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鸭黄病毒病(本文暂命名)是由黄病毒属的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 virus,DTV)引起的,以水禽产蛋严重下降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2010年,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苏、江西、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和北京等地相继暴发本病。该病因导致产蛋严重下降、  相似文献   

2.
为了监测产蛋鸡群中的禽病原体,在两个产蛋鸡场中放入无特定病原体(SPF)鸡并与产蛋鸡一起喂养12个月。对SPF鸡分次采血并检测其对禽病原体的血清转化情况,结果,每个鸡场都在SPF鸡中检测中8至10种病原抗体产生的抗体,在混养的第一个月内就可以检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禽肾炎病毒。鸡败血性霉形体和滑膜霉形体的抗体存在。IBV抗体滴度变化得到:在试验的两个实验场里,产蛋鸡被IBV重复感染,但没有检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和其它6种病原抗体。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坦布苏病毒囊膜蛋白(E蛋白)的免疫原性,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高效表达坦布苏病毒囊膜蛋白(E蛋白)并对其诱导小鼠免疫应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蛋白免疫BALB/c小鼠后,免疫组小鼠血清中抗体效价均可达1∶51 200以上;同时,E蛋白可显著诱导血清中细胞因子IL-2、TNF-α和IFN-γ的表达,免疫组小鼠血清中IL-2、TNF-α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FN-γ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E蛋白还可极显著刺激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上述结果表明,E蛋白免疫后,小鼠机体可产生显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攻毒保护性试验结果显示,攻毒后,经荧光定量RT-PCR检测,E蛋白免疫组小鼠脑、肝脏、脾脏、卵巢、肾脏中坦布苏病毒载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免疫E蛋白可有效抑制坦布苏病毒在小鼠各个组织中的增殖。结果表明,大肠杆菌表达的坦布苏病毒E蛋白可作为坦布苏病毒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坦布苏病毒病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春季,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一种以鸭出血性卵巢炎为主要病变特点的新发、急性、烈性传染病,之后该病迅速蔓延,给我国养鸭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引起该病的病毒为鸭坦布苏病毒,是一种新型黄病毒。一、流行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鸭四季均可发病,10~25日龄更易感。该病发病率达80%以上,死亡率2%~10%。蚊虫和野鸟为传播媒介,也可经卵垂直传播。粪污、饲料、饮水、器具、运输工具等易造成大范围快速传播。  相似文献   

5.
鸭病毒性肝炎间接血凝诊断抗原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建立一种便于检测鸭病毒性肝炎抗体的方法。【研究方法】将纯化的鸭病毒性肝炎I型病毒(DHV-I)致敏双醛化红细胞,制备检测DHV抗体的间接血凝诊断抗原。【研究结果】使用该抗原对9种常见的禽传染病阳性血清、15只随机抽样的非免疫鸭血清进行检测,抗体均为阴性;检测被鸭病毒性肝炎I型病毒阻断后的阳性血清,抗体为阴性;用不同批次的诊断抗原检测同一血清样品结果显示一致;敏感性是琼脂扩散试验的32~64倍;对15只随机抽样的免疫鸭进行检测,阳性率达93%。【结论】该方法敏感性较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的检测及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6.
不同限饲技术对樱桃谷肉种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制定肉种鸭在育成期合适的限制饲养方法,试验选取10周龄的樱桃谷肉种鸭母鸭800只,随机分成4组(T1-T4),分别以4种不同的限饲方式进行限饲至20周龄。测定不同限饲方式对樱桃谷肉种鸭育成期生长性能、产蛋期产蛋性能和孵化水平的影响。通过综合比较,从中筛选出较为理想的樱桃谷肉种鸭的限饲方式。结果显示:(1)生长性能:樱桃谷肉种鸭20周龄的平均体重以T3、T4组较好,且其整个时期的生长曲线与樱桃谷肉种鸭的标准体重曲线相接近;而T2组严重偏离樱桃谷肉种鸭的标准体重曲线;(2)产蛋性能:T3、T4组开产较早,50周龄入舍鸭的平均产蛋量最高,分别为140.20枚/只、140.60枚/只,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组均差异极显著(P<0.01);T3、T4组产蛋高峰期的持续时间也比其他两组长;(3)孵化指标:限饲各组的种蛋合格率、受精率、孵化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4)经济成本核算:据成本计算以T4组平均每只肉种鸭限饲时投入的饲料成本最低。综上表明:T4组为樱桃谷肉种鸭育成期最为理想的限饲方式。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苏禽绿壳蛋鸡开产性状、全期产蛋性状与体尺性状之间的关系,选取具有全期产蛋记录的30只苏禽绿壳蛋鸡的3组性状的13个变量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苏禽绿壳蛋鸡的开产性状与全期产蛋性状的第1个和第2个典型相关系数为0.849、0.716,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分别占两组性状间总相关信息的70.5%、28.6%;开产性状和体尺性状间的第1个和第2个典型相关系数也达到了极显著和显著性水平(P0.01,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21、0.749,分别占两组性状间总相关信息的59.3%、36.6%;全期产蛋性状和体尺性状的第1个典型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相关系数为0.861,占两组性状间总相关信息的77.5%。苏禽绿壳蛋鸡3组性状中其主要作用的性状有:开产日龄、开产体重、达平均蛋重时体重、平均蛋重、体斜长和龙骨长,3组性状中全期产蛋性状与开产性状间的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区试资料的非参数度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生产上大面积推广高产稳产的优良小麦新品种提供参考,本文应用非参数统计量时2003~2004年度河南省小麦高肥冬水Ⅰ组(简称高冬Ⅰ组)的区试资料进行了度量。结果表明,在供试的品种(系)中,开麦18、许农5号、郑麦366是高产品种,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丰产性指数P1分别为75%、55.2%、38.5%。各参试品种(系)的稳定性指数之间有差异,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品种(系)优丰2号、Z996、郑麦9728的稳定性较好,其稳定性指数S1分别为3.1786、3.9107、3.9286。对品种差异分辨力较高的试点为济源所、濮阳所、宝丰所和中棉所,其环境鉴别力指数分别为79.5%、67.9%、66.7%和53.8%.说明这些地点适宜作为区试地点。  相似文献   

9.
禽脑脊髓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脑脊髓炎是由禽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侵害雏鸡神经系统为主的传染病,又称流行性震颤。其主要特征是患雏共济失调、头颈部肌肉震颤、腿麻痹、瘫痪等,产蛋母鸡则产蛋率下降。  相似文献   

10.
秦皇岛城市道路绿地花境应用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花境在城市道路景观营造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掌握道路花境的植物材料及配置方式,采用实地踏勘的方法,对秦皇岛市18条城市道路绿地的花境应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秦皇岛道路花境植物共57种,隶属于27科51属,其中分车带植物共16科26属30种,基础绿化带植物25科46属50种;(2)花境形式上,中央分车带主要是混合花境、宿根花境,基础绿化带1~2年生花境、宿根花境、灌木花境、混合花境等4种花境均有,以宿根花境和混合花境为主。目前,秦皇岛道路绿地花境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植物种类局限于常见的商品花卉、秋冬季相景观单调、植物种类结构不合理等,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引种驯化、强化地域特色,加大抗寒、抗逆品种的应用,优化花境植物种类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集约化养牛场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用致细胞病变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毒株制备中和抗原,通过中和实验对采自乌兰浩特、巴彦淖尔和呼和浩特地区6个集约化奶牛场的509份血清进行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共检出阳性血清297份,6个牛场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血清阳性率分别为55.10%、38.80%、45.50%、50.00%、77.80%、33.33%;乌兰浩特、巴彦淖尔、呼和浩特这3个地区的平均阳性率分别为77.80%、48.70%、33.33%,总血清阳性率为58.35%。说明内蒙古地区存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感染,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净化牛场。  相似文献   

12.
猪肺炎支原体气溶胶富集检测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建立一个简单易行的猪肺炎支原体气溶胶富集和检测技术,结合液体冲击式采样器和过滤式采样器的原理,自行设计一个气溶胶双重富集装置,并在密闭环境下采集人工制备的猪肺炎支原体气溶胶,荧光定量PCR检测以确定该装置的采集效率。再通过收集不同猪群中的气溶胶进行检测以确定该装置临床应用的可行性。首先,收集人工感染Mhp阴性仔猪后不同时间猪舍内的气溶胶;其次,收集1个猪支原体肺炎发病猪场和1个阳性未发病猪场的产房、保育舍和育肥舍共11个猪舍的气溶胶,荧光定量PCR或套式PCR检测所收集的气溶胶。结果显示:实验室模拟采样的采集效率达到(37.04±6.43)%,人工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后7天即在饲养房间的气溶胶中检到猪肺炎支原体;2个猪场共11个不同猪舍气溶胶中猪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检出率100%。成功建立了一个简单易行的猪场猪肺炎支原体气溶胶富集及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克隆分析鸭IGF-IR基因部分的cDNA序列,并研究该基因的组织表达规律。通过同源性比对,克隆了IGF-IR基因cDNA部分片段,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不同物种序列进化关系,运用荧光绝对定量PCR技术检测了IGF-IR mRNA在肉用型品种高邮鸭和蛋用型品种金定鸭胚胎期不同发育时期胸肌中的表达。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鸭IGF-IR基因cDNA270 bp片段长度,其核苷酸序列与鸡、人、小鼠、大鼠、猪、牛的IGF-IR基因相应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5%、79%、78%、77%、78%、76%;荧光绝对定量结果表明:IGF-IR基因在胸肌中呈“波浪形”表达,在21胚龄表达量最高,与17、25、27胚龄和7日龄差异显著(P<0.05);IGF-IR基因在品种间表达量除21胚龄时差异显著外(P<0.05),其余各胚龄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IGF-IR mRNA的表达在所研究品种胚胎期的胸肌中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4.
油菜不同早熟品种菌核病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鉴定抗菌核病早熟油菜品种,筛选油菜菌核病常发区主导品种,减轻菌核病危害,有效控制产量损失。通过2010-2011年在云南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进行全国早熟油菜品种筛选试验,对其参试的13个油菜品种进行菌核病抗性研究。结果表明:13个供试品种菌核病发病率分布在2.37%~29.99%之间,病情指数介于1.5~22.75之间,供试早熟油菜品种病情指数与生育期呈正相关,随着生育期推迟,发病加重;田间湿度大,油菜成熟期氮素肥料偏重的前提下,明显加重菌核病为害,显著降低油菜最终收获产量。菌核病从苗期始为害油菜、成熟期为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重。供试的13个品种抗菌核病能力大体可分为5个类群,S0013、C868、‘10棚63育19’ 3个品种全生育期均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核病能力,可作为油菜菌核病常发区主导品种和育种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15.
产蛋异常蛋鸭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表现产蛋异常的蛋鸭中分离到1 株病毒, 经血凝抑制试验(HI)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鉴定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GenBank中,BLAST分析扩增的该病毒3个基因片段表明,该株病毒与96年我国山东鸡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Shandong/6/96(H9N2))各相应的基因片段同源性最高,均为99%,所扩增的3个片段均为禽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相应基因片段。对HA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病毒与参考毒株(A/CK/BJ/94)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上。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早熟群体杂交选系对玉米丝黑穗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了解加拿大早熟玉米群体杂交选系对黑龙江省主要玉米病害之一丝黑穗病的抗性水平,从而为中国北方玉米抗病育种提供优质种质资源,以80份加拿大早熟玉米群体杂交选系为材料,在哈尔滨、密山两地分别采用人工接种技术评价其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结果表明,80份加拿大玉米群体杂交选系中没有高抗材料,发现SW1284等14份抗病材料,SW1084等13份中抗材料,SW1236等35份感病材料,SW1175等18个高感材料,中抗以上材料占全部鉴定材料的33.8%;杂交选系与供体双亲平均发病率相关极显著,相关系数r=0.30(r0.01,78=0.281)。  相似文献   

17.
高粱耐冷种质的鉴定及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满足高粱育种对耐冷基础材料的需求,解决高粱播后遇低温造成幼芽受冻、幼苗萎焉进而影响高粱产量的问题,对238份高粱种质资源进行了高粱芽期、苗期耐冷性鉴定与评价,从中筛选出芽期耐冷种质15份,苗期耐冷种质11份。印度材料IS-2867和中国育成种TC1383-2、E671在芽期、苗期均为耐冷一级抗性,其中TC1383-2是中国高粱育种常用的恢复系,其耐冷特性对于耐冷品种的选育具有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地方品种、育成种和国外品种的耐冷性存在差异,无论芽期还是苗期,在中国地方品种中都有较高比例的耐冷资源,说明在中国地方品种中挖掘耐冷种质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蛋鸡健康养殖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国蛋鸡养殖产业的发展,健全中国蛋品质量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本研究重点阐述了中国蛋鸡养殖逐步从小规模、高密度、分散状态的农户养殖到大规模、集约化、一体化、标准化的健康养殖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对蛋鸡健康养殖技术的优越性以及国内外蛋鸡健康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中国蛋鸡养殖企业的发展出路以及加大资金投入、科技支撑,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性,为中国蛋鸡健康养殖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种质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小麦种质资源是小麦育种的重要基础,小麦遗传多样性评价不仅有助于种质资源的搜集、管理和利用,也有利于核心种质的研究。为了合理利用小麦种质资源,降低组配小麦杂交组合的盲目性,选取73份国内外种质材料,在旱地条件种植,以株高、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和产量为指标对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雨养条件下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为: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供试材料可以分为六类,并对各类种质材料的特点及在育种中的应用作了评述。试验中综合表现较好的4个亲本材料为第Ⅵ组的18th FAWWON-IR-023、18th FAWWON-IR-111、18th FAWWON-IR-027和18th FAWWON-IR-169,可为选育抗旱优质丰产小麦新品种提供优异基因。  相似文献   

20.
猪鼻拭子样品采集及制备方法的标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黏膜样本采集所用材料及方法标准,并增强所检测样本数据的可比性与稳定性。以猪鼻拭子样品为研究对象,结合猪鼻腔的解剖结构以及所采集样品的特殊性,对猪鼻拭子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进行探讨并标准化。结果表明:通过标化的方法对所采集的116份猪鼻拭子样本进行总蛋白浓度测定,发现所有鼻拭子样本的总蛋白均值为(6.92±0.41) mg/mL,变异系数为32.58%;对其中7头猪在不同时间采集鼻拭子测定总蛋白,结果同一头猪的检测数据变异系数除1头为13.95%外,其余均>10%。表明标化的猪鼻拭子采集及制备方法使检测结果具备较好的稳定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