毛囊的分化和增加被毛密度,促使皮肤增厚和成熟(p<0.01)。本试验初步显示,每只皮下埋置3.5~7mgMLT,使试兔130日龄的体重、被毛密度和皮肤厚度达到150日龄生长獭兔的相同指标,即可使商品獭兔育肥提前20d出栏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为小白及野生资源的引种、保护和田间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笔者应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对5 个不同来源地的小白及进行光响应曲线特性测定。结果显示:(1)屏边和台湾的小白及属于典型的耐阴性植物,光饱和点分别是(325.7±28.1622)、(259.6±20.2951) μmol/(m2 · s),光补偿点分别是(18.62±4.1350)、(3.70±1.3116) μmol/(m2 · s);(2)个旧、四川和蒙自的小白及是具有高光饱和点、低光补偿点且适应性强的植物,从生产的角度看有利于引种栽培及保护。(3)相关性分析显示,对小白及净光合速率(Pn)影响较大的因素是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叶片温度及相对大气湿度。该试验明确了5 个不同来源地的小白及的生活类型及其相关因子关系,为小白及的引种栽培及保护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双层对向正反燃烧单体供热技术在烤烟烘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烤烟烘烤中燃料利用率,降低烘烤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研究采用1个供热炉设上下2个炉膛,实现正向和反向同时对向燃烧,对比研究了双层对向正反燃烧单体供热设备和普通加热设备烤房烤烟烘烤性能。煤的燃烧充分,传统烟气中所含CO、CH4、碳粉尘等可燃物能得到充分、高效燃烧及利用。空载测试升温速率60℃/h,比普通烤房提高34℃;烘烤实载时,各阶段实测温湿度与目标温湿度吻合度高,完全能满足烘烤工艺的控制要求。双层对向正反燃烧单体供热设备烤房平均每千克干烟耗煤量、耗电量、综合能耗成本分别比普通烤房减少0.31 kg、0.05 kWh和0.33元,降幅分别为17.73%、14.36%和17.46%;烘烤操作等日常用工成本较普通供热设备少0.52元,降幅43.93%,且对烟叶烘烤质量无明显影响。双层对向正反燃烧单体供热设备升温速度快,平面温度均匀,烘烤过程中温湿度控制精准,能有效降低烘烤能耗和用工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