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贵州黑马羊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贵州黑马羊生长发育特点,为羔羊培育、肉羊育肥、草场监测、饲养管理提供参考。采用实际观察、试验测定和横纵向比较等方法对黑马羊的生长发育、产肉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黑马羊6月龄公、母羊体重为(18.46±3.29) kg和(17.35±3.23) kg,均显著高于贵州黑山羊(P<0.05);周岁公、母羊体重为(29.39±5.51) kg和(24.53±5.67) kg,成年公、母羊体重为(40.08±7.73) kg和(34.90±6.56) kg,周岁和成年公、母羊体重均极显著高于贵州黑山羊 (P<0.01)。周岁公羊、成年羯羊屠宰率为48.50%、51.61%。公、母羊生长速度0—3月龄最快,日增重为129.56、126.33 g;0—6月龄次之,日增重为88.12、84.59 g;其他月龄段逐渐下降。已探索出贵州黑马羊的生长发育规律,生长速度胜过贵州黑山羊,且有其特有的外表特征、遗传性稳定,有必要加快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2.
TMR(Total mixed ration)(全混合日粮)饲养技术是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把粗、精饲料和各种添加剂按照营养配方用搅拌机科学充分混合,供草食家畜自由采食。2009年紫泥泉种羊场通过引进消化,应用在冬季舍饲的细毛羊饲养中,结果对细毛羊的生长发育和羊毛生长都有促进作用,本试验通过对后备公羊的TMR饲喂与常规饲喂对比,试验组平均月增重(5.53±1.24)kg,对照组平均月增重(3.04±1.31)kg,试验组生长发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羊毛生长试验组周岁平均毛长(12.74±1.33)cm,对照组平均(10.87±1.15)cm,差异显著(P<0.05),充分表明TMR饲养在绵羊饲养管理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农二师二十二团畜牧业以养羊为主,年饲养量达40 000余只。垦区的羊群原是以传统的放牧方式饲养,近年来,为适应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实施了集约化圈养舍饲。由于舍饲用的饲草、料种类少,也较单一,对饲料、草中微量元素的供给更未引起注意, 导致了羊只体内微量元素的缺乏,先后于90年代末连续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羔羊白肌病。对此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我们重在预防,采取了对羔羊补喂微量无素(其中以补硒为主)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扬州鹅’及其杂交配套组合体重和体尺对羽绒产量的影响,为扬州鹅的选育提供依据,以70日龄罗扬鹅(L×Y)、卡扬鹅(K×Y)、浙扬鹅(Z×Y)和扬扬鹅(Y×Y)4个鹅群体为试验素材,测定其70日龄体质量、体尺及产绒性能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这种经济杂交方法不同程度的地提高了体重、体尺与产绒量。3个杂交配套组合的体重、半潜水长与胸宽均不同程度的大于对照组Y×Y组合,说明杂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重与一些体尺性状;3个杂交组合的羽绒总重显著高于对照组Y×Y组合(P0.05),其中L×Y组合羽绒总重最大为144.71 g;L×Y组合与K×Y组合正羽重显著高于Z×Y组合与对照组Y×Y组合(P0.05);L×Y组合与Z×Y组合绒羽重显著高于K×Y组合与对照组Y×Y组合(P0.05)。通过体尺、体重与产绒性能关联分析,体重、半潜水长和胸深对产绒性能影响较大,相关性最高,体重和半潜水长与正羽重、绒羽重和羽绒总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由此可见,这种经济杂交方法可以提高了鹅的羽绒产量,而且体重和体尺与正羽重、绒羽重和羽绒总重呈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1.有计划地组群育肥 组群是肉用山羊育肥前的一项准备工作。组群得当,既可为不同类型的山羊制订并实施增重计划,安排放牧地,确定日粮和饲养方法,又便于放牧和舍饲管理,使同一群山羊生长均衡,增重趋于一致。在育肥前可按山羊的品种、年(月)龄、性别、体重、膘情、强弱等情况分别组群,  相似文献   

6.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氮对不同放牧方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荒漠草原土壤氮素对不同放牧方式的响应,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由放牧(CG)、禁牧(BG)、休牧40天(DG1)、休牧50天(DG2)和休牧60天(DG3)试验处理,于2008年8月对各处理区内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进行同一土层间的分布差异和处理区内的垂直分布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CG区土壤全氮含量最低,其各层含量均值为0.76 g/kg;速效氮含量相对其他处理区在0~10 cm和10~20 cm层含量较高,其含量分别为87.41 mg/kg和131 mg/kg。BG区速效氮含量在20~30 cm和30~40 cm层较低,含量分别为56.82 mg/kg和51.59 mg/kg。在垂直分布上,土壤全氮在0~10 cm和30~40 cm层含量较高,平均含量分别为1.33 g/kg和1.09 g/kg;土壤速效氮含量在10~20 cm层含量较高,各处理区平均为91.86 mg/kg。休牧相对于自由放牧有利于草地土壤氮素的保持与稳定。  相似文献   

7.
采用最新的分子改良技术将小尾寒羊与阿勒泰羊进行多胎基因(F_ec B)导入杂交,对F_1代公、母羊实施多胎基因(F_ec B)精准横交,产生F_2代多胎基因(Fec B)纯合子公羊,并将其做为F_1代、F_2代群体多胎性状维持者参与配种,目前我们已经成功建立了阿寒羊多胎导入自繁群体。经过2012—2015年放牧实践表明,阿寒多胎羊群体完全能够适应阿勒泰地区的气侯、草场和放牧方式,节省了大量饲草料成本,降低了养殖户的经营风险。阿寒多胎羊群体具有良好的多胎性能,产羔率170%,羔羊成活率85%,显著提高了肉羊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从长绒棉生育期、株高、始节位、果枝数、平均结铃、单铃重、衣分和绒长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在石河子3年小区试种长绒棉情况,初步认为,按现有的品种、土壤、气候条件、栽培技术,北疆种植长绒棉完全可以,而要获得667m^2(旧制1亩,下同)产80kg的皮棉,可能比陆地棉(本文专指白棉,下同)667m^2产100kg更容易些。  相似文献   

9.
秸秆还田条件下适量施氮对冬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011—2012和2012—2013年生长季,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氮效率、土壤硝态氮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与单施氮肥(对照)相比,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冬小麦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总量,降低开花前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占全生育期比例;秸秆还田配施纯氮225 kg hm–2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利用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分别提高7.5%、6.4%和5.2%。秸秆还田显著降低了不同土层硝态氮积累量,尤其是0~30 cm和30~60 cm土层。秸秆还田配施纯氮225 kg hm–2的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增产幅度最大,因此可作为当地秸秆还田模式下适宜推荐的施氮量。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高寒牧区甘肃高山细毛羊及藏羊的生产性能,引进父本欧拉型藏羊、邦德、甘肃高山细毛羊,分别与本地高山细毛羊及本地藏羊母本进行杂交试验。结果表明:欧拉型藏羊×本地藏羊组合羔羊初生重为4.63 kg,显著高于其他杂交组合;邦德与本地藏羊杂交羔羊的1~5月各月龄体重整体表现最好,且日增重达到0.19 kg/d,均显著高于其他杂交组合;各杂交组合间胸深、胸围、管围、尻宽以及尻长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欧拉型藏羊×本地高山细毛羊组合的屠宰率最高,为46.29%,欧拉型藏羊×本地藏羊组合的眼肌面积和GR值均显著高于其他杂交组合;本地藏羊杂交组合的各内脏重高于本地高山细毛羊;欧拉型藏羊×本地藏羊组合羔羊的失水率、熟肉率以及嫩度均最高,分别为38.70%、64.40%、71.18N,本地藏羊纯繁的pH最高,为7.1;各杂交组合的肉色、大理石花纹以及膻味评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赤皮青冈种子质量与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缩短种子发芽时间,提高种子发芽率,研究其内果皮、种皮、硫脲以及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赤皮青冈种子为材料,测定种子的质量指标,掌握该种子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1)赤皮青冈种子呈现卵状圆柱形,坚果,内果皮光滑,颜色为褐色或亮棕色。整个种子无胚乳结构,去掉种皮后是一个团状胚的结构。种子长(1.82±0.35) cm,种子宽(1.35±0.08) cm,种脐宽(0.76±0.36) cm,壳斗宽(1.61±0.18) cm,壳斗内径(1.60±0.09) cm,壳斗高(0.698±0.102) cm,百粒重为(150.1±40.95) g,鲜种子含水率在40%左右,未经贮藏种子发芽率为44.2%,发芽时间达68天。(2)同时,去掉内果皮和种皮,种子萌发所需时间最短,发芽率达66.5%;4%硫脲液浸泡处理,种子的露白和萌发时间也较短,发芽率为56.5%;200 mg/kg、600 mg/kg浓度的GA3 2组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34.0%、45.8%,说明600 mg/kg的浓度处理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2.
FACE条件下冬小麦生长特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模拟2050年冬小麦生长的CO2浓度下,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响应,有助于评价未来CO2浓度升高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利用农田开放式大气CO2浓度升高(FACE)试验平台,以强筋冬小麦CA0493为供试材料,CO2浓度处理设定对照CO2(aCO2, 415±16 μmol/mol)和高浓度CO2(eCO2, 550±17 μmol/mol)2个水平;施N处理设常规施氮(NN,底肥含N 118 kg/hm2+追肥含N 70 kg/hm2)和低氮(LN,底肥含N 66 kg/hm2+追肥含N 17 kg/hm2)2个水平,研究高浓度CO2和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株高、叶面积、分蘖动态、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高CO2浓度显著提高了拔节期小麦株高(5.12%),常规施氮下的增幅高于低氮下的增幅。CO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了开花期的旗叶面积(14.87%)和主茎上部3叶叶面积(10.02%),旗叶叶面积的增加主要由叶长增加(8.97%)决定。CO2浓度升高使常规施氮下的分蘖数量增加。开放式CO2浓度升高使冬小麦产量增加18.3%(P<0.05),低氮和常规施氮下的增幅分别为6.0%、31.4%。高浓度CO2使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分别增加5.3%和14.5%(P<0.05),常规施氮下的增幅均高于低氮下的增幅,不孕小穗数下降11.12%(P<0.05),而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高浓度CO2使不孕小穗数降低,小花退化减少,从而提高了穗粒数,是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耕作土壤重金属统计分布复杂性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深入探讨重金属空间分布,用频率分布、双峰拟合和分离的方法研究了北京市耕作土壤重金属Cu、As、Cd、Pb的统计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都呈明显的双峰分布,可以用双高斯密度函数很好地拟合经对数变化的实际测量数据,证明北京市耕作土壤中重金属Cu、As、Cd、Pb都包括2个相对独立的对数正态分布总体。根据拟合频率密度函数求得的重金属Cu、As、Cd、Pb的2个子总体的几何均值分别为:(23.35±6.39) mg/kg和(95.84±38.73) mg/kg、(9.35±2.20) mg/kg和(23.67±6.16) mg/kg、(0.1208±0.0334) mg/kg和(0.3548±0.2344) mg/kg、(20.07±6.07) mg/kg和(82.55±39.33) mg/kg,都表现为明显的低值组和高值组。从统计学的角度,可以解释重金属含量呈双峰分布的原因,但从其空间分布上来看,双峰的成因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物量的油菜越冬前植株叶片空间形态结构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菜越冬前的形态建成是油菜苗后期乃至整个生长中、后期的物质基础,叶片是该期最重要的营养器官。为了明确油菜植株的形态结构要素与器官生物量的关系,以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于2011—2013年分别设置品种和肥料试验、品种、肥料和密度试验、品种试验,越冬前测定油菜植株不同叶位叶片形态指标,分析油菜主茎叶片形态参数与叶片干物重的关系,构建了基于生物量的油菜越冬前植株叶片空间形态结构模型。建模后以独立试验数据检验,除短柄长、叶切角和叶弦角、不施肥品种叶片干物重分配系数值(partitioning coefficient of leaf blade dry weight,CPLB)误差较大外,油菜越冬前植株叶片空间形态结构模型观察值与模拟值一致性较好,所建模型可靠性较高,具有一定的解释性。  相似文献   

15.
敌敌畏对雄性小鼠生殖器官重量指数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敌敌畏对成熟雄性小鼠生殖器官重量指数及血清中睾酮(T)水平的影响,将30只成熟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五组,一组为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馏水;其余四组为染毒组,每日分别用低剂量(5.0 mg/kg)、中剂量(10.0 mg/kg)、高剂量(20.0 mg/kg)、极高剂量(40.0 mg/kg)的敌敌畏灌胃,16天后测定睾丸、附睾、精囊重量指数和T水平。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染毒组的附睾指数、精囊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中、高、极高剂量染毒组的睾丸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染毒组T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其中极高剂量染毒组T水平最低,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敌敌畏能降低雄性小鼠生殖器官指数和T水平,从而影响雄性小鼠的生殖系统。  相似文献   

16.
山羊FGF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群体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了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GF5)基因在山羊被毛生长中的的作用,进一步寻找与山羊被毛生长相关的遗传标记,为山羊绒毛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根据人和小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GF5)基因的同源序列设计引物对山羊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将扩增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并与人和小鼠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确定扩增的片断为山羊的FGF5基因片断。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FGF5基因外显子在内蒙古绒山羊、辽宁绒山羊和文登奶山羊品种的多态性,结果表明:FGF5基因在P1和P2引物扩增片段中存在PCR-SSCP多态性,而在P3和P4中没有发现多态。经克隆测序分析,位于外显子1的引物1内存在A→G突变;引物2中发生了碱基序列C→T的突变,这2个突变位点均没有引起编码氨基酸的改变,属于同义突变。对不同山羊品种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统计结果表明,引物1中内蒙古绒山羊、辽宁绒山羊、文登奶山羊均以等位基因B为主,且不同群体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引物2中内蒙古绒山羊、辽宁绒山羊均以等位基因E为主,而文登奶山羊的基因型频率与其他品种有显著差异;内蒙古绒山羊、辽宁绒山羊在引物2位点的基因频率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而文登奶山羊的基因频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饲粮铜添加水平对育成前期水貂生长发育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以蛋氨酸螯合铜为铜源,在7组(每组10只)86日龄雄性美国短毛黑水貂基础饲粮(含铜26.68 mg/kg)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铜(0、210、220、230、240、250、300 mg/kg)组成水貂饲粮,进行60天的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通过对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料重比(Feed/Gain,F/G)、脂肪消化率(Fat Digestibility,FD)、氮消化率(Nitrogen Digestibility,ND)、净蛋白质利用率(Net Protein Utilization,NPU)、氮生物学价值(Biological value of protein,BV)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AK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ER)、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CuZu-SOD指标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当基础饲粮中铜添加量为210~240 mg/kg时,平均日增重和血液生化指标呈升高趋势,在240 mg/kg时,体增重最快,平均日增重最高为17.50 g/d (P<0.05),超过240 mg/kg时,平均日增重和血液生化指标呈降低趋势。以蛋氨酸螯合铜为铜源,在86~146日龄雄性美国短毛黑水貂基础饲粮(含铜26.68 mg/kg)中铜的添加量为210~240 mg/kg,可明显促进水貂的生长发育和血清酶活性,以240 mg/kg时,体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最高(P<0.05);超过240 mg/kg可明显抑制水貂的生长发育和血清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西偏关县为例,对不同放牧植被类型、不同放牧强度、不同放牧畜种条件下表层土(0~10cm)的团聚体水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放牧草地较之放牧林地的土壤结构及结构稳定性要好;重度放牧下土壤团聚体含量最小,其结构稳定性亦最差;从畜牧羊种选择来看,绵羊相对于山羊来说对土壤结构破坏较小,土壤中团聚体含量较多、团聚体水稳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不同钾肥量与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及商品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了解施钾量与栽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及商品率的影响,在地膜覆盖条件下进行了不同钾肥量和密度试验,两因素各设置3个水平,随机区组排列,供试马铃薯品种为‘中薯3号’。结果表明:不同施钾量处理间产量呈极显著差异(P<0.01),A(2硫酸钾375 kg/hm2)>A(3硫酸钾225 kg/hm2)>A(1硫酸钾525 kg/hm2),理论最佳施钾量为硫酸钾367.5 kg/hm2;不同栽植密度处理间产量呈极显著差异(P<0.01),B(1 63000株/hm2)>B(2 69000株/hm2)>B(3 78000株/hm2),在栽植63000~78000株/hm2范围内,马铃薯产量与栽植密度呈负相关,理论最佳栽植密度为63000株/hm2;产量达最高时的最优组合为A2B1,即硫酸钾375 kg/hm2,栽植密度为63000株/hm2,产量为17577.7 kg/hm2;不同施钾量水平下的商品率为A1>A2>A3,随着施钾量的减少,商品率降低;不同栽植密度水平下的商品率为B1>B2>B3,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加,商品率下降;商品率达最高时的最优组合为A1B1,即硫酸钾525 kg/hm2,栽植密度为63000株/hm2,商品率最高达6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