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来西亚盛产木材,是东南亚最大的木材生产国之一。 一、以原始森林面积广阔为特征的木材生产 据马来西亚原产部森林局调查资料显示,1990年该国原始森林面积达2010万公顷,其分布大致为940万公顷(约46%)在沙捞越;630万公顷(约31%)在西马半岛;440万公顷(约21%)在沙巴。  相似文献   

2.
巴西国土面积851万平方公里,40%的土地上覆盖着茂密的森林。全国1.3亿人口拥有森林面积3.35亿公顷,森林蓄积量658亿立方米。每人占有森林面积2.5公顷,等于我国的21倍,每人占有森林蓄积量500立方米,等于我国的50倍。就是在这样一个林海遍布、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里,六十年代以来出现了成功的营造大面积人工速生丰产林的奇迹。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我国资源、物产是丰富的,土地面积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7%。但森林资源不能说是丰富,在世界上是一个少林国家。我国现有森林面积仅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4%左右,林木总蓄积量不足世界总蓄积量的3%。如果按人口平均计算,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为1.8亩,人均林木蓄积量为9立方米,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8%和13%。这次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101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70万公顷。这是建国以来从未发生过的大火,损失是很  相似文献   

4.
森林火灾发生频繁 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森林火灾,日益严重。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欧洲经济委员会进行的“森林火灾统计”表明,仅1978年,欧洲发生的森林火灾即达4.3万多次,受灾面积44万公顷,损失近6亿美元。美国、加拿大、苏联、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澳大利亚等国是世界上发生森林火灾较多的国家。美国历史上的森林火灾都非常严重,仅1930年就发生森林火灾19万次,烧毁森林面积2000多万公顷。60年代,年平均森林火灾次数为12万次,烧毁森林面积180万公顷,损失木材近2亿立方米,烧死烧伤1000  相似文献   

5.
联邦德国地势可分三种景观,北部为平地,中部为低山丘陵,南部为山地,是阿尔卑斯山的一部分,最高可达2900米。全国土地面积2486万公顷,其中农用地1363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54.9%,林地714万公顷,占28.7%。全国的人口为6200万,其森林覆盖率和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与洲欧几个国家比较的情况如下表: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的森林覆盖面积占21%左右,目前已扩大到29%,全国森林面积有866万公顷。跟其它国家一样,波兰的森林尽量不占用农田,而向土壤贫瘠的山地、沙土地发展。解放以来新增加的森林面积共达200万公顷。今后十几年内波兰的森林覆盖面积将要达到32%。 波兰的森林树种最多的是松树,占全国森林树种的72%,杉树占8%,阔叶林占20%左右。在这些树种中,混合林占5%,其余基本上都是单一树种。波兰森林,每年约采伐2,300万米~3木材。  相似文献   

7.
森林——调节气候的卫士,生态平衡的功臣,人类繁衍生息的摇篮。 被誉为林茂花妍的“花园之国”——捷克斯洛伐克,全境12.7余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约460万公顷,覆盖率35.8%,人均占有森林面积270平方米。 历史上,捷克斯洛伐克的森林曾几度遭受破坏,天灾人祸,过量采伐,森林面积一  相似文献   

8.
欧洲经济共同体10国共拥有森林3378万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20%,平均每人占有森林0.3公顷。近年来,共同体每年生产木材约为8500万立方米,进口林产品约207亿美元,出口约46亿美元,入超约160亿美元。 共同体的一些主要国家在林业经营的研究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相当高的水平,对于林业的发展也颇为重视。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英、法、联邦德国、意等国的森林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平均增长18%。随着面积的增长,立木蓄积量也将有大幅度的提高。据估计,到2005年,英国将提高100%,意大利将提高60%。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林区是我国最大的用材林基地,每年为国家生产木材约1500万立方米,占国家总产量的30%。但是,三十年来由于国有林经营方针以木材为中心,重采轻造,致使黑龙江省林区采育比例严重失调,森林面积减少34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减少1亿6000万立方米,森林资源出现了“越采越少,越采越差”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0.
美国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全国每人平均占有森林面积1.4公顷。美国各大林业公司占有的林地面积仅为全国商业林地总面积2亿公顷的14%,但全国林产品公司联合会成员所生产的林产品总值约占全国的60%。惠好(WEYERH EUSEY)公司是美国最大的林业公司之一,于1900年创建。该公司仅占有林地240万公顷,1981年林产品总值  相似文献   

11.
爱尔兰位于欧洲西部大西洋的爱尔兰岛上,总面积70282平方公里,土地面积约690万公顷。人口350多万,97%是爱尔兰人,国民经济以农牧业为主,是欧洲主要的食品生产国,尤其是肉类和奶制品一直为世界重要的出口国。在该国690万公顷土地面积中,300万公顷为放牧草场,130万公顷生产干草和青贮饲料,40万公顷生产农作物,100万公顷生产甜菜等其他作物,120万公顷为森林及其他。爱尔兰的自然条件和传统生产方式形  相似文献   

12.
三明市三元区土地面积8.1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6.9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6.6万公顷,竹林面积1.9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29.1%。三元区是全国毛竹丰产培育示范基地县,竹业是我区最具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农户人均占有竹林面积居全省之首。近年来,三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竹业的发展,把竹业发展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大力推进了我区竹业产业的发展。日前,毛竹丰产培育技术在全区全面推广,毛竹丰产培育技术中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1.哈尔滨市林业发展现状 全市市属林业现有经营面积139.98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18.87万公顷,有林地面积99万公顷,活立木蓄积8286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44.8%。森林面积和蓄积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的前列,森林资源虽然丰富,  相似文献   

14.
<正> 日本的森林面积约为2500万公顷,占土地而积的69%。但从森林面积和1亿多人口的比例来看,每人平均森林面积仅0.2公顷。从这个角度看日本是一个少林国家。日本的森林总蓄积量为21亿立方米,相当世界森林总蓄积量(31O0亿立方米)的0.6%。六十年代  相似文献   

15.
市场与信息     
《新农村》1999,(11)
我国木材供需矛盾呈加剧趋势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我国木材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缺口呈扩大趋势。来自国家林业局的消息显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到2000年,将比1998年调减木材1000多万立方米,从而将使原本就紧张的木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我国森林资源短缺,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我国相当部分的森林  相似文献   

16.
新西兰的畜牧业发展有100多年的历史,以饲养羊、牛为主,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世界上草原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新西兰现有牧场54239个(1989),占地面积900多万公顷。新西兰政府和广大牧民都十分重视草场建设,有一套比较好的草场管理措施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南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耕地面积88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常年在28万公顷(含小辣椒、瓜类),占整个农作物复播面积176.7万公顷的15%,总产815万吨,产值60亿元,占全市种植业产值180亿元的38%,是我市农业八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全市农村和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南阳市的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于2002年8月开始起步,由于各级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取得了初步成效。到目前为止,全市被省认证和验收的无公害农产品(水产品)基地达73个,总面积21.3万公顷,  相似文献   

18.
我于今年元月份去印度尼西亚参加了有关亚洲及西南太平洋地区林业会议。 印度尼西亚地跨赤道,号称“千岛之国”。人口1.47亿,居世界第五位。国土总面积190万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1.22亿公顷(与我国相等),森林覆盖率为63.7%。主要是热带雨林,盛产柚木、檀木、桃花心木等珍贵木材,以及橡胶、藤、椰子等经济林产品。在世界热带雨林地区中,印尼是采伐与出口木材最多的国家。据官方统计,年产木材2,460多万立方米,出口2,050万立方米。主要运销日本、南朝鲜、台湾等地,年获外汇约23亿美元,对整个国民经济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19.
数字     
正6933万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彭有冬在3月26公顷日举行的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国际会议暨亚太森林组织10周年回顾活动开幕式上透露,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提高到21.66%,森林面积达到2.08亿公顷,人工林保存面积达6933万公顷,居世界首位。  相似文献   

20.
东丰县位于吉林省的中南部,是“五山一水四分田”的丘陵半山区,我县历来都高度重视森林经营工作,从2007年起,三年安排森林抚育3528公顷,但是与现有中幼龄林面积相比,相差甚远.一是可采资源减少,资源消耗与可采资源储备量不平衡;二是林龄结构不合理,全县中幼龄林面积为45504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56.99%,其中国营13349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42.53%,中幼林抚育压力较大;三是抚育成本逐年提高,尤其是人工工资的上涨,造成资金严重短缺;四是森林资源管理与森林经营管理脱节,已经适应不了现代林业发展的需求,基于此,我县中幼龄抚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