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调查广西野生秋海棠属植物资源,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查询相结合的方法,对分布于广西的野生秋海棠属植物资源现状、观赏价值与园林应用等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广西野生秋海棠属植物资源共有83种(含变种),其中广西特有种44种,占所拥有总种数的53.0%,特有现象非常突出;野生秋海棠属植物在广西全境均有分布,但各地种类分布很不均衡;很多种类观赏价值高,在园林上具有多种应用方式,值得开发利用.[建议]加强对广西野生秋海棠属植物的科普宣传及其生长环境的保护,建立该属植物种质资源圃;开展引种驯化并加快观赏品质良种选育工作,研发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秋海棠新品种;加强在园林上示范推广,使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广西柿种质资源状况,为柿资源的开发利用、引种驯化、种质保存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实地考察、访谈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方法调查广西桂林市、来宾市、贺州市、柳州市、河池市、钦州市、百色市和南宁市等不同生态气候区柿种质资源的分布、生态环境和开发利用状况,建立柿种质资源圃保存种质并进行分类和鉴定.[结果]广西柿种质资源分布范围广,品种类型多,共收集到柿属植物中柿、君迁子、油柿、乌柿、毛柿和野柿5个种1个变种的103份种质资源.调查发现近年广西柿生产取得较快发展,在柿种植面积和投产面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和产值均逐年增加,柿果实商品化处理能力大幅度提升.但在柿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种质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充分、品种单一和结构不合理、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程度低及加工产业链不深化等问题.[建议]加强对广西柿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开展柿良种引进和品种选育研究,逐步改良和提高地方柿品种的品质;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行业整合,扶持有发展潜力的种植和加工企业发展柿产业.  相似文献   

3.
[目的]全面调查铜川市王益区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蕴藏量,为王益区制定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中药产业发展政策以及长远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采集和保存药用植物标本,为国家提供王益区第一手资料,为中药材资源数据库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地方植物志等相关资料,结合野外实地走访调查,以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采用代表区域-样地-样方套-样方的方法,选取草丛、灌丛、针叶林、阔叶林4种代表区域进行调查.[结果]覆盖10多个乡镇38个样地190个套方1140个样方的调查;调查药用植物种类179种,采集药用植物标本136种共达587份,种质资源29种,药材资源35种.[结论]王益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通过第四次中药资源调查,全面掌握王益区野生、栽培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和蕴藏量,为保护好中药资源、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推动王益区药材经济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广西德保县和隆林县野生古茶树及其他省份名优栽培种茶树进行聚类分析,为野生古茶树种质资源保护、良种选育及创新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筛选出的15对SSR引物对9份广西德保县和隆林县的野生古茶树种质和15份名优栽培种茶树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并计算遗传相似系数.[结果]筛选出的15对引物从德保04和德保05未扩增出任何条带,但从其余22份茶树样品中共扩增出183条谱带,其中CS1引物扩增出多态性谱带最多,为19条,最少为CS13引物,仅7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谱带12.26条,多态率为96.17%.22份茶树种质资源可聚为两大类群,其中德保县和隆林县的野生古茶树聚在Ⅰ类群,栽培种茶树聚在Ⅱ类群.根据遗传相似系数,也可获得上述相同的分类结果.茶树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8~0.84,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7,其中,野生古茶树种质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8~0.84;栽培种茶树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2~0.84;野生古茶树与栽培种茶树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8~0.77.仅德保06与其他野生古茶树(隆林42和德保01)遗传相似系数小于0.70;栽培种茶树与野生古茶树相比,仅黄观音与野生古茶树(德保01和德保G02)遗传相似系数大于0.70.[结论]广西德保县和隆林县的野生古茶树种质起源相近,与我国其他各省份的名优栽培种茶树亲缘关系较远,存在相远近亲和相近远亲共存现象,进一步证实广西德保县野生古茶树为五柱茶系的厚轴茶,推测桂西北山区广泛分布山茶属原始种系.  相似文献   

5.
广西野生蔬菜资源及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野生蔬菜资源初步查明共96个科,289种,分别占广西植物科、种的33.33%和3.46%;属高等植物的野生蔬菜有68个科,246种,占广西野生蔬菜种类的85.12%;在广西全境均有分布的有84种,占广西野生蔬菜总数的29.07%;进入21世纪后,广西野生蔬菜由原来的野外采摘进入到野外采摘与驯化栽培相并重的阶段,全省驯化种植新品种20多个,总栽培面积333.3hm2以上。文章提出在广西建立热带、亚热带地域的野生蔬菜资源保护及开发中心,加强立法保护,开展野生蔬菜驯化栽培及开发利用研究,并制订广西野生蔬菜发展规划,使广西的野生蔬菜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太白贝母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太白贝母资源分布、生态环境及蕴藏量情况,为太白贝母种质资源保护及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资料查询、样方调查、产地走访调查等方法。[结果]太白贝母的野生资源极少,蕴藏量仅为920.7 kg;栽培太白贝母主产陕西省和重庆市,面积约26.7 hm2,处于种源扩繁阶段。[结论]应采取措施保护野生太白贝母资源,以保证太白贝母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SSR标记技术分析广西柿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其资源的分类、鉴定、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设计48对SSR引物,对从广西不同生态气候区收集的93份柿种质资源进行PCR扩增、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不同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在48对引物中,15对SSR引物可从93份柿种质中扩增获得1 59条带,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6.86%;各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78~0.925,平均为0.667.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640处可将93份柿种质资源分为A、B、C、D4组,其中柿栽培种、油柿和君迁子分属不同组中,野柿与柿栽培种间存在交叉现象.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三主成分贡献率依次为14.18%、5.25%和4.11%,累积贡献率为23.54%;主成分分析可将93份柿种质材料分为四大类,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广西柿种质资源遗传背景广、多样性较丰富,可为柿资源开发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材料;SSR分子标记可作为柿种质资源分类和鉴定的可靠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云南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中挖掘果桑新品种培育的基础材料,为创建新型果桑种质资源打下基础.[方法]通过野外考察搜集云南地区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优选出10份性状特异的野生桑树资源,并进行桑叶营养成分、主要经济性状、种子萌芽率和挂果性状等调查分析.[结果]在10份云南特异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中,有2份资源开雄花,雄花花序特长,易收集花粉,可作为育种的父本;1份资源为广东桑,挂果性强,果大且成熟整齐,可直接应用;1份资源为蒙桑,桑果虽小,但结果多,且结实率和发芽率高,是抗旱砧木选育的理想资源;其余6份资源为长果桑,果大且长、挂果能力强、生长势强劲,可与栽培品种杂交培育出长果型果叶两用新品种.[结论]供试的10份云南特异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作为可多元化开发利用果桑的基础品种,应选择适宜地区栽植,或进一步与栽培品种杂交,培育出新的品种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澜沧江流域芒果种质资源的果实性状多样性,为有效地保护芒果种质资源及改良品种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收集澜沧江流域11个县28个乡镇的芒果种质资源82份,对其果实性状进行测定及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在82份芒果种质资源中,单果重为0~50、50~80、80~120和120~260 g的种质资源分别有6、49、19和8份;果实形状为椭圆形、扁圆、象牙形、卵形、长扁圆形和桃形的种质资源分别有66、8、3、2、2和1份;果皮颜色为绿色、黄绿色、黄红色、绿黄色、绿白色和黄色的种质资源分别有48、9、12、2、2和9份;果肉颜色为金黄色、橙黄色、浅黄色、橙红色和深黄色的种质资源分别有34、25、12、4和7份;果实香气为无香气、芳香、椰乳香、木瓜香、松香和清香的种质资源分别有41、36、2、1、1和1份.变异系数以单果重最高(48.12%),其次是果皮厚度(27.27%),以果实厚度最低(13.62%),果实长度、果实宽度、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在20.00%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单果重、果实长度和果实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可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单果重与果实长度、果实宽度、果实厚度和可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宽度与果实厚度和可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厚度与可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果重、果实长度、果实宽度、果实厚度和可食率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果皮厚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表明这7个性状是造成澜沧江流域芒果种质资源果实多样性的主要因素.82份芒果资源分为2个大类群,第Ⅰ类群的种质资源果型大,且第Ⅰ-1亚类种质资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食率较高;第Ⅱ类质资源果型较小,尤其是第Ⅱ-2,且其可食率低.[结论]澜沧江流域芒果资源果实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可通过引种驯化、杂交、嫁接和分子育种等技术把其优异基因延续下去.第Ⅰ-1亚类种质资源的果型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食率较高,可作为选育和改良品种的亲本材料,第Ⅱ-2亚类果型小,可食率低,可作为园林观赏资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调查无锡市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和生长现状。[方法]综合运用查阅资料、线路调查、标准地调查、座谈访问等方法,对无锡市的野生林木种质资源进行详细调查。[结果]在无锡市共发现野生林木种质资源64科159属261种,包括乔木122种、灌木110种、藤本29种;按照野生群体的分布范围等特征,将其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不同的野生群体具有各自的植物种类特征;此外还查清了一些特有的野生种质资源分布。[结论]总结了无锡市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的分布特点和生存现状,提出了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A molecular genetic map of Chinese cabbage was constructed with a 102 recombinant inbred(RI) population from a cross of two cultivated Chinese cabbage lines 177 and 276, using AFLP and RAPDmarkers. 352 markers including 265 AFLP markers and 87 RAPD markers were integrated into 17 linkagegroups. It covered a total of 2 665.7 cM with an average interval of 7.6 cM. AFLP marker is efficient formap construction while it easily forms clusters to cause big gaps in map. A total of 13. 92% abnormal segrega-tion markers distributed in the map. The molecular genetic map is fundamental for gene localization, compar-ative genomics, and QTL mapping of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含毒介质法研究了壳聚糖对番茄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浓度大于1 mg/mL的壳聚糖能明显抑制菌丝生长,各设定浓度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孢子萌发,而且抑制效果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浓度大于0.1 mg/mL的壳聚糖处理可诱导初生菌丝发生肿胀、分枝增多且茵体分隔增加及体细胞变短等形态学变化.壳聚糖的抑菌作用机制与其增加茵丝细胞膜的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谢君魔芋(AmorphophallusxieiH.Li,F.GaoetZ.L.Dao,sp.nov)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极具生产潜力的魔芋新种,其染色体数目目前尚无报道。对谢君魔芋染色体数目采用常规压片法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谢君魔芋染色体数目为26条。  相似文献   

14.
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栽培大豆幼苗期的酯酶同工酶共出现了17条酶带。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既有共同的酶带,又有各自独特的酶带,是亲缘关系较近的两个种。半野生大豆有类似野生大豆的酶谱,表现了野生种的特点.不同进化类型的大豆酯酶同工酶有明显不同。随着进化程度增高,酶带数目有增多的趋势.研究表明,大豆幼苗酯酶同工酶酶谱比较稳定,酶带明确,具有较为明显的种的专一性,可以做为大豆分类学和研究大豆进化关系的一个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广丰千金薯和铁棍山药在分子水平的差异,以广丰千金薯(QJS)和铁棍山药(TGSY)试管苗的微型块茎为试验材料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QJS组和TGSY组样本间相关系数为0.42。QJS组和TGSY组表达量FPKM的对数值在0~1.5,表达量密度在0~1.0。与TGSY组相比,QJS组有4 765个基因下调,有5 112个基因上调。QJS组和TGSY组表达的共有基因有25 207个,QJS组单独表达的基因有5 261个,TGSY组单独表达的基因有3 571个。QJS组和TGSY组共发现611 49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和12 056个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与TGSY组相比,QJS组的淀粉合成酶3、α-淀粉酶3、β-淀粉酶、类黄酮3'-单加氧酶、类黄酮3'-羟化酶、花青素合酶等基因上调,而颗粒结合淀粉合酶2、蔗糖合酶1、扩展蛋白2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等基因下调。这可能是广丰千金薯微型块茎肉质绵密粉嫩、软糯爽口、胁迫防御、食后易胀的内在原因。结果可以为广丰千金薯的品种鉴定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金铁锁应用地膜覆盖栽培的效果,笔者采用白色农膜覆盖、黑色农膜覆盖、不覆盖任何农膜(CK)研究了金铁锁种子直播栽培的效果。结果表明:用地膜覆盖栽培比不盖膜栽培第1 年可明显提高保苗率,增加根重;第2 年保苗率明显降低,根重无明显差异;第3 年保苗率和根重都明显降低。种植第1年可用农膜覆盖,种植第2、第3年不能再盖膜。3年连续盖膜栽培可导致金铁锁最终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7.
廖政  程方叙  张兴国  郭星  张大全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93-17495
从四川天麻主产区采集不同发育阶段的乌天麻块茎,测定其性状、产量和天麻素含量,并建立鸟天麻不同类型块茎性状-产量-天麻素的相关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与乌天麻块茎产量和天麻素积累呈正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块茎干重(y2)、鲜块茎长度(x1)、鲜块茎直径(x3)、鲜块茎系数(y6)、鲜块茎周长(x2),呈负相关的因素主要为块茎数(x5)。  相似文献   

18.
冬枣、临猗梨枣果实发育期K、Ca、Fe、Zn含量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冬枣和临猗梨枣果实发育期K、Ca、Fe、Zn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矿质元素对枣果实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枣树施肥和品质调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果实发育期间果实内4种矿质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K>Ca>Fe>Zn;K在整个枣果的发育过程中维持较高水平,在开花坐果期含量最高,之后缓慢下降;Ca、Fe、Zn含量在果实发育前期较高,随果实发育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对移栽到北京6 a的金镶玉竹、黄秆乌哺鸡竹和黄纹竹冬季越冬期的叶片结构、光合荧光特性、相对电导率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个竹种叶片上表皮无显著变化,下表皮黄秆乌哺鸡竹和黄纹竹的机械损伤程度大于金镶玉竹,黄秆乌哺鸡竹和黄纹竹气孔器宽度下降幅度显著小于金镶玉竹,黄纹竹叶片致密度、气孔密度下降幅度最大;(2)黄秆乌哺鸡竹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变化幅度大于金镶玉竹,而黄纹竹的却小于金镶玉竹,F_v/F_m值降幅表现为金镶玉竹黄秆乌哺鸡竹黄纹竹;(3)金镶玉竹和黄秆乌哺鸡竹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变化幅度差异不显著,黄纹竹的叶片和鞭根相对电导率的变化幅度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华南虎、金钱豹、云豹的血清蛋白和LDH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和扫描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华南虎、金钱豹和云豹的血清蛋白电泳可分辨的区带数分别为13、14、13。在各区带的相对迁移率及含量方面显示出动物体蛋白在物种间存在着差异。3种动物血清LDH同工酶谱带均为5条,但仍各具特征性电泳图谱,且LDH同工酶表型分析结果提示,华南虎与金钱豹的电泳图谱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