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膜上烟和膜下烟移栽对烤烟生长发育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调整生育期是否对烟叶产质量产生影响的问题,以‘K326’为试验材料,采用膜上、膜下移栽的方法对烟叶产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膜下烟移栽虽然可以提早移栽期,但是烟叶成熟时间提前却很少,膜下膜上移栽对烟株的生长发育、植物学性状及烤后烟叶的经济效益、烟叶质量等的影响不大,但是膜下烟移栽用工却增加不少,所以还是以3月上旬膜上移栽方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生态区烟叶香气风格形成的生态原因,选云南、福建和河南3个不同生态烟区大田种植烤烟‘K326’,各地的取样时段,为各地移栽后70天,采集烤烟第7叶位叶片,此后每间隔12天,依次取第10、13和16 4个不同叶位生理成熟叶片,对3地烟叶的δ13C值与光合色素和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地烟叶δ13C值、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叶绿素总量均呈负相关。福建和云南烟叶的δ13C值与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量负相关均达显著水平(P<0.05)。河南烟叶的δ13C值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叶绿素a/b比值呈弱正相关,而福建和云南的δ13C值则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呈正相关,与叶绿素a/b比值呈负相关。福建和云南相同叶位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及除第13叶位外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δ13C均值与化学成分中的烟碱、总氮和钾呈正相关,与总糖、还原糖和氯呈弱负相关。分别对3地的烟叶化学成分进行直观比较,河南的总糖、还原糖、总氮及钾与福建、云南的差异明显,而福建和云南间则差异不明显。以δ13C值比较,河南的值最小,4个不同叶位的平均值仅为-29.67‰,与福建的-26.32‰、云南的-25.6‰相比差异显著,而福建和云南间其值差异仍不显著。总体来看,3地烟叶δ13C值地区间存在的差异,不但与光合色素含量变化规律大致相同,还与化学成分有相似的趋势。3地烟区δ13C值与光合色素和化学成分在地域间表现存在的趋同或差异,为以烟叶δ13C值作为判定不同生态区烟叶香气风格形成的阈值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主要气象因子对山地烤烟生长发育进程的限制与影响,优化烤烟生育期,做好烟草青枯病的预测预报和合理防控,通过连续2年的烤烟主栽品种‘云烟87’、‘K326’、‘HN2146’的不同移栽期大田试验,探索生育期变化规律,研究日照及温度与烤烟生育期、青枯病的关系。结果表明:(1)烤烟团棵期和旺长期随移栽期延迟而显著减少,其原因是温度随移栽期推迟而显著升高,使生育进程加快;累积日照时数的减少有随生育时间缩短而变化的趋势。(2)温度、日照对烤烟的主要效应时期在团棵期与旺长期,主要影响在现蕾以前,其中温度是影响湘西烤烟生育期的关键因子。(3)平均日照时数与平均气温是影响生育期的主要因子,其中关键主要因子是平均气温。(4)青枯病重点防治期为烟叶移栽63 d之前且均温未达21.82℃之前,重点预防期为均温未达18.77℃之前且烟叶移栽42 d之前。温度对于指导青枯病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不同烤烟品种碳氮及其次生代谢相关酶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烤烟品种的推广应用及其品质鉴定提供理论支撑,以‘云烟87’、‘遵烟6号’和‘K32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品种烤烟在移栽后0—45天碳氮及其次生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3种烤烟品种淀粉酶都随移栽时间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移栽后45天‘云烟87’的淀粉酶活性值最大。(2)‘云烟87’烟叶蔗糖合成酶活性随着生育期迅速上升;‘遵烟6号’烟叶蔗糖合成酶活性生育期相对稳定。‘K326’烟叶蔗糖合成酶活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其他品种相比,在移栽后30—45天酶活性较低。(3)‘云烟87’的烟叶蔗糖转化酶活性先缓慢上升,30天后较为稳定;‘遵烟6号’烟叶蔗糖转化酶活性在生育期一直较为稳定;‘K326’的烟叶蔗糖转化酶活性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移栽后30—45天,‘云烟87’和‘遵烟6号’烟叶蔗糖转化酶活性都高于‘K326’。(4)‘云烟87’硝酸还原酶活性在上升至15天后较稳定,‘遵烟6号’表现出较大的波动,‘K326’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5)‘云烟87’烟叶的苯丙氨酸裂解酶活性呈现先略微升高随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遵烟6号’和‘K326’均随着生育期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总之,‘云烟87’具有更强的碳氮代谢和次生物质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5.
海拔、移栽期、打顶方式对翠碧一号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福建省不同海拔区域不同移栽期和打顶方式对‘翠碧一号’烟叶品质的影响,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对烟叶生长和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50 m海拔区域,随着移栽期和打顶期推迟,烟株生育期缩短、株高增加、发病率上升、产质量下降、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质量下降;在650 m海拔区域,随着移栽期和打顶期推迟,烟株生育期缩短,农艺性状变化不显著,发病率变化不明显,产值量、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质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为了提高烟叶品质和产量,在福建省250 m海拔区域,‘翠碧一号’应提前移栽(1月10日)、初花打顶(10%中心花开发);而在福建省650 m海拔区域,‘翠碧一号’应中期移栽(2月4日)、盛花打顶(40%中心花开发)。  相似文献   

6.
杂交籼稻机械化种植的分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不同播期杂交籼稻机械化种植的分蘖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以F优498为材料,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 研究了早播与迟播2个处理下机直播、机插、手插3种种植方式的杂交籼稻分蘖发生与成穗特点及各分蘖穗的穗部性状。结果表明: (1) 一次分蘖群对产量贡献大且稳定, 均在58.67%~63.82%之间; 主茎对产量贡献率以机直播最高, 手插最低; 机插和手插二次分蘖群占产量比例均显著高于机直播。(2) 不同种植方式分蘖发生与成穗规律不同, 机直播与机插分蘖发生均属一次高峰型, 手插属二次高峰型。机直播分蘖发生早而快, 一次分蘖群发生在主茎第1~第8叶位, 其中第1~第4叶位分蘖成穗率较高, 二次分蘖成穗以第1、第2叶位为主。机插分蘖发生晚、起点低, 但比较集中, 一次分蘖群以3/0~8/0发生为主, 3/0~6/0分蘖成穗率较高, 二次分蘖群成穗以第3~第5叶位为主。手插秧田与本田均发生分蘖, 分蘖发生叶位数多, 持续时间长, 一次分蘖群发生在主茎第1、第2、第4~第8叶位, 其中第1、第2、第4、第5和第6叶位成穗率较高, 二次分蘖群发生与成穗主要在第1、第2叶位。分蘖成穗叶位数和产量均随播期延迟而减少。(3) 3种种植方式的主茎及中低叶位一次分蘖枝梗数和每穗粒数多, 粒大, 单穗重高; 高叶位一次分蘖和二次分蘖枝梗数和穗粒均较少, 稻穗小。机直播优势叶位为第1~第4叶位, 机插为第3~第6叶位, 手插为第1、第2、第4、第5和第6叶位, 对产量贡献率分别达70.51%、73.83%和76.81%。优势叶位分蘖发生与成穗率高, 稻穗大, 对产量贡献率高, 应优化农艺措施挖掘其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7.
不同香型烟叶产区烟叶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烤烟品种质体色素含量在不同香型烟叶产区的差异,采用GC/MS法分别检测种植在典型浓香型、中间香型、清香型烟叶产区‘K326’、‘云烟87’和‘湘烟3号’第9~12叶位烟叶的质体色素降解产物。结果表明:检测到的绝大多数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且‘云烟87’的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含量显著高于‘K326’和‘湘烟3号’;检测到的全部的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在不同香型烟叶产区间存在显著差异,质体色素降解产物中的巨豆三烯酮A、巨豆三烯酮B、巨豆三烯酮D含量在2个浓香型烟叶产区无显著差异,但一致地显著高于中间香型和清香型烟叶产区,且按浓香型、中间香型、清香型烟叶产区的顺序依次递减。烟叶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含量在不同品种、不同香型烟叶产区间差异的存在,揭示了不同生态产区烟叶香型特色形成的物质基础,对彰显不同烟叶香型烟草品种的选育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不同覆盖方式对‘翠碧一号’小苗移栽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翠碧一号’小苗移栽的覆盖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福建三明烟区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翠碧一号’小苗移栽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膜上栽培(先覆盖地膜后移栽烟苗)结合控制苗龄55天的移栽方式,可以促进烟株早生快发,改善烟株农艺性状,提高烟叶经济性状(产值达到58442.1元/hm2,上等烟比例达到63.01%),协调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感官质量评价表现最佳,该技术值得在烟叶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移栽期对烤烟气象条件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促进优质烤烟生产,提高烤烟的经济效益,采用4种移栽期处理对‘K326’的生育期气象条件、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得到最佳移栽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移栽期的推迟,旺长期的平均气温先降后升,而成熟期和大田全生育期的平均气温先升后降,气温均适宜烟叶生长;旺长期的降水量随移栽期推迟呈现出明显增多的趋势,移栽过早,旺长期的降水不能满足优质烟叶生产;4个处理的日照时数相差不大,均能满足优质烟叶生长需要。不同移栽期处理的烤烟株高、产量和产值差异显著,适当推迟移栽可以获得较好的农艺性状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南雄烟区不同烤烟品种成熟过程中活体、离体烟叶丙二醛含量及其变化规律分析,揭示不同烤烟品种烟叶的成熟度与丙二醛含量及其变化的规律相关性差异。结果表明:(1)大田状态下,上部烟叶,‘K326’丙二醛含量随时间呈"S"型变化,‘粤烟97’、‘粤烟98’丙二醛含量随时间呈类指数型变化,采收时MDA含量分别为21.35、18.75、20.59μmol/g;中部叶,3个烤烟品种均呈类指数型变化,采收时烟叶MDA含量为19.74、12.55、12.98μmol/g。(2)离体状态下,上部烟叶,‘K326’丙二醛含量随时间呈类指数型变化,‘粤烟97’和‘粤烟98’呈"S"型变化;中部烟叶,3个烤烟品种均呈"S"型变化。(3)离体烟叶MDA含量在短时间内达到大田状态下成熟采收时的含量水平,而离体后上、中部烟叶MDA含量均呈现"S"型变化趋势,当达到采收值时正好处于离体烟叶"S"型变化趋势的拐点,即离体烟叶MDA含量变化到达拐点之前与大田状态下MDA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研究表明不同烤烟品种在烤烟成熟过程中丙二醛含量及其变化规律可以指示其成熟度。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不同移栽期和覆盖方式对晒红烟干物质积累动态特征和有效积温关系的影响,以吉林蛟河晒红烟品种漂河1号为材料,研究3个移栽期(5月24日、5月29日、6月4日)和2种覆盖方式(不覆盖、地膜覆盖)对晒红烟生育期天数、有效积温、干物质积累特征及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前移栽期可延长晒红烟伸根期天数;提前移栽期和地膜覆盖可延长晒红烟成熟期天数,提高了晒红烟成熟期有效积温和采收前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积累速率峰值出现积温和快增期开始积温、结束积温均提前,降低干物质平均积累速率,提高快增期干物质积累量;移栽期提前,各处理产量下降,产值先升后降,地膜覆盖处理的上等烟比例和均价逐渐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干物质平均积累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峰值出现积温对晒红烟经济性状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蛟河晒红烟在5月24日-5月29日移栽并采用地膜覆盖栽培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采收时间对烤烟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和感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烤箱对成熟度一致的烤烟烟叶进行烘烤,通过对不同采收时间的烤烟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和感官质量的分析,对烤烟烟叶成熟采收的外观标准进行量化,以期寻找能够提高香气质、量的烤烟成熟外观标准,为烤烟生产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各部位烟叶外观标准为:下部叶在移栽后60-65d,叶龄在45-50d,叶尖微黄,主脉1/3-1/2、支脉3-5对变白,叶片下垂程度达到1.19-1.20,茎叶夹角70°-75°;中部叶推迟到移栽后95d,叶龄达在65d,叶面黄中带青,主脉2/3以上、支脉8-9对变白,叶片下垂达到1.30,茎叶夹角70°,有成熟斑和焦尖现象;上部叶在115d后采收的烟叶,叶龄在75d以上,叶面几乎全黄,主支脉全白,叶面下垂程度达到1.54以上,茎叶夹角达到75°,有成熟斑和焦尖现象。达到此成熟标准时采收,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较高,感官质量评价得分较高,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足。  相似文献   

13.
亚麻籽(flaxseed)富含α-亚麻酸、木脂素和其它营养成分。然而,由于生氰糖苷的存在限制了其在饲料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本研究通过滴定测定加工过程中氢氰酸 (HCN生氰糖苷的转化产物)的去除量来确定溶剂提取、微波烘烤和水煮三种方法去除亚麻籽中生氰糖苷的效力。结果显示为:原料亚麻籽中HCN的测定值为157.68mg/kg,微波烘烤法对HCN的去除量为95.57%;溶剂提取法提取一次去除HCN量为52%,两次去除量为80%,三次去除量为89%;水煮法的去除量为88.12%。在这些方法中微波法对HCN的去除率最高;溶剂法相对于微波加工法更易实现规模化生产;蒸煮法和水煮法在特殊情况下才可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成熟度烟叶中香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探索烟叶成熟度对香味成分的影响,研究了烟叶成熟度与香气质量关系。利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不同成熟度烟叶样品的挥发性香味成分,经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烟叶中主要香味成分变化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烟叶中主要香气成分的总量、醇类和酮类香味成分随烟叶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2)糠醇、5-甲基糠醛、6-甲基-5-庚烯-2-酮、苯甲醇、芳樟醇、β-苯乙醇、异佛尔酮、茄酮、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金合欢基丙酮等香味成分等香气成分含量则随着成熟度的提高而持续增加,最大值出现在完熟阶段;(3)糠醛、苯乙酮、二氢大马酮、巨豆三烯酮、香叶基丙酮等香味成分在烟叶成熟时含量最高,之后其含量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15.
烟叶部位成熟度烘烤工艺对淀粉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烟叶烘烤过程中,采用低温低湿、中温中湿、中温高湿3种不同烘烤工艺参数组合模式;烟叶不同部位,选用下部烟叶、中部烟叶、上部烟叶;烟叶不同成熟度档次,选用未熟烟叶、初熟烟叶、适熟烟叶、过熟烟叶;测定烤前、烤后烟叶淀粉含量。结果表明,鲜烟叶的淀粉含量随部位的上升而增加,随成熟度的提高而降低。低温低湿烘烤工艺对降低烟叶淀粉含量欠佳;中温中湿烘烤工艺能促进烟叶淀粉较为充分地分解转化,极显著地降低烟叶淀粉含量,有利于中部初熟烟叶和上部适熟烟叶烘烤质量的提高;中温高湿烘烤工艺,大幅度地降低了烟叶淀粉含量;成熟度与部位、烘烤工艺与部位间的互作,均极显著或显著地影响着烤后烟叶的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16.
移栽期对烤烟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烤烟龙江911的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不同移栽期烤烟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等指标探索烤烟移栽期和成熟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移栽期对于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很大。3个移栽期相比,5月1日移栽的烤烟中部叶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细胞空隙度最大,各部位叶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5月10日和5月20日的烤烟下部叶最厚,叶片厚度随叶位的上升而变薄,各部位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烤烟成熟期控水对烟叶主要碳氮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熟期是烤烟需水次临界期。为明确烤烟成熟期土壤水分对烟叶主要碳氮化合物的影响,试验在烤烟成熟期进行土壤控水,研究烟叶总糖、还原糖、淀粉、总氮和烟碱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70%~85%,烤烟生长后期(移栽后约83天)烟叶总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较高;干旱胁迫降低碳代谢,而干旱后复水碳代谢增强。70%~85%土壤含水率,烤烟总氮和烟碱水平较低;干旱胁迫促进氮代谢,总氮和烟碱含量较高;干旱胁迫后复水,烟叶总氮和烟碱含量处于中等水平。烤烟成熟期,土壤水分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协调烟叶碳氮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18.
移栽期对红土晒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红土晒烟适宜的种植期和收获期,初步了解红土晒烟适宜的气候环境,设置不同的移栽时间,通过比较不同移栽期烟株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产量、品质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移栽期对红土晒烟的生长速度、生育期、产量、产值、内在化学成分以及香气品质都有影响。通过调整不同移栽时间,可以使烟株生长发育在较适宜的气候条件下,使其特点得以充分展现,从而为生产优质红土晒烟营造良好客观条件。试验认为在云南保山潞江坝的自然气候环境下,选择在1月上旬移栽,烟株大田生育期适中,烟叶成熟时间较集中,利于调制,不仅产量、产值高,香气品质也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山东中部烟区烤烟适宜移栽时间与移栽方式,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研究3个不同移栽时间(4月30日、5月10日和5月20日)及3种不同移栽方式(常规覆膜移栽、小苗膜下移栽和井窖式移栽)对烟株生长发育及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移栽期推迟,烤烟生育前期时间缩短,生育进程加快,烟株和叶片变大,烤后烟叶等级结构提升,化学协调性提高,经济产量和感官评吸质量先增加后微降;不同移栽方式在不同移栽期下对烤烟影响不同,早栽时,小苗膜下移栽和井窖式移栽可改善根系土壤温湿度环境,促进烟苗早生快发,提高烟叶评吸质量,但晚栽时,小苗膜下移栽由于地温过高对烟苗生长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烟叶产量和品质。移栽期主要通过生育期内温度条件的变化对烟株产生影响,为主要影响因素;移栽方式通过改变生长前期微环境对烟株生长起到微调作用。以5月10日的井窖式移栽处理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鲁中烟区适宜的移栽时间和方式进行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