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对于水体质量有着较为严苛的要求,残饵及生物排泄物的增多会大量消耗水体溶解氧,进而打破水体动态平衡,导致NH3-N、NO2-N等毒害成分升高,引起南美白对虾病害甚至导致死亡,造成养殖户经济损失并且阻碍了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研究并开发一种能够实时监测养殖池塘水质,并能根据南美白对虾生长习性智能控制增氧机、水泵等养殖设备的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水质智能控制系统。系统具有控制智能、运行可靠、集成度高等特点,在养殖生产试验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保证了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的安全,有效降低了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风险。  相似文献   

2.
微量元素硒在园艺植物中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硒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文章简述了硒在土壤中的吸收及运转分配、硒的生理生化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对园艺植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等方面内容,指出硒能提高园艺植物的抗氧化活性,硒能提高逆境条件下活性氧防御酶从而抵抗逆境,硒可以促进叶绿素的合成代谢,适量施硒有利于园艺植物根、茎、叶生长,并提高园艺植物的产量和品质,提出了硒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机制以及对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品质产生作用的具体硒浓度仍需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黄烷酮衍生物分子结构与杀菌活性的关系,本文以34种黄烷酮衍生物的杀菌活性为指标,以量子化学计算软件PCLIENT提取化合物的初始分子描述符,经高维特征筛选以及多轮末尾淘汰进行特征选择,获得了14个重要分子描述符,并基于保留描述符构了建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回归模型,获得了较高的预测精度。最后基于支持向量机非线性解释体系,对保留分子描述符的作用进行解析,各描述符对影响黄烷酮衍生物的杀菌活性的重要性依次为SssO > MATS6e > SeaC2C2aa > EEig04d > EEig03x > C-028 > R7v+ > L2e > X4A > Mor25m > G1m > Mor17m >BEHv1 > RDF045m,为指导黄烷酮类杀菌剂的合成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4.
不同养殖密度下吉富罗非鱼生长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不同养殖密度下吉富罗非鱼(GIFT)成鱼体长、全长、体高和体宽对体重的影响差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不同养殖密度下罗非鱼生长性状之间的差别。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对各养殖密度下变量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对不显著变量进行了剔除。结果发现:除在养殖密度为18000尾/hm2和22500尾/hm2时体长和全长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指标在不同养殖密度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3个养殖密度下对体重影响最大的变量分别是体长(18000尾/hm2)、体宽(22500尾/hm2)、全长(27000尾/hm2),回归方程中,在养殖密度为22500尾/hm2时全长和体高被剔除,在养殖密度分别为18000尾/hm2和27000尾/hm2时体长被剔除。不同养殖密度下同日龄吉富罗非鱼的其他生长指标对体重的影响存在差别,在选育时应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河蟹养殖面积和产量的增加,河蟹市场波动较大,时常出现价格低迷的情况,为了提高蟹池利用率,规避市场风险,提高养蟹经济效益,迫切需要探索河蟹套养新模式。2014年我们在江苏盐城市盐都区渔业科技示范户邵志华的蟹池进行了套养南美白对虾试验,获得亩产河蟹75千克、南美白对虾43千克、青虾24千克、鳜鱼7.5千克,亩纯利润5162元,比单纯养蟹增效一千多元。现将养殖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不同养殖模式对三角帆蚌体内氮磷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三峡童庄河库湾不投饵养殖模式和湖北公安养殖池塘中肥水养殖模式下的三角帆蚌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放养模式对三角帆蚌生长及养殖产量的影响,同时测定不同养殖模式下三角帆蚌体内和水体中TN、TP,分析三角帆蚌组织中TN、TP与不同水质环境下TN、TP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体中N、P的水平对三角帆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同TN、TP水质条件下,三角帆蚌组织中的TN、TP没有差异,表明三角帆蚌组织中的TN、TP与水环境中的TN、TP没有相关性;传统肥水养殖模式下三角帆蚌的生长和产量都优于三峡童庄河库湾不投饵养殖模式,不投饵养殖模式珍珠的产能接近池塘传统养殖模式的下线。研究同时表明在大水面水体采取低密度吊样三角帆蚌的放养模式,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水体中的初级生产力。这为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对有机和常规养殖条件下南美白对虾的肌肉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重金属和药残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有机养殖条件下南美白对虾的水分、粗灰分和粗蛋白含量和常规养殖条件下无显著差异(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常规养殖条件下(P〈0.05);钙、磷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常规养殖条件下(P〈0.05);在重金属和药残含量方面,常规养殖条件下南美白对虾除呋喃唑酮超标外,其余均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但有机养殖条件下重金属和药残含量更低。结果表明,从产品卫生安全性角度考虑,有机养殖条件下的南美白对虾对人体更健康无害。  相似文献   

8.
北方地区南美白对虾淡水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北方内陆地区养殖鲤鲫鱼等常规鱼类的效益始终偏低,一些养殖户开始尝试引进养殖南美白对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北方内陆地区,利用淡水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亩产可达到500千克以上,亩产值2万元以上,亩利润1万元以上,是养殖常规鱼类亩利润的5倍以上。现将北方内陆地区利用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一、养殖条件1.池塘要求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一般以2~5亩为宜,便于操作管理;池深2.5~3米,水深1.2~1.5米;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作为名优水产品的南美白对虾深受市场青睐,有供不应求之势。与此同时,南美白对虾养殖也随之迅猛发展起来,但是由于南美白对虾对水温、水质要求较普通鱼类要高,加之受到各种疾病威胁、自然灾害影响以及养殖技术参差不齐,使养殖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旨在研究不同摄食状态罗非鱼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利用Biolog 技术对不同摄食状态下罗非鱼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对六大类碳源利用情况及其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摄食状态罗非鱼养殖水体微生物对醇类和胺类的利用强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其他类碳源利用情况基本相同;RDA分析表明,NH4+-N、NO2--N、NO3--N是影响不同摄食状态罗非鱼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摄食状态的罗非鱼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种植密度对不同类型夏玉米生产力和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安阳工学院农学系,河南安阳 455000)  相似文献   

12.
研究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籽粒产量、经济效益及氮素农学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水稻合理施肥、合理密植提供依据。以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国审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常优4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施氮量和栽插密度2个因素,施氮量分别为纯氮330、180、0 kg/hm2,密度分别为45万、30万、18万穴/hm2,对‘常优4号’的籽粒产量、经济效益和氮肥农学利用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均显著影响‘常优4号’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氮肥农学利用率。随着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的增加,籽粒产量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下降,但是当达到临界值(纯氮180 kg/hm2)时,继续增加施氮量,籽粒产量明显下降。增施氮肥显著提高‘常优4号’的经济效益,但是密度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不明显。在本试验条件下,‘常优4号’的最佳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组合为A2B3,即当施氮量为纯氮180 kg/hm2、密度为18万穴/hm2时,籽粒产量9919.2 kg/hm2,经济效益12542.2元/hm2,氮肥农学利用率19.87 kg/kg。  相似文献   

13.
余康宁  陶诗顺  张荣萍  马鹏 《作物杂志》2016,32(2):108-1060
以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设计田间试验,研究了4种栽植密度和3种施肥量处理长龄秧迟栽油茬杂交稻的生长和产量状况。其结果是:栽植密度由10.50万穴/hm 2增加至18.00万和21.75万穴/hm 2,施肥量比当地实际施肥量降低12.5%~25.0%,仍可获得同低密度与高肥处理组合相当的茎蘖数量、经济性状和产量水平。表明在现有人工栽插水稻密度普遍偏低的情况下,适当增大栽植密度,有利于减少肥料施用并获得较高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揭示再生对茄子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以嫁接茄子为试材,采用三种密度(4.1万株/hm2、4.8万株/hm2、5.5万株/hm2),三种再生方式(长截、中截和短截),日光温室吊绳栽培,探讨不同再生方式、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密植配合短截再生使茄子根系和茎生长增强,增加了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在植株体内的运输,从而使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分析投饵与不投饵养殖模式对稻田养殖‘福瑞鲤’的生长情况,评估分析养殖经济效益。笔者在福建省武夷山地区开展了稻田不投饵养殖‘福瑞鲤’和不同放养密度投饵养殖‘福瑞鲤’试验。结果显示:经过74天养殖,投饵组2号、3号的平均日均增重量、平均瞬时增重率、平均体重分别是不投饵组1号的2.96和2.31倍,2.67和2.14倍,1.52、1.44倍;不同放养密度投喂组间‘福瑞鲤’生长速度和平均规格差异不显著(P>0.05),但单位产量差异较大。在试验条件下,不投饵组1号平均单位利润达到2.12元/kg,分别是投饵组2号、3号的1.1和1.23倍;售价差异导致投饵与不投饵养殖模式稻田养殖‘福瑞鲤’的总利润无明显差异。因此,在一定渔获量、售价差异显著的前提下,稻田养殖‘福瑞鲤’无需开展投饵养殖方式;在投饵条件下,适当提高‘福瑞鲤’鱼种的放养密度,则有助于单位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密度和施氮量对糜子产量及综合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提高寒地半干旱地区糜子产量,采用裂区设计,密度为主区,设4个水平,45万株/hm2,52.5万株/hm2,60万株/hm2,67.5万株/hm2;施氮量(纯氮)为亚区,设5个水平,0、45 kg/hm2、60 kg/hm2、135 kg/hm2、180 kg/hm2,共20个处理,对糜子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产量性状影响的研究,比较产量差异及叶绿素、叶面积、土壤碱基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密度在60万株/hm2,施氮量在60 kg/hm2策略下,既能获得较高产量又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在低密度条件下,应适当增加施氮量,增加养分,促进分蘖,随着密度的增加,应适当减少施氮量,控制分蘖,使糜子收获时的密度达到或接近62万株/hm2~69万株/hm2这一范围内最适密度。  相似文献   

17.
种植密度对杂交糯高粱群体库源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密度为主区,设置4个密度(9.0万、10.5万、12.0万、13.5万株/hm 2)处理,副区为3个杂交糯高粱品种,共计12个处理,小区面积14m 2,3次重复。研究杂交糯高粱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群体库源特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和源生产能力均与密度显著相关,增加种植密度是增源的关键措施,增加密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群体有效库容量,因此,合理的密植是实现库源协调的关键措施。在高密度条件下,增加穗粒数是进一步提高有效库容量的关键措施。选用类似于泸糯8号这种源足、库大的品种,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是四川东南部杂交糯高粱进一步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加工专用马铃薯品种大西洋适宜密度,进行了不同栽培密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商品薯率、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对生育期影响不大,对产量及其农艺经济性状均有影响。在张掖市种植的最佳密度为9.09万株/hm2,平均产量达42924kg/hm2,田间种植垄株距为110cm×20cm;适宜密度范围为8.33万-9.09万株/hm2,相应的田间种植垄株距为(120~110cm)×20cm。  相似文献   

19.
花魔芋与湖北贝母一年两熟轮作栽培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索花魔芋和湖北贝母的周年轮作栽培新模式,以花魔芋、湖北贝母为材料,考察其生育期、产量、病虫害、经济效益及栽培生理,探索新的轮作高效栽培模式。结果表明:花魔芋和湖北贝母轮作,生长期衔接良好,净作产量和效益分别为12377.85 kg/hm2和6189.25元/hm2,轮作中魔芋产量12489.00 kg/hm2、贝母产量8889.00 kg/hm2,总效益151335.00元/hm2。与对照相比,病害无显著差异,魔芋增产0.89%,虫害升高1.92%,综合效益高107.66%。同时,首次报道花魔芋根状茎的栽培生理问题,发现了其生育期与种芋安全贮藏的重要关系,提出生育期达184天以上方能基本保障根状茎的生理成熟。由此得出,花魔芋—湖北贝母一年两熟轮作栽培新模式可解决山区可耕作土地少、中药材野生种质资源湖北贝母过度开采等突出问题,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