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曲轴平衡重动态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现存多缸内燃机曲轴平衡重设计的不足,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对曲轴平衡重进行动态优化设计.以四缸内燃机曲轴为例,论述了平衡重设计所面临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归纳为动态优化设计的设计流程.结果表明:优化目标的合理选取对设计流程的成功实现十分重要,且针对集中质量的动态优化设计不会为整个设计流程的可靠性带来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发动机悬置系统稳健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稳健优化设计理论,考虑设计变量的变差对优化设计结果的影响,建立了稳健优化设计模型.以发动机悬置系统能量解耦为目标,悬置刚度参数为设计变量,考虑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均值μ和标准差σ的变化,构造了发动机悬置系统的稳健优化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发动机悬置系统的悬置刚度参数进行了稳健优化设计,并用Monte Carlo方法进行了分析.设计应用表明,优化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系统解耦度对悬置刚度参数的敏感性,系统解耦度分布更合理.比遗传算法的计算效率高.  相似文献   

3.
杨磊 《湖南农机》2016,(4):82+90
机械优化设计是结合先进的设计理论和优化求解方法的一种新的设计概念,对减小机械尺寸、设计周期、材料等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优化设计方面的研究内容,并对现代优化设计求解方法做出说明,阐述了优化设计的决策方法和原则,对机械设计领域决策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SQP法的拖拉机最终传动可靠性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拖拉机最终传动的传统设计和常规优化设计方法已有不少论述,但其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未见有文献提及.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既能定量地分析和解决产品在运行中的可靠性,又能使产品的功能参数最优化,是解决复杂设计问题的有效工具.为此,以拖拉机单级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最终传动体积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可靠性优化设计模型的方法,并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中比惩罚函数法更优的序列二次规划法(SQP法)求解该模型.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这种方法非常可靠和有效.  相似文献   

5.
针对旋风除尘器结构尺寸传统设计方法存在的不足,以前人的理论及研究成果为基础,对设计方法加以改进和扩充.以VC 为工具,利用优化设计的思想改进了矩形入口旋风除尘器结构尺寸的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优化设计方法的可靠性,为旋风除尘器的设计及其性能评估提供了一种省时、节能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固定凸轮残膜捡拾机构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阐述了固定凸轮残膜捡拾机构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通过力学分析,推导出固定凸轮机构的效率计算式.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以固定凸轮效率最大和接触应力最小为目标的双目标优化函数,建立了该问题的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运用Matlab软件的优化设计功能对该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经生产实践证明可行,为固定凸轮机构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将一种新的智能优化设计方法--粒子群算法,应用于污水管网水力参数优化设计.对污水管网的优化设计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并通过实例说明了粒子群算法的优化设计过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与遗传算法相比较,粒子群算法更容易实现且优化结果更好,因此,该算法在给污水管网设计中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人类自从进入了机械化时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以让人目不暇接的速度向前推进.机械化理论是各国科学家竞相研究的不衰课题,如何将机械化理论最优化,成为机械化产品性能优劣的重要前提.机械化优化就是要在众多设计中寻找出一种最优设计方案,应用于机械制造当中,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机器设备的效率和质量.因此,要对机械化设计含义、一般设计方案、传统设计理论、现代优化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解,并认准机械优化设计发展方向,为以后的机械优化理论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优化设计是以计算机为手段,在多种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的设计方法,优化设计对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优化设计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促进农业机械设计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由冲压涡轮和离心式加油泵共同组成的某型航空加油动力系统,在保持RAT不变的前提下,利用水力设计技术优化加油泵的性能,提高系统动力输出.采用CFD方法对原加油泵叶片进行优化设计,得到优化后的叶轮模型,并进行全流道三维数值模拟,经过反复迭代得到最终优化设计方案;根据优化设计结果生产试件,并进行试验验证.加油泵叶片优化前后的试验和模拟结果对比表明,经过理论设计—仿真计算—理论设计循环优化后的产品,其性能明显优于原型产品;通过内部流动分析发现,优化后的叶轮流道内横向旋涡尺度明显变小,旋涡强度减弱;优化后加油泵较原型泵模型效率增加8%,增压能力提高10%.研究结果增加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解决了系统匹配的问题,为航空燃油泵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旋深耕旋耕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目前我国耕地中普遍存在的犁底层问题,设计一种深松与深耕旋耕联合作业的机具。阐述深耕旋耕机整机设计方案,确定主要参数,从理论上分析主要参数对功率消耗的影响,提出减小功耗的措施,为设计合理的深耕旋耕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潜土逆旋旋耕机刀片运动及功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耕地普遍存在的犁底层问题,推荐应用潜土逆旋旋耕机,以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借助建立数学模型分析逆旋刀的运动情况,阐述其优势;借助半经验公式分析潜土逆旋的功率消耗,并对影响旋耕机功耗的因素进行说明,以期为设计合理的潜土逆旋旋耕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针对微耕机旋耕作业部件与水田土壤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匮乏,作业过程出现碎土性能差、效率低、和功耗大等问题,以1WGQ4型微耕机为对象,采用有限元法(FEM)和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的耦合方法,构建土壤-旋耕作业部件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在细观上对旋耕作业部件刀片与水田土壤间的作用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土壤-旋耕作业部件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模型精度高;水田旋耕刀片向后抛起的土壤少,与挡板碰撞破碎的土壤少,水田微耕机采用前耕后驱设计方案有利于提高其碎土性能。  相似文献   

14.
正反转旋耕灭茬机刀片的功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旋耕机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耕耘机械.人们目前使用的大部分都是正转旋耕方式和正转刀片,对反转旋耕方式及其刀片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对其中的一些性能和适用条件尚未完全了解.为此,分析了旋耕过程中不同的旋耕方式对于旋耕功耗以及各种负荷的影响,提出了在一定渠道条件下的旋耕方式,为设计出合理的刀片形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交设计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滚筒牧草烘干机高温状态下的参数,建立了控制出口温度的非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出口温度的主要因素是滚筒转速,其次是入口温度,出口风速影响最小;所选模型控制参数少,反应时间灵敏,预测最大偏差为3.2 8℃,最小偏差为0.1 3℃,能满足生产要求,为滚筒牧草烘干机控制系统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旋耕机的使用成为我国机械化耕整地的主要装备,使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随着我国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旋耕机逐步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而在生产实践中经常因为各种机械故障影响正常生产活动,基于此,笔者在文章中总结分析旋耕机常见故障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旨在提升旋耕机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杨峰 《湖南农机》2012,39(3):90-91
文章介绍了冰箱门体生产用旋转式七工位门转毂设备换模效率提升改善,缩短了设备的换模时间,提升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8.
1GL-80型自驱型园艺作业机的研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1GL-80型自驱型园艺作业机的总体结构、主要技术参数、主要工作部件的工作原理及结构设计:该机以旋耕为主,可挂接多种农机具进行田间作业.具有结构简单、转弯灵活、适应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带状浅旋小麦播种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四川成都平原的特点,结合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要则,研究设计了带状浅旋小麦播种机,解决了灌区内小麦播种行距小、播种机开沟器易堵塞等问题.田间试验表明,播种平均深度为3.57mm,平均宽度为5.51cm,平均行距为20.2cm.该机能在水稻留茬或秸秆全部还田的地上进行播种作业,一次进地可完成破茬或开沟、播种等作业,而且作业时土壤扰动小,作业质量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20.
1GMMZ-280/4型垄作组合式灭茬旋耕整地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寒地垄作(主要是玉米)区保护性耕作的残茬处理问题,在研究分析传统联合整地机的基础上,研制出垄作组合式灭茬苗带旋耕整地机。该机具由减速箱总成(主副变速箱)、机架总成、旋耕刀轴左(右)总成、灭茬刀轴左(右)总成、旋耕刀、灭茬刀、整形器、镇压器总成和限深地轮总成等装置组成。其一次作业能够完成垄上灭茬、旋耕、起垄和镇压等多项作业,使田面状况达到待播状态。田间试验表明:1GMMZ-280/4型垄作组合式灭茬、旋耕整地机的整地保墒效果明显好于多次耕整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