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氮、磷、钾配比1∶0.5∶1.2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氮、磷、钾用量和配比对温室无土栽培黄瓜叶片部分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氮素的用量和配比,黄瓜株高、茎粗、植株干重均先升后降,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增强,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和Mg2+、Ca2+-ATPase活性先升后降;增加磷素用量和配比,株高、茎粗、植株干重随之增大,硝酸还原酶活性先升后降,但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及Mg2+、Ca2+-ATPase活性显著升高;同时增加氮、磷用量和配比可显著提高硝酸还原酶、蔗糖磷酸合成酶以及Mg2+、Ca2+-ATPase的活性,但显著降低蔗糖合成酶活性;增加钾素用量和配比对黄瓜株高、茎粗和植株干重影响较小,适当增钾显著或极显著提高硝酸还原酶、蔗糖合成酶和Ca2+-ATPase的活性,Mg2+-ATPase活性升高不明显,进一步增加钾素用量和比例,上述酶活性均显著降低;增钾对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盐胁迫对枸杞叶片糖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研究盐胁迫对枸杞叶片糖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枸杞叶片多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蔗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而淀粉含量显著下降(P<0.05),还原糖含量呈下降趋势。随NaCl浓度的增加,枸杞叶片中中性转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3g/kg、6g/kg NaCl处理对酸性转化酶活性影响较小,3g/kg NaCl处理降低蔗糖合成酶而对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基本无影响;6g/kg NaCl处理蔗糖合成酶活性随时间先降后升,而对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影响较小;但9g/kg NaCl处理显著降低酸性转化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P<0.05)。  相似文献   

3.
不同变种甜瓜糖分积累及蔗糖代谢酶活性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红霞  吕律  王同林  海睿  汪炳良 《核农学报》2019,33(10):1959-1966
为了解不同类型甜瓜糖分积累及糖代谢特点,选用厚皮甜瓜品种X228、普通甜瓜品种B154及越瓜品种H227为材料,定期取样测定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研究不同变种甜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及相关酶动态变化差异。结果表明,授粉15 d至果实成熟期间,3个甜瓜品种的果实葡萄糖与果糖含量的变化均较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3个甜瓜品种果实蔗糖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H227果实几乎无蔗糖积累,葡萄糖和果糖是果实的主要糖组分;B154和X228果实蔗糖含量随着果实发育而快速增加,蔗糖积累存在明显的转折点,蔗糖是B154和X228这2个品种成熟果实中最主要的糖组分,且果实蔗糖含量提高的同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上升、酸性转化酶(AI)活性降低,蔗糖合成酶(SS)合成方向的活性与蔗糖含量关系不显著。根据蔗糖含量的差异,可将甜瓜分为蔗糖积累型和低蔗糖积累型两类,前者果实蔗糖含量的上升被认为是SPS活性上升与转化酶(特别是AI)活性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后者果实内极低的蔗糖含量被认为是SPS活性较低导致的。本研究结果为甜瓜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和甜瓜果实糖分积累调控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鸡粪以及鸡粪与尿素配施对薄皮甜瓜果实糖积累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本试验以薄皮甜瓜DX108为试验材料,以尿素为氮源的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相同施氮量条件下,鸡粪与尿素配施(A)以及鸡粪(B)对甜瓜果实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的影响,分析了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蔗糖合成与分解方向)、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的活性。结果表明,与CK相比,B、A明显促进了果实中果糖、蔗糖及葡萄糖积累,尤其是显著增加了成熟果实中这3种糖的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CK的甜瓜果实蔗糖积累与AI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葡萄糖与SPS和SS(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A和B果实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积累(除B中葡萄糖积累)与SPS、NI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SS分解方向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而A果实中葡萄糖积累与SPS和NI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A和B提高了果实中SPS、NI活性,降低了SS分解方向酶活性,进而促进了糖的积累。本研究结果为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在甜瓜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钾素对玉米茎腐病抗性反应中糖类物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砂培试验比较人工接种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后,不同钾处理对玉米幼根中糖含量及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钾处理中,接菌比未接菌处理玉米幼根中蔗糖和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且蔗糖的下降速率高于葡萄糖的下降速率。随着病原菌入侵时间的延长,不施钾处理葡萄糖与蔗糖比值显著升高,接菌8 d后,缺钾幼根葡萄糖与蔗糖的比值是充足供钾幼根的近10倍。此外,钾素有利于病原菌入侵,幼根中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提高,ss和sps基因表达量增加; 而缺钾处理中,ss基因的表达量几乎没有发生变化,sps基因的表达量在接菌后6 d才有所增加。说明在病原菌入侵后,钾素可以通过调节受侵染组织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协调受侵染部位糖代谢过程,增强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6.
土壤紧实胁迫对黄瓜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容重分别为1.25 g/cm3(疏松土壤,即对照)和1.55 g/cm3(紧实土壤)的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紧实胁迫对“津春4号”黄瓜(Cucumis sativusL.)不同生育期叶片和根系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以探讨土壤紧实胁迫对黄瓜生长产生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土壤紧实胁迫条件下,黄瓜不同生育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Ci)显著升高,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显著降低,蔗糖合成酶(SS)、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显著增强,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淀粉含量显著增加,蔗糖的合成与输出受到抑制;不同生育期根系SPS、AI和NI活性显著下降,而SS活性显著增强,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显著增加,淀粉含量基本不变.这表明,土壤紧实胁迫抑制了黄瓜叶片中同化物的合成和输出,降低了碳水化合物向根系中的输入,阻碍了根系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使植株矮小,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7.
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小白菜作用效果和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小白菜C、N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能增强小白菜叶片中的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小白菜可食部分维生素C、可溶性糖、蛋白氮、天冬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和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增加小白菜产量,减少小白菜可食部分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臧倩  王光华  张明静  胡雪  徐承昱  蒋敏  黄丽芬 《核农学报》2022,36(10):2072-2083
为探讨不同肥料处理下抽穗期高温胁迫对水稻籽粒淀粉酶活性及淀粉品质形成的影响,本试验以优质食味水稻南粳9108为材料,设置施用有机肥(OF)和常规化肥(CF)处理,于抽穗期进行常温(NT)、+2℃(较常温增加2℃,MT)和+5℃(较常温增加5℃,HT)处理,对籽粒淀粉合成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抽穗期温度升高降低了蔗糖合成酶(SS)、淀粉合成酶(SSS)和淀粉分支酶(SBE)的活性,提高了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焦磷酸化酶(AGP)的活性。蔗糖含量、淀粉平均粒径、热焓值与峰值温度均表现为HT>MT>NT;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与黏度值则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在肥料处理方面,各淀粉相关酶活性均表现为OF>CF,且在OF处理下有较好的淀粉品质。综上所述,温度升高通过抑制淀粉合成,加速了形成淀粉原料的积累,进而导致籽粒中蔗糖含量升高;有机肥处理能促进蔗糖合成并提高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从气候变暖应对措施方面,可选择有机肥替代化肥调控淀粉相关酶活性,进一步改善淀粉品质。本研究结果为减少高温对水稻的危害与提高淀粉品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氮肥用量和采收株高影响油蔬两用型油菜品种菜薹糖分积累的机制,以富硒1号油菜品系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3个氮肥水平(120、180和240 kg·hm-2)和4个采收株高(20、30、40和50 cm)对菜薹糖组分含量的影响,比较了菜薹中蔗糖代谢关键酶转化酶(INV)、蔗糖合成酶(SS)和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的变化,并对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基因的表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淀粉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他糖分含量在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显著高于其他施氮处理,表明过高和过低施氮量均不利于菜薹糖分积累。就不同采收株高而言,菜薹中果糖、淀粉、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在株高20 cm采收时最高;海藻糖和山梨醇含量在株高40 cm采收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菜薹SPS活性在各施氮量和采收株高处理下均比INV和SS活性低,表明菜薹中蔗糖以分解成小分子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代谢活动为主。在菜薹各采收时期和施氮量处理下,蔗糖分解体系的蔗糖合成酶SUS1/SUS4、SUS3和转化酶A/N-INVACINV1、CINV2等基因表达模式互补且为上调,增强了蔗糖的分解,而对蔗糖磷酸合成酶SPS1/SPS2的表达量影响很小。本研究结果为油蔬两用型油菜薹品种合理氮肥运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丽华  杨喜盟  贾昊  宋丽华 《核农学报》2020,34(9):2112-2123
为探究灵武长枣果实糖积累、蔗糖代谢关键酶及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对气温升高与干旱的响应,以6年生灵武长枣为试验材料,设置大气环境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双因素试验,研究了果实不同成熟期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含量及转化酶(AI,NI)、蔗糖合成酶(SS-s,SS-c)、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等关键酶活性变化,并从分子水平分析基因表达特性。结果表明,与自然大气温度(T1)环境相比,升高大气温度(T2)环境下灵武长枣果实的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含量及NI、SPS、SS-s活性分别增加0.18%~22.02%、0.97%~21.97%、0.43%~85.30%、5.39%~49.06%、0.60%~28.53%、0.01%~31.21%、0.77%~25.31%;与正常土壤供水条件(D1)相比,中度干旱条件(D2)下,灵武长枣果实的果糖、蔗糖、淀粉含量及NI、SS-c活性平均分别增加44.26%、49.56%、38.20%、56.04%、45.36%;大气温度升高2.0℃左右时,ZjNI基因中ZjNI 1和ZjNI 2分别上调14.25和14.52倍;气温升高伴随重度干旱条件下,ZjSPS基因中ZjSPS 1和ZjSPS 4分别上调24.36和93.70倍;ZjSS基因中ZjSS 1和ZjSS 3分别上调131.29倍和81.38倍。综上所述,干旱条件对灵武长枣果实糖含量和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显著;气温升高可减缓中度干旱对糖积累的促进作用,加剧重度干旱对糖积累的抑制作用;气温升高伴随干旱可促使蔗糖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上调。结果表明,大气温度上升和干旱显著影响灵武长枣果实营养品质。本研究可为宁夏灵武长枣生产实践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理论指导与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硝态氮和铵态氮两种氮肥形态和5个施氮水平对水田与旱地烤烟在团棵期、旺长期、脚叶采烤期、腰叶采烤期和顶叶采烤期烟叶中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含量,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活性的变化动态及烤后烟叶中可溶性总糖、总氮和烟碱的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用硝态氮和铵态氮后,水田与旱地施氮量分别在0~120和0~112.5 kg/hm2范围内均能明显提高烤烟烟叶中的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果糖含量;硝态氮和铵态氮的肥效相当。水田烤烟在生育期内烟叶的糖分含量明显高于旱地烤烟。施用氮肥还能明显促进SS和SPS活性,加速烟叶中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烘烤后旱地烟叶中的可溶性总糖含量(332~383 mg/g,DW)显著高于水田烟叶的含量(305~342 mg/g,DW)。施用铵态氮,旱地与水田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为366.5、331.3 mg/g,DW),显著高于硝态氮处理(分别为358.9、317.2 mg/g,DW);而旱地烤烟烟叶的总氮和烟碱浓度(12~16 mg/g,DW)却低于水田烟叶烟碱浓度(16~20 mg/g,DW);旱地烤烟烟叶的可溶性总糖/总氮或烟碱比值高于水田烟叶。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对甜玉米产量、品质和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甜玉米扬甜2号和超甜135为材料,设置纯氮N 0、75、225、375 kg/hm2 4个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甜玉米产量、品质和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甜玉米扬甜2号和超甜135鲜穗产量,两品种均以施N 225 kg/hm2产量最高,比不施氮分别增产65.15%、99.61%.甜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蔗糖的含量随吐丝时间呈单峰曲线变化,施氮明显提高籽粒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施氮量为N 225 kg/hm2时最高.氮肥对甜玉米质构特性有较大影响,施氮量增多,籽粒的硬度显著增加;脆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以氮肥用量在N 225 kg/hm2最大.籽粒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合成方向活性的变化趋势与蔗糖含量变化一致,SS分解方向活性随籽粒灌浆进程逐渐变大.合理施氮可提高甜玉米籽粒中SPS和SS合成方向活性,增加糖分,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外施吲哚乙酸(IAA)对棉铃蔗糖代谢及棉铃产量性状的调控机制,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系A201为材料,用0.1 mg·L-1 IAA溶液连续处理开花前1 d至开花后2 d的棉铃,以去离子水处理为对照,研究IAA处理对棉铃胚珠外表皮纤维细胞突起、蔗糖代谢及棉铃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IAA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棉铃单铃重,促进棉铃开花当日纤维细胞启动的密度。与对照相比,IAA处理可增强开花后30 d种胚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导致蔗糖浓度升高,为种胚大分子物质合成提供更多的底物;并提高了开花后30~40 d种胚和开花后20~30 d种皮蔗糖合成酶(SS)的活性,增加了种胚和种皮的淀粉浓度,促进了棉花种子库物质合成。另外,IAA处理棉铃可以促进棉铃种胚和种皮蔗糖代谢关键酶的活性,提高其碳水化合物特别是淀粉的浓度,有利于棉铃种子的发育,这可能是导致单铃重提高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对于利用IAA提高棉花产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碳水化合物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4种不同施肥方式[种沟施肥 (T1) 、种沟施肥+小口期追氮(T2)、种沟施肥+拔节期追氮+大喇叭口期追氮(T3)、控释肥(T4)]对夏玉米碳水化合物代谢中几种关键酶活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所采用的施肥方式中, T3处理不仅有利于提高植株地上部干重、叶面积指数、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使源端保持较强的同化物供应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子粒蔗糖合成酶和酸性转化酶的活性,有利于库端保持较高的同化物转化能力。该处理产量性状得到改善,获得较高的穗粒数、千粒重和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孕穗期低温胁迫对小麦幼穗蔗糖代谢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以温度敏感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在小麦孕穗期于人工气候室内模拟低温胁迫,测定小麦幼穗穗轴维管束数目、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特征、内源激素含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孕穗期低温胁迫后,小麦幼穗穗轴维管束数目减少,幼穗蔗糖含量增加,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增强;蔗糖合成酶(SS)活性在2℃处理下升高,在0℃和-2℃处理条件下活性降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活性与转化酶(Inv)活性下降幅度逐渐增大。孕穗期低温胁迫后,小麦幼穗小花中细胞壁转化酶基因IVR1和液泡转化酶基因IVR5表达量受到抑制,幼穗中生长素(IAA)与赤霉素(GA)含量下降,脱落酸(ABA)含量增加,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显著下降。综上,孕穗期低温胁迫导致小麦幼穗穗轴维管束数目减少,幼穗中蔗糖积累,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基因表达及内源激素含量发生显著变化,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的形成。本研究结果为小麦抗逆减灾和高产稳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甘薯淀粉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是加工淀粉和燃料乙醇的重要原料,是目前我国最具开发前景的非粮食类新型能源作物。选育高淀粉产量的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是甘薯育种的重要目标。为了获得准确筛选高淀粉产量育种材料的性状指标,提高甘薯高淀粉产量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本研究利用不同甘薯品种(系)的自然变异,根据淀粉产量、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5个主要农艺性状和3个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测定结果,利用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矩阵,以类平均法对国内48份不同淀粉产量甘薯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关联度分析研究了淀粉产量与不同时期农艺性状、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8份甘薯种质资源材料在不同时期农艺特征差异较大;不同时期农艺性状的聚类结果中,栽后100 d的农艺性状与淀粉产量关联度最大,淀粉产量与该时期的基部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428),与干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423),而与最长蔓长、单株结薯数和单株鲜薯重相关性不显著。48份甘薯种质材料在不同时期的酶活聚类结果差异明显。不同时期的甘薯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聚类结果中,栽后50 d酶活聚类与淀粉产量聚类结果关联度最大,淀粉产量与该时期测得的ADPG焦磷酸化酶(ADPG-PPase)活性呈负相关关系(r=0.163),与蔗糖合成酶(SS)活性(r=0.101)、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r=0.016)呈正相关,但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加之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测定步骤繁琐,不适宜作为甘薯高淀粉产量育种早期选择的生理指标。在高淀粉产量育种材料筛选时可于栽后100 d对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考察,重点考虑干率较高及分枝数较少的品系。本研究可为甘薯高淀粉产量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以辽园多丽和樱桃番茄红玉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葡萄糖及其两者的混合液,研究叶面喷肥对两个品种番茄光合速率及蔗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肥可明显提高番茄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及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通过叶面喷肥处理,提高了2个品种番茄果实内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提高了果实中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的活力水平,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力也得到明显提高。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及其与葡萄糖两者的混合液效果较好,单独喷施葡萄糖效果稍差。表明在叶面喷施葡萄糖、磷酸二氢钾和两者的混合液条件下,果实是通过提高4种酶的活力来提高库强度的。果实库强度增加的同时,相应地促进了同化产物的运转和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understand the involvement of the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in physiological disorders occurring during the postharvest storage of citrus fruit. These disorders, manifested in the rind, depreciate fruit quality and often originate important losses. There has bee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the use of nonharmful treatments, such as high-temperature conditioning, to avoid citrus peel damage during fruit storage at low temperature in chilling-sensitive cultivars, but their influence in postharvest disorders occurring at nonchilling temperatures and the mechanisms related to them are poorly understood. The data obtained showed that heat conditioning (3 days/37 degrees C) increases the chilling tolerance of cv. Navelate fruit and favored sucrose, but not hexoses, accumulation and its maintenance after the fruit was transferred to low temperature. This effect was related to heat-induced increase in the activities of the sucrose-synthesizing enzymes 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 (SPS) and sucrose synthase (SS). Furthermore, sucrose levels and the activities of both enzymes were higher in cv. Pinalate oranges, a chilling-tolerant spontaneous abscisic acid deficient mutant of Navelate. In contrast, carbohydrates appeared not to be involved in the susceptibility of oranges to rind staining, a physiological disorder different from chilling injury, which mainly occurred at a nonchilling temperature (12 degrees C) and was not reduced by heat conditioning. The effect of low temperature in SS and SPS activities was less than that of high temperature, which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lower changes occurring in sucrose during fruit storage at 2 degrees C.  相似文献   

20.
施氮对夏玉米碳氮代谢及穗粒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夏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对不同施氮水平下玉米产量、产量构成、粒数形成关键期植株体的碳氮代谢及碳氮代谢的关键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穗粒数、穗粒重的影响上。施氮量为180.kg/hm2时,显著促进玉米穗粒数、穗粒重的增加;施氮量增加至240.kg/hm2时,促进作用下降。施氮明显促进大喇叭口期至灌浆期植株体的碳氮代谢,使碳氮代谢的关键酶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提高,增强光合产物的积累和运输,从而满足生殖生长的需求,促进穗粒数的形成,提高产量。在抽丝前供氮充足的前提下,抽丝期施氮对增产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