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生素A的化学名为视黄醇,是最早被发现的维生素。维生素A有2种,即维生素A醇,是最初的维生素A形态(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还有胡萝卜素,在体内转变为维生素A的预成物质,可从植物性及动物性食物中摄取。视黄醇可由植物来源的β-胡萝卜素合成,在体内β-胡萝卜素-15,15’一双  相似文献   

2.
《中国饲料》1996年13期39页刊登了韩春泰、孙秉忠的“孰对孰错”一文,对近年来国内书刊上使用维生素B_3和维生素B_5提出了质疑。《中国饲料》1996年17期刊登了齐广海“何为维生素B_3?何为维生素B_5?”的文章进行了释疑。本文对维生素的命名作一简单介绍,算是对释文的补充。早期的维生素命名是根据该维生素被发现的先后顺序以拉丁字母排列命名的,依次命名为A、B、C……等,但对维生素的深入研究发现:①原被命名为维生素的物质有的确是维生素,有的却不是维生素,如维生素B_4。②在早期发现的以拉丁字母命名的维生素中有的并非单纯…  相似文献   

3.
L—肉碱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 肉碱在动物组织中普遍存在,也存在于一些植物和微生物中。1905年Gulcuitsch和Kriberg从肉抽提物中发现了肉碱。1927年Tomita和Sendju证实了其分子结构为L- β-羟- γ- 三甲铵丁酸。1948年Frienkel发现大黄粉虫幼虫的生长需要一种生长因子,属于B族维生素,称之为维生素B_T。1952年Carter等人确证了维生素B_T即是肉碱。1958年Fritz发现了肉碱在哺乳动物脂肪酸代谢中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肉碱在畜牧水产动物营养上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肉碱(Carnitine,CN)又称为肉毒碱、L-肉碱,是在动物组织中普遍存在,在一些植物和微生物中也存在的一种类维生素营养物质。1905年Guleuitsch和Kriberg在肌肉提取物中发现了肉碱成分;1927年Tomita和Sendju发现了其化学结构为:3-羟-三甲基铵丁酸,分子量为161.2;1948年Fraenkel发现了大黄粉虫(Tenebriomolitor)幼虫的生长有一种必需营养素,属于维生素B族,称为维生素Bt;1952年Carter等人证实维生素Bt就是肉碱并发现了它的生物作用;1958年Fritz发现了肉碱在哺乳动物脂肪酸代谢中的主导作用。80年代以后,国内外陆续有文章报道肉碱用于畜禽和鱼虾饲料有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改善肉质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1维生素A的发现 1906-1912年英格兰F.GHopkins发现在牛奶乙醇提取物中存在能促进生长的物质。同时德国的Steep在脂肪中也验证了这一含量很少的物质。自1915年起,开始了维生素A研究探讨的新时期。上世纪20年代初期,实验性的维生素A缺乏典型症状已被Wolback和Howe在波斯顿诱发出来。1931年瑞士科学家Karrel和他的同事们因从比目鱼肝油中分离出活性物质,并确立了维生素A的化学结构,而获得了诺贝尔奖,1947年人工合成的维生素A诞生。  相似文献   

6.
肉碱(carnitine)是1905年俄国科学家Krimberg首先在肌肉抽提物中发现的,并确定了其结构。1948年Fraenkel在研究中称其为维生素B_T,早期的文献也将其称为维生素B_11,但后来的研究认为它不是维生素。1959年Fritz发现肉碱在脂肪代谢过程(β-氧化)中起重要作用。目前L-肉碱已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和临床药物广泛应用。很多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肉碱对动物的生长、饲料利用率、屠体品质等方面都有较好效果。1肉碱的化学及生理功能L一肉碱又称肉毒碱,化学名为L一β—羟基一r一三甲铵丁酸[(CH_3)_3一N~ 一CH_2CH(OH)C…  相似文献   

7.
L-肉碱的动物营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 -肉碱在动物组织中普遍存在 ,也存在于一些植物和微生物中。1905年俄国科学家Kribery 和Gulcuitsch首先在肌肉提取物中发现了肉碱。1927年Tomita和Sendju证实了其分子结构为L - β 羟 -γ 三甲铵丁酸。1948年Fraenkel在研究中称其为维生素BT ,早期的文献也将其称为维生素B11,但后来研究认为它不是维生素。1952年Curter等从酵母 ,动物肝脏中获得了肉碱结晶体 ,定名为Carnitine。1959年Friz发现肉碱在脂肪代谢(β-氧化)中起关键作用。肉碱作为一种新…  相似文献   

8.
25-羟D3不同添加水平对罗曼父母代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5-羟基维生素D3是维生素D3的代谢物,它与维生素D3不同,更容易吸收,很少受肠道中脂肪和胆汁存在与否的影响,是维生素D3的一种活性产物。它能有效的降低蛋鸡的破蛋率、腿病发病率,提高鸡的生产性能,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维生素D3彼家禽或动物采食后,需要在肝脏经羟化作用转变为25-羟基维生素D3,25-羟D3经血液运送到肾脏后,在1-α-羟化酶作用下,转变为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二羟基维生素D3为维生素D3的活性形式,可调节钙和磷结合蛋白的合成,继而调节钙和磷自小肠的吸收、运送血液钙和磷的浓度.  相似文献   

9.
1948年维生素B_(12)被首次发现并分离成功,是迄今最晚发现的一种维生素。在所有维生素中,维生素B_(12)是动物机体需求量最低的一种,而作用却最强。它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在自然界中仅微生物能够合成,植物性饲料通常不含维生素B_(12),因此完全以植物性饲料为食的胃动物易患维生素B_(l2)缺乏症;二是含有金属元素,钴(Co)是其分子的构成成分。随着维生素B_(l2)认识的加深,它对动物的营养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维生素B_(12)的结构与性质维生素B_(12)是一种螯合物,结构非常复杂,分子主要由一个以钴作为中心元素的卟啉环组…  相似文献   

10.
L—肉碱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L-肉碱的历史沿革 L-肉碱又称为肉毒碱(Carnitine,CN),肉碱,是存在于动物组织,植物和微生物中一种类似维生素的营养物质。1905年,Krimberg首先在肌肉中发现了肉碱。1927年Tomita等证实其分子结构为L-β羟-γ-三甲铵丁酸。1948年,Fraeneal在研究黄粉虫(Tenebrio)对营养的需求时发现,它们不能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所有已知维生素的合成复合体中存活,他认为昆虫体内及幼虫发育过程中需要另外一种生长因子,称之为维生素BT。1952年,Car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