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6 毫秒
1.
NaCl胁迫对胡卢巴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胡卢巴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NaCl胁迫下胡卢巴幼苗叶和根中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升高,SOD、POD、CAT活性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MDA含量则呈上升趋势。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在NaCl浓度为1.0%时达到峰值,根中抗氧化酶活性在NaCl浓度为0.5%时达到峰值。在0.5%的NaCl浓度处理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3种抗氧化酶协同作用,使MDA含量减少并控制在较稳定的阶段。可见,盐胁迫下胡卢幼苗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质过氧化水平,减缓盐胁迫对植株的伤害,从而增强其耐盐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射干和鸢尾对盐胁迫的适应性。以射干和德国鸢尾为试验材料,比较了NaCl胁迫下这两种植物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为植物抗盐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两种植物的SOD活性在0.1%和0.3% NaCl浓度下一直呈上升趋势,在0.5% NaCl浓度下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下降的幅度不同;两种植物的MDA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两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在0.1%和0.3% NaCl浓度下先升高,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而在0.5% NaCl浓度下一直呈下降趋势。这表明,射干和德国鸢尾对盐胁迫有抵抗能力,但射干的抵抗能力要高于德国鸢尾。  相似文献   

3.
盐胁迫对臭椿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采用0.O%、0.2%、0.4%、0.6%、0.8%、1.O%NaCl溶液对臭椿种子萌发进行胁迫处理,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臭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种子萌发后幼苗的苗高、根长、叶绿素含量也呈下降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呈平稳下降后在NaCl浓度达到0.6%时又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差异极显著.臭椿种子发芽可忍耐0~0.4%的NaCl胁迫环境,发芽幼苗生长可忍耐0~0.6%的NaCl胁迫.  相似文献   

4.
NaCl胁迫对莴苣幼苗生长和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不同浓度(50,100,150,200 mmol/L)NaCI胁迫对莴苣幼苗生长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植株株高和根长生长都受到明显的抑制;叶片中叶绿素(Chl)含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50 mmoL/L NaCl处理中Chl含量却有所增加,盐胁迫对叶绿素a(Chla)的影响大于叶绿素b(Chlb).在盐胁迫下净光合速率(Pn)呈下降趋势,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的变化趋势与Pn相一致;50 mmol/L NaCl处理中,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G8和胞间CO2浓度(Ci)呈相同的变化趋势,此时Pn的下降主要是气孔限制,而在100~200mmol/L NaCI处理中,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Gs和Ci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此时Pn的下降主要是非气孔限制.  相似文献   

5.
叶面追磷是土壤施磷的重要补充。为明确不同土壤磷水平下花生适宜的叶面追磷浓度,本研究采用营养液沙培试验,研究了土壤充足供磷(P2O5浓度为7.1 mg L~(-1), PA)及磷胁迫(P2O5浓度为0.71 mg L~(-1), PD)时,不同浓度叶面磷肥(P2O50、0.1%和0.2%,简称CK、P0.1%和P0.2%处理)对花生根系形态、结瘤特性、叶片氮代谢酶及干物质重的影响。结果表明:(1)结荚期和饱果期,叶面追磷能够促进2种土壤供磷水平下花生根系和根瘤生长,提高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 P 0.2%处理各指标增幅高于P 0.1%处理。收获期,土壤充足供磷时,高浓度叶面磷肥(P 0.2%)导致花生早衰,表现为P 0.2%处理根系、根瘤及氮代谢酶相关指标均低于P 0.1%处理。而土壤磷胁迫时, 2种浓度叶面磷肥均能提高上述指标, P 0.2%处理下各指标与P 0.1%处理相当或略高于P 0.1%处理。(2) 2种浓度叶面磷肥均能提高花生各器官氮、磷积累量及干物质重。土壤充足供磷时, P 0.1%处理的荚果氮、磷积累量及干物质重增幅大于P 0.2%处理,其他器官(根、茎、叶及果针)各指标则表现出相反趋势。土壤磷胁迫时,各指标均随叶面磷肥浓度增加而增加。追施叶面磷肥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单株果数。综上,土壤充足供磷及磷胁迫时,花生适宜的叶面追磷浓度分别为0.1%和0.2%。生产上应根据土壤供磷水平,选择适当浓度叶面磷肥。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耐盐能力较强的品种,在NaCl胁迫下,以T601、‘辽甜一号’和XT-2甜高粱品种为材料,设计盆栽实验的方法,在0%、0.4%、0.8%、1.2%、1.6% NaCl胁迫下,观察生理性状,并对甜高粱各品种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3种甜高粱品种幼苗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的趋势。各品种各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小于对照。T601叶绿素含量最大,其次为‘辽甜一号’,XT-2最小;3个甜高粱品种幼苗叶片中的丙二醛含量随着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均呈增加的趋势。T601和‘辽甜一号’对照丙二醛含量小于XT-2,受到NaCl胁迫后,XT-2各处理丙二醛仍然大于其他2个品种。T601各处理丙二醛大于‘辽甜一号’。根据3个品种受NaCl胁迫后的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的比较,可以初步确定3个品种的耐盐能力大小顺序为T601 > ‘辽甜一号’ > XT-2。  相似文献   

7.
陈叶  席江彤  罗光宏 《种子》2016,(3):33-36
以琉璃苣(Borago officinalis L.)幼苗为实验材料,设置0(ck)、0.1%、0.2%、0.3%、0.4%、0.5%、0.6%共7个盐分梯度,研究NaCl胁迫对琉璃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NaCl胁迫对琉璃苣种子萌发的影响表现为促进作用,当浓度大于0.2%时,随着NaCl处理浓度增大,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而相对盐害率逐渐增大;随着NaCl处理浓度增大,幼苗的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电导率和MDA增加;游离脯氨酸在盐浓度为0.1%~0.5%时呈上升趋势,盐浓度高于0.5%时,呈下降趋势.表明琉璃苣有一定的耐盐能力,具有向盐碱地引种驯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盐胁迫对燕麦质膜透性及Na~+、K~+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盐胁迫对燕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NaCl与Na_2SO_4摩尔浓度1∶1的混盐按土壤含盐量配成0(CK),0.2%,0.3%,0.4%,0.5%,0.6%,0.7%,0.8% 8个盐浓度梯度,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盐胁迫对燕麦质膜透性和Na+、K+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细胞膜的相对透性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且随生育时期的推进,不同盐分胁迫间的质膜相对透性差量也逐渐增大;丙二醛含量随盐胁迫的增加基本呈递增趋势,盐浓度0.4%时值略有降低;燕麦根、茎、叶随盐胁迫程度的增加Na~+含量基本呈增加趋势,盐胁迫增加时根吸收的Na~+逐渐向茎、叶中转移;燕麦根、茎、叶随盐胁迫程度的增加K~+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根中K+含量各生育时期差量很小且含量很低,苗期各器官中差量较大,叶中K~+含量是根中的4.24倍,是茎中的1.80倍;成熟收获期,不同盐胁迫下,燕麦根中的Na~+和K~+各项指标均低于地上部位,根和地上部位Na~+含量随盐胁迫的增加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对桉树(Eucalyptus)活性氧代谢和CAT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树耐贫瘠,盐胁迫影响桉树的生长速率,严重时造成桉树枯萎死亡。本研究以‘广林9’三月龄组培苗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0, 30 mmol/L, 60 mmol/L, 90 mmol/L, 120 mmol/L, 150 mmol/L)处理20天后,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 H2O2)含量、丙二醛(malonaldehyde, MDA)质量摩尔浓度等生理指标以及CAT基因的转录变化。NaCl处理后,MDA质量摩尔浓度、H2O2含量显著升高,在90 mmol/L或120 mmol/L处达到最大值;盐胁迫下POD、SOD和CAT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在90 mmol/L NaCl时达到最大值。设无NaCl处理下CAT基因的表达水平为1,用q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方法分析不同盐胁迫下6个CAT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随着NaCl浓度增大,CAT1、CAT2和CAT3的相对表达水平呈逐渐降低的趋势,NaCl浓度为30 mmol/L相对表达水平最高,分别为1.54、6.38和1.27;CAT5和CAT6的相对表达水平在120 mmol/L NaC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65和2.21;CAT4的相对表达水平随NaCl浓度增大而增大,并在NaCl浓度为150 mmol/L时显著升高,相对表达水平达3.31。结果表明:90~120 mmol/L NaCl浓度为桉树的耐盐胁迫的极限;盐胁迫会引起桉树RO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代谢失衡,积累H2O2导致膜脂过氧化;6个CAT基因在不同盐胁迫强度下的转录变化差异显著,响应机制不尽相同。本研究可为桉树应答盐胁迫机理研究和桉树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孩儿拳种子萌发特性和抗氧化系统对盐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孩儿拳种子进行胁迫处理,探讨盐胁迫下孩儿拳种子萌发特性、保护酶和膜质过氧化吵度.结果表明:(1)低浓度盐胁迫(50mmol/L)下,种子总萌发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幼根长度和幼苗鲜重却高于对照,随着盐胁迫的加重,种子萌发率、幼根长度和幼苗鲜重均呈下降趋势.盐浓度为200 mmol/L时,总萌发率仅为13.8%.(2)在盐胁迫浓度较低时,SOD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当盐胁迫浓度达到200 mmol/L时,SOD活性开始下降;CAT酶活性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变化趋势和SOD酶活性相似;POD酶活性随着盐胁迫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尤其在SOD酶活性开始下降时,POD酶活性仍在增加.(3)盐胁迫为50 mmol/L和100 mmol/时,其丙二醛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盐胁迫为200 mmol/L时,丙二醛含量最高,为对照的2.35倍.  相似文献   

11.
山东滨海盐渍棉田盐分和养分特征及对棉花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在黄河三角洲6个县区随机选择318块盐渍棉田,对0~20 cm土层盐分、有机质和主要养分含量分析表明,轻度(含盐量<2.5 g·kg-1)、中度(2.5~4.49 g·kg-1)和重度(>4.5 g·kg-1)盐碱地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4.3%、40.6%和15.1%。中度盐碱地N、P、K含量皆中等偏下,轻度盐碱地则是钾含量偏低;种植年限短的重度盐碱地有机质含量很低,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严重不足,但含钾量高;种植年限较长的重度盐碱地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含量中等,但速效钾较低。滨海盐碱棉田土壤含盐量(y)和土壤溶液(水:土=5:1)电导率(x)回归方程为y=3.4058x + 0.1427(n=27,R2=0.9964**)。当土壤含盐2 g·kg-1 以下时,棉花基本能正常出苗、成苗;当含盐2~3 g·kg-1时,只有60%~78%的种子可以出苗,45%~55%的种子能够成苗;含盐超过 4 g·kg-1时,出苗率40%左右,成苗率不足30%。根据滨海盐碱地的盐分和养分特征,采取合理的成苗技术和施肥技术是实现棉花高产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由于气候及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中国干旱灌区土壤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盐渍化退耕地面积不断扩大,通过研究不同年代盐渍化退耕地土壤盐分、养分的变化规律,为盐渍化退耕地土壤的恢复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石羊河流域下游的民勤绿洲区属于土壤盐渍化严重区,选择不同年代退耕地,利用时空替代的研究方法,研究绿洲区盐碱化退耕地土壤盐分(土壤盐分离子Ca2+、Mg2+、K+、Na+、CO32-、HCO3-、Cl-、SO42-)和养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在不同退耕时期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退耕年限的长短对土壤养分、盐分影响程度不同,退耕0~5年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5~10年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退耕10年以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本趋于稳定;土壤可溶性盐分含量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而逐渐升高。盐分8大离子组成中,阴离子以主要为SO42-、Cl-为主,阳离子以K+、Na+为主,分别占总含盐量的66.2%和19.2 %。退耕地土壤盐渍化程度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13.
福建南平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特征及生产对策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摘要:2005年采集了福建南平烟区有代表性的植烟土壤样品159个,并进行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分析。结果表明:福建南平烟区土壤质地以粘壤土、壤土和砂壤土为主;与以往研究相比,土壤pH值有所上升,平均5.59±0.31,仅有38.99%的植烟土壤偏酸性;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仍较丰富,有机质平均34.86±7.88g/kg,碱解氮平均188.3±40.0 mg/kg,49.69%的土壤有机质含量>35 mg/kg;土壤速效磷含量平均36.5±27.2 mg/kg,有35.85%的植烟土壤速效磷<20 mg/kg;植烟土壤缓效钾含量平均362.8±241.0 mg/kg ,速效钾含量平均62.3±31.4mg/kg ,速效钾含量>150mg/kg的植烟土壤仅占1.26%。为此,在烟叶生产上要因地制宜,对偏酸性土壤,要注意施用白云石粉,但应隔1-2年;严格控制氮肥施用量,适当补充磷肥,并注意增施钾肥。  相似文献   

14.
研究长期施肥对不同有机质含量农田黑土水稳性团聚体分级特征、不同粒级团聚体中全氮、全磷含量分布及相关性的影响,为阐明施肥对黑土肥力演变的影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利用中国科学院海伦生态实验站空间移位长期定位试验,研究2种施肥方式下5种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农田黑土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中全氮、全磷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对2~1 mm粒级大团聚体含量影响最大,施肥处理在该粒级团聚体分别增加了1.95%~4.59%之间,且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呈递增的趋势。不同农田黑土全氮、全磷在2~1 mm粒级大团聚体中含量最高,在>5 mm和<0.25 mm含量最低。2~0.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与土壤全氮、全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5 mm和<0.25 mm与土壤全氮、全磷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全氮、全磷主要存在水稳性大团聚体中,施用化肥可提高水稳性大团聚体中全氮、全磷的含量,是改善农田黑土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梨园自然生草对土壤pH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给改良盐碱地果园土壤和推广果园生草制提供理论基础,以山东东营市孤岛镇12年生黄金梨[Pyrus pyrifolia (Burm.f.).cv.‘Nakai’]种植园清耕梨园土壤为对照,设生草2年、生草3年和生草4年3个处理,分别测定株间和行间各层土壤pH值、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分析其随生草年限的变化,并分析pH值与有机质和其他矿质营养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清耕梨园相比,生草能显著降低株间和行间各层土壤pH值,株间降低1.2%~3.4%,行间降低0.6%~4.08%,且随生草年限的增加逐年降低;生草能提高株间各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能显著提高行间各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尤其在生草4年后,行间有机质含量比清耕梨园土壤提高64.6%,有机质含量随生草年限的增加逐年升高;生草后株间和行间各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升高,除行间20~40 cm土壤速效钾增加不显著外,其他均呈显著增加,且随生草年限的增加逐年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生草年限梨园土壤pH值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滨海盐碱地不同耐盐草本植物土壤养分动态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探求不同耐盐草本植物对滨海盐碱地生物改良效果,促进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在天津大港地区以盐碱荒地为对照,选取4种耐盐草本植物(田菁、苜蓿、苏丹草、碱蓬)进行试验研究。经过2年(2012—2013)的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耐盐植物对滨海盐碱地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延长,4种耐盐植物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变化趋于平稳,土壤速效氮含量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土壤速效磷整体上表现出了下降的趋势,而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前三者均不同,均表现出了逐渐上升的趋势。耐盐植物处理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土壤N/P、N/K、P/K的差异显著性变化趋势表现不同。土壤N/P和P/K的差异显著性变化趋势均表现不同;土壤N/K差异显著性变化趋势表现一致,均表现出逐渐降低。4种耐盐草本植物对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的改良效果存在着差异,其中碱蓬处理对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效果显著,苜蓿处理对于提高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3种盐胁迫对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为探讨土壤盐分含量与小麦生长的关系,选用永良4号,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盐分离子种类NaCl,Na2SO4,NaCl Na2SO4,7个盐分水平(0.1%,0.2%,0.3%,0.4%,0.5%,0.6%,0.7%)条件下小麦苗期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盐浓度的升高,小麦的出苗率、株高均有所下降。NaCl对小麦的胁迫作用最大,NaCl Na2SO4次之,Na2SO4最小。低浓度盐胁迫对小麦根的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盐分对根的生长产生了抑制作用,但作用均比较小,并且与地上部分相反。试验结果将对盐渍化耕地小麦生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山东省东营市选择土壤盐分含量分别为0.15%、0.35%和0.50%的高、中、低产田各一块,种植中早熟品种鲁棉研18或早熟品种鲁棉研19,结合取盐碱土盆栽,研究了不同含盐量棉田的盐分、养分含量变化及棉花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高产田有机质与碱解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含量偏低、有效钾含量中等,而低产田则表现出有机质少、贫氮、缺磷、富钾的特点。三类棉田的土壤盐分皆是春季和秋季高、夏季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在整个生育季节内变化不大,而氮、磷、钾则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大田条件下,中、低产田比高产田分别减产10%~17%和27%~39%,而相应盐土盆栽条件下则分别减产2.8%和6.7%。  相似文献   

19.
水分和铅胁迫下土壤中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土壤重金属污染酶指示的可行性,通过对加入外源铅的塿土进行控水培养,研究塿土中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土壤铅含量、土壤含水量和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60%时,土壤中的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增加;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铅含量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当铅含量为2000 mg/kg时,2种酶活性分别仅为对照的43.7%、61.9%。通径分析表明:各因子对脲酶活性的直接作用顺序为:速效钾>有机质>铅>全氮>速效磷>pH>水分,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的直接作用顺序为:铅>有机质>全氮>水分>pH>速效钾>速效磷。土壤速效钾对脲酶活性的直接影响较大,铅、有机质是影响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主要因素。2种酶活性变化是铅、水分和土壤理化性质共同作用的结果,且碱性磷酸酶活性较脲酶活性更易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正交设计的玉米有机无机培肥模式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  宫亮  邢月华  包红静 《作物杂志》2021,37(1):168-90
为优选有机无机培肥模式,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氮磷钾施用量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料秸秆的施用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有极显著影响,而无机化肥用量对其影响不显著;秸秆和施氮量对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影响显著;磷肥和钾肥用量分别对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影响显著,通过因素不同水平的综合平衡分析比较,在辽宁中部玉米主产区采用施氮量180kg/hm2、施磷量90kg/hm2、施钾量120kg/hm2、秸秆还田量6 000kg/hm2的玉米生产和土壤培肥技术模式,可达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质量和增产增效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