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栀子优良品种快繁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保存和尽快繁殖栀子优良种质,以品系优良的10年生栀子新萌枝条为试验材料,在添加不同植物激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了栀子组培再生体系建立的试验研究,并探讨栀子组培苗的炼苗移栽技术。结果表明:适宜栀子外植体的启动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5 mg/L;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3 mg/L,增值系数可达4.6;较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2.0 mg/L,生根率为87%;炼苗移栽基质使用草炭和蛭石,比例为1∶1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对单叶省藤组织培养中影响不定根诱导的因素进行研究,以解决单叶省藤生根率低的问题。以增殖培养10代的单叶省藤组培苗为材料,研究培养基中的离子浓度、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活性炭及剪切方式对根系诱导的作用。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活性炭及NAA的浓度变化对单叶省藤组培苗的生根率有极显著影响;组培苗的剪切方式对生根率也有显著影响;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大量元素+NAA 0.5 mg/L+糖20 g/L。  相似文献   

3.
平欧杂种榛的继代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传统榛子繁育方法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以平欧杂种榛‘辽榛7号’为材料,采用离体培养的方式对其继代培养中基本培养基及其激素配比进行研究,以期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榛子扩繁技术.结果表明:(1)与DKW培养基、NRM培养基和WPM基本培养基相比,选用改良NRM培养基作为平欧杂种榛组培苗继代培养的基本培养基;(2)选择2.5 mg/L6-BA和0.01 mg/LIBA作为继代培养的激素组合,隔代降低其浓度至6-BA 2.0 mg/L和IBA 0.005 mg/L有利于促进组培苗的增殖;(3)根据组培苗生长状况,添加TDZ的适宜浓度范围为0.001~0.01 mg/L,其中以0.005 mg/L的增殖效果最好;(4)培养基中添加多胺对组培苗茎段增殖具有良好的效果,但GA3的作用不明显,同时添加GA3和多胺,其增殖效果较单独添加GA3好,但较单独添加多胺差.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大田甜叶菊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不同外植体、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配比对丛生芽诱导、增殖培养及不定根诱导的影响,建立了甜叶菊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带腋芽茎段是甜叶菊组培快繁最适外植体;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1 mg/L,平均诱导率为88.1%;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 mg/L+KT 4.0 mg/L+NAA 0.05 mg/L+GA30.2 mg/L,单芽平均增殖个数为4.1;不定根最适诱导培养基为1/2 MS+NAA 0.2 mg/L,生根率为95%;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70%以上。本试验研究结果为甜叶菊组培苗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邓恩桉继代增殖培养条件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邓恩桉组培苗的增殖系数,降低组培苗生产成本,获得健壮的邓恩桉组培苗,通过不同基本培养基、谷氨酸、培养基不同pH值以及不同光照强度对邓恩桉继代培养增殖的影响试验,找到了邓恩桉的组织培养中继代增殖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谷氨酸、pH值和光照强度对试管苗的继代增殖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基本培养基以改良H为好,添加20mg/L的谷氨酸有利于试管苗的生长,pH值6.2最为适合,最合适的光照强度为2500lx。因此,适合邓恩桉继代增殖的培养条件为:改良H BA0.2~0.4mg/L NAA0.1~0.2mg/L IBA0.2mg/L LH500mg/L 谷氨酸20mg/L,pH6.2,光照强度2500lx。  相似文献   

6.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因培育的罗汉果新品种永青1号组培苗为研究对象,探讨组织培养过程中蔗糖浓度、琼脂浓度、6-BA 浓度、培养温度以及光照时间对罗汉果组培苗玻璃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于罗汉果组培苗最大增殖及玻璃化最低的培养条件为:接种于4.5g/L琼脂、25g/L蔗糖、0.5mg/L 6-BA 的 MS 基本培养基,并于26℃,12h/d(日光灯,2000Lx)的条件中培养.  相似文献   

7.
王艳  彭建营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6):210-214
以‘赞皇大枣’组培苗为材料,研究6-BA、IBA和NAA在枣组培苗增殖培养中的效应并筛选出适宜组合。结果表明,在赞皇大枣组培苗增殖培养中,6-BA分别与IBA和NAA配合使用时,IBA的活性高于NAA,二者结合使用可显著促进组培苗的增殖并提高成苗质量。‘赞皇大枣’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5 mg/L+IBA 0.1 mg/L,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5±2)℃,光照强度2000~3000 lx,光照时间14 h/d。  相似文献   

8.
基于植物微扩繁器的草莓快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转转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6):216-220
为探究草莓在植物微扩繁器中液体增殖培养的适宜条件,以草莓无菌苗为材料,不加琼脂的MS为液体基本培养基,设计不同接种数量、不同浸润时间、不同培养液体积以及蔗糖浓度,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可自动更换培养液的植物微扩繁器中,当培养容器中草莓组培苗的接种数量为30株/瓶;培养系统的浸润频率6次/24 h,每次1 min;培养液体积150 mL/瓶;培养基中蔗糖浓度20 g/L时,草莓在植物微扩繁器中的增殖效果较好,增殖系数平均可达9.83,每瓶增殖芽数平均为295。该技术方法显著优于传统固体培养方法,为草莓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红国王’葡萄组培快繁体系,本试验研究了生长素、接种材料类型、培养条件对组培苗继代增殖与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0.5 mg/L IAA适合‘红国王’的继代增殖,繁殖系数为5.49,在培养基中附加0.3 mg/L NAA,愈伤组织少且根系粗壮;适合‘红国王’组培苗生长的蔗糖浓度为25~30 g/L,在该浓度下植株长势健壮,生根条数多;带半叶单芽茎段为‘红国王’适宜接种材料类型;接种后第1天至第10天暗培养,可促进‘红国王’根系发育;放置于LED灯复合光红∶蓝∶白=3∶1∶1下,可获得长势强、根系强壮的组培苗;继代间隔为40 d时,繁殖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0.
金叶络石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金叶络石[Trachelospermum asiaticum 'Ougonnishiki']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对金叶络石组培苗增殖及生根的影响,建立金叶络石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金叶络石组培苗适宜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BA3.0mg/L+NAA0.05mg/L,增殖系数为7.63;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05mg/L,生根率达到95%以上,根数5.2,根长4.4cm;采用"塑料杯单株一步移栽技术",移栽成活率97%。  相似文献   

11.
欧李增殖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目的】筛选出适合欧李增殖的最适培养基,可以提高试管苗的质量和优化欧李无性繁殖体系。【方法】以欧李2号增殖培养阶段试管苗为试材,以不同培养基、不同激素浓度、不同蔗糖浓度、不同pH值为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增殖效果研究。【结果】MS培养基最适宜欧李2号的增殖;NAA 0.2 mg/L+6-BA 0.5 mg/L+MS处理,其平均分化新梢数和大于2 cm新梢数最多;MS培养基中蔗糖浓度40 g/L处理,既可显著提高分化新梢数又可提高成苗率;pH6.0的MS培养基最适宜欧李2号生长。【结论】适于欧李2号的增殖培养基为MS培养基+NAA 0.2 mg/L+6-BA 0.5 mg/L+6 g琼脂+40 g蔗糖,pH值为6.0。  相似文献   

12.
千层金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千层金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通过试验筛选出各阶段适宜的培养基,建立了千层金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在诱导不定芽的培养基中,MS+6-BA 1 mg/L的芽萌发率最高,芽体健壮;丛生芽继代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6-BA 1 mg/L+NAA 0.1 mg/L+KT 0.1 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1号生根剂0.5 mg/L+IBA 0.1 mg/L,生根率达100%,且根系发达;栽培基质以椰糠+腐殖土=2:1较理想,移栽成活率为89.3%。  相似文献   

13.
同一病株西瓜枯萎病菌RA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RAMS (Random amplified microsatellites)分子标记技术对河北省不同地区的3个西瓜枯萎病病株分离物Fon1、Fon2、Fon3各10个单孢菌株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10个RAMS引物进行扩增, Fon1共扩增出3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条;Fon2共扩增出40条带,多态性条带5条;Fon3共扩增出40条带,多态性条带4条。结果分析表明,同一病株分离物的不同单孢菌株之间在分子水平上存在遗传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重瓣长寿花叶片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以重瓣长寿花幼嫩叶片为试材,筛选各个培养阶段的培养基配方,研究重瓣长寿花的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 0.1%升汞灭菌4min,外植体污染率为12.5%,死亡率2.5%,效果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MS+6-BA1.0 mg/L+NAA0.1~0.3 mg/L最佳,不定芽分化和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0.5 mg/L+NAA0.1 mg/L,生根培养基用1/2MS+NAA0.5mg/L最好,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99%。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为枸杞繁育提供技术支持。在枸杞无菌苗的基础上,以茎段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添加外源激素IAA、IBA、GA和NAA,考察其对枸杞离体茎段生根及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外源添加IAA有利于诱导枸杞无菌苗离体茎段的生根与生长,其中以1.0 mg/L浓度较为显著。培养30天后,根数达到22.03、根长为15.13 cm、根鲜重为0.6015 g/株。外源添加IAA(1.0 mg/L浓度)培养30天最有利于诱导枸杞无菌苗离体茎段的生根与生长。  相似文献   

16.
司亮  尤海波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6):181-183
以波斯顿蕨走茎茎尖为外植体研究无菌培养的繁殖方法,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BA0.5,增殖培养基为MS+BA0.7,增殖系数为7.2;孢子体分化培养基为MS+BA1.0+NAA0.5,诱导率可达到92% ;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BA1.0+IBA0.2+0.1% 活性炭,生根率为100%。  相似文献   

17.
香叶基焦磷酸(geranyl pyrophosphate,GPP)是单萜的前体物质,而单萜是栀子内重要的活性成分。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合酶(GGPPS)在萜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中处于关键位置,GGPPS主要分为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合成酶大亚基(GGPPSlsu)和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合成酶小亚基(GGPPSssu)。为了研究栀子GGPPS基因在栀子萜类生物合成中的作用,本研究成功从栀子品种‘林海一号’中提取RNA反转录合成cDNA,根据转录组测序拼接结果设计引物扩增得到栀子GGPPSssu的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GjGGPPSssu1和GjGGPPSssu2,ORF区分别为1053 bp和915 bp。通过构建基因进化树,栀子GGPPSssu基因和其他植物的GGPPSssu基因聚为一类,属于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合成酶小亚基基因。通过蛋白质序列比对表明GjGGPPSssu1有一个CxxxC(x为碱性氨基酸)的保守基元和一个FARM的保守基元,没有SARM保守基元,与SSUⅡ类基因相似;GjGGPPSssu2有两个CxxxC的保守基元,没有FARM保守基元和SARM保守基元,与SSUⅠ类基因相似。荧光定量PCR试验结果表明,GjGGPPSssu1在T4和T5时期有较高的表达水平,GjGGPPSssu2在栀子各生长时期的根部和果实中有较高水平的表达。推测GjGGPPSssu1基因与栀子黄色素合成相关,GjGGPPSssu2基因与单萜合成相关。本研究初步解析了栀子GGPPS基因的功能,为提高栀子药用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木薯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方法,以木薯试管苗为主要材料,观测试管苗成活率、株高生长变化及茎秆变化情况,探索卡那培养基与常规培养基对木薯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培养室温度25±2℃、光照强度3000 lx、光周期16 h/8 h的环境下,木薯品种‘华南8号’(SC8)试管苗在卡那培养基(MS+0.2 mg/L NAA +80 mg/L Kan +30 g/L蔗糖+9 g/L琼脂)保存时间为22~24个月,是常规培养基试管苗保存时间的10~12倍,且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中生长的试管苗根系较发达、节间显著缩短、茎节数显著增加、茎秆明显增粗、叶色浓绿,温室移栽存活率超过了90%,是常规培养基的5~8倍。该保存方法有效延长了木薯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时间,既增强了种苗移载成活率和保存质量,又显著地节约了木薯种质资源保存过程中耗费的人力劳动、试剂药品、水电能源等成本。  相似文献   

19.
以紫叶加拿大紫荆(Cercis canadensis ‘Forest Pansy’)当年生嫩枝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如6-BA、IBA、NAA、TDZ对试管苗增殖以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增殖培养基为DKW+TDZ 0.03 mg/L+PVP 0.5 mg/L;生根培养基为1/2 MS + IBA 25 mg/L+AC 0.6 mg/L。此体系中增殖系数可达4.27,生根率7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