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茎象甲的为害不断加重,造成产量降低,给种植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描述了油菜茎象甲的形态特征,总结了该虫的生活习性、活动规律和为害油菜的特点,介绍了毒土防治、药剂防治和农业、人工防治等主要防治方法,旨在为田间油菜茎象甲的识别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杂交油菜在循化县迅速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油菜茎象甲(Ceuthorrhynchus asperRoel)是为害杂交油菜的主要害虫。主要以幼虫在茎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和7种药剂对油菜茎象甲防治效果及对油菜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春漫灌浇水一次在田间应用和小区试验中对茎象甲成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8.09%和19.91%,为害株率比对照CK分别降低30.37%和32.11%,浇水施肥处理试验组油菜株高比CK提高76.84%,含油量提高2.9百分点,单株产量比对照提高37.7%;25%甲维·氯虫苯EC 150 g/hm~2处理对茎象甲成虫防治效果最高,达85.45%,为害株率比CK降低75.8%,其次为20%氯虫苯甲酰胺SC 150 g/hm~2,防治效果达到80.21%,两种药剂处理可使油菜农艺性状株高、分枝部位、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比对照显著提高,一次分枝长度则显著降低,单株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7.16%和36.76%,含油量分别提高2.63和2.93百分点;其他药剂处理对油菜茎象甲成虫防治效果在49.69%~69.23%之间,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
邱丹  杨春梅 《植物保护》2005,31(6):52-55
西宁地区油菜田蜘蛛种类主要有6科10种,其中星豹蛛和锥腹肖蛸为优势种。在油菜生长初期和收获后以游猎型蜘蛛为主,而在油菜生长过程中游猎型和结网型蜘蛛共同存在。油菜田蜘蛛的主要捕食对象是油菜茎象甲成虫、油菜潜叶蝇成虫、跳甲和蚜虫等。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不同药剂拌种对春油菜出苗率、病虫害防效及产量的影响, 本文在3种不同种植密度下, 针对春油菜白粉病、油菜茎象甲, 选择25 g/L咯菌腈FSC、600 g/L吡虫啉SC、30%噻虫嗪SC、600 g/L吡虫啉SC+25 g/L咯菌腈FSC、30%噻虫嗪SC+25 g/L咯菌腈FSC进行了拌种处理试验。结果表明, 各拌种处理对春油菜的出苗有一定的影响, 其中600 g/L吡虫啉SC、30%噻虫嗪SC、600 g/L吡虫啉SC+25 g/L咯菌腈FSC、30% 噻虫嗪SC+25 g/L咯菌腈FSC拌种对春油菜出苗的影响大于25 g/L咯菌腈FSC拌种; 600 g/L吡虫啉SC+25 g/L咯菌腈FSC、30%噻虫嗪SC+25 g/L咯菌腈FSC拌种对白粉病和茎象甲的防效均高于单剂拌种; 600 g/L吡虫啉SC+25 g/L咯菌腈FSC拌种, 对春油菜白粉病的最高防效可达59.3%, 30%噻虫嗪SC+25 g/L咯菌腈FSC拌种对油菜茎象甲最高防效可达69.2%。白粉病病情指数与春油菜种植密度呈正相关, 拌种防效随密度增加而降低, 综合产量分析, 最佳种植密度为28.5万~3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12月,深圳盐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对一批加拿大进口白蜡木原木进行检疫时发现虫样,由深圳局动植中心植检专家鉴定并经中科院动物所专家复核,确认为重要农业害虫——Mecinus pyraster(Herbst),因其尚无中文名,根据英文名stem-boring weevil命名为潜茎象甲,为全国口岸首次截获。潜茎象甲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该虫原产于欧洲,后入侵至北美地区定殖  相似文献   

7.
油菜田茎象甲发生原因浅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菜是岐山县的主要油料作物,年均种植面积3 300 hm2左右,收获油菜籽7 300t左右.然而由于茎象甲(Ceutorrhynchus asper Roel.)的为害,每年损失油菜籽350 t以上,年平均损失率4.0%以上,严重发生年份损失达15%以上.  相似文献   

8.
香蕉品种对假茎象甲田间抗性评价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 6个香蕉品种上的假茎象甲成、幼虫发生指数和危害程度指数调查 ,提出了香蕉品种对香蕉假茎象甲危害的田间抗性评价指标 ,用此指标评价了6个品种香蕉对假茎象甲的抗性 ,结果表明Saba大蕉、粉蕉抗虫性较强 ,龙牙蕉、香芽蕉抗虫性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市郊油菜种植面积的增大,油菜病虫害越来越重。如春油菜苗期跳甲、茎象甲,3叶期以后的蚜虫、露尾甲等发生面积不断扩大,虫害直接影响着油菜产量和油料品质。为了降低虫害对油菜产量、品质的影响,2005年我们选用新药剂农地乐、功夫、乐斯本进行了药效试验。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情况试验地点选在城北区大堡子镇吧浪村春油菜田。试验地地势平坦,肥力一致,播前每667m2施有机肥2m3、尿素12.5kg、磷酸二铵15kg。春油菜品种为青杂2号(青油303)。1.2供试药剂及处理①2.5%功夫EC(有效成分高效氯氟氰菊酯,英国先正达有限公司生产)150…  相似文献   

10.
近10年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7-2016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尤其近三年均超过753万hm2,种植制度调整、观赏型油菜与高产型油菜间隔种植、病虫害抗药性增强以及气候异常等因素导致我国油菜病虫害总体处于重发状态,防控压力大。近10年油菜各类病虫害年发生面积在721.18万~881.74万hm2次,防治面积在686.18万~982.28万hm2次,通过防治年均挽回油菜损失98.34万t,占全国油菜总产的7.25%;年均实际损失28.09万t,占全国油菜总产的2.07%。影响全国油菜生产的最为重要的10种病虫害依次为油菜菌核病、油菜蚜虫、油菜霜霉病、小菜蛾、油菜甲虫(叶甲科和露尾甲科甲虫,下同)、油菜茎象甲、油菜病毒病、地下害虫、菜粉蝶和油菜白锈病,以总损失计,比例分别为55.60%、23.44%、9.51%、2.87%、2.43%、1.69%、1.58%、1.53%、0.86%和0.50%。对油菜生产威胁最大的病虫害是油菜菌核病和油菜蚜虫。本文用大量翔实的历史数据统计分析了近10年来油菜主要病虫害造成的危害损失和暴发危害情况,为油菜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赵敏 《植物医生》2015,(1):39-40
<正>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us Kuschel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水象甲亚科(Baridinae)、稻水象甲属(Lissorhoptrus),为半水生昆虫。稻水象甲繁殖能力强,食性复杂,传播速度快,寄主范围广。该虫原产于北美,1988年首次在中国唐山市唐海县发现,后又陆续在台湾、天津、北京、山东、浙江和吉林等地发现。2010年首次在普定县发现该  相似文献   

12.
油菜筒喙象(Lixus ochraceus Boheman)是锡盟农区1988年发现并不断发展的一种油菜主要害虫。越冬成虫取食油菜苗的幼嫩茎叶,严重者咬断茎秆,造成全株死亡。幼虫蛀食茎髓,形成油菜苔主茎茎髓空洞,严重者整个植株枯死。据知除内蒙外,河北、山西、江西和蒙古人民共和国都有分布。 据1988、1989年2年在太仆寺旗、多伦县、正镶白旗调查,一般被害率在25—40%之间,高者达86%。主要为害油菜、芥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作物。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9月20日,经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外来有害生物检测鉴定中心专家鉴定,并委托中科院动物所张润志研究员复核确认,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京唐港办事处在进境巴西大豆中截获死体象甲科昆虫,为检疫性有害生物——阿根廷茎象甲(Listronotus bonariensis)。经中国检科院确认,该虫为我国首次截获。阿根廷茎象甲目前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及大洋洲,是牧草及农作物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寄主主要为黑麦  相似文献   

14.
对2005年海门市油菜裂茎与菌核病发生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油菜裂茎是影响菌核病发生的因素之一。并提出了防止油菜裂茎的对策和油菜裂茎后更应重视菌核病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安徽桐城市发现稻水象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水象甲 (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是水稻重要检疫性害虫。国内 1988年首次发现于河北省唐海县 ,随后在天津、山东、辽宁、吉林、浙江等省相继发生 ,2 0 0 1年 5月在有害生物疫情普查中 ,桐城市发现该虫。1 发生情况  桐城市地处安徽省中南部 ,下辖 2 8个乡镇 ,耕地面积 3 6万hm2 ,耕作制度为绿肥—稻—稻三熟和油菜—稻二熟。水稻是主栽作物 ,常年种植面积5 5 4万hm2 。2 0 0 1年 5月上旬 ,在本市北部大关镇病虫调查时发现其沿河部分乡村稻田有象甲危害状 ,但其危害状、虫体形态等与本地近年来南边乡镇发生的稻象甲不同。为…  相似文献   

16.
<正>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Curculionidae),水象甲亚科(Baridinae),稻水象甲属(Lissorhoptrus),原产美国,为我国对内对外植物检疫对象。1976年该虫从美国传入日本,开始进入亚洲稻区,1988年传入韩国,同年在我国唐山地区发现。目前国内分布于河北、天津、山东、辽宁、吉林、浙江、福建、湖南等地,2009年在我市洪山区早稻上首次发现。2012年在黄陂区发现危害。该  相似文献   

17.
油菜黑胫病菌和茎基溃疡病菌的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黑胫病和油菜茎基溃疡病分别由子囊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和L.maculans引起.我国油菜产区仅发现L.biglobosa,未发现L.maculans.因而,L.maculans是我国的对外检疫性对象.这两种真菌形态相似,引起的病害症状相似,给田间快速准确鉴定带来难度.本研究基于环介导等温...  相似文献   

18.
芒果果核象甲Sternochetus mangiferae (Fab.)开始是在圣路西亚岛发现,以后在马丁尼克岛和哥德洛普也发现芒果果核象甲。人们怀疑芒果果核象甲蔓延到加勒比海其它岛屿。为了确定其蔓延范围的调查正在进行之中。芒果果核象甲以前仅知道在东半球有发  相似文献   

19.
油菜茎基溃疡病菌LAMP-LFD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与横向流动试纸条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一种应用于油菜茎基溃疡病菌(Leptosphaeria maculans)的LAMP-LFD快速检测方法。以油菜茎基溃疡病菌的ITS基因序列为靶序列,设计出一套用于LAMP-LFD检测的引物和探针,优化了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63℃,35 min)。结果表明:只有油菜茎基溃疡病菌出现阳性条带,其他参照菌株和阴性对照均未出现阳性条带,说明LAMP-LFD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检测表明,对油菜茎基溃疡病菌的检测极限可低至114 fg/μL,灵敏度比传统PCR高10倍;该方法可从进境船载油菜籽样品中成功检测出油菜茎基溃疡病菌,检测结果与传统的鉴定方法一致。LAMP-LFD检测方法能够快速检测油菜茎基溃疡病菌,具有简便、灵敏、特异性高,不依赖特殊检测设备等优点,极具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0.
稻水象甲疫情自2010年5月29日首次在普定县被发现以来,通过4年的普查、监测及防控探索,基本掌握了稻水象甲在普定县的发生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将稻水象甲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