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以山东省耕地资源变化为研究对象,在分析1978-2012年耕地资源和粮食产量变化的基础上,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耕地压力模型以及预测理论研究耕地资源变化和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预测耕地资源的变化对粮食安全产生的影响,探究保障粮食安全的耕地数量底线。结果表明:1978-2012年山东省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出现波动变化趋势,人口在逐年增加,有一段时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增加趋势明显,说明此段时期山东省粮食供需差距增大,粮食安全受到威胁。未来15年内人口逐年增加,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逐年增加,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呈下降趋势,粮食安全不会受到威胁,主要是由于耕地生产能力的提高,耕地承载压力减小。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决山东省耕地合理利用和粮食安全之间的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洋 《新农业》2007,(9):13-14
清原满族自治县草市镇农民人均占有耕地3.3亩,是全县农民人均占有耕地最多的乡镇。镇党委、政府结合该镇粮食产量逐年提高的实际,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997~2007年重庆市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动态分析,以及采用spss预测方法对未来的2010年、2020年重庆市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显示,过去的10年,重庆市的人口持续增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均粮食产量有所降低。未来的10年,该市的耕地面积还将进一步减少,人口会有所增加,人均粮食产量将有所减少。因此,应提高人口素质,遏止耕地减少势头,提高耕地质量,增加粮食单产。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9—2017年全国各省的耕地资源和粮食生产统计数据,通过构建重心模型、粮耕敏感度模型等,得出中国2009—2017年的耕地面积重心与粮食产量重心的移动轨迹,以及各省的粮耕敏感度,并使用ArcGIS 10.2软件实现结果数据的空间表达。结果表明,中国耕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东部地区持续减少,西部地区波动增加;粮食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北方地区粮食产量占比逐年提高,南方则呈下降趋势;耕地重心表现为“西移北上”,粮食产量重心表现为“北上东移”,耕地重心移动距离年变化波动要小于粮食产量重心;全国粮耕敏感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粮耕敏感度较大的省份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以及耕地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且有向中部和一些经济发达省份转移的趋势。基于以上结果,应及时调整农业政策,以更好地保护耕地资源与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自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由于追求暂时的经济效益,而过分地依赖化肥,在粮食产量逐年提高的同时,耕地却在不断地劣化,土壤有机质逐年下降。不仅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降低,酸碱度失衡,最终  相似文献   

6.
目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耕地资源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大力推进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建设对于耕地的合理布局、进一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粮食产量有着重要作用.该研究选择7个区域耕地质量提升项目为对象,使用熵权可拓物元模型和投入-增值效益评价体系2种方法评价耕地质量提升项目的效益,分析耕地质量提升项目综合效益和增值效益.  相似文献   

7.
施用沼肥的土壤改良和作物增产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骏  罗守进 《安徽农业科学》1995,23(4):363-364,368
耕地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但粮食产量的增幅则呈下降趋势。提高磷、钾肥投入比例,广开有机肥源,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已势在必行。沼肥是缓速兼备的有机肥料,对增加土壤氮、磷、钾含量,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策勒县近五十年来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 ,分析了人口,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特点;得出依靠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耕地生产率 ,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并提出提高粮食产量和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口众多,耕地有限,提高粮食产量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课题。本研究通过对山西省孝义市的玉米种植技术进行分析,探究孝义市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价值,希望能促进我国粮食产量提升,对我国的粮食安全起到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粮食产量的逐年提高、化肥的过量施用、复种指数的增加及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蒙城县耕地特别是砂姜黑土地力、质量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仍然存在着较大问题,因此积极推进土壤深松,大力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增施商品有机肥,稳步推进秸秆还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陈君  王建雄  刘辉  李桓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4101-4102
总结了2001~2010年云南城镇化进程中耕地、粮食产量以及人口变化的情况和特点,通过对耕地面积变率、粮食产量变率以及城镇化率的分析研究,探讨了人口、耕地与粮食产量3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在城镇化进程中要严守耕地红线、提高粮食生产力、推进山地综合开发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使用1949~2006年统计数据,求出耕地数量、GDP、人口和粮食产量逐年变化率,选择Morlet小波对其作多尺度分解。结果表明:各要素均存在多尺度波动周期;15年尺度为耕地数量、人口和粮食产量波动的主周期,5~10年尺度为GDP波动主周期;1978年以后耕地数量和人口数量波动呈负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后耕地数量和GDP表现出负相关,大量耕地被占用是启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处理GDP增长和土地利用的关系,加快绿色GDP增长,进一步落实好国家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3.
王莉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340-5341,5373
基于统计资料,应用SPSS对影响研究区粮食产量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通过建立一元线性模型和G(M 1,1)模型,对2015年人口、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粮食单产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耕地、加大对耕地的投入等措施,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和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耕地地力逐年下降是长期潜在的危害粮食产量和质量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希望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5.
提高耕地质量以确保四川省粮食安全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伯霞  王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657-15659,15662
通过对四川省粮食播种面积、耕地质量和粮食产量之间关系的分析,认为提高耕地质量是保障四川省粮食安全的现实途径,并结合实际提出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加强耕地质量监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尤其对于山区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提高山区县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为了探索耕地质量监测对山区县粮食增产的作用,文章以隆林县为例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与研究,首先对隆林县耕地质量监测工作的开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加强耕地土壤的持续性监测、加强绿肥种子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加大生态有机肥的应用以及进一步扩大耕地质量监测范围4个方面论述了现阶段山区县通过耕地质量监测提高粮食产量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指出稳定粮食产量的最根本途径是提高耕地利用率。分析了提高耕地利用率的主要措施,如依法严格控制耕地占用、合理开发利用基地和闲置地、适当调整土地产权制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全国粮食生产1999-2004的投入产出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粮食播种面积是影响目前中国粮食生产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增加粮食产量应该稳定和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关键是保护耕地和提高耕地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劳动力和农用化肥使用量对粮食产量仍旧具有正的效应,可以通过这些物质投入的增加以增加全国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9.
我公社西湖生产队位于招苏太河东岸,共有耕地一千二百三十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文化大革命前粮食单产一直在三百斤左右徘徊。文化大革命后,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田建设和农业机械化逐年发展,科学种田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年年增加,  相似文献   

20.
耕地地力逐年下降是长期潜在的危害粮食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希望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培肥地力是稳定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需要,培肥地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