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研究沙棘属植物云南沙棘、江孜沙棘和肋果沙棘各采集点种实表型性状、种子发芽特性及其相关性,通过测定果实的鲜果长、宽、干果长、宽、果实含水量和种子的长度、宽度、长宽比、百粒重、种子含水量等表型性状,以及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发芽特性,并比较浸种时间(12,24,48h)和培养温度(20,25,30℃)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沙棘属3种植物各采集点种实表型性状和种子发芽特性存在显著差异;浸种24h,30℃发芽条件下,青藏高原沙棘属3个种9个采集地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类乌齐县肋果沙棘发芽率(95.68%)最高,白朗县江孜沙棘(86.00%)最低;温度设定在20~30℃之间,3种沙棘植物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差异显著;浸种时间12~48h时,沙棘属植物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浸种24h,在温度25℃和30℃条件下,沙棘属植物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种子发芽势与种子发芽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鲜果宽呈极显著负相关,发芽指数与鲜果宽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百粒重与鲜果长、种子宽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王瑞文  李玲  郭赟  黄艳  张新叶 《种子》2017,(5):40-43
研究了不同光照时间对不同家系毛红椿种子活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黑暗、全光照条件下均会抑制种子活力;光照16h条件下毛红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苗高显著高于其它光照处理;宣恩5号、宣恩4号、宣恩6号3个家系种子发芽率高于其它家系;宣恩4号家系种子发芽势最高,出苗最整齐;建始家系幼苗生长最快,苗高最高.宣恩1号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3.
杨玲  史小华  杜灵娟 《种子》2022,(10):114-119+149
铁筷子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萌发时间较长且发芽率较低。为了提高铁筷子属植物种子的发芽率,以异味铁筷子种子为实验对象,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种子形态特征,同时测定种子含水量、吸水率等相关指标;设置不同的温度和赤霉素浓度梯度,研究赤霉素与温度层积处理对异味铁筷子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异味铁筷子种子的平均长度为(4.435±0.254)mm,宽度为(2.407±0.214)mm,千粒重为(13.990±0.070)g;温度处理在10周25℃层积后继续4℃处理2周,种子的萌发率最高,为60%;质量浓度为400 mg/L的赤霉素处理能显著提高异味铁筷子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发芽率为73.3%。  相似文献   

4.
凌莉芳  李莲芳  杨文君  吴思明  徐婷婷 《种子》2018,(3):122-125,126
为了解柚木种子的播种品质(千粒重和生活力)、吸水率和发芽率,采用单因素和复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实验对其混合与不同家系种子进行以上指标测定。结果,柚木种子千粒重为584.7~919.7g,当年种子四唑测定生活力20.10%~53.38%,种仁和整粒种子的平均吸水率为25.2%~34.8%和81.2%~95.2%。不同家系柚木种子千粒重呈现极显著的差异(p<0.01),其平均发芽率为0.0%~30.2%;随浸种温度升高,种子及种仁吸水率随之增高,但其生活力却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浙江省极小种群植物多脉铁木的致濒因素,研究种子萌发特性及一年生苗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多脉铁木果实长、宽平均为17.65 mm,7.25 mm,果实千粒重平均为8.15 g;种子长、宽平均为5.45 mm,2.16 mm,千粒重平均为5.92 g;种子吸水12 h后达到饱和状态。在常规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仅为10.5%,而经400 mg·L^-1赤霉素浸种12 h后(15℃/25℃)的发芽率达45.6%。一年生苗高和地径平均为28.6 mm,0.33 cm,叶片数量12片,苗木生长良好。综上,多脉铁木种子发芽率较低、而田间苗木生长良好,种子不是造成该种群濒危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黄精种子形态及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黄精果实及种子不同发育时期内源激素ABA含量的变化与收获种子类型,以及不同类型黄精种子形态、生活力、千粒重与发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类型黄精种子属不同发育时期的种子,其外观形态和各种物理特性指标都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黄皮种子最大,长、宽平均值分别为4.372 mm和3.710 mm,活性较弱,发芽率45.16%;绿皮种子的千粒重、生活力、发芽率均最高,分别为35.6 g、85%和85.71%;黑皮种子基本没有生活力.说明绿皮种子质量最好,黄皮种子次之.  相似文献   

7.
邓毅晖  罗婵  刘宏  卢宗军  王熙富  罗定明 《种子》2022,(11):125-129+143
以12种杜鹃花属植物种子为试验材料,对种子性状进行测量观察,并在室温储藏后于25℃/15℃(白天/夜晚,各12 h)变温条件下进行种子萌发试验,分析不同杜鹃花属植物种子性状和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供试12种杜鹃花属种子细小,测量种子长、宽,粒长范围为0.68~4.78 mm,粒宽范围为0.25~2.06 mm,其中溪畔杜鹃种子长宽比最大,短脉杜鹃种子长宽比最小;千粒重范围为0.060~0.334 g,其中毛棉杜鹃千粒重最小,稀果杜鹃千粒重最大;12种杜鹃花属种子萌发能力依次为腺萼马银花>溪畔杜鹃>金萼杜鹃>映山红>毛棉杜鹃>短脉杜鹃>广东杜鹃>丁香杜鹃>云锦杜鹃>心基杜鹃>稀果杜鹃>百合花杜鹃。对比分析不同杜鹃花属植物种子萌发能力和种子性状,得出不同杜鹃花属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差异极显著,并且种子千粒重越小,其种子的萌发优势就越大。  相似文献   

8.
贾风勤 《种子》2020,(3):100-104
通过人工气候箱设置不同的温度条件,探讨了不同温度对车前属3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车前和车前种子在恒温条件下发芽起始时间较相对应的变温条件快,变温15℃/25℃,25℃/35℃显著延迟萌发起始时间。小车前、车前和大车前种子萌发最适宜的变温环境为20℃/30℃,萌发率分别为83.60%、100.00%和98.80%,车前和大车前种子呈爆发型萌发方式,萌发率超过98%所需时间平均为4 d;恒温培养条件为25℃,且该温度下小车前种子全部萌发仅需3 d;高温均不利于种子萌发。3种车前属植物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表现出与萌发率相一致的变化规律,表明3种车前属植物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对温度的响应不同。  相似文献   

9.
农科110     
《种子科技》2014,(4):56-56
番茄种子质量如何判断? 番茄种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种子饱满度、发芽率、发芽势和种子纯度。①饱满度即种子的饱满程度。一般用千粒重来表示,即1 000粒种子的质量(g)。千粒重越大,说明种子越饱满。一般番茄种子的平均千粒重为3.1 g左右。②发芽率是指样本种子中可发芽种子的百分数。  相似文献   

10.
种子发芽率低、出苗差、出苗不整齐是制约柴胡生产的主要瓶颈。采收不同成熟度的柴胡种子,测定种子长度、宽度、千粒重、发芽势、发芽率等指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确定柴胡种子成熟度对发芽率的影响;分别用筛选法和风选法分选不同饱满度的柴胡种子,测定种子长度、宽度、千粒重、发芽势、发芽率等指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确定柴胡种子饱满度对发芽率的影响。柴胡在花后30d、35d、40d、45d、50d、55d、60d采收的种子其发芽率分别为3.33%、7.67%、15.33%、33.67%、68.33%、57.67%。依次以16目、18目、20目、24目、26目筛选柴胡种子,发芽率分别为71.33%、56.67%、44.33%、8.67%、1.67%;以1.6m/s、2.0m/s、2.4m/s、3.0m/s、3.4m/s风速风选得到柴胡种子,其发芽率分别为46.67%、56.33%、63.67%、67.33%、74.33%。柴胡在花后55d采收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为最高,可作为柴胡种子成熟度控制的主要参数。筛选时20目以上柴胡种子(不能通过24目筛)发芽率和发芽势均较高,风选时以2.4m/...  相似文献   

11.
女贞不同种源种子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女贞不同种源种子差异,为良种选育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笔者分别对女贞自然分布区14个种源种子的千粒重、干重、纵径、横径、含水量发芽指标等特性指标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种子的表型性状、质量指标等差异显著,其中发芽率最高的种源为成都,达到83.67%,最低为南昌,仅有20.33%;千粒重最大的是桂林,为34.85 g,最小的是成都,为21.57 g;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分别与经度、年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种子干重、横径与年均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纵径与年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横径与纬度显著负相关,纵径与年均日照呈正相关。并利用种子特性聚类分析将种源初步划分为3个种源区。  相似文献   

12.
宋丽华  李涛 《种子》2007,26(5):7-9
对收集于宁夏地区的12个臭椿种源种子的形态、千粒重、含水量及发芽能力等进行测定,研究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差异。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臭椿种子生物学特性具有一定的差异。供试宁夏地区臭椿种子的种翅平均长度为3.74cm,平均宽度为1.12cm,平均发芽率为50.04%;其中灵武种源的千粒重最大,发芽率高的种源有平罗(92.67%)、青铜峡(78.17%)、惠农(76.3%)。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乐东拟单性木兰种子的形态特征和种子的发芽率在不同种源间的差异,选取湖南新宁、福建武夷山的乐东拟单性木兰种子作为研究材料,测定果实和种子的纵、横径、千粒重、含水量、果实的出种率等指标,并通过种子发芽试验,分析不同种源地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新宁果实的出种率为19.8%,武夷山果实的出种率为12%;新宁种子纵径9.81 mm,横径7.57 mm,千粒重156.28 g,含水量11.1%;武夷山种子纵径7.04 mm,横径6.61 mm,千粒重111.38 g,含水量8.46%;新宁种子发芽率为87%,武夷山种子发芽率为82%;新宁幼苗株高为9.17 cm、地径为2.31 mm,武夷山幼苗株高为6.23 cm、地径为2.0 mm。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源间种子纵、横径、果实出种率、千粒重、含水量有极显著差异;不同种源间种子的发芽率、幼苗株高、地径生长量有显著差异,发芽率与种子形态特征呈正相关。说明种子的形态特征影响种子的萌发特性,相对较大的种子出种率较高,发芽率较大,幼苗的生长 量也较大。  相似文献   

14.
大别山五针松种子特性及促进种子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别山五针松是中国特有珍稀树种,其野生状态种子萌发率极低,自然更新困难。对大别山五针松种子进行测量统计并与其他常见松树种子进行对比,以了解其种子特性;采取破壳处理探索种皮是否对种子萌发具有阻碍作用;利用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处理,设置正交试验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处理时间的不同水平对大别山五针松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别山五针松种子较大,千粒重为313.19 g;含仁率较低,为36.33%;种皮较厚,为0.60 mm,种皮比例为54.34%。(2)由于种皮太厚,未进行破壳处理的大别山五针松种子很难吸水萌发,种皮的机械阻碍是限制种子萌发的因素之一。(3)GA3、IAA、2,4-D都能促进种子的萌发,但三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各因素,促进大别山五针松种子萌发的最佳处理方法为:破壳处理,采用0.2 mg/L的GA3浸种12 h。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平铺白珠的繁殖效率,以采集的平铺白珠‘极速贵族’种子为供试材料,测量种子形态、千粒重、吸水特性;并通过培养皿滤纸萌发法统计不同GA3处理和温度处理下种子的发芽率;将无菌萌发所获幼苗与常规播种苗长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平铺白珠‘极速贵族’种子属小粒种子(千粒重(0.2995±0.0111) g),种子种皮薄且透水性良好。GA3浸种时间、GA3浸种浓度和温度三者间存在交互作用,其中GA3浓度和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关键因子,浓度为1000 mg/L的GA3溶液浸泡种子12~24 h,环境温度为白天25℃、夜晚15℃的条件有利于促进种子萌发,种子发芽率可达9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64.67%)。无菌苗长势要优于常规播种苗,无菌萌发1500 mg/L GA3预处理种苗的平均株高(12.17 mm)和平均根长(18.15 mm)均高于常规播种苗的株高(9.65 mm)和根长(13.31 mm),培养基配方为WPM+2.0 mg/L 6-BA+0.1 mg/L ...  相似文献   

16.
恩施红椿种子发芽率及苗期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保护湖北乡土红椿资源和良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以恩施红椿7 个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对种子发芽率、1 年生苗木成活率、苗高、地径等生长性状及叶片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红椿种子发芽率、成活率均较低且在红椿半同胞家系间差异显著,平均发芽率为38%,平均成活率为21%,XE-4家系发芽率和成活率最高。苗高、地径、冠幅、枝数、叶片数、复叶长度、叶片鲜重等7 个指标在红椿半同胞家系间差异显著,遗传力与遗传变异系数较高,属于中高度遗传,变异丰富具有选育潜力且能稳定遗传。地径与冠幅、叶片数、叶片鲜重、叶片干重极显著相关。综合考虑,初步筛选出XE-2、XE-4、XE-5 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7.
黧蒴栲种源种子发芽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黧蒴栲种子发芽的生理生化特性,以7个种源地的黧蒴栲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千粒重、发芽率和一系列酶活性在种源间的差异,为种源选择与遗传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黧蒴栲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和一系列酶活性在种源间差异显著,7个种源地种子发芽率最高的为通道县,达92.0%;最低为平果县,仅85.1%;且种子发芽率与种源地年降水量、种子千粒重、抗氧化酶保护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种子发芽率与种源地年均温、种子丙二醛含量则呈显著负相关。因此,通过黧蒴栲种子发芽率与各项生理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利用种子酶活性可判断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地理种源马尾松种子性状及芽苗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晓佳  丁贵杰 《种子》2012,31(1):14-17
在实验室人工气候箱中进行8个不同地理种源马尾松种子发芽特性的实验研究.进而从种源遗传特性上选出最佳马尾松种源.实验表明:不同种源马尾松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轴长、子叶长、鲜重、干重差异均极显著(p<0.01),福建漳平的发芽率达88%,湖南汝城为86%,广西古蓬为81%.发芽势及其它指标表明,这3个地区的马尾松种子品质最佳.为今后马尾松育苗选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PEG胁迫对几个臭椿种源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0.0%(ck)、2.5%、5.0%、7.5%(w/v)4种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对几个臭椿种源种子的萌发进行渗透胁迫处理,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的升高,臭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发芽后幼苗高、鲜重也呈下降趋势,而根长呈上升趋势;不同种源间的变化趋势相似,但变化幅度有明显差异.综合评价初步认为,河南宝丰种源耐旱性最强,甘肃会宁种源耐旱性较强,宁夏平罗种源耐旱性一般,陕西周至种源耐旱性相对较弱.在实验室环境条件下,臭椿种子萌发及其发芽苗可忍受5.0%~7.5%的PEG渗透胁迫.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格木不同天然种源家系苗的生长差异,选出相对速生的优良种源,本研究对8个格木天然林种源、110个家系1年生的苗高和地径等生长量指标进行测量,结合各家系的种子表型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格木苗期生长量差异显著,具备种源选择的基础;不同种源的苗期生长量差异主要来源于种源内,具备从优良种源内选择优良家系的基础;苗期生长量与种子大小、种子厚和千粒重等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大粒、饱满种子可作为优良种源和家系选择的初选参考指标。初步选出浦北、北流种源作为格木优良种源。本研究为格木速生种源及家系的早期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