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探讨了饲料中不同糖脂比(CHO∶L)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6组等氮等能的半纯和饲料投喂黄颡鱼幼鱼,其CHO∶L分别为1.11、1.67、2.45、3.63、5.58和9.50,网箱养殖8周。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CHO∶L对幼鱼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氮保留率和能量保留率均随着CHO∶L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且均在CHO∶L为3.63时达最大值。肝体比、脏体比、全鱼水分含量、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均随饲料CHO∶L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全鱼、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降低,而胴体率、肥满度、全鱼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则均无显著变化。胃、肠道淀粉酶活性随着饲料CHO∶L的升高显著升高,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蛋白酶活性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此外,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以及肝脏脂蛋白脂酶、肝脂酶和总脂酶活性均随着CHO∶L的升高显著降低,而游离脂肪酸含量则无显著变化。对增质量率和饲料中糖与脂肪水平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得出黄颡鱼幼鱼饲料的适宜糖和脂肪水平分别为29.16%和7.94%,最适CHO∶L为3.67。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糖水平对1龄团头鲂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配制6组等氮等脂的日粮,其糖水平分别为20%、25%、30%、35%、40%和45%(质量分数)。试验鱼饲养于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玻璃纤维水族缸:3.0 m×1.0 m×0.8 m),日投喂3次,试验期为8周。[结果]糖水平对摄食率和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蛋白效率比和氮保留率均显著受糖水平影响(P0.05),其随着糖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35%水平时达到最高。饲料系数同样显著受糖水平影响(P0.05),并在35%水平时为最低。随着糖水平升高,脏体比、肝体比、腹脂率和能量保留率均显著升高(P0.05)。糖水平对全鱼和胴体的蛋白、灰分含量以及肌糖原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全鱼水分含量随糖水平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而脂肪和能量含量显著升高(P0.05)。胴体水分和脂肪含量以及肝脏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全鱼一致。胰岛素水平受糖水平影响较小(P0.05),而肝糖原含量和血糖水平却显著受糖水平影响(P0.05),并在40%水平时达最高。皮质醇含量随糖水平升高显著升高(P0.05),溶菌酶活性和免疫球蛋白含量随糖水平的升高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1龄团头鲂最适糖水平为31.94%。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不同蛋白质糖比(P∶CHO)对草鱼幼鱼脂肪代谢及应激机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以饲料蛋糖比为影响因素,共配制了6组等脂等能饲料,对应的蛋糖比分别为200,150,114,088,067和050。试验鱼饲养于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日投喂3次,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草鱼幼鱼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随着饲料P∶CHO的下降显著升高。肝脏脂蛋白脂酶、肝脂酶、总脂酶、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和苹果酸酶活性均随着饲料P∶CHO的下降显著升高。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随着饲料P∶CHO的降低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血浆皮质醇含量随着饲料P∶CHO的降低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溶菌酶活性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当饲料P∶CHO为088时,草鱼幼鱼血浆总蛋白及球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P∶CHO最低组,但与其他4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试验表明,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升高,过多的糖类可转化为脂类,最终导致血液中血脂含量的升高。此外,较高的蛋白质及糖水平均会引起草鱼应激反应,造成其免疫机能受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投喂高脂饲料草鱼幼鱼生长、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平均初始体质量为(45.13±2.78)g/尾的健康草鱼幼鱼7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第1组为基础组,饲喂基础饲料(脂肪水平为5.09%),第2组为高脂组,饲喂高脂饲料(脂肪水平为8.25%),其余4组为牛磺酸添加组,分别饲喂添加200,700,1 200和1 700mg/kg牛磺酸的高脂饲料,养殖65d后,测定草鱼体质量和体长,并采集尾静脉血样、肝胰脏和肌肉样品,用于测定草鱼幼鱼生长、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1)与基础组相比,高脂组草鱼脏体指数(VSI)、肌肉粗脂肪含量、肝胰脏和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空壳率(ESR)、肝胰脏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2)与高脂组相比,添加700mg/kg牛磺酸显著提高了鱼体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R)(P0.05);添加1 700mg/kg牛磺酸显著降低了VSI(P0.05);700~1 700mg/kg牛磺酸分别显著提高了ESR,降低了肌肉中粗脂肪含量(P0.05);在抗氧化酶活性方面,200~1 200和700~1 700mg/kg牛磺酸分别显著提高了肝胰脏SOD和CAT活性,1 200和700mg/kg牛磺酸分别显著提高了血清中SOD和CAT活性(P0.05);当牛磺酸添加量分别为700~1 200,200~1 700mg/kg时显著降低了肝胰脏、血清中MDA含量(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投喂高脂饲料显著降低了草鱼幼鱼的肌肉品质和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投喂添加适宜剂量(700~1 200mg/kg)牛磺酸的高脂饲料促进了草鱼幼鱼的生长,改善了肌肉品质,提高了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钙和磷对七彩神仙鱼生长、体组成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4个钙水平和3个磷水平,共配制12组饵料进行8周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幼鱼存活率随饵料中磷水平的升高而显著降低。磷添加量为0. 5%或1. 0%时,体质量特定生长率随着钙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下降。不添加钙时,磷的添加能显著提高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但添加量为1. 0%和0. 5%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幼鱼体长特定生长率随着钙的添加显著降低,且钙、磷添加量分别为0%和1. 0%的组具有最大均值,同时该组体长/体高比值最小。饵料中钙、磷水平对全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幼鱼肠道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力随着钙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下降。钙和磷的单独添加对肠道淀粉酶无显著影响,但两者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磷添加量为1. 0%时,淀粉酶活力随饵料钙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钙和磷对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有显著交互作用。不添加磷时,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随着饵料中钙水平的升高而降低。以增重率、体重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综合考虑,七彩神仙鱼幼鱼饵料中钙和磷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0%和0. 5%。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团头鲂幼鱼饲料中维生素B_2的最适需求量及维生素B_2水平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抗氧化功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将鱼随机分为6组,投喂不同水平的维生素B_2,分别为1.66、2.83、4.29、6.15、8.37、11.28 mg/kg的半纯合饲料,每日3次,饱食投喂12周。结果表明,饲料中维生素B_2水平对团头鲂幼鱼饵料系数、存活率和形体指标均无显著影响。当饲料中维生素B_2水平从1.66 mg/kg升至6.15 mg/kg时,团头鲂幼鱼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增加;当维生素水平进一步升高时,则显著下降。饲料中维生素B_2水平对团头鲂幼鱼全鱼的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水平均无显著影响。团头鲂幼鱼全鱼粗脂肪水平在饲料中维生素B_2水平由1.66 mg/kg升至6.15 mg/kg时则显著升高;当维生素B_2水平进一步升高时,则显著下降。当饲料中维生素B_2水平从1.66 mg/kg升至4.29 mg/kg时,团头鲂幼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含量,以及肠道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升高,当维生素B_2水平进一步升高时,则显著下降;丙二醛含量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根据团头鲂幼鱼增质量率、肝脏维生素B_2沉积量和肝脏D-AAO活性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团头鲂幼鱼饲料中维生素B_2最适添加量分别为5.21、4.65、6.02 mg/kg。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高脂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半胱氨酸及牛磺酸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脂肪代谢的影响,在高脂(16%)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1.5%的蛋氨酸、半胱氨酸和牛磺酸制成4种等氮等脂饲料。试验选用平均初始体质量为(7.98±0.02)g的大菱鲆幼鱼为研究对象,每组饲料投喂3个重复桶,每桶30尾鱼;在室内流水系统中进行为期56d的摄食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在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肝脏粗脂肪含量在牛磺酸组最低,显著低于半胱氨酸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在牛磺酸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饲料中含硫氨基酸的添加降低了鱼体EPA含量,牛磺酸升高了鱼体C18:2n-6和C18:3n-3含量。饲料中含硫氨基酸的添加显著影响了大菱鲆肝脏脂代谢基因表达,蛋氨酸升高了脂肪酸从头合成相关基因(FAS)的表达;半胱氨酸升高了甘油酯生成相关基因DGAT1的表达,而牛磺酸降低了脂肪合成相关基因(ACACβ、FAS、SREBP1、PPARα1、PPARγ和LXRα)的表达。生长方面,终末体重在牛磺酸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但各处理组间成活率、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在大菱鲆高脂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半胱氨酸及牛磺酸对大菱鲆脂代谢具有调节作用,牛磺酸具有降低肝脏脂肪含量的作用,而半胱氨酸具有升高肝脏脂肪含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VA对草鱼幼鱼生长、体成分和转氨酶活性的影响,以确定草鱼饲料中VA适宜的添加量。【方法】采用酪蛋白和脱脂豆粕为蛋白源、白糊精为糖源、玉米胚芽油和大豆油为脂肪源的半纯化饲料作为基础饲料,配制VA水平为0(对照组),810,1 620,2 520,3 224,3 980,7 950,16 386 IU/kg的8组试验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10.79±0.52) g的草鱼12周,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40尾,试验结束后测算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鱼体营养成分以及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等指标。【结果】对照组的草鱼幼鱼,在试验后期有8.33%出现眼球突出、尾鳍充血的症状,添加VA试验组的草鱼未出现类似症状;饲料中VA含量在0~1 620 IU/kg时,体质量增长率随饲料中VA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饲料中VA含量>7 950 IU/kg时,体质量增长率显著降低(P<0.05);特定生长率的变化趋势与体质量增长率类似,而饲料系数变化趋势与体质量增长率相反;VA对草鱼成活率和全鱼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饲料中缺乏VA会显著降低血清中ALP的活性,同时显著提高GPT和GOT的活性(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缺乏VA会引起草鱼幼鱼眼球突出、尾鳍充血和肝功能异常,饲料中添加适量的VA会促进草鱼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但过量的VA会降低草鱼幼鱼的生长速度。对草鱼体质量增长率与饲料中VA含量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可知草鱼幼鱼获得最佳生长时对VA的需要量为1 653 IU/kg,同时建议饲料中VA含量不宜超过7 950 IU/kg。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盐度、温度和饵料种类饲养条件下测定了台湾红罗非鱼幼鱼( 体重11.26~45 .56 g) 鱼体的生化成分和含能量。结果表明:在任何条件下台湾红罗非鱼幼鱼鱼体含水量与其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比能值分别存在显著的负线性相关关系,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也分别与比能值显著相关,其中含水量与比能值的相关系数最高。因此,用含水量估计鱼体的生化成分及比能值简单可靠,鱼体生化成分受盐度和饵料等生态因子的影响,脂肪含量受盐度的影响有一定的变化规律,饵料种类( 日本刺沙蚕、混合藻液和颗粒饵料) 对鱼体生化成分的影响非常显著,对比能值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以日本刺沙蚕为饵料的鱼体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比能值均高于其他2 组,而摄食颗粒饵料的鱼体营养成分含量均最低  相似文献   

10.
养殖银鲳幼鱼体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分析了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在不同生长阶段(2006年6-9月)的体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人工养殖银鲳在进入幼鱼阶段初期,其体脂含量相对较低,随幼鱼的生长体脂含量逐渐升高,自7月底至9月银鲳幼鱼体脂含量一直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且显著高于6月至7月中旬期间的体脂含量(P<0.05).在进入幼鱼阶段的初期 (6月),鱼体饱和脂肪酸(SFA)含量相对较低,显著低于7至9月间的SFA含量(P<0.05).幼鱼初期时的多不饱和脂肪 (PUFA) 含量及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含量处于较高的水平,但随着幼鱼的生长,鱼体PUFA与HUFA 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至8月份时鱼体二十碳五烯酸(EPA)与花生四烯酸(ARA)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幼鱼初期时的水平(P<0.05).但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在试验期间无明显的变化(P>0.05).  相似文献   

11.
伊犁马主要体尺性状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昭苏种马场1995年的原始资料和2006年测定的700多匹不同年龄伊犁马的体尺进行统计发现,伊犁马的体高增加,体长率、胸围率、管围率减小,体尺和体型更加接近理想的骑乘马;体成熟年龄提前;作为群牧马,其身体生长发育规律与舍饲马的生长发育情况有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12.
在大量试验基础上,对预制板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复合掺用引气剂和减永剂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有效措施,使混凝土抗冻等级大于F200,抗渗等级大于W10。预制混凝土板宜采用较高砂率,试验采用36%的砂率,使混凝土板质量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3.
应用逐步引入剔除法对毛竹受雨雪冰冻灾害程度的海拔、坡度、坡位、坡向、土壤深度、经营管理、竹林密度等因子与折断率、倒伏率、受损率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经检验F>F0.01,P<0.01,偏回归系数(bi)均为显著或极显著,说明回归方程均有极显著意义。通过标准偏回归系数(b′i)检验自变量的主次关系,表明影响折断率的主导因子及各因子的主次关系为海拔>土壤深度>坡位>坡度,海拔、坡度与折断率呈正相关,坡位、土壤深度与折断率呈负相关;影响倒伏率的主导因子及各因子的主次关系为竹林密度>坡度>经营管理>土壤深度,坡度、经营管理与倒伏率呈正相关,竹林密度、土壤深度与倒伏率呈负相关;影响受损率的主导因子及各因子的主次关系为土壤深度>坡度>海拔>竹林密度>经营管理,海拔、坡度、经营管理与受损率呈正相关,竹林密度、土壤深度与受损率呈负相关。说明回归模型可用于毛竹折断率、倒伏率和受损率预测。  相似文献   

14.
θmax较大时CPC装置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指出了复合抛物面聚光集热器在θmax较大时的应用价值,计算了θmax较大时复合抛物面聚光集热器的聚光比、高度比等。  相似文献   

15.
在编辑《中国牦牛文献题录》过程中,检索了《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和《全国报刊索引》,以及进行了相应的联机检索。比较了两种中文核心期刊在检索时的查全率和查准率,从其变动中分析了影响查全、查准率的因素,以期从根本上改进中文检索工具的检索效率。  相似文献   

16.
树脂包衣尿素氮溶出率与包衣率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树脂包衣尿素氯素释放原理,探讨了树脂包衣尿素在不同包衣率的情况下氯素养分的释放特征,以探明其释放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包衣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包衣率与树脂包衣尿素的氯释放速率成反比。  相似文献   

17.
针对衡量文献信息检索效果的主要技术指标查全率与查准率,提出了以灵活运用算符为基础的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的文献信息检索方法。文献检索中产查全率和查准率对检索人员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查全率如果达不到标准,检索者就查不到想要的信息,从而影响工作的正常进度;查准率如果达不到要求,那么检索者得到的信息就会具有很强的模糊性,而得到的信息也没有太大的用处。在以后的工作中,查全率和查准率必须得到全面提升,并且在客观上对检索者的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评价的指标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该指标体系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全面分析了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的不足,从城市绿地空间结构类型、提高城市道路绿量的措施和方法、城市道路绿量定量研究的方法、城市道路绿量与道路其他环境因子的关系、影响绿视率的因素、绿视率与其他绿化评价指标的关系、提高绿视率的措施等方面论述了绿量、绿视率等指标的优点.研究表明,将绿量、绿视率纳入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用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绿量及绿视率等4个指标综合评价道路绿地,代表着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以生长在长江滩地、不同倾斜角度的Ⅰ-69杨为实验材料,分析了杨木旋切单板的性质。结果表明:在所选的杨树中,在旋切单板中,从髓心向外方向的起毛率和变形率明显严重。  相似文献   

20.
在详细调查昆明城区主要道路常见绿化植物的基础上,进行各个绿色度量值指标的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城区各调查道路绿地率相差不大,除正义路外均超过了30.00%;绿视率差异也较小,正义路最低,北门街最高;但是绿化覆盖率则波动较大,正义路最高,鼓楼路最低。正义路的单株悬铃木三维绿量平均水平最高,鼓楼路的单株女贞三维绿量平均水平最小;常见绿化树种三维绿量与冠幅大小的相关性较大,与株高的相关性次之,与胸径的相关性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昆明市园林绿化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及为提高城市道路绿化水平,改善城市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