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安徽省‘砀山酥梨’适宜授粉树筛选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进一步提高‘砀山酥梨’果实品质,通过对安徽省梨主栽品种‘砀山酥梨’及其传统的授粉品种和近十几年新引进梨品种的花期、花粉量、花粉生活力,以及对‘砀山酥梨’授粉后其花序坐果率和果实品质指标(果点大小、果面颜色、果锈、果心大小、平均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硬度、石细胞含量)进行观察、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砀山酥梨’适宜授粉树为‘七月酥’、‘鸭梨’‘、长寿’‘、紫酥’‘、圆黄’‘、爱甘水’‘、马蹄黄’‘、红酥脆’‘、鲜黄’‘、华山’。  相似文献   

2.
研究‘东魁’杨梅不同成熟程度果实色泽指标、内在品质指标的差异,探讨色泽指标和果实内在品质之间的相关性,为杨梅果实的外观色泽评判和果实的优质采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以露地、大棚和高山网室4个基地栽培的‘东魁’杨梅为试材,对成熟期不同成熟程度‘东魁’杨梅果实的色泽指标L*、a*、b*、a*/b*、C、H、CIRG值以及果实单果重、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度提高,颜色由红色至深红色、紫红色、紫黑色不断加深,果实色泽指标L*、a*、b*、C及H值呈降低趋势,a*/b*和CIRG值呈增大趋势,而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呈降低趋势,固酸比呈增大趋势。其中CIRG值在4个基地的4个不同果实颜色中均表现出显著差异,能较好地反映杨梅果实颜色的差异,即CIRG值介于2.36~3.43果实为红色,介于3.69~4.14果实为深红色,介于4.80~5.46果实为紫红色,介于5.58~7.69果实为紫黑色,且在4个基地中CIRG值与果实固酸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认为CIRG值可用于‘东魁’杨梅外观色泽、成熟度和内在品质的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西洋梨低温贮藏出库后常温货架期期间的品质变化问题,将采后不同处理的‘阿巴特’西洋梨果实在低温(0±0.5)℃冷藏120 天后再进行常温(25℃)货架5 天的品质研究。对‘阿巴特’西洋梨进行普通包果纸包果处理、壳聚糖涂被纸包果处理、壳聚糖涂被处理、1 μL/L 1-MCP处理、热水处理、热水+果蜡处理、果蔬洗涤剂处理、果蔬洗涤剂+果蜡处理、二苯胺处理(0.20%)、乙氧基喹处理(浓度分别为0.10%、0.20%和0.30%),研究其在冷藏后货架期间果实虎皮病和好果、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等品质变化。不同处理的‘阿巴特’果实在货架期间的外观、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H均为极显著变化。1-MCP处理和热水处理的‘阿巴特’在降低虎皮病发生和保持好果率方面的效果优于其他处理;1-MCP处理、果蔬洗涤剂+果蜡处理的‘阿巴特’在货架期间均提高了果实的果肉硬度,热水+果蜡处理、普通包果纸包果处理、0.20%二苯胺处理的‘阿巴特’均在货架后期保持了果实的果肉硬度;壳聚糖涂被处理的‘阿巴特’在货架初期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MCP处理在预防货架期虎皮病发生、提高好果率、保持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H等方面的综合效果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4.
豫北地区‘郑麦7698’适宜播期播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适宜的播期、播量,使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郑麦7698’在豫北地区的丰产性,研究了‘郑麦7698’在不同播期播量下的产量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小麦成穗数逐渐减少,穗粒数逐渐增加,播期对千粒重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而逐渐降低。播量越大,小麦的成穗数越高,穗粒数越少,播量对千粒重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而播量最大的处理(225 kg/hm2)产量最高。‘郑麦7698’产量最高的组合为播种期10月10日,播量225 kg/hm2,而播期为10月10日播量为187.5 kg/hm2的组合次之。总之,‘郑麦7698’在豫北地区的适宜播种期范围为10月5日至10日,相应的播量为225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5.
‘金冠酥’是‘酥梨’的大果型芽变新品种。为了深入了解‘金冠酥’的品种特性及其与‘酥梨’的细胞学差异,本研究对‘金冠酥’与‘酥梨’两个品种的枝条、叶片、果实的解剖结构进行了细胞学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金冠酥’梨同时存在2倍体与4倍体细胞。‘金冠酥’梨的叶片、茎的细胞均比‘酥梨’的大。成熟果实中,‘金冠酥’梨中部果肉的石细胞密度和石细胞团大小均小于‘酥梨’。‘金冠酥’梨的解剖学结构是其果实果个大、口感细腻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翠冠’梨为试材,研究2次套袋中套小袋时期对梨果实内在品质及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来说,与CK相比,‘翠冠’梨成熟时,果实单果重增加;果实硬度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CK相比,4月22日套小袋、5月12日套大袋的A处理含量高(C黑除外);果皮厚度厚;果点密度增加;果点直径减小;果面亮度增加;套黑袋的果面绿色度极低,果面黄色度也低,套白袋的果面偏绿、偏黄。同处理套黑袋的比套白袋的单果重小,果实硬度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果皮厚度厚,果点密度增加,果点直径小,果面亮度亮,绿色度低,黄色度低。总之,A处理效果较好,与CK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果实硬度较高,A白果实单果重大,A黑果实单果重较大。  相似文献   

7.
新疆地方梨品种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新疆地方梨品种栽培及选育、鉴定抗寒品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25份新疆地方梨品种的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低温(-18、-21、-24、-27、-30℃)处理,测定不同低温处理枝条电解质外渗率、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25 份新疆地方梨品种的生理生化进行了测定比较和抗寒性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下降,枝条的电解质外渗率呈上升趋势;丙二醛含量总体上均有上升的趋势,部分品种的丙二醛含量先上升后降低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25份新疆地方梨品种的抗寒性由强到弱排序为:‘艾温切可’>‘霍城句句梨’>‘霍城八月梨’>‘褐色句句梨’>‘句句梨’>‘轮台句句梨’>‘伊宁晚杜霞梨’>‘沙02’>‘阿克苏句句梨’>‘株选1 号’>‘红香梨’>‘大果奎克阿木特’>‘沙01’>‘绿梨’>‘黑酸梨’>‘耐西普特’>‘库尔勒香梨’>‘新梨七号’>‘莎车冬香梨’>‘沙03’>‘奎克阿木特1 号’>‘库车阿木特’>‘可克阿木特2号’>‘库尔勒黄酸梨’>‘莎车晚红香’。  相似文献   

8.
研究南京地区‘金阳’猕猴桃果实发育规律,为其在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推广及优质丰产提供理论依据。以5年生‘金阳’猕猴桃为试验材料,定期观察并记录‘金阳’猕猴桃从坐果到成熟软化过程中的鲜重、干重、纵横径、种子发育和果肉颜色等形态指标,并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有机酸、维生素C、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含量。结果表明,‘金阳’猕猴桃花后0~40 d果实迅速膨大,鲜重快速增加;花后20~116 d干物质不断积累;花后83 d种子开始变黑,花后97 d种子完全变黑成熟。‘金阳’果实成熟前,可溶性固形物变化幅度较小,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有机酸中奎宁酸、苹果酸、柠檬酸的含量较高。‘金阳’花后138~154 d,果实达到可采收状态。果实采收后,硬度迅速下降,并且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的比值升高,果肉颜色由绿色转为黄绿色,再变为黄色。南京地区可食用状态下‘金阳’猕猴桃单果重为80.5 g,果肉金黄色,维生素C的含量为129 mg/100 g,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为14%,可滴定酸的含量为1.4%,果实经济性状良好,因此‘金阳’猕猴桃适宜在南京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梨园水分利用率和梨果实品质,2016年3—11月在河北工程大学现代农业示范培训基地以4年生‘黄冠’梨为试材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小定额灌溉对梨园土壤含水量、梨树新梢生长量、产量与果实品质、根系分布与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小定额灌溉方式间灌溉区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沟灌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树盘畦灌和滴灌,平均质量含水量为15.33%,其梨树的新梢生长量也为最大,达到42.25 cm;沟灌产量最高,单果重显著高于滴灌和树盘畦灌;沟灌果实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滴灌和树盘畦灌,滴灌果实糖酸比显著大于沟灌和树盘畦灌,沟灌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滴灌和树盘畦灌;沟灌处理下,梨树吸收根的数量显著高于树盘畦灌和滴灌,分别是它们的3.6倍和2.4倍。综合来看,沟灌是梨园最适宜的小定额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采后处理对水晶蜜柚品质的影响,对成熟采收的柚子进行撞击、套袋、保鲜和贮藏4个因素的试验,研究不同采后处理对‘水晶蜜柚’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动态变化,并对果实感官品质进行评分,探讨不同处理下柚子内在品质与感官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果实失重随试验时间延长而加剧,失重率1.7%~35.7%,相对于撞击处理和清水浸果处理,非撞击和咪鲜胺浸果处理可减少柚子损坏率,0.01 mm聚乙烯膜套袋处理和冷库低温贮藏可降低柚子失重。随贮藏时间推移,果实内在指标变化趋势总体一致,表现为可溶性固形物先略微增加再降低,可滴定酸先降低再增加再降低,Vc逐渐降低,木质素含量先降低再增加,且不同处理柚子可溶性固形物在19~40天达最大、木质素含量达最低。套袋和保鲜较未套袋和清水浸果处理分别增加柚子可溶性固形物133.8%和72.3%;撞击和冷库贮藏柚子可滴定酸含量较未撞击和常温贮藏处理分别增加82.4%和86.3%;套袋和冷库贮藏Vc含量分别增加17.6%和15.9%;撞击方式处理木质素含量增加85.0%,套袋、咪鲜胺保鲜和冷库贮藏处理分别降低柚子木质素34.3%、33.3%和51.7%。不同处理柚子果实感官评分随着试验时间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撞击加速柚子感官品质降低,较未撞击处理增加12.9%,套袋、咪鲜胺保鲜和冷库贮藏减缓柚子感官品质的降低,较未套袋、清水浸果保鲜和常温贮藏增加2.5%、7.7%和10.5%。柚子感官评价与果实内在品质存在高度一致性,随着贮藏时间的推延柚子感官评价和内在品质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采后1个月左右柚子品质最佳。综合而言,采取轻拿轻放、0.01 mm聚乙烯膜、咪鲜胺浸果和冷库贮藏组合处理(T1)可保持柚子的新鲜品质,并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转色期摘叶对‘贵人香’和‘蛇龙珠’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提高2个品种果实品质的适宜摘叶时期。通过对不同时期‘贵人香’(I)和‘蛇龙珠’(C)酿酒葡萄进行摘叶处理,以未摘叶为对照,测定2种葡萄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单宁和总酚含量等品质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在葡萄转色中期(8月17日)和完全转色后期(9月7日)2个时期进行摘叶处理,均提高了‘贵人香’和‘蛇龙珠’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酚和糖/酸,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在2个时期,‘贵人香’和‘蛇龙珠’处理组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对照组,分别高13.07%、22.03%、6.40%、43.38%。在完全转色后期,‘蛇龙珠’处理组的可滴定酸含量下降最显著,比对照低48.94%。‘蛇龙珠’处理组的总酚含量在2个时期均为最高(3.05、3.02 mg/g)。根据综合评价可知,在葡萄不同转色时期,摘叶对于酿酒葡萄果实品质提高由快到慢为C-9.7>I-9.7>I-8.17>C-8.17>I-CK>C-CK。在葡萄完全转色后期,摘叶处理对于‘蛇龙珠’和‘贵人香’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油蟠桃果实生长发育规律以及主要品质指标的形成和变化规律,以‘紫月’、‘新月’、‘美月’油蟠桃为试材,对果实发育过程中纵横径、单果重、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淀粉含量和落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月’、‘新月’、‘美月’果实发育规律基本符合核果类果实双“S”型曲线。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新月’、‘美月’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呈逐步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果实淀粉含量呈递减趋势。落果波相观察‘美月’有3次落果高峰;‘紫月’、‘新月’分别有2次落果高峰,且第一次落果期时间较长,可能与‘紫月’、‘新月’果实发育期比‘美月’短有关。总体看来,油蟠桃果实生长发育规律以及主要品质相关因子的变化规律与普通桃、油桃相似。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转色期摘叶对‘贵人香’和‘蛇龙珠’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提高2个品种果实品质的适宜摘叶时期。通过对不同时期‘贵人香’(I)和‘蛇龙珠’(C)酿酒葡萄进行摘叶处理,以未摘叶为对照,测定2种葡萄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单宁和总酚含量等品质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在葡萄转色中期(8月17日)和完全转色后期(9月7日)2个时期进行摘叶处理,均提高了‘贵人香’和‘蛇龙珠’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酚和糖/酸,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在2个时期,‘贵人香’和‘蛇龙珠’处理组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对照组,分别高13.07%、22.03%、6.40%、43.38%。在完全转色后期,‘蛇龙珠’处理组的可滴定酸含量下降最显著,比对照低48.94%‘。蛇龙珠’处理组的总酚含量在2个时期均为最高(3.05、3.02 mg/g)。根据综合评价可知,在葡萄不同转色时期,摘叶对于酿酒葡萄果实品质提高由快到慢为C-9.7I-9.7I-8.17C-8.17I-CKC-CK。在葡萄完全转色后期,摘叶处理对于‘蛇龙珠’和‘贵人香’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以‘夏黑’葡萄为试验材料,开花前一周分别留花穗穗尖的3 cm、4 cm、5 cm、7 cm,疏除花穗其余部分,并以不整穗作为对照。盛花期时统一采用50 mg/L GA3处理花穗,盛花期后15天再分3组用50 mg/L GA3、50 mg/L GA3 + 2.5 mg/L CPPU、50 mg/L GA3 + 5 mg/L CPPU处理花穗,研究‘夏黑’葡萄花穗的不同整穗长度对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 cm、4 cm、5 cm这3种整穗长度均能显著增大果实纵径、横径,提高果实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并能显著降低果实可滴定酸的含量。在‘夏黑’葡萄生产上配合花穗整穗技术使用生长调节剂进行果实膨大处理时,宜采用3 cm的整穗长度,盛花期施用50 mg/L GA3,盛花期后15天施用50 mg/L GA3 + 2.5 mg/L CPPU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灵武长枣’果实裂果特性的研究,以期为‘灵武长枣’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采集大田10年生‘灵武长枣’果实,在室内采用果实浸泡法,测定不同着色程度和大小果实的吸水量、吸水率、裂果率、裂果指数等,研究‘灵武长枣’果实裂果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浸水时间的延长,‘灵武长枣’果实的吸水量、吸水率呈下降趋势,而裂果率和裂果指数呈上升趋势。‘灵武长枣’全红果总吸水量比75%着色果的多、果实裂果率大,裂果指数是75%着色果的1.49倍,裂果严重。4种果实大小等级‘灵武长枣’果实的总吸水量顺序为:一等果二等果三等果四等果;三、四等果的裂果率大于一、二等果,而一等果的裂果指数最大(0.664)。果实裂果发生与其水分吸收密切相关,果实吸水的关键时期在前24 h。全红果与果个大的果实吸水量大、裂果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16.
‘龙回红’脐橙由‘纽荷尔’脐橙芽变而来,2012年经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脐橙新品种,其变异株系适应性强,多数生物学性状均优于其母本‘纽荷尔’脐橙。为更全面了解该脐橙品种在果实发育成熟阶段的外观品质及内在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情况,本研究以‘龙回红’脐橙及其母本‘纽荷尔’脐橙为试材,对以上两个脐橙品种果实发育后期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龙回红’和‘纽荷尔’的外观品质(单果重及横,纵径,果皮色差指数)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 TSS)、总糖、维生素C (vitamin C, Vc)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含量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龙回红’脐橙果实的红绿色差a*、色差指数(citrus colour index, CCI)、TSS、总糖含量、单果重及横、纵径均高于‘纽荷尔’脐橙,TA和Vc含量低于‘纽荷尔’,其外观品质和果实风味优于‘纽荷尔’脐橙。  相似文献   

17.
在大棚栽培条件下,以‘翠冠’梨为试材,以不套袋果实为对照(CK),研究普通双层袋(处理Ⅰ)、小林双层袋(处理Ⅱ)和小林单层袋(处理Ⅲ)3种不同果袋套袋对果实品质以及果实不同部位(果皮、果肉、果核)中K、Ca、Mg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显著提高果面亮度(L*),其中处理Ⅰ和处理Ⅱ促进了‘翠冠’梨果实锈斑的形成,锈斑指数分别比CK提高15.2和3.6个百分点,显著降低了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处理Ⅲ的锈斑指数、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套袋降低了果实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其中处理Ⅰ和处理Ⅱ的果实单果重分别比CK减少8.3%和7.9%,处理Ⅱ和处理Ⅲ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CK降低0.54和0.74个百分点,且差异显著;而对果形指数、总糖、总酸、糖酸比等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套袋降低了果皮和果肉中Ca的含量。因此,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翠冠’梨应采用无袋栽培,或选用高透光性的小林单层袋(NK-1)进行套袋栽培。  相似文献   

18.
枣树小冠疏层形空间产量分布及果实品质比较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了探究枣树小冠疏层形的结构特点、各冠层产量分布及果实品质状况,为枣树造形提供理论支撑,以‘鲁枣2号’枣为试材,研究枣树小冠疏层形的个体结构、生长特性、产量分布及果实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小冠疏层形中间冠层为产量主要分布层,枣果数与枣吊数最多,但是果枝比较其他2个冠层要低,下层平均单果重最大,上层叶绿素SPAD值、叶面积、枣吊长度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比下层高。因此,在对枣树小冠疏层形进行整形修剪时,要严格控制树冠上层的营养生长,适当控制中间冠层侧枝长度,缩放下部冠层侧枝,这样有利于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施硒浓度对黄瓜硒含量及品质的影响,以‘荷兰86-13’黄瓜和‘月脂’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叶面喷施方法对黄瓜硒含量、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等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硒含量随施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施硒浓度7.5 g/hm2的‘荷兰86-13’黄瓜维生素C含量增长显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长率为22.22%,钾含量增长率为27.16%;施硒浓度7.5 g/hm2的‘月脂’黄瓜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8.2%,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12.98%,钾含量降低率达32.06%,施硒处理对其有机酸、蛋白质、粗纤维和钙含量影响不显著。因此,适当的施硒浓度可以显著提高黄瓜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等品质,但施硒处理对于‘月脂’黄瓜对钾的吸收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2个杏品种不同成熟期果实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金太阳(Prunus armeniaca‘Golden-sun’)和魁金杏(Prunusarmeniaca‘Kuijin’)不同成熟期果实品质的变化机理,利用常规品质指标测定方法,研究绿熟期、商熟期和完熟期三个成熟期杏果实中类黄酮、类胡萝卜素等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2个杏品种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Vc、可溶性糖、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着果实的成熟不断升高,在完熟期均达到最高,‘魁金’高于‘金太阳’;果实硬度和有机酸含量均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完熟期达到最低,‘魁金’低于‘金太阳’,‘魁金’果实品质优于‘金太阳’。2个杏品种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Vc均与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杏果肉颜色的变化与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