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分析珠江口浅海重要经济虾类摄食习性的基本特征及营养级变化的基本规律,为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生态系统结构、能量流动和海洋生物食物网研究及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开展南海近海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对2011~2012年在珠江口浅海拖网捕获的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近缘新对虾(Metapenaeus affinis)和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4种经济虾类样品的胃含物进行鉴定和生物学测定,并根据胃含物中饵料生物的重量组成和出现频率,分析这4种经济虾类饵料生物的生态类群及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和营养级.[结果]珠江口浅海4种经济虾类均以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为主要营养饵料,兼食小型游泳动物(包括幼鱼),饵料生物种类在春末夏初期间比秋末冬初更广泛.4种经济虾类的平均营养级为2.43,按食性可划归为第三营养级,属低级肉食性动物.[结论]珠江口浅海的中国对虾、长毛对虾、近缘新对虾和刀额新对虾的营养级与经济鱼类在同一层次,是对该海域鱼类资源的重要补充,其中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饵料的长毛对虾可作为珠江口浅海兼具生物净水功能的主要增殖放流品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评价深圳鹅公湾渔业水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开展南海近海典型渔业水域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12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2013年2月(冬季)和5月(春季)4个季度的生物资源、生态环境调查资料,选取鱼类总种类数、石首鱼科鱼类种类数比例、鲷科鱼类种类数比例、浮游生物食性鱼类种类数比例、底栖生物食性鱼类种类数比例和底栖—游泳生物食性鱼类种类数比例6个指标,构建深圳鹅公湾F-IBI指标体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其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石首鱼科鱼类种类数比例、鲷科鱼类种类数比例、浮游生物食性鱼类种类数比例、底栖生物食性鱼类种类数比例对F-IBI健康状况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大,是主要的评价指标.鹅公湾F-IBI与水温、盐度、化学需氧量(COD)和石油类呈正相关,与pH、溶解氧(DO)、溶解性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43--P)和悬浮物呈负相关,其中与海水盐度、COD和悬浮物显著相关(P<0.01).[结论]基于鱼类总种类数、石首鱼科鱼类种类数比例、鲷科鱼类种类数比例、浮游生物食性鱼类种类数比例、底栖生物食性鱼类种类数比例和底栖—游泳生物食性鱼类种类数比例6个指标构建的鹅公湾F-IBI评价体系具有可靠性,可用于南海近海典型渔业水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估.  相似文献   

3.
<正>1.套养肉食性鱼类品种在同一口池塘中,适当套养一些规格小于主养鱼类的肉食性鱼类,如鳜鱼、乌鳢(黑鱼)、加州鲈鱼、鲇鱼等,利用这些鱼类,既可以清除池塘里的经济价值低的小型野杂鱼,将它们转化为优质水产品,又可为放养鱼类减少争食、争氧对象,提高养殖鱼类的产量。每667平方米水面可套养肉食性鱼类10~30尾。2.主养怕冷的品种即养热带鱼、虾,如  相似文献   

4.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对2011年9月至11月期间利用浙江千岛湖主要渔具之一的刺网采集的渔获物开展了食物源和营养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千岛湖鱼类主要食物源的δ13C值跨度范围较大(-29.7‰~-23.9‰),其中浮游植物的δ13C值最高,颗粒有机物(POM)的δ13C值最低。食物源的δ15N值变化范围较小,以浮游植物最高(8.5‰),颗粒有机物最低(5.1‰)。与食物源的同位素值分布趋势相反,消费者的δ13C值浮动范围相对较小(-29.7‰~-21.6‰),而δ15N值的浮动范围相对较大(5.1‰~14.8‰)。消费者的营养级从1.9到3.6,分属于3个营养等级,鱼类的营养级全部分布在第3到第4营养级之间,且与其食性特征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是两种外来种鱼类中的一种草食性鱼类团头鲂的营养级却高达3.4,而肉食性的斑点叉尾的营养级则仅为3.0,说明其在千岛湖的食性均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的结果还表明千岛湖水体中的碳源主要是浮游植物。  相似文献   

5.
张婷  向刚  龙胜兴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14):125-132
通过调查珠江广州虎门段鱼种分布,并利用脂肪酸生物标记探究珠江广州虎门段鱼类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结果表明,奇氏罗非鱼(Tilapia zillii)、鲮(Cirrhinus molitorella)、下口鲶(Hypostomus plecostomus)、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赤眼鳟(Squliobarbus curriculus)、鲫(Carassius aurat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红狼牙鰕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七丝鲚(Coilia grayi)和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是珠江广州虎门段水体中常见的鱼种,鱼体中主要脂肪酸由饱和脂肪酸C14∶0、C15∶0、C16∶0、C17∶0、C18∶0,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ω7、C18∶1ω9、C20∶1ω11,多不饱和脂肪酸C18∶2ω6、C16∶3ω3、C20∶2ω6、C20∶4ω6、C20∶5ω3和C22∶6ω3组成,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 001.49~97 634.47μg/g,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 161.09~170 924.8μg/g,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59.99~98 269.52μg/g。脂肪酸生物标记表明,胡子鲶(Clarias fuscus)、海南红鲌(Erythroculter pseudobrevicauda)、革胡子鲶(Clarias lazera)、斑鳢(Channa maculate)、月鳢(Channa asiatica)、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花鲈、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赤眼鳟、鲫、鳙(Aristichthys nobilis)、七丝鲚、鲻(Mugil cephalus)、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鲢、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奇氏罗非鱼等鱼类主要摄食附着生物、底栖生物、浮游动物及浮游植物,且肉食性特性随体重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6.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的消化道可分为口、食道、小肠和直肠,没有明显的胃结构。文章探讨了半滑舌鳎消化道的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拉氏南美南极鱼Patagonotothen ramsayi为南极鱼科中数量最多、生态地位非常重要的次南极鱼种,为了解拉氏南美南极鱼的营养动力学与生态功能,利用脂肪酸生物标记法探究了该鱼种的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结果表明:从西南大西洋拉氏南美南极鱼肌肉中共检测出16种脂肪酸,其中含量较高的脂肪酸包括C_(16∶0)、C_(18∶1n9)、C_(20∶5n3)(EPA)和C_(22∶6n3)(DHA),DHA平均含量显著高于EPA(P0.05);多种特征脂肪酸含量与体长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7种脂肪酸含量与体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而指示摄食对象营养级高低的DHA/EPA值与体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研究表明,拉氏南美南极鱼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其肉食性特性随体长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8.
一、网箱养鱼所需的自然条件 (一)水质条件 要求水质好、无污染,水质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透明度是养殖水体水质好坏的一个常用指标,它是指光线透人水层的深度,其大小与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及藻类的多少有关.透明度大、洁净的水溶氧丰富,适合于网箱养殖吃食性鱼,如鲤鱼、草鱼、蝙鱼、团头鲂、斑点鲴、罗非鱼等.透明度在30~50cm的水是富营养化水体,适于网养滤食性鱼类,又适于网养吃食性鱼类.透明度在30cm以下,如确系是由于浮游生物所致,则可以网养滤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9.
对珠江河口生物样品中多溴联苯醚(PBDEs)的含量进行了检测.所采集的鱼类(鱼、大黄鱼、银鲳、舌鳎、龙头鱼),虾类(刀额新对虾、近缘新对虾)及虾蛄类生物样品肌肉组织中10种PBDEs(BDE28,47,66,100,99,85,154,153,138,183)的含量分别为37.8~407.1 ng·g-1(脂肪归一化浓度)、49.0~239.1 ng·g-1和142~444.5 ng·g-1.所有样品中,BDE47相对含量最高,其相对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湖湾附近海域2016年4个季度鱼类群落结构和营养级指数季节变化。[方法]以Pielou指数、Shannon-Win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描述鱼类群落多样性特点。采用Pinkas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计算鱼类群落优势种的组成。运用ABC曲线法分析鱼类群落的季节变化。[结果]各季节调查共计捕获鱼类83种,其中肉食性鱼类占84.34%,底层鱼类占59.04%,暖水性鱼类占75.90%。各季节间优势种变化较为明显。在时空分布上,生物量密度和尾数密度最高均出现在夏季,生物量和尾数密度四季总体上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趋势。多样性方面,夏、秋季鱼类种类组成相对较为丰富,冬季生物量优势度最高。2016年度平均营养级指数为3.427,秋季高营养级鱼类平均体质量最高。[结论]甲湖湾海域鱼类以中、高级肉食性为主。鱼类年度平均营养级属于中级水平。海域渔业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安全食品战略体系及其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我国安全食品发展状况及其演变过程,分析了我国各类安全食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目前发展安全食品的类型与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战略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食物观要求把牢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以可持续发展为本质要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对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面临资源约束加剧、供需数量与质量等结构性矛盾突出、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等一系列挑战,端稳端牢中国饭碗、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面临诸多考验,树立大食物观具有强大的时代必要性和紧迫性。要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基础,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着力推进人才培养,为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提供要素支撑。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引导居民调整膳食结构,优化农业支持政策,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纳米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纳米科技是在纳米尺度理解、控制和操纵物质世界的一项科学技术,已在材料、化工、医药、食品、能源等领域得到应用.对纳米技术在食品加工、食品包装和食品分析检测上的应用研究以及纳米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过敏原问题食品是对公众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潜在威胁之一。澳大利亚作为食物过敏率较高的国家,早已对过敏原问题食品实施召回,分析澳大利亚过敏原问题食品召回管理和现状,对我国建立过敏原问题食品召回体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通过梳理澳大利亚过敏原问题食品召回的相关法规、指南和通告,总结了过敏原问题食品召回管理系统;整理了澳大利亚1998—2020年4月间的过敏原问题食品召回数据,并分析了过敏原问题食品召回现状。虽然澳大利亚过敏原问题食品召回管理系统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形成了闭环循环系统,但过敏原标签问题仍是过敏原问题食品召回的主要原因,企业过敏原标签管理仍需完善。最后从我国需建立相对独立的食品过敏原管理体系、确定适用我国国民体质的食品过敏原范围、完善过敏原问题食品召回计划及指南规范、完善过敏原问题食品召回信息反馈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牡丹江市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有非常好的生态优势,但也存在着企业规模小,扶持资金不足等问题。因此,牡丹江市应通过高端规划,加大扶持资金投入,扶强本地企业,引进外埠强企,加强监管等措施来发展绿色有机产业。  相似文献   

16.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与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论述了绿色食品的产生背景、发展概况及其标准体系中各类别标准的特点及在保证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指出了我国目前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概略介绍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情况,并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对读者了解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联系与差别,了解绿色食品的本质特征,把握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思路,都会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洪凯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2):96-99,103
本文从粮食的生产、流通、储备,分析广东省的粮食安全问题,对广东近期粮食安全的目标、供求进行了预测和评价;提出了广东省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即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适度扩大储备规模,合理调整粮食储备品种结构,完善市场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8.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事关全民福祉,也有利于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和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文以江西省为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当前食品产业的现实基础和存在问题,探索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和支持政策。研究表明,近年来食品产业的发展规模得到显著提升,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制度在逐渐完善,市场监管力度和技术创新实力在不断加强,绿色产业链条在不断健全。但仍存在食品产业链条不强、食品出口竞争力不强、食品安全监管有待提升等问题。为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优化食品产业结构布局、加强食品产业科技创新、提升食品产业品牌价值、推动食品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加强食品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实施路径。同时,需要给予更多政策去引导食品企业明确品牌定位,鼓励开拓国内外市场;完善市场投融资机制,助力食品企业提质发展;完善食品监管体系建设,建立食品安全全过程追溯机制;制定和推行绿色生产标准体系,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认可度。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管理与科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球食品安全事件出发,说明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针对新世纪食品安全管理部门面临的挑战,系统总结并分析了国际食品安全科技与管理研究的进展情况。强调了食品安全科学与技术研究在建立、强化或改进国家食品安全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以风险分析为核心,以风险评估为科学依据的食品安全体系已基本形成。阐明必须进行国家食品管理机构改革,通过实施国家食品安全战略,建立统一、连续、高效的国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来保障食品安全。文章还说明为应对全球食品安全紧急突发事件及公共健康必须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应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的公共教育和消费者参与来维护和保持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分析了现有食品追溯系统面临的问题,结合区块链的几个主要特征,阐述了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引入区块链技术带来的革命性改变,变人的信任为机器的信任,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信任难题,实现安全可信任的食品追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