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甜菜生产中突出的问题是甜菜含糖低。三十年来,在我国甜菜生产中,糖分波动颇大。黑龙江省是全国甜菜重点产区,近年来,甜菜含糖也明显下降。1949~1955年甜菜含糖波动幅度为13.5%~16.3%,高低相差2.8度,为低糖期;1956~1961年波动幅度16.2%~18.3%,高低差2.1度;1964~1967年含糖为17.0%~17.9%,高低相差0.9度;1980年—1981年含糖为13.92%~14.66%,高低相差0.74度。河西走廊是甘肃省甜菜种植的主要基地。武威黄羊镇糖厂自1966年投产的16年间含糖在16%以上有十二年,16%以下就有四年,含糖下降了5.05度。宁夏银川糖厂自1970年投产以来,  相似文献   

2.
彰武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种植甜菜已有20年历史,年播种面积6万亩左右,总产量8万t左右。20年来甜菜含糖变化幅度很大,1972~1982年,平均菜丝含糖为15.46%,其中1972年高达18.24%。从1988年含糖开始大幅度下降,1983~1991年平均菜丝含糖12.67%,1991年下降到11%,由于连续多年甜菜低糖,使糖厂亏损严重,为了提高甜菜含糖率,有关部门近几年采取过许多积极措施,虽然有一些效果,但没有改变全区甜菜低糖局面。我区甜菜低糖原因经多年调查分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西格木乡西格木村农民杨恒杰,从1985年开始种甜菜,坚持科学种田,连年获得高产,到1988年4年平均亩产达4493kg,含糖17%,亩纯收入302.44元,比全市55万亩甜菜平均亩产增长3.32倍,含糖提高1%,纯收入  相似文献   

4.
大青山南麓至黄河之滨,包头以东到呼和浩特东郊,这一广大平原地区,称之为土默川。土默川地区土地面积1,630万亩,耕地429万亩。该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4—6℃,≥10℃活动积温2200—3000℃,无霜期130—150天,年日照3000小时,年降雨量350—450毫米,有河水、洪水和井水灌溉条件,具有发展甜菜种植的优势。这一带,五十年代是包头糖厂的主要原料甜菜区。六十年代以来,土默川的东半部(大部  相似文献   

5.
宁夏曾是全国甜菜的高糖区,七十年代甜菜含糖居全国的第二、三位。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甜菜种植者只追求产量,不顾质量的倾向越来越严重。最近连续三年糖分下降。1985年甜菜含糖降到全国平均线之下,退居第八位。仅银川糖厂1985年收购的甜菜,因糖分降低就比正常年份少收入400万元。变成了亏损企业。这一问题引起了厂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了恢复和发展我区甜菜的生产,1986年,银川糖厂围绕着提高甜菜糖分采取了十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九三垦区气候条件对甜菜生长和糖分积累有利,是黑龙江省著名的高糖区。但含糖波动幅度较大。1991年10~11月份菜丝含糖仅14.3度,比1985~1991年平均含糖还低1.9度。含糖高低是诸因素造成的,这里仅从品种、栽培技术方面对低糖原因做以浅析。一、低糖原因。1.种植密度不足,单株营养面积大,造成个体过大,含糖率下降。据调查,尖山农场3队在同一地块  相似文献   

7.
甜菜种植历史的回顾 内蒙古自治区过去没有种植甜菜,亦无制糖工业。解放后根据中央人民政府的指示,开辟为华北区第一个新甜菜区。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五四年为甜菜试种阶段,在各旗县多点试验,面积由百余亩逐步扩大至六千余亩,平均亩产三千斤左右,含糖率20%以上。 一九五五年国营包头糖厂建成投产,该年甜菜种植面积12万余亩,保苗率86.3%,  相似文献   

8.
河套灌区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甜菜基地之一。早在1936年曾推广栽培甜菜,后因抗战而中断。建国后,甜菜种植面积随着我国制糖工业的发展,城乡人民生活的需要,作为农村主要经济来源而得到迅速发展。1979年以来甜菜生产连续五年获得丰收。1983年全灌区种植甜菜30万亩,总产15亿斤,平均单产5000多斤,创历史最高水平。但是,由于各年气候条件的不同,甜菜含糖率的年际波动较大,高糖年含糖在19%以上,低糖年含糖则低于16%。为此,本文采用积分回归、事件相关、数值相关和偏相关及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河套灌区甜菜含糖率与相应的气侯因子进行统计分析。试图定量地探讨甜菜含糖率与光、热、水等农业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寻求含糖率上升和下降的原因及关键时段、影响程度等。为趋利避害,提高甜菜含糖率采取有效的农业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膜覆盖栽培自1980年由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厅引进,当年对甜菜进行有色膜小拱棚试验,结果对糖分有明显提高。由于成本高,1981年继之进行地面覆盖栽培预备试验,1982年展开全面布点正式试验和示范。当年对全盟六个旗县共布点十七处,面积17.93亩,示范面积20.57亩,1983年试点六处,面积67.4亩,试验内容有播期、品种、密度等共二十一项,示范和推广面积2835.6亩。1984年设试点八处,面积60.0亩,示范推广面积共为16984.0亩。1985年设试点四处面积53.5亩,推广面积达53640.0亩。从产质量结果看,1982—1984年三年对比试验平均亩产块根达9772.6斤,含糖率17.18%,亩产糖量1678.9斤,对照三年平均亩产块根6002.0斤,含糖率17.26%,亩产糖量1035.9斤,覆膜比对照平均亩增产块根62.8%,亩增糖率为62.1%。现将甜菜地膜覆盖播期和品种试验、示范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近几年来甜菜生产形势大好,产量逐年提高,扭转了糖厂原料不足,长期亏损的状态。例如:1980年全省甜菜总收获面积131,743亩,总收购甜菜量132,989吨,平均亩产1.009吨,与1979年相比总产量增加62,610吨,单产增加0.32吨,含糖增加0.7度;1981年收获面积186,481亩,总收购甜菜量为219,740吨,平均亩产1.178吨;1982年收获面积295,620亩,总收购甜菜量365,000吨,平均亩产1.23吨,总产量比1981年增长66.1%。全省所产甜菜除满足糖厂加工外,有少数糖厂甜菜有余,支援了兄弟厂。同时,全省甜菜含糖量也保持相对的提高和稳定,1980至1981年,两年平均菜丝含糖15.52度,1982年达16.5度以上。  相似文献   

11.
山东国营胶河农场展家分场,1982年种植夏播甜菜420亩,平均亩产6,231斤,平均含糖率15.6度。其中32亩甜菜块根产量达7,030斤/亩,含糖率16度。  相似文献   

12.
基本情况 我区甜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1980年试验以来,发展较快。赤峰试验结果,覆膜比未覆膜的亩增产1400斤,增长32.3%,含糖率亦有所提高。1982年巴盟在六个旗县对甜菜进行膜栽试验,面积17.93亩,平均单产9085.8斤,比对照亩增产4071.8斤。1982年赤峰五三公社18亩甜菜试验田,覆膜的亩产5517.4斤,比对照增产33.5%。在各点小面积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1983年发展到七盟二市扩大示范,面积达4000多亩,除少数未按栽培技术要求操作者外,都显示了增产、增收效益,并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如巴盟地区1983年甜菜地膜覆盖面积达2903亩,平均亩产达8500斤,含糖率比对照高0.5—0.9%,其中有323.5亩试验田平均亩产9444.7斤,比对照5625斤增产3464斤;临河县乌兰乡立新六社典型户乔玉玺覆膜甜菜9.1亩,平均亩产10249.6斤。赤峰五三公社覆膜甜菜520亩,在大旱之年平均亩产5071斤,比对照亩增产41.5%;呼市白庙子公社39亩示范田覆膜甜菜,平均亩产8721.6斤,比对照增产36.7%,含糖增0.4%。  相似文献   

13.
2011—2014年,在新疆昌吉甜菜低糖老区核心示范区采用全程机械化标准化种植模式,使该糖区核心示范区甜菜块根含糖率从2010年的13.8%逐步提高到2014年的15.32%,4年来甜菜平均块根含糖率较2010年示范区提高了0.99度,甜菜块根产量较2010年示范区增加了11.5%。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昌黎县糖厂自七二年建厂以来,收购甜菜不检糖,一律按国家规定价格(每吨75元)收购,农民不关心甜菜的含糖率。因此,生长期随意打叶子;为追求产量,单一追施氮肥,收获前灌水;起收过早,切削不按标准等不良倾向日趋严重,造成甜菜含糖率逐年下降。七五年到八○年平均含糖率由18度降到14.3度。为扭转这种倾向,我厂在  相似文献   

15.
甜菜是黑龙江九三垦区三大作物之一。近几年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单产逐年提高,但含糖波动幅度较大,高低差1.04度,1967年10~11月份菜丝含糖为16.35度、比1981~1987年平均含糖还低0.56度。甜菜含糖的高低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林甸糖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甜菜分布在林甸、大庆、太康3个产区。近年来由于受气象因素及栽培技术水平的影响,含糖率波动很大,且有下降趋势.1990—1991生产期菜丝平均含糖16.23%,1991—1992生产期菜丝平均含糖仅13.64%,降低了2.59%,影响了糖的经济效益。下面就甜菜含糖下降原因及解决途径作以分析:甜菜含糖低品质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焉耆糖区80年代开始大面积种植甜菜,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年甜菜种植面积1.2~1.3万hm2,在80年代末以前,甜菜含糖率在17.5%~18.5%,是一个高产高糖区。90年代以后,含糖率出现较明显下降,近几年在14%~16%,甜菜病害日益严重是一个...  相似文献   

18.
九三垦区1974年开始种植甜菜,至1982年已有九年历史。在九年生产过程中,菜丝含糖波动幅度较大,高低差为3.452度:前六年平均力18.171%,后三年平均为17.122%,比较之下后三年降低了1.049度,可是九年中低于17%的只有两年(表1)。含糖升降是多方面因素构成的,据许多文献记载是和气象诸因子、品种、土壤、肥料、栽培措施等有密切关系。本文就九三地区甜菜菜丝含糖年度之间升降原因进行分析比较,并在品种、施肥、栽培措施方面与含糖升降关系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卫星糖厂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东部的虎林县境内,甜菜原料区主要分布在牡丹江农场管理局所属各农场。近年来,甜菜含糖却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据调查,70年代平均含糖在18.1度左右,80年代初下降到16度左右,近几年下降到15.1度左右。多方面的调查分析表明,造成甜菜含糖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象因子、栽培技术。气象因子对甜菜含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甜菜的生产能力常用单位面积产糖量来衡量,产糖量取决于块根的产量和含糖率。甜菜的含糖率又是块根质量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它受环境因子和栽培条件的影响三十年来我国甜菜主产区甜菜糖分变化情况在我国甜菜的主产区中,甜菜糖分的波动颇大。据30年甜菜的菜丝含糖率统计来看,东北地区的哈尔滨糖厂、范家屯糖厂普遍低于西北地区的“八一”糖厂和华北地区的包头糖厂。1951至1980年的平均菜丝含糖率,哈尔滨糖厂为15.38%,范家屯糖厂为16.02%,“八一”糖厂为17.52%,包头糖厂为17.33%。在同一个地区,年分不同,甜菜的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