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1 杨树溃疡病主要发生于苗木移植过程中,3月下旬开始发病,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发病高峰期,6月初基本停止。10月后稍有发展。该病可侵染树干、根茎和大树枝条,但主要危害树干的中部和下部。发病初期树干皮孔附近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后流出带臭味的液体,内有大量病菌。病部  相似文献   

2.
山核桃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山核桃溃疡病每年4月份开始发作,5月下旬后为发病高峰.多发生于树干基部0.5~1米的范围内,腐烂部位有时可深达木质部.  相似文献   

3.
1苹果腐烂病此病主要为害苹果树的树干,轻者枝干出现病疤或缺枝,重者会整株死亡,是寒地苹果最严重的病害。1.1发病规律黑龙江省3月下旬病原菌开始活动,4月中旬出现新的侵染,5月份出现侵染高峰,  相似文献   

4.
白毛蚜1年发生12代,以卵越冬。3月中旬越冬卵开始孵化,下旬为孵化盛期。干母羽化盛期为4月中、下旬。10月中、下旬产卵于树体上,以树干1~2m越冬位点最多,且卵多集中于树干的东面。各代单雌胎生蚜量一般为12~28头。采用树干基部钻孔注入药剂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白蜡窄吉丁是木犀科白蜡树属树木的毁灭性蛀干害虫,以幼虫在树木的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浅层蛀食危害。通过研究发现,铁岭地区白蜡窄吉丁寄主主要有白蜡、洋白蜡、水曲柳和花曲柳,其中以洋白蜡和水曲柳受害较重。该害虫在铁岭地区,每年发生1代,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蛹室或蛀道里越冬。越冬幼虫4月下旬开始危害,5月中下旬进入化蛹高峰,6月上中旬达羽化高峰。6月下旬新孵化的幼虫即开始侵入树干内危害。该害虫自然扩散能力较为低下,具假死性。化学防治可采用树干封闭喷雾法、全树喷雾法、注射法等,其中以全树喷雾和树干封闭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1发病特点 杨对溃疡病病原为群生小穴壳菌.病菌以菌丝在寄主体内越冬,翌年春气温升到10℃以上,菌丝开始活动,杨树表皮出现明显的病斑.分生孢子及子囊孢子也可在病组织内越冬.孢子借风雨传播,主要通过伤口侵入,也可由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病害主要发生在树干和主枝上,不仅危害苗木和幼树,也能危害大树.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引起枯梢,甚至整株死亡.病斑发生在树干基部0.2~2.5m高度范围内.感病植株多在皮孔边缘形成近圆形水泡状溃疡斑,初期极小,不明显,其后变大呈典型水泡状,直径约0.5~1.5cm.泡内充满灰褐色液体,水泡破裂,液体流出后遇空气变为黑褐色,并残留在病斑处.最后病斑干缩下陷,中央有一纵裂小缝.后期病斑上长出许多针头状黑色小点,受害严重植株,树干上病斑密集,并相互连片,病部皮层变褐腐烂.秦皇岛地区每年4月下旬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6月达到发病高峰,7~8月由于气温偏高,病势减缓并逐渐停止发展.  相似文献   

7.
芳香木蠹蛾属鳞翅目木蠹科 ,在河北主要为害柳树、榆树 ,其次为害杨树、国槐等 ,以幼虫钻蛀树木枝干 ,常造成枯梢或整株死亡。1 生活史芳香木蠹蛾 2a发生 1代 ,第 1年以幼虫在树干内越冬 ,第 2年幼虫离开树干在土壤内越冬 ,第 3年春天化蛹 ,4月下旬至 6月中旬为成虫羽化期 ,5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将卵产于树干分叉处 ,树干基部的树皮裂缝、伤口及旧蛀孔处。卵单产或堆产 ,卵期 15~ 2 0d。初孵幼虫群集蛀食韧皮部和形成层 ,随后蛀入木质部 ,被害处排出白色或赤色木屑。一直为害到 9月下旬 ,开始在虫道的末端越冬。第 2年 4月上旬幼虫常…  相似文献   

8.
<正>1京东板栗主要病害及其发生规律1.1胴枯病主要危害树干和主枝,发病初期枝干褪绿,病斑黄褐色圆形,后发展成赤褐色大斑块,病斑环枝条、环树干一周,新叶萎蔫、干枯死亡,整枝或整树死亡。病菌以菌丝体  相似文献   

9.
草履蚧在陕西1 年发生1 代,一般情况下越冬卵孵化盛期为2 月中下旬,若虫2 月中旬至3月下旬上树危害,雌成虫4 月下旬至6 月中旬下树,下树雌虫在树干周围的地面杂物下、土缝、疏松土层内产卵越夏和过冬。蚧虫卵在树冠下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分布量与距树干的距离远近有关,集中分布于距离树干60 cm 范围内地面以下0~5、6~10 cm 的土层中。以土壤中草履蚧的卵量作为该虫的防治指标时,指标值确定为树冠下在离树干60 cm 范围内、0~15 cm 土层中100 cm 2 面积下有卵(8~10)±2 粒  相似文献   

10.
臭椿沟眶象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生规律: 臭椿沟眶象是危害臭椿的主要蛀干害虫,在兴平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或成虫在树干内或土壤内越冬.以成虫越冬的次年4月下旬开始外出活动,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成虫盛发期,5月底幼虫孵化危害:以幼虫越冬的次年5月间化蛹,6、7月成虫羽化外出、产卵,8月下旬幼虫孵化危害.  相似文献   

11.
无患子小棉蚧Leptopulvinaria sapinda为我国2018年鉴定的新种,主要危害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为有效控制该虫扩散,林间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研究该虫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结果表明:无患子小棉蚧在上海地区1 a发生2代,以卵在树干粗皮缝隙、翘皮下等隐蔽处越冬。4月中下旬越冬卵开始孵化,4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第1代主要危害期。6月上旬若虫开始雌雄分化,化蛹。7月上旬开始羽化,交尾,产卵。7月中旬进入产卵盛期,7月中下旬第2代卵开始孵化,7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第2代主要危害期。9月上旬若虫开始雌雄分化,化蛹。9月中下旬第2代若虫开始羽化、交尾、产卵,随后越冬。  相似文献   

12.
橙斑白条天牛(Batocera davidia Deyrolle)是福建省杨树的新害虫,该虫在福建省2a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越冬,一般成虫于秋季羽化,停留于蛹室越冬,次年春夏陆续自蛹室向外作椭圆形的羽化孔而飞出。成虫5月上旬开始产卵,5月下旬初孵幼虫开始取食危害,次年7月下旬开始化蛹,8月中下旬成虫羽化。少部分成虫在8月下旬爬出羽化孔,补充营养后交配产卵,大部分成虫在蛹室内越冬。在幼龄林,雌虫主要产卵于树干基部,随着树龄的增加和树皮的增厚,多产卵于2m以下的树干上。每雌产卵38-52粒,平均46.2粒。林间卵的孵化率为53%-76%。  相似文献   

13.
杨干象鼻虫主要危害加拿大杨、中东杨、小叶杨和旱柳等树种。在东北各省一年一代,以卵和幼虫在木栓层中越冬,4月下旬开始活动,在树干上往往出现刀砍状的横裂口,并排出丝状白色钻孔屑。5月下旬钻到木质部化蛹,6月中旬变为成虫。7月下旬在木栓层中产卵,2-3周孵出幼虫越冬,后期产下的卵因天气变寒,不再孵化就越冬。防治方法: 1.实行苗木检疫,防止卵、幼虫随苗木  相似文献   

14.
2009年9月到2010年3月,在山西沁源县灵空山林场建设观测塔,用TDP探针对塔周围的不同胸径的ll棵油松林木在非生长季的树干液流速率及环境因子进行连续监测,研究油松林木树干液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非生长季的油松树干液流并没有停滞,正午的峰值逐渐消失,液流主要在夜间进行,最大值为16.11cm·h^-1,最小值为5.109×10^-5cm·h^-1,平均值为3.29cm·h^-1。在属于生长季末期的10月,不时有和生长季相同的单峰曲线出现,11月下旬后,白天和夜间的树干液流并无明显差异,趋于平稳。阴天则无峰或多峰。影响油松树干液流的环境因子主要有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三者都与液流速率既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又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湿度与油松树干液流速率呈正相关关系。与太岳山生态站2005年所做的油松林木夏季的树干液流速率研究成果相结合,可以比较完整地反映油松林木树干液流速率全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草履蚧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履蚧是杨树、法桐、核桃的主要害虫,在河北省邢台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在寄主附近的土中越冬.翌年2月上旬至3月上旬,越冬卵孵化.4月下旬,雄虫羽化,和雌虫交配后死亡.雌虫5月下旬由树干爬到树根附近疏松的泥土中产卵,越冬卵至翌年2月~3月孵化.根据草履蚧发生规律,在防治上主要抓住若虫期,分别采用人工、阻隔及药物防治,  相似文献   

16.
糖槭蚧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槭蚧近年来在我国的东北、西北等地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嫩枝、树干,危害树种达10多种。6月上旬至6月下旬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或洗衣粉,胶体硫的500倍液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7.
2005年5-11月在宁夏六盘山北侧的叠叠沟林场,应用带状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研究9株华北落叶松树干的直径生长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树干直径的日最大值出现在6:00-9:00,最小值则在16:00-20:00;直径生长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8月下旬以后基本停止生长;林分内优势度大的林木生长较快;树干直径生长过程随时间的变化符合幂函数曲线,方程的确定系数为0.78~0.92.对影响直径生长变化的环境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水分是主要影响因子;结合偏相关分析,筛选出日最高温、空气相对湿度、日平均太阳辐射通量和土壤含水量作为影响树干直径生长变化的主要因子.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8.
双条杉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主要危害侧柏、桧柏等。一、生活史及生活习性。双条杉天牛在淮北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被害树干蛹室内越冬,次年3月上中旬成虫开始咬孔外出,3月中下旬为出孔盛期,4月中旬进入末期。出蛰成虫早晚多在树皮裂隙内、树干基部土缝处,每日上午10时许至下午4时左右在树干上爬行,寻偶交配。交配后1 ̄3天产卵,多数为单产,也有2 ̄3粒产在一起的,卵期15天左右。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林间和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四川省南江县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试验结果表明,华山松大小蠹在南江县1 a发生1代或2 a发生3代,主要以幼虫在树干韧皮部越冬,极少数以成虫和卵越冬。越冬幼虫化蛹始见于3月下旬,4月~5月为化蛹盛期,成虫于4月中下旬开始扬飞,5月~6月为盛期。成虫产卵期始于4月下旬,7月新一代成虫开始出孔扬飞,部分幼虫直接进入越冬阶段。  相似文献   

20.
兰州市南北两山草履蚧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履蚧在兰州市1年发生1代,以卵在树干周围的土缝、裂隙、砖石、草堆下越冬。翌年2月中旬孵化,2月下旬出蛰爬行,4月下旬雄虫开始化蛹,5月上旬成虫羽化,5月下旬雌成虫下树产卵。在4月中、下旬,1~2龄若虫危害时,喷洒40%水胺硫磷乳油和2.5%溴氰菊酯乳油,防治效果达86%以上;3月上旬若虫向树上爬行时喷洒8%绿色威雷,防治效果达8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