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概括了沙地海岸松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推广利用价值;通过了解沙地海岸松在国外自然分布区以及引种地区的自然概况,总结中国沿海防护林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亟待引进优良品种的迫切性,并对中国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中国引进沙地海岸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总结了沙地海岸松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以及被成功引种海外的实例,从而为中国成功引种沙地海岸松提供了理论和技术的支持,进一步确定了在中国引进这一优良树种的成功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适宜浙南沿海盐碱地和潮滩盐土的树种,笔者进行耐盐、抗风树种的广泛收集、引进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沿海土壤条件复杂,新围垦海涂的土壤盐度随土层加深逐渐加大;1‰~3‰盐度下候选树种36个,3‰~5‰盐度下候选树种28个,5‰~8‰盐度下候选树种16个;无柄小叶榕、东方杉等19个树种表现为具有较强的抗风性,且随林木年龄的增长,风倒率下降;不同龄级防护林树种的冠径/树高的比值在0.45~1.13之间,以无柄小叶榕、大叶黄杨、夹竹桃最高,夹竹桃、大叶黄杨等相对冠长值大,需与其他树种配合才能发挥较好的防护作用;几个高抗性树种的高生长速率排序为:邓桉(1.18 cm/a)>木麻黄501(1.16 cm/a)>东方杉(1.08 cm/a)>无柄小叶榕(1.07 cm/a)>乌桕(0.92 cm/a);径生长速率排序为:无柄小叶榕(1.58 cm/a)>邓桉(1.35 cm/a)>木麻黄501(1.15 cm/a)>东方杉(1.06 cm/a)>乌桕(0.93 cm/a)。  相似文献   

3.
泡桐农田防护林带单株树冠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冠层结构控制着叶面积及其分布,影响树木的生长,冠层分布影响林带的防护效益。为了解泡桐不同林带树冠的特性,2009年8月选取8年生单行、双行白花泡桐林带,研究其单木冠形、生长量、生物量、叶面积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单行、双行林带单木的树高、胸径、冠长、冠幅、叶量、叶面积均无显著差异,而树干生物量有显著差异(P<0.05)。双行林带单木树冠外偏,呈非对称卵圆型。2个林带单木叶面积在冠内变化规律一致,由上层到下层,内层到外层均逐渐增加。单木叶面积是树高、胸径及冠长的函数。对单木冠层结构的分析可为林带冠层的变化及调控林带结构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台湾海桐在盐胁迫下生长减弱的光合机理,通过温室盆栽的方法,设置0、6、9、12、15 g/kg 5个盐浓度,处理1年生台湾海桐实生苗,胁迫2个月后,对其主要光合参数、含水率变化及离子吸收与运输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台湾海桐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则缓慢升高,气孔限制值(L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缓慢降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台湾海桐根部含水率降低,地上部分含水率升高;盐胁迫下,台湾海桐受Na+和Cl-毒害严重,对K+和Ca2+的吸收受到抑制,其根部选择性吸收限制有害离子进入体内的能力有限。综合以上分析,盐胁迫下导致台湾海桐Pn下降的主要因素是非气孔限制因素,即叶肉细胞光合能力下降,这也许与其受到严重的离子毒害有关。  相似文献   

5.
沿海防护林网防风效应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沿海防护林网的防风效能,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上海浦东新区的水杉林网周围的气流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水杉林网对气流有着明显的削弱作用,风速在林带前5 H左右处逐渐下降,在林带后出现回流现象,随后林带对气流的作用逐渐减弱,风速逐渐恢复。各林带的有效防护距离在10 H左右,因此,林网中林带间距设置在15 H左右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6.
上海沿海防护林树种适宜性评价及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沿海防护林树种适宜性以及沿海防护林的生态效应,选择上海海湾森林公园和金山化学工业区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AHP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对防护林树种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同时,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测定,以此分析防护林的改土效果和生态效应。结果表明,营建沿海防护林能较好地促进土壤脱盐,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防护林还有助于增加空气负离子数量,调节大气温湿度,生态效应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7.
树高的精准测量是森林资源经营和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评价立地质量和林木生长状况的重要依据。实验中利用测高器、罗盘仪、经纬仪和全站仪等仪器测定了7个不同树种的树高,阐述了其测量的原理与过程,并构建了树高精准化测量的模型。根据30组不同树种的树高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得出树高自动精准测量的结果:全站仪的精度最高,其次是经纬仪和罗盘仪,最后是测高器。采用相同的仪器测量不同树种的树高,其精度也不同。树干笔直、树冠简单的树种精度较高;针叶树种也比阔叶树种精度高。构建的树高测量模型,为实现林业调查的自动化和精准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大丽花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及解决今后通过植物基因工程选育新种质的问题,以大丽花为试材,研究光照条件、叶片生理状态、激素浓度等因素对叶片再生的影响,建立以大丽花离体叶片为外植体的高频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以顶部充分展开的25天叶龄的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在含KT 7 mg/L+NAA 0.05 mg/L的MS分化培养基上,暗培养15天后转到光下培养,20天后开始有不定芽直接从叶片上分化产生,出现的高峰期在接种后30~35天,芽分化率最高可达86%,平均叶片再生芽位点数为5.0。待不定芽长至2 cm以上时,将其剪下转到生根培养基1/2MS+ NAA 0.1 mg/L上培养后得到生根的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9.
海河流域农田林网碳储量及其潜力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海河流域是中国农田林网建设的主要地区之一,准确评估海河流域农田林网的碳储量及其潜力对区域碳汇核算有重要意义。笔者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海河流域耕地面积和林网内速生杨生物量的实测数据,构建了适用于农田林网碳储量及潜力评估的方法。结果表明,当前海河流域农田林网碳储量为(0.97~1.55)×106 t,年累积量为(0.13~0.21)×106 t/a;如果适宜的田间道路全部建成林网,则碳储量可增至(4.71~7.53)×106 t,相应的年累积量为(0.63~1.01)×106 t/a。海河流域农田林网碳储量巨大,且仍有较大建设潜力,加强农田林网管理和建设水平,对于增加区域生态系统碳汇,开辟农业区固碳增汇的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疆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服务功能价值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服务功能的价值对于新疆农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等,对新疆2007年和2011年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2007年和2011年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服务功能的总价值分别为73.50亿元和128.08亿元,防风固沙价值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防护林的防护价值;新疆农田防护林林产品及防风固沙总价值年均增加17.650亿元。其中,防护的价值增加最大为8.240亿元,其次为固沙、林产品分别为5.405亿元、4.005亿元。防风固沙服务功能价值在农田防护林中贡献巨大,应该尽快建立市场补偿机制和完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促进农田防护林从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转变。  相似文献   

11.
施肥对麻栎人工林生长及热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安徽滁州地区林地土壤贫瘠,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经营粗放的现状,开展了不同施肥(复合肥,氮:磷:钾=15%:15%:15%)处理(0、0.15、0.3、0.45 kg/株)对麻栎生长、生物量和热值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施肥量增加,麻栎树高、胸径、地径和生物量均逐渐增大;以0.45 kg/株处理效果最好,树高、胸径、地径、树干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5.47%、17.91%、14.48%、11.53%。施肥处理树干的干重热值均显著低于对照,比对照减少1.11%~2.53%;枝、叶、皮干重热值在不同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麻栎单株地上部分能量也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大。在安徽滁州地区单施复合肥可以显著提高麻栎生物量,尽管施肥降低了树干的热值,但由于生物量的大幅增加,使得林地能量产出随施肥量的增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