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GIFT)群体内的形态差异与分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研究所用60个家系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GIFT strain Nile tilapia,Oreochromis niloticus;简称吉富罗非鱼)样本均为由世界渔业中心所在地马来西亚引进的原种.采用传统形态学测量方法,测量每尾鱼的体质量、体长、体高、体宽、头长、尾柄长和尾柄高后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群体内的形态差异.结果显示,吉富罗非鱼体高与体质量的相关性最大(R2=0.900 2).在体长与体质量对应的点状分布中,总群体、雌雄群体和每个家系群体中均呈现出2条带状,分布于2条带的个体问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对应的个体数量之比接近常数0.7;体高、体宽、头长、尾柄长和尾柄高相应的分布则呈现出变异幅度迥异的条带.本研究表明,吉富罗非鱼群体内部在形态上存在差异.[中国水产科学,2009,16(1):54-60]  相似文献   

2.
利用12个微卫星标记分析14个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家系的遗传多样性,以P_0代为对照,研究P_4、P_5代家系的遗传多态性,指导尼罗罗非鱼的选育。研究结果表明:14个罗非鱼家系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杂合度、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3.1819、0.6276、0.5753,其遗传多样性丰富;家系N312与N314遗传距离最小(0.1214),而家系N304与N306遗传距离最大(0.3137),14个家系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973;UP_GMA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14个尼罗罗非鱼家系聚为4个分支,第一分支为家系N303,第二分支由N301、N306和N311组成,第三分支由N302、N308和N310组成,其余家系组成第四分支;P_4代尼罗罗非鱼群体遗传多态性比P_0代小幅降低,而构建P_5代家系时参考了微卫星标记的分析结果,其遗传多态性明显高于P_0和P_4代。结果表明:参考微卫星标记计算的家系间的亲缘关系,人为控制选配提高后代稀有等位基因的频率和杂合子的比例,可以有效防止近交衰退,维持较高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3.
利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第2代遗传连锁图谱标记,对3组不同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杂交F1家系内亲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6个微卫星位点中共筛选出20个在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中存在差异的扩增位点,含13个种间特异性和7个共享带差异位点。尼萨杂交F1中,平均等位基因2.9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439,位点多态性较高。3个尼萨杂交F1家系组间遗传距离0.362~0.504,组内个体间遗传距离0.245~0.316,组内遗传距离明显小于组间。利用3个种间特异位点组合,可对3个不同家系组父、母本个体进行鉴别。通过对各组亲本与子代位点基因型分析,家系A、B和C组分别使用4、8和12个特异位点组合进行亲权鉴定,累积排除概率分别为99.99%、99.99%和99.91%,家系A、B组分别含3个半同胞家系,家系C组含2对非同胞或4个半同胞家系。  相似文献   

4.
张艳红   《河北渔业》2003,(3):29-29,34
<正> 红罗非鱼(Red tilapia)是尼罗罗非鱼和体色变异的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经多代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种。由于选育的背景和材料不同,产生了不同品系的红罗非鱼。我们试验用的以色列红罗非鱼是2001年9月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从以色列桑德养殖场引进的。以色列红罗非鱼除具有优异的生长性状外,还具有较强的耐盐性。经试验(试验报道待发),其耐盐性不仅远强于尼罗罗非鱼,而且还强于台湾红罗非鱼。为此我们利用我场丰富的咸海水及地热井水资源,进行了红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GIFT strain Oreochromis niloticus)抗病群体和易感病群体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在30个微卫星位点中20个能扩增出多态性高、重复性好和扩增条带清晰;抗病群体和易感病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5和2.4个;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76和0.453,0.44和0.457;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59和0.379;UNH845和UNH189位点在抗病群体中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GM180位点在易感病群体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两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分化指数0.055和0.054。此外GM251和GM462位点的差异等位基因片段(135bp和198bp)与抗病性状存在一定的连锁关系。以上结果表明,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抗病群体与易感病群体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不明显,筛选出2个与抗病性状相关的微卫星标记,为开展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抗病品种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第2代遗传连锁图谱标记,对3组不同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杂交F1家系内亲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6个微卫星位点中共筛选出20个在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中存在差异的扩增位点,含13个种间特异性和7个共享带差异位点。尼萨杂交F1中,平均等位基因2.9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439,位点多态性较高。3个尼萨杂交F1家系组间遗传距离0.362~0.504,组内个体间遗传距离0.245~0.316,组内遗传距离明显小于组间。利用3个种间特异位点组合,可对3个不同家系组父、母本个体进行鉴别。通过对各组亲本与子代位点基因型分析,家系A、B和C组分别使用4、8和12个特异位点组合进行亲权鉴定,累积排除概率分别为99.99%、99.99%、99.91%,家系A、B组分别含3个半同胞家系,家系C组含2对非同胞或4个半同胞家系。  相似文献   

7.
渔业生物学     
960013 养殖罗非鱼的遗传改良:尼罗罗非鱼品系差异的生化特征=Genetic improve-ment of farmed tilapias: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strain differences in Nile tilapia[刊,英]/Macaranas J M,Agustin L Q,Car-men M//Aquac..—1995,3(1).—43~54  相似文献   

8.
用1m×1m×1m的实验网箱,在盐度分别为0、10、20及30的水体中进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melanotheron)和以色列红罗非鱼(Israeliredtilapia)幼鱼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1)盐度、鱼的种类及盐度-鱼类的交互作用都对3种罗非鱼的生长及体重变异系数有显著影响(P<0 05);3种罗非鱼的成活率和肥满系数只受鱼的种类影响(P<0 05);盐度、盐度-鱼类的交互作用对其都无显著影响。(2)生长和盐度之间的回归关系在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较显著,在萨罗罗非鱼显著性较差。(3)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的生长随着盐度的降低而加快,萨罗罗非鱼的生长随着盐度的降低而减慢。在3种鱼中,盐度在6 9以下时,尼罗罗非鱼生长最快;盐度7 4~28 7时,以色列红罗非鱼生长最快;盐度高于29 0时,萨罗罗非鱼生长最快。(4)在实验的4种盐度下,萨罗罗非鱼的成活率都高于以色列红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而除了在淡水中外,以色列红罗非鱼的成活率又都高于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的肥满系数都显著高于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而以色列红罗非鱼的肥满系数和尼罗罗非鱼的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水产加工     
940910 养殖尼罗罗非鱼和斑点叉尾加工产量及营养成分比较=Comparison of pro-cessing yieid and nutrient composition ofcultured Nile tilapia(Oreochromio niloticus)and channel catfish(Ictalurus punctatus)[刊,英]/Clement S,Lovell R T//Aquac..—1994,119(2/3).—299~310用同样的商品饵料将尼罗罗非鱼和斑点叉尾从鱼种养到上市规格。从一个0.04公顷的土地收获的斑点尺尾平均体重为610克,从一个1立方米的圆形环道中收获的罗非鱼平均体重为585克。在180天的夏季投喂期间,两组鱼均被喂到饱为止.从各组鱼中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以及筛选与罗非鱼性别相关的微卫星标记。应用24对微卫星引物,使用常规PCR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在两个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群体和两个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群体中初步筛选到UNH931、GM128、GM201、GM258、GM597以及UNH898共6个与性别相关的微卫星标记。然后使用降落PCR以及毛细管电泳的方法在两个尼罗罗非鱼群体、两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以及ZY 1、WY 1、YY 1和YY 2型罗非鱼群体中进一步扩增这6个微卫星标记,统计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参数:6个微卫星标记在上述群体共297个样本中检测到95个等位基因,其大小在97~302 bp之间,各位点在各群体等位基因数在1~13个之间,各群体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为2.167~9.33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624~4.966,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324~0.98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29~0.78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275~0.753;两个尼罗罗非鱼群体、WY 1和YY 2群体达到高度多态(PIC>0.5),两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ZY 1和YY 1群体为中度多态(0.25相似文献   

11.
罗非鱼优良品系———吉富罗非鱼的育成始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末期,亚洲地区养殖罗非鱼种群的经济性状严重退化。1988年,世界鱼类中心发起养殖罗非鱼遗传改良(GIFT)计划,与挪威、菲律宾等国家研究机构合作,在收集亚洲和非洲八个国家和地区的尼罗罗非鱼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合成基础群并进行选育,经过六代选育,使其生长速度提高85%。选育形成的品系称GIFT鱼,国内称为吉富罗非鱼,目前已推广到以亚太地区为主的十多个国家。吉富罗非鱼的育成为其它水产动物的育种提供了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在盐度为0、10、20、30时测定了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以色列红罗非鱼(Oreochromis sp.)鳃和肾中Na+-K+-ATPase活性。结果表明:(1)不同盐度对不同组织的Na+-K+-ATPase活性有显著影响,鱼的品种及其他交互作用对Na+-K+-ATPase活性均无显著影响;(2)在实验盐度范围内,无论是鳃和肾,萨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的Na+-K+-ATPase活性均随盐度的升高而增高;3种罗非鱼中,萨罗罗非鱼的Na+-K+-ATPase活性随盐度的升高增大最为剧烈,以色列红罗非鱼次之,尼罗罗非鱼最小;低盐度时尼罗罗非鱼的Na+-K+-ATPase活性相对较高,高盐度时萨罗罗非鱼的Na+-K+-ATPase活性相对较高,Na+-K+-ATPase的活性与罗非鱼的耐盐能力有着一定的联系;(3)盐度大于7.19和11.94时,萨罗罗非鱼鳃中的Na+-K+-ATPase活性分别开始高于以色列红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盐度大于18.42时,萨罗罗非鱼肾中的Na+-K+-ATPase活性开始高于尼罗罗非鱼;(4)除了在盐度20和30中的尼罗罗非鱼及盐度30的以色列红罗非鱼,是肾中的Na+-K+-ATPase活性高于鳃外,其他均为鳃中的Na+-K+-ATPase活性高于肾,肾中Na+-K+-ATPase活性在不同盐度之间的变化较鳃剧烈;罗非鱼的鳃比肾在渗透压调节上起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3.
罗非鱼的加工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针对我国罗非鱼加工产品品种单一、加工水平不高的现状,重点介绍了几种罗非鱼鱼肉的加工新技术,同时简要介绍了罗非鱼加工的下脚料如内脏、鱼骨等的加工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physicochemical changes in Nile tilapia (n = 82, 373.71 ± 61.91 g) refrigerated for up to 92 h and in the frozen fillets. The tilapias were captured with nets, slaughtered by ice and water shock (1:1) in a temperature of approximately 2°C for 30 min, and stored refrigerated at 4°C in polystyrene boxes containing ice. The fish were filleted, and filets were weighed and frozen. The drip loss and protein were determined after 23 days of frozen storage. After 4 h of storage, all fish were in full rigor mortis. The pH of the muscles decreased for up to 45 h of the storage period. The fillets obtained from tilapia stored for more than 72 h lost more weight and protein. Thus, the filleting or processing of tilapia should be done before 72 h of cold storage, since deterioration of the fish starts to occur after this period.  相似文献   

15.
杨学军  陈洪建 《淡水渔业》2000,30(10):34-34
尼罗罗非鱼是全国各地最重要的罗非鱼养殖品种。近年来 ,由于集约化养殖的发展 ,其暴发性鱼病日趋严重 ,给养殖业者造成极大损失。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和有关文献 ,将该病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供参考。1 发病特点 :①流行季节长。 6~ 10月是该病的暴发流行季节。发病时水温多在 2 5℃以上 ,发病高峰期水温 2 8℃~ 35℃。②发病率、死亡率高。流行期间发病率可达 50 %~ 78% ,发病严重者达 10 0 %。死亡率为 52 %~ 95% ,甚至全军覆没。③发病类型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发病死亡多发生于一周之内 ,慢性发病时间长达两周甚至两…  相似文献   

16.
罗非鱼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食性鱼类可以通过牧食和营养盐排泄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罗非鱼是我国南方水体常见的外来杂食性鱼类,为了解其对浮游植物的影响,于2007年6~11月在广东珠海市大镜山水库进行了原位围隔实验,通过设置有鱼实验组与无鱼对照组,对比研究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结束时,有鱼实验组中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2×108个/L和8.16mg/L,是无鱼对照组(0.9×108个/L、1.22mg/L)的11.0倍和8.4倍。有鱼组中甲藻的生长明显受到限制,而蓝藻的密度和生物量增加;实验结束时,从生物量上看,无鱼组中甲藻占优势,有鱼组则是蓝藻占优势。本研究说明罗非鱼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群落结构有重要的影响,其营养盐排泄产生的上行效应大于由于摄食产生的下行效应,从而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TMAO对罗非鱼的诱食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行为观察法和电生理方法研究氧化三甲胺(TMAO)溶液对罗非鱼诱食反应,观察不同浓度的氧化三甲胺对EOG的影响,以探讨TMAO的诱食效果及其最佳作用浓度.结果表明,氧化三甲胺对罗非鱼有强烈的神经兴奋作用,罗非鱼对氧化三甲胺的反应图形为典型的EOG图像,罗非鱼对不同浓度的刺激液的EOG反应波形均相似,仅振幅值随刺激液浓度的增加而上升.迷宫实验进一步表明氧化三甲胺对罗非鱼的兴奋作用表现为诱食效应,试验组与对照组集鱼数差异显著(P<0.05),表明TMAO对罗非鱼具有强烈的诱食作用.随着TMAO浓度的增加,TMAO对罗非鱼的诱食作用加强,浓度为0.4%、0.6%和0.8%时的集鱼数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杂食性鱼类可以通过牧食和营养盐排泄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罗非鱼是我国南方水体常见的外来杂食性鱼类,为了解其对浮游植物的影响,于2007年6~11月在广东珠海市大镜山水库进行了原位围隔实验,通过设置有鱼实验组与无鱼对照组,对比研究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结束时,有鱼实验组中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2×108个/L和8.16mg/L,是无鱼对照组(0.9×108个/L、1.22mg/L)的11.0倍和8.4倍。有鱼组中甲藻的生长明显受到限制,而蓝藻的密度和生物量增加;实验结束时,从生物量上看,无鱼组中甲藻占优势,有鱼组则是蓝藻占优势。本研究说明罗非鱼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群落结构有重要的影响,其营养盐排泄产生的上行效应大于由于摄食产生的下行效应,从而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20.
A stripspawning methodology was evaluated for tilapia (oreochromid) species. This technique achieved an average hatching success of 68.6 ± 3.6% (N= 31). Female fecundity and spawning frequency were dependant on both genetical and husbandry factors. Egg yields for Oreochromis niloticus, O. mossambicus, and O. niloticus±O. mossambicus hybrids averaged 4.54, 10.86 and 10.36 eggs/g female/spawn, respectively. Female broodstock that were adapted to an intensive spawning regime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fecundity. Additionally, egg survival was not affected by hydration for up to 15 minutes prior to fertiliz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trip spawning of tilapia species may be an efficient method of providing viable gametes for hatchery purpo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