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近年来我国松脂资源的动态变化及发展趋势,分析论证松脂资源变化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松香产业发展提供基础资源数据。【方法】基于已经公布的2002和2012年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径级株数法"对我国采脂松树资源和松脂贮量进行计算估测分析。【结果】目前我国成规模的采脂松有马尾松、云南松、思茅松和湿地松4个树种,林分面积和蓄积分别为985.5万hm~2、5.821 2万m~3,447.8万hm~2、4.947 5亿m~3,55.8万hm~2、5 982万m~3,10.5万hm~2、515万m~3。全国可采脂松树总面积为1 499.6万hm~2,较2002年减少33.2%;松脂总贮藏量为562.1万t·a~(-1),较2002年增加118.4%;林分单位面积的蓄积量和贮脂量分别为76.1 m~3·hm~(-2)和1 090.5 kg·hm~(-2)a~(-1),较2002年分别增长57.56%和89.1%。其中,近、成、过熟林面积占总量的35.1%,增加13.0%,蓄积占总量的57.0%,增加12.8%;幼、中龄林面积占总量的64.9%,减少13.0%,蓄积占总量的43.0%,减少12.8%。主要用于采脂的用材林和薪炭林面积为889.7万hm~2,占总量的59.3%,增长4.8%,数量较2002年减少38.2%;单位面积蓄积为67.6 m~3·hm~(-2),较2002年增加52.2%;松脂贮藏量为404.7万t·a~(-1),占总量的72.0%,下降8.9%,数量较2002年增长150.3%。【结论】我国采脂松树资源林分质量有所提高,松脂资源总量增长,单位面积贮脂量增加,后续采脂资源中幼龄林减少较多,本土传统优势的采脂松树马尾松数量剧减。可采脂松树资源中近、成、过熟林比例大幅增加,面积由原占22.1%增至占35.1%,蓄积由原占44.2%增至占57.0%,幼、中龄林大幅减少。全国17个省(市)区均有规模采脂松树资源分布,云南的资源量和贮脂量最多,各地的数量前后期相比较发生了较大变化,松脂资源由过去主要在沿海分布转向西南内陆地区的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全国森林资源呈下降趋势,从“四五”末到“五五”末的五年间,共减少一亿亩,覆盖率由12.7%下降为12%,今后若干年,仍将每五年以0.9%的幅度递减,到本世纪末由现在的12%降至8%左右;可采伐的近熟资源将由现在的26亿m~3,减为12.48亿m~3,下降51%,形势非常严峻。广西的森林资源每年赤字500万m~3,林木质量每立方米根数含量逐年下降。在森林资源逆向波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我区1964年和1988年两次森林资源调查结果对比看,有林地面积由632万hm~2减为549万hm~2,减少13.1%,活立木总蓄积量由7.2亿m~3,减至5.2亿m~3。减少了25%。有林地面积减少,总蓄积量明显下降。森林  相似文献   

4.
云南的采脂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有500万hm~2、3亿m~3的云南松林,有100万hm~2、1亿m~3的思茅松林;有资料估计每年产脂量至少应有106万t。但是,云南省与同纬度的福建、两广相比较,≥10℃的活动积温偏低1000~2000℃,最热月均温偏低6~7℃,年降雨量偏少600~700mm。因此,水热偏低导致了有机物积累缓慢。据此将云南省松林分布区划为产脂区、低产脂区、非产脂区三个类型、然后再划分采脂资源。并估计贮脂量应为8万t;年产松脂量最高为6万~7万t,松香年产量最高为5万t。  相似文献   

5.
依据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获得云南松林样地调查数据,研究亚热带区域不同海拔区间段与云南松天然林平均胸径生长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亚热带云南松林的胸径生长率呈径阶越小生长率越大,并随海拔的升高,生长率总体呈明显递减趋势,反映出随海拔升高,热量和积温随之下降,云南松的生长也相应趋缓,但2 001~2 500 m海拔区间的云南松26及以上径阶样木生长率出现了异常变化,生长率总体上明显高于其他3个海拔区间的,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利用四川省1997、2007、2012、2017年4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数据,以面积、蓄积、林分质量等为指标,从面积、蓄积结构,以及林分质量等方面研究了四川省天然林资源近20年间动态变化。分析表明:在过去的20多年间,四川省天然林资源无论从资源数量还是资源质量都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自1997年以来全省天然林面积增加152.90万hm2,蓄积增加2.73亿m3。天然林资源数量持续增加,质量持续提升,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四川省雨城区1995年和2015年两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分析了雨城区近20年森林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地面积从1995年的5.46万hm~2增加到2015年的7.69万hm~2,增加了2.23万hm~2;森林覆盖率从43.50%增加到62.46%,增加了19.46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从1995年的218.7万m~3增加到2015年的525.06万m~3,增加了306.3万m~3;林地生产力从36.97 m~3·hm~(-2)增加到67.99 m~3·hm~(-2),增加了31.02 m~3·hm~(-2)。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森林面积、蓄积和森林覆盖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贵南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现状分析与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遥感监测、现地踏查、样地与样线调查、问卷调查,研究了青海省贵南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现状。结果表明:2014年贵南县荒漠化土地面积3 691.81 hm~2,沙化土地面积99 131.41 hm~2,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面积35 418.62 hm~2;与2009年相比,5年间荒漠化面积净减少1 154.38 hm~2,其中中度面积减少516.11 hm~2,重度面积减少786.02 hm~2,极重度面积减少59.88 hm~2;5年间沙化土地面积减少2 467.52 hm~2,其中中度面积减少768.55 hm~2、重度面积减少601.29 hm~2、极重度面积减少1 301.83 hm~2;5年间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面积减少5 035.82 hm~2,呈现整体遏制、持续缩减态势,但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9.
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简要回顾了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情况及其特点,分析了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状况、动态变化情况及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进一步加快荒漠化和沙化防治的对策与建议。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 115.93万hm~2,沙化土地面积17 211.75万hm~2,与2009年相比,荒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121.20万hm~2,年均减少24.24万hm~2;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99.02万hm~2,年均减少19.80万hm~2。  相似文献   

10.
在年初召开的全区林业宣传工作表彰动员大会上,区林业厅领导和与会代表在听取永福县县委书记余运军的经验介绍后,一致称赞他是一位热心宣传林业的好书记。1990年2月,余运军同志到永福县任县委书记,通过实地考察,他了解到,解放以来,永福县林业生产遭受到几次大的冲击,森林面积和蓄积量逐年大幅度下降,仅在1979年至1988年10年间,森林资源消耗量年均赤字8.72万 m~3;森林蓄积量年均减少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