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烟台市旅游气候资源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烟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而其境内沿海、内陆、丘陵、山地交叉分布,使各县市气候差异较大。对辖区内各地的气候状况及旅游气候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为当地的旅游发展规划和游客选择旅游时间提供科学依据。经过对烟台各县市气温、相对湿度等主要气候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全年光照充足,冬不干冷,夏不湿热,气候宜人。根据人体舒适指数可知:莱州与烟台市区最佳旅游月份为4、5、10月3个月,其余各地为5、10月2个月;莱阳、招远适宜旅游的月份为5个月,其余各地为6个月。莱州、龙口、招远三地7月或8月份气候偏热,不适宜旅游,但相比于全国其他地方的酷暑难耐,烟台各地又因具有众多的天然海水浴场以及适宜的空气湿度和早晚的海陆风吹拂而显得凉爽宜人,其人体舒适程度甚至超过避暑胜地青岛。从避暑旅游来看,7、8月反而是烟台地区的最佳旅游时期。12月-次年2月全区气候寒冷,人体舒适度较差,均不适宜开展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2.
程杰晟 《分子植物育种》2023,(14):4788-4793
本研究以伏羲山景区为例,调查了旅游干扰对植物多样性和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旅游干扰显著影响了景区的植物多样性和土壤性质。旅游干扰导致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减少,土壤性质发生变化,如pH值略微变化、容重和水分含量显著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受到影响,有机碳、全氮和碱解氮降低,全磷和有效磷无明显变化,全钾和有效钾增加。土壤酶活性受到显著影响,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降低。为了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旅游业的平衡发展,建议采取科学的旅游管理措施,包括限制游客数量、合理规划游览线路、加强环境教育和监测控制。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气候资源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生产的气候适宜度,以冬小麦气候适宜度模型为基础,选取5省63站1987—2012年逐旬气象数据分析了该区域冬小麦气候适宜指数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生长季内温度适宜度、日照适宜度、降水适宜度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温度适宜指数由北向南、日照适宜指数由东向西,降水适宜指数由南向北总体呈现递减的地域分布特征。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气候适宜程度较高,总体能满足冬小麦不同阶段生长发育的需要。光温资源总体较好,相应的气候适宜指数较高,各个发育期日照适宜指数均高于0.8,温度适宜指数除分蘖期受气温起伏影响值偏小以外,其余发育阶段均高于0.7;但降水适宜指数明显较低,均小于0.6,是制约该区域冬小麦生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海南昌江地区芒果花期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和模型,以期为芒果气象灾害防范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相关系数法确定权重建立气候适宜度,根据其与芒果气象产量的相关性,确定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结果] 气象产量丰歉指数与气候适宜指数呈显著相关关系;芒果花期适宜度指数低值主要在12月-2月上旬;湿度适宜度指数更能反应芒果单产的丰歉情况。[结论] 建议芒果开花期安排在2月中旬及以后,可大概率避开低温阴雨天气;开花期间天气干燥对芒果丰产较为有利。适宜度指标可以用于评价气候条件对芒果开花期的适宜程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气候适宜指数的湖南早稻产量动态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开展早稻产量动态预报对湖南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湖南早稻生长发育的上限温度、最适温度、下限温度、需水量、需光特性等生物学特性出发,建立湖南早稻气候适宜度模型,采用权重系数的方法构建湖南早稻气候适宜指数。选取15个代表站点,统计分析1961—2009年不同时段湖南早稻气候适宜指数与产量丰歉值的关系,建立了基于气候适宜指数的湖南早稻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并从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增减趋势一致的样本百分率、预报准确率等方面进行回代检验。利用2010—2012年资料进行外推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建立的预报时间为4月30日、5月20日和6月20日的基于气候适宜指数的湖南早稻产量预报模型预报值与实测值增减趋势一致的样本百分率为64%~73%,预报准确率平均为94.7%~96.3%。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气候适宜指数的早稻产量动态预报模型,能够满足湖南早稻产量预报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茶文化旅游特征及当今旅游模式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研究经验,提出茶文化旅游模式应综合考虑开发者利益、游客需求、当地资源特色和产品设计等要素,使其具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在应用中增强其能动性。因此茶文化旅游目的地选择模式时,需根据自身特点设计不同产品,确定开发方,满足不同的游客需求,以达到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顾渚村为例,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途径探讨其茶文化旅游模式,并提出相应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吕洁如 《分子植物育种》2023,(24):8244-8249
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植物资源多样性作为一个重要的吸引因子逐渐受到旅游业者和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旨在分析植物资源多样性与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大量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很大程度上考虑了当地的植物资源多样性。特有的植物、季节性的花卉盛开和独特的生态景观成为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此外,植物资源多样性不仅能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还能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韧性等。本研究的结果为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季云 《分子植物育种》2023,(10):3455-3461
本研究探讨旅游对植物资源结构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旅游景区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非旅游区,但植物群落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更多的观赏性植物。旅游活动对植物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人为干扰和生态环境改变。因此,旅游对植物资源结构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在旅游开发中,应采取措施保护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包括加强保护和管理、限制游客干扰、提高游客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等。这有助于保证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静  康兴昆 《分子植物育种》2023,(14):4809-4815
本研究以河北蟠龙湖景区为研究实例,对其植物资源种类进行调查并进行景观评价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景区内植物群落结构丰富,包括大型落叶乔木、灌木、藤本植物、竹本植物等。彩叶植物和花卉的种植增加了景区的色彩丰富度。基于景观评价指标的分析,景区的植物群落具有丰富的观赏性状和象征意义,景观配置更自然和规则化。研究还发现,景区内植物的季节性选择使得景观在不同季节呈现独特效果。综合分析表明,河北蟠龙湖景区的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多样,景观设计合理,对游客的观赏体验和心理感受产生积极影响。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景区的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为提升景区品质和吸引力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徐晓琰 《分子植物育种》2023,(20):6912-6916
本研究旨在探讨植物生物多样性评估与旅游景区的关联,并分析旅游景区对植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我们发现旅游活动对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丰富度产生一定影响。游客的涌入、人为干扰和生境改变等因素可能导致某些植物物种的数量减少和分布范围收缩。此外,游客活动对植物的繁殖和传播也存在一定影响,如花粉传播和种子传播的干扰,可能影响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流动。为了保护植物生物多样性,旅游景区管理者应加强生态规划和景观设计,合理控制游客活动的强度和范围,避免对植物群落造成过度干扰。此外,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也是保护植物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提高游客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可以减少对植物的损害和破坏。本研究的结果对于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植物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寒区大豆播种期生产布局的需要,利用高寒区140个气象站点1971—2018年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1971—2015年逐日平均0~5 cm土层地温资料,对气温稳定通过8℃初日、0~5 cm土层地温稳定通过8℃、9℃、10℃初日、≥10℃活动积温的变化进行分析,选取适宜高寒区大豆播种期的气象指标,并进行高寒区大豆播种期的空间优化。结果表明:近48年高寒区气温稳定通过8℃初日呈明显提前趋势;1971—2015年0~5 cm土层地温稳定通过8℃、9℃、10℃初日提前,东四盟(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和赤峰)提前幅度最大,辽宁最小,空间上表现为初日由南向北递推,辽宁普遍最早,吉林和东四盟南部次之,黑龙江和东四盟中北部普遍较晚;0~5 cm土层地温稳定通过9℃可作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大豆播种期气象指标,0~5 cm土层地温稳定通过10℃适合东四盟作为大豆播种期气象指标。综合大豆气象指标和品种熟性的高寒区播种期空间优化为应对气候变化及大豆生产布局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冀南冬小麦冬前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1962-2009年河北省南部4个气象站气象资料,采用线性气候倾向率、小波分析及Mann-Kendall检测方法对冬小麦越冬前主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冀南麦区冬小麦越冬期推迟,冬前热量资源更加丰富;冬小麦冬前≥0℃积温和越冬开始日期变化在1987年前后存在突变点;冬小麦冬前日照时数及均一化干湿指数变化不明显,没有突变现象发生;冬小麦越冬开始日期存在6-7年和12-16年两类尺度周期变化规律;1962-1988年冬前≥0℃积温存在6-8年周期变化规律,1989-2009年存在8-10年周期变化规律;冬前日照时数具有明显多时间尺度周期变化特征,但近20年来逐渐呈现10-12年周期变化规律;均一化干湿指数变化存在4-6年和14-16年2类尺度周期变化。综合分析表明,河北省南部麦区冬前≥0℃积温及越冬始期变化明显,可适当调整小麦播期以适应气候变化;近10年来,麦区干湿特征呈现变湿趋势,冬小麦发生冻害概率减小,但年际间干湿变化较大,冬前灌溉仍为减轻小麦越冬冻害风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Health ecotourism is an emerging form of tourism industry. Selenium is an essential nutrient in delaying aging,has signifi cant therapeutic effect on various diseases. Enshi Prefecture in Hubei Province enjoys a reputation of the "World Selenium Capital",is a region of high-concentration negative oxygen ion and livable climate. The prefecture has unique regional advantages with selenium-enriched wellness ecotourism. Through introducing selenium-enriched tourism resources,ecotourism resources and health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World Selenium Capital,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selenium-enriched wellness ecotourism,and puts forwar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相似文献   

14.
呼伦贝尔市一次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常煜  刘勇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6):219-224
为了研究呼伦贝尔市短时强降水特征,防范短时强降水引发的洪涝灾害对农业产生的影响,利用地面逐时加密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09年7月12日呼伦贝尔市出现局地短时强降水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倾槽结构为此次短时强降水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大尺度环境。短时强降水发生在低层暖湿切变线辐合区与高空弱脊辐散区相叠置区域,MCC发展阶段的入流边界。短时强降水落区具有低层高温高湿强对流不稳定层结,强的垂直风切变,强烈上升运动,并伴有螺旋度正值区的特征,中高层干冷空气入侵触发了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此次短时强降水天气。  相似文献   

15.
蓝莓生态气候适宜度评价指标及模型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客观有效地评价生态气候资源对蓝莓生长发育的适宜状况,基于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及动态性的原则,从蓝莓的种植区域生态环境、生育期气候条件、田间管理水平3个方面选取了12项指标,构建了蓝莓生态气候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分别建立了土壤、气温等评价因子对蓝莓生态气候适宜度的隶属函数,并结合专家打分法对各因子的权重进行了分配,构建一个二级层次结构的评价模型。通过评价模型可定量化计算出确定品种的蓝莓在具体种植地和时间段的生态气候适宜程度。本研究填补了国内蓝莓生态气候适宜性模糊评价的空白,为蓝莓引种、建园、产量及品质预测、气象灾害损失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咸阳石榴种植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咸阳石榴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找出咸阳石榴种植的适宜区域。利用咸阳12个国家气候观测站1988—2017年最新气象观测资料,采用GIS技术对咸阳石榴栽培进行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以期为咸阳石榴生产及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影响生长和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筛选出咸阳石榴从现蕾至果实成熟需≥10℃的有效积温、年生长期内需≥10℃的有效积温、年日照时数、9月日照时数、7—9月降水量、日平均气温18~21℃时的日较差、年极端最低气温和旬极端最低气温等8个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指标。评估发现石榴种植优质区占咸阳市面积的14.9%,主要分布在三原、泾阳大部、渭城区西北部、礼泉东部、乾县北部;适宜区占21.3%,分布在兴平市、秦都区、渭城区、礼泉县南部、乾县南部及武功北部台塬区;劣质区占16.6%;不适区占47.2%。咸阳旱腰带以南除武功外都是石榴种植适宜区,该区域光、热、水气候资源满足石榴优质生产所需的全部气象因子,可以大力发展石榴栽培。  相似文献   

17.
辽宁西部热量资源及霜期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热量资源,预防霜冻灾害,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采用1953—2012年气候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辽西地区热量资源和霜期变化。结果表明:辽西地区年平均气温、夏半年平均气温、冬半年平均气温变化速率分别为0.311℃/10 a、235℃/10 a、219℃/10 a;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在1986—1988年出现暖突变;暖突变之后使得近20年(1993—2012年)≥0℃、≥10℃活动积温增加256℃·d、233℃·d,初霜冻日期后推8天。热量资源虽然增加,而终霜日期并未提前结束,故大田播种期也不能提前;初霜日期明显后推,可考虑成熟期也后推的原则,如果播种期退后8~10天可减少95%终霜冻的威胁。辽西地区气温升高、积温增加和无霜期延长,对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天水市板栗气候适宜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天水市麦积区板栗物候调查观测资料及1971—2017 年麦积国家基本气象站实测气象资料,建立了板栗生长发育的气候适宜性评价模式,对逐年板栗各个生长发育气候适宜度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1—2017 年天水市板栗气候适宜度较高为0.67,光照适宜度较高为0.74,其次是水分适宜度为0.66,温度适宜度较小为0.65。近年来,综合适宜度呈上升趋势,温度、水分适宜度在不同发育阶段变化较大,光照适宜度较高。萌芽开花阶段温度适宜度变化幅度较大,水分适宜度升高趋势明显。果实形成期水分适宜性较差,温度适宜度较大。果实成熟期温度适宜度较小,水分适宜度较高,板栗的后期生长环境条件变差趋势明显。萌芽开花期的水分条件及果实成熟期的热量条件应该为板栗建园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