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小豆地上部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规律。【方法】2008-2009年,以高产小豆品种(系)"2000-75"、"冀红9218"和低产小豆品种(系)"红宝1号"、"湾选1号"为材料,研究小豆开花至成熟期植株茎秆、叶片、幼壳、籽粒等的干物质积累特性。【结果】小豆开花后,植株地上部干物质和籽粒干物质积累均呈近"S"型变化趋势,花后7~14d是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产品种"2000-75"和"冀红9218"地上部干物质和籽粒干物质积累速率明显较低产品种"湾选1号"和"红宝1号"快;主茎上部开花节位叶片是籽粒充实的主要源器官,其转运率高达17.23%~22.31%,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最大。不同品种小豆间干物质积累和转运能力差异显著,高产品种"2000-75"和"冀红9218"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和转运能力强,尤其是主茎上部开花节位叶片干物质积累较多,为后期产量形成奠定了基础。【结论】在小豆生产实践中,提高籽粒产量的关键是选用库容大的多荚、大粒型品种;加强花后田间管理,以延缓主茎开花节位叶片衰老;采用去除无效分枝等措施,增强源库间的物质运输与分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小豆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农艺性状较好的小豆种质材料,为小豆遗传育种提供优良种质资源。【方法】以24份小豆种质为材料,记录并测定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单株荚数、荚长、单荚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等9个农艺性状,运用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对所得农艺性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9个农艺性状中,株高变异系数最大(23.38%),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1.56%)。单株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单株荚数、荚长、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降维将9个农艺性状综合成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9.43%,4个主成分是生长因子(47.76%)、产量因子(20.11%)、荚长因子(11.48%)、生育期因子(10.08%);苏小豆1706、THM2011-28、保红201219-1、渝红豆4号、0921反-1-4-2-3-1在综合主成分得分居前5位。【结论】苏小豆1706、THM2011-28、保红201219-1、渝红豆4号、0921反-1-4-2-3-1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良好,可将其作为推广示范品种,同时可作为乌蒙山区小豆育种的优质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3.
大豆新品系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6个大豆参试新品系的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1)6个品系的百粒重平均表现高于对照品种;15个参试品系的单株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2)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遗传力较低;(3)单株荚数与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荚宽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出适宜淄博市种植的小豆品种,以沂蒙红1号等9个小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小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抗逆性状的差异,以及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冀红352、宝清红和珍珠粒产量最高;单株结荚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主茎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和百粒重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冀红352、宝清红和珍珠粒的抗倒性、抗旱性和抗病性均较好。综上所述,冀红352、宝清红和珍珠粒3个品种,产量水平较高,抗逆性较好、适应性强,适宜在淄博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豆矮秆窄叶突变体(nld)的遗传行为及观察矮秆窄叶突变基因控制的农艺性状的变化。【方法】选用高秆小豆种质资源GM904与nld进行杂交,对亲本和F2、F3、F4各世代分离群体中个体形态进行调查统计,对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第1至5节间长、前10节间长、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荚长、荚宽、单株荚数等15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中矮秆窄叶性状由一对隐性单基因控制。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的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前10节间长、荚长、单株荚数的广义遗传力达到0.9以上,可作为小豆杂交育种的选择指标。【结论】矮秆窄叶突变基因导致株高变矮,叶变窄,茎变细,主茎节数减少,各节间长缩短,荚变小,产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小豆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和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育高产大粒小豆品种,本研究以180份小豆(Vigna angularis)品种为材料,用灰色关联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解析主要农艺性状对小豆单株粒重影响的主次关系,明确控制小豆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显示:所有主要农艺性状均明显影响小豆产量,但贡献值具有一定差异,其关联度排序为:主茎粗﹥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单荚粒数﹥株高﹥叶面积﹥荚长﹥粒长﹥荚宽﹥花期﹥粒宽﹥百粒重。小豆单株粒重与主茎粗和主茎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一级分枝数与小豆单株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这表明:主茎粗对小豆产量的影响最大,主茎节数和一级分枝数对小豆产量的影响次之。在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量,可以选择种植主茎粗和主茎节数较高、一级分枝数较低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适合山西省小豆产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小豆新品种,以冀红9218为对照,对来自全国12个省市的24个小豆新品种(系)进行联合鉴定。结果表明,012-27、白红9号、白红8号、1103、唐红2010-12、唐红2010-23、同杂-6等12个品种(系)表现较好,产量较对照显著增产17.6%~94.1%。  相似文献   

8.
【目的】引进国内先进的大粒蚕豆种质资源在福建地区种植,对其农艺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筛选出适宜福建地区种植的优良大粒蚕豆品种。【方法】以福建省认定的陵西一寸品种为对照,对来自青海、江苏的10个大粒蚕豆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观测其生育期、株高、分枝数、荚长、荚宽、鲜荚产量、籽粒长、籽粒宽、百粒重、出籽率、鲜籽粒产量等指标,并进一步分析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生育日数、单荚鲜重、荚宽、鲜籽粒百粒重与鲜荚每667 m~2(下同)产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分枝数、单株实荚数与鲜荚产量显著正相关,株高与鲜荚产量显著负相关。青海大粒蚕豆品种在福建表现为生育期短、株型高、分枝少、产量低、总体经济产值低,江苏的通蚕品种整体表现较好,其中通09-110-1蚕豆品种的荚长、荚宽、鲜荚产量、籽粒长、籽粒宽、百粒重、出籽率、鲜籽粒产量等指标均较高,干籽粒百粒重为200.08 g,出籽率达到50.53%,鲜荚产量达到1 200.58 kg,高出对照32.81%。【结论】通09-110-1蚕豆品种在福建地区种植时表现良好,适宜在福建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为对红小豆品种(系)的综合抗旱性进行评价,对30个红小豆品种(系)开展了田间抗旱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冀红25具有较大的花荚干物重、地上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分别为0.105 kg·株~(-1)、0.215 kg·株~(-1)和356.9 kg·667m~(-2),冀红7号的百粒重最大,为24.14 g,庆科红2号的生育期最长,单株粒数、主茎节数最多,分别为523粒、9.1节;红小豆品种(系)平均抗旱隶属值变化幅度从0.216到0.733,其中庆科红2号和冀红25的平均抗旱隶属值均达到了0.600以上,分别为0.733和0.615,均达到了1级抗旱水平。其他参试品种(系)均达到了2级抗旱水平。冀红25和庆科红2号适宜于旱地农业生产应用,庆科红2号具有更强的抗旱性,同时作为抗旱育种材料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新疆优质小麦品种选育和企业加工利用提供选择依据和指导信息。【方法】对2008~2009年度11个新疆冬小麦区试新品系的3个籽粒品质性状、5个面粉品质性状及11个面团流变学特性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并对部分品系的烘焙品质和蒸煮品质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参试新品系的容重为789.3 g/L,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4.8%,降落数值为431.5 s,灰分含量为0.49%,湿面筋含量为32.2%,Zeleny沉淀值为33.1 mL,吸水率为58.7%,稳定时间为10.9 min,最大拉伸阻力为324.1 EU,延伸度为156.7 mm,拉伸面积为67.9 cm~2;与对照平均值相比,新品系品质性状中籽粒蛋白质含量、吸水率、弱化度有所提高;与2005~2006年度区试品系平均值相比,容重、籽粒蛋白质含量、最大拉伸阻力、拉伸比例有所提高,参试新品系品质性状总体低于对照和2005-2006年度区试品系的平均值。参试品系的品质性状没有完全达到强筋(中筋、弱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品系,仅05/2111、05/6132、06/6155大致符合强筋小麦品质标准。参试品系面食加工品质没有达到优级的品系,其中05/6121、05/6132、06/6155面包加工品质达到良级,99(66)/8-1-1、0118、0138、D04-L4馒头加工品质达到良级,99(66)/8-1-1、0118、D04-L4、HD05-46的白盐面条和新疆拉面加工品质均达到良级。【结论】新疆冬小麦新品系品质性状不协调的问题依然存在,今后应将面团流变学特性的改良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野生小豆是栽培小豆的祖先种,比较分析野生小豆和栽培小豆的农艺性状,以了解小豆在驯化过程中性状的变异,为小豆农艺性状驯化选择变异的分子解析提供精准的表型数据。【方法】连续2年调查56份野生小豆、64份半野生小豆、196份地方品种、85份育成品种,共401份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比较分析野生小豆和栽培小豆的相关性状及其变异。【结果】从野生小豆到栽培品种的演化过程中,植株由匍匐蔓生变成直立,株高降低,始花期缩短,百粒重和最大叶面显著增加。从野生小豆到栽培小豆,株高降低了37.5cm;始花期缩短了37.93d、百粒重增加了8.03g、最大叶面积增加了27cm2。遗传参数分析表明始花天数的遗传力从野生小豆到栽培小豆提高了0.58,百粒重的遗传力增加了0.24。人工选择促使始花期和百粒重的遗传稳定性增加。相关分析显示增加叶面积、株高、单株荚数、单荚粒数是提高单株产量的有效途径。【结论】在小豆驯化过程中,农艺性状变异明显且具有方向性。  相似文献   

12.
红小豆品种(系)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5个红小豆品种(系)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品系012-25、012-16、012-26综合表现最好,等权关联度与加权关联度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不同农艺性状对单株粒重的关联度不同,6个农艺性状与单株粒重的关联度排序为:单株荚数>百粒重>单荚粒数>节数>株高>荚长.  相似文献   

13.
选用126份黑龙江小豆种质资源,观察记载供试小豆资源农艺性状,并结合通径与聚类分析研究每种表型性状。结果表明,126份小豆品种资源表现一定变异性,供试小豆资源变异系数9.31%~58.18%,平均变异系数28.85%;多样性指数2.05~1.72,平均多样性指数1.94,供试资源具有较大变异性及多样性。由相关性及通径分析可知,直接调控单株产量的性状有主茎粗、株高、荚长、粒长、单荚粒数,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小豆资源分为6个类群,分析不同类群特点,为小豆品种筛选及群体构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7个谷子品系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品系96-9207、009-342、94-9071综合表现最好,等权关联度与加权关联度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不同农艺性状对单株粒重的关联度不同,6个农艺性状与穗粒重的关联度排序为:穗重生物产量节数株高穗长千粒重。  相似文献   

15.
由来自我国北方8省(市)177份小豆种质资源组成一个随机样本,在北京地区生态条件下对其14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所研究的14个农艺性状品种间都呈显著或极显著遗传差异;(2)性状间遗传力大小顺序:生育前期和全生育期>百粒重>单株荚数和株高>单株产量和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和荚长>顶蔓及单荚粒数、荚宽、生育后期和有效分枝始节;(3)该小豆地方品种群体各农艺性状在北京地区表现的遗传变异度不同,利用本群体进行新品种选育时,应考虑各农艺性状的表现特点和遗传潜力的大小;(4)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单株产量与百粒重间无显著相关,可看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性状,在北京地区进行系统选育时,可望获得既高产又大粒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小麦根系水提液对不同基因型红小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10个红小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用培养皿测定种子萌发并采用盆栽培养幼苗,取样测定各项指标。[结果]130 g/L小麦根系水提液处理极显著的提高了B1789、白红3号、保红947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2小麦根系水提液使红小豆幼苗的形态指标呈现不同的基因型差异,在测定的形态指标中,保红947、晋红3号呈现出积极的化感效应,与对照相比,极显著的促进了株高、根长的生长,叶面积增大、增加了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3从化感效应综合指数来看,与对照相比,6个红小豆品种在小麦根系水提液下存在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从高到低依次为:保红947遵化红B1789冀红晋红3号保红8824-17白红3号。4小麦根系水提液处理下,各基因型红小豆幼苗的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TTC活力、叶绿素含量均呈现相似的规律:化感促进品种的变化幅度小,而化感抑制品种变化幅度大。[结论]保红947为小麦最佳的接茬品种。  相似文献   

17.
短日照诱导对小豆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短日照诱导对小豆花芽分化的影响,以早熟品种白红2号、中熟品种冀红9218和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材料,分别设置SD-12 h-1 WK(12 h光/12 h暗处理1周)、SD-12 h-2 WKS(12 h光/12 h暗处理2周)和SD-12 h-3 WKS(12 h光/12 h暗处理3周)3种短日照处理,研究不同短日照对小豆生长、开花特性以及不同部位花芽分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短日照诱导降低3个小豆品种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地上部干质量,降低程度为唐山红小豆冀红9218白红2号。短日照诱导缩短小豆的生育进程,且诱导时间越长,生育进程加速就越快,同样,小豆的花芽分化进程加快。3个品种相比较:白红2号冀红9218唐山红小豆。不同部位分析发现,顶部花芽发育速度最慢,中部次之,基部较快。以上结果说明,短日照诱导抑制小豆植株生长而促进小豆的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8.
Using the Jihong 8937 variety of adzuki bean (Phaseolus angularis) as material, two kinds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 (PGRs), PP333 and NAA, were sprayed on the leaves, in order to study their effects on the growing courses,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yields. Three concentrations for each of the PGRs were applied, with a naturally growing plant as the control (CK). Results showed that each concentration of PP333 could advance the developmental course but the NAA was reverse.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PGRs in the whole growing course. The lower and medium concentrations of PP333 could increase th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but the others showed the contrary. The lower and the medium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PGRs could increase the contents of dissolvable protein and chlorophyll, but their higher concentrations had inhabiting effects. Our research also found that their lower and medium concentrations could consistently increase this bean’s yield, but the higher concentration reduced it. As a whole, the medium concentration of PP333 was found as the best combination to improv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adzuki beans.  相似文献   

19.
根据植株形态将小豆划分为:(1)直立型、(2)半蔓生型、(3)蔓生型三种类型。研究表明,小豆植株的花、荚主要分布于植株中、下部,而株型间仍有明显差异。在南京夏播条件下,结荚率直立型最高,成荚数瘦弱型主要依主茎,而紧凑型、扇型为主茎与分枝并重;半蔓生型、蔓生型主要依靠分枝上花成荚,且蔓生型结荚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四川小豆地方品种资源的平均表现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7份来自四川的小豆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形态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和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①四川小豆地方品种的生长习性以直立型为主;②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较大,依次为单株荚数(24.68%)>百粒重(23.71%)>株高(21.06%)>主茎分枝数(19.75%)>单荚粒数(14.13%);③四川小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529。④全生育期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主茎分枝数、荚长、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均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