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松树种子胚乳DNA的抽提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改良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法.从马尾松、黄山松、黑松等松树种子胚乳中提取到较高纯度的DNA,并对其纯度、浓度及产率进行了分析.经RAPD检测表明,DNA扩增效果良好.完全能满足常规DNA实验的要求.为针叶树种等其它小粒种子DNA的提取提供了经济、快速、可靠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Cd胁迫诱导拟南芥幼苗DNA损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拟南芥为供试植物,通过基于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RAPD)法的DNA损伤分析,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的DNA甲基化分析以及Real-time PCR的DNA损伤修复与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研究了Cd(0、0.125、0.25、1.0、2.5 mg·L~(-1))胁迫5 d的拟南芥幼苗DNA损伤、DNA损伤修复系统以及细胞周期对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随Cd浓度的增加DNA损伤加剧,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或P0.05),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CNA1、PCNA2,错配修复(MMR)基因MLH1、MSH_2、MSH6,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标志基因KU70、MRE11、GR1,同源重组(HR)标志基因RAD51、BRCA1的表达均与Cd胁迫浓度呈明显的倒U型剂量效应关系,DNA修复系统对Cd胁迫的敏感性依次为MMRHRNHEJ。该结果表明:轻度Cd胁迫主要引起DNA错配损伤,并且该损伤易修复;随着Cd胁迫的增强,会引起DNA断裂与染色体损伤,损伤较难修复。另外,对Cd胁迫响应最敏感的MSH6、MLH1基因可作为表征Cd胁迫对于拟南芥遗传毒性效应的有效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中药天冬叶片DNA的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能利用ISSR技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贵州天冬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天冬叶片D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取液中使用CTAB比SDS所得DNA质量好.研磨时加氯仿可以有效抑制DNA酶的活性和去除蛋白质杂质;用氯仿/异戊醇(24/1)抽提1次可获得质量好、浓度高的DNA,可以满足ISSR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快速提取玉米DNA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桂萍  戴保威  余显权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10-7111,7116
[目的]为了探索一种快速、简便,能够用于SSR分析的玉米DNA提取法。[方法]采用改进的常规DNA提取法和DNA快速提取法提取玉米种子胚和黄化苗叶片中的DNA,进行SSR分析,通过琼脂糖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SSR产物进行检测。[结果]用常规法提取时,用氯仿∶异戊醇(24∶1)抽提1次就可获得质量好和浓度高的DNA;无须抽提,直接吸取上清液,可得到高浓度的DNA,也能满足SSR分析的需要;同样的提取法,SDS的提取效果比CTAB好。对快速提取法进行分析表明,相同的提取液和提取方法,采用种子胚提取的DNA浓度和质量明显高于叶片DNA。[结论]该研究为SSR在玉米种质及纯度鉴定上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有利于该项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用于PCR分析的水稻DNA简易提取法——CS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CR技术为基础的DNA分子标记是迄今在作物转基因检测、标记辅助选择、农作物品种纯度鉴定等方面最具应用前景的分子标记技术,而快速、简易、低成本的DNA提取方法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本实验以水稻黄化苗为材料,用NaOH溶液抽提DNA,对其用于PCR技术的DNA标记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用O.5M.NaOH对黄化苗进行直接处理,并用等量1M Tris—HCI进行稀释、中和,离心所得的上清液即可直接用于各种:PCR扩增和随后的DNA标记鉴别,包括转基因PCR片段检测、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分析(琼脂糖电泳法或毛细管电泳法),这样提取的DNA可以在短期内保存,在PCR分析中其效果与用常规CTAB法提取的DNA相当。  相似文献   

6.
适于AFLP分析的柿树DNA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柿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提取液中含100mmol/LTris-HCl(pH8 0),20mmol/LEDTA,1 4mol/LNaCl,2%CTAB,1%PVP-40,10mmol/LNa2S2O5及100mmol/Lβ—巯基乙醇(用前加入)的改良CTAB法,可有效去除单宁、酚类、色素等,提取的柿叶片DNA质量和纯度较高,可用于AFLP分析。  相似文献   

7.
Cd胁迫下植物细胞内会出现不同形式的DNA损伤(如碱基错配、DNA单/双链断裂和甲基化),DNA损伤会迅速诱导DNA损伤响应(DDR)信号,如ATM、ATR及其下游的信号通路包括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内复制、细胞凋亡以及不同形式的DNA修复途径(如同源重组修复HR、DNA错配修复MMR)。植物细胞DNA MMR系统中的异源二聚体MutSα(MSH2/MSH6)、MutSβ(MSH2/MSH3)、MutSg(MSH2/MSH7)、MutLα(MLH1/PMS1)与有关酶如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DNA复制因子C(RFC)、DNA核酸外切酶1(EXO1)、单链结合蛋白(RPA)、核酸内切酶FEN1、DNA聚合酶delta(d)和DNA连接酶相互作用,启动DNA MMR反应,从而在感知Cd诱导的DNA损伤、修复DNA损伤、激活细胞周期检验点、确保基因组DNA的稳定性和DNA复制的精确性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然而,MutS缺失的植物细胞会绕过DNA MMR系统参与的细胞周期阻滞,从而严重影响植物的耐Cd性能。本文重点介绍了植物DNA MMR系统对Cd胁迫的响应以及表观遗传对DNA MMR系统的调控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通过优化建立一套符合山溪鲵属物种环境DNA (environmental DNA,eDNA)分析的操作方法,为后期山溪鲵属资源调查及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太白山溪鲵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养殖条件下,进行水样过滤及目标物种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b)基因的扩增,根据测序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来判定水样DNA中目标物种的归属.结果 表明:(1)通过酒精直接浸泡、锡箔纸包裹、唾液收集管收集这3种方法对过滤养殖水后的滤膜进行贮存,发现酒精直接浸泡法可增加后期eDNA的提取量;(2)在进行目的 片段的PCR扩增时发现高保真Mix的扩增成功率大于普通Mix;(3)应用属间特异引物进行不同物种扩增后,可通过系统发育分析来确定种间的分类.通过优化首次建立了山溪鲵属物种的水样eDNA分析方法,可为后期生活在相同水质且种间分化较小的物种进行eDNA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茄子(Solanum melongenaL)雄性不育株“正兴1号”(S)和可育株(F)的总DNA为模板,对60个随机引物进行了筛选,找到5个其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扩增产物在茄子雄性不育系和对照材料间存在稳定差异的引物.将该5个引物同时扩增总DNA、核DNA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以总DNA为模板时得到多态性片段9个,以核DNA为模板时得到5个,以mtDNA为模板时得到9个.以总DNA为模板时得到的9个扩增片段中,有5个在总DNA和mtDNA中同时出现,而在核中没有出现,即认为来自mtDNA,这5个片段中,有4个来自可育株,1个来自不育株,说明不育株和可育株在mtDNA上存在差异;有4个片段同时出现在以总DNA和核DNA为模板的扩增中,但在以mtDNA为模板的扩增中却没有出现,认为是来自核DNA,这4个片段中,有3个来自不育株,一个来自可育株,说明可育株和不育株在核DNA上也存在差异.结果初步表明:新发现的茄子雄性不育可能是核质相互作用所引起.  相似文献   

10.
三十年来,DNA转移,尤其是通过非病毒途径(如转染)已成为阐明基因结构、调节和功能一种普遍而强有力的研究工具。的确,最近调查表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简称NCBI)MEDLINE数据库中以“转染”作为关键词的论文超过50000篇。DNA转移对于发展治疗和控制疾病的新方法(如基因治疗和DNA接种)也是极其重要的,这些方法在未来几年内可能会影响诊断药物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15.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20.
6月份 做好夏蝗、一代玉米螟、一代二化螟的防治工作. (1)6月上旬是夏蝗防治的最佳适期,在蝗情侦察准确的基础上,进行及时防治可确保蝗虫不起飞危害.各区县除了国有荒地为区县植保站进行蝗虫监测及防治外,农田蝗虫监测及防治由农民自觉进行,若发生蝗情应及时向当地植保部门汇报和咨询,以取得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