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薯蓣属植物亲缘关系及薯蓣科植物系统地位,丰富药用植物穿龙薯蓣(Discorea nipponica)的生殖特征研究,并为后续栽培育种等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利用快速石蜡制片技术分别对穿龙薯蓣雌雄花进行制片,对其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系统地显微观察。【结果】穿龙薯蓣为单性花、雌雄异株。雄蕊6,花药4室;小孢子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主要为四面体形,兼有左右对称形和交叉(十字)形;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花粉。花药壁由外到内依次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中层细胞自小孢子母细胞时期逐渐分解扁平,绒毡层细胞在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开始解体;花粉囊开裂时中层、绒毡层消失,药室内壁纤维状增厚,表皮仅有干枯的残迹;花药壁发育类型为单子叶型,绒毡层发育类型为腺质型。雌花子房下位,3室,中轴胎座,每室生2枚倒生胚珠;胚珠具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由造孢细胞发育而来;大孢子四分体线性排列,珠孔端3个退化,仅合点端一个发育;成熟胚囊为7胞8核,中央细胞的形成早于卵器和反足细胞的细胞化;胚囊发育类型为单孢子蓼型,成熟雌配子体中助细胞体积小于卵细胞;反足细胞形成后不再进行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红花玉兰(Magnolia wufengensis)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显微观察,探讨其自然状态下结籽率低的原因。【方法】于2012年5月红花玉兰花芽分化开始每月采花芽1次,直至次年开花,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片,对红花玉兰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详细的细胞学观察。【结果】红花玉兰雌蕊成熟时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为单胞子发生型,成熟胚囊为7胞8核胚囊,蓼型胚囊发育方式。雄蕊花药四室,腺质型绒毡层,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结论】红花玉兰大、小孢子发生以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未见异常现象,因此该物种雌、雄蕊发育不是导致其濒危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苦荞花药4室,花粉囊壁由表皮、药室内壁、1层中层和1层绒毡层组成;小孢子四分体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胚珠直立、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四分体直线型、合点端为功能大孢子、蓼型胚囊;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前期慢、后期快,小孢子四分体时期才能见大孢子母细胞,功能大孢子形成于2细胞花粉形成期,但也随着花粉壁加厚和发育成熟,功能大孢子很快分裂发育成成熟胚囊。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羊奶果的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孢子的发生滞后于小孢子,小孢子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Ⅰ期时,大孢子的发生还只处于孢原细胞时期,授粉后,大孢子可能受到某种刺激作用而加速发育,二者的发育进程和谐且都较快,一般在7 d之内完成.绒毡层发育为腺质型,胞质分裂为同时型,成熟花粉为3细胞型.倒生胚珠,基底胎座,厚珠心,双珠被,蓼型胚囊,孢原细胞直接长大成大孢子母细胞、反足细胞退化早.  相似文献   

5.
四倍体刺槐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积累四倍体刺槐生殖生物学资料和为四倍体刺槐遗传改良奠定基础,对四倍体刺槐的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倍体刺槐花药壁由孢原细胞分裂形成的初生壁细胞发育而来,中层较早解体,绒毡层发育属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多形成四面体型的四分体,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胚囊发育为蓼型,成熟胚珠为双珠被、厚珠心、弯生型胚珠,靠近合点端的大孢子为有功能大孢子,成熟胚囊为8核.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单倍体育种中,分析加工番茄花器官形态,鉴定小孢子发育时期,为花药离体培养外植体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以加工番茄(杂交组合C1、C2和C3)为材料,研究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花器形态与细胞学形态。【结果】加工番茄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官形态密切相关,同一品种不同小孢子发育时期花器官形态不同;C1花蕾长度在小孢子单核靠边期大于其它 2个杂交组合;相同小孢子发育时期不同杂交组合花器形态基本相同。【结论】加工番茄杂交组合C2和C3花蕾长度为5.00~5.99 mm ,C1花蕾长度为6.00~6.99 mm时小孢子发育时期为单核靠边期。单核靠边期细胞学特征为细胞呈正圆形,细胞核靠近细胞壁和显现萌发孔。花器形态为花蕾膨大、微微张开、萼片黄绿色,花药颜色为黄绿色易剥离。  相似文献   

7.
【目的】水稻小孢子发育过程直接影响成熟花药的育性,进行系统的细胞学研究揭示不同发育时期的结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结合形态观察与光镜分析,运用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技术,分别对小孢子发育过程中水稻花药外表皮角质层的发育过程以及内部细胞的形态发育进行了系统观察和分析。【结果】(1)在花粉发育过程中,绒毡层细胞结构变化最为明显。减数分裂前期,绒毡层细胞结构完整,随着减数分裂的进行,绒毡层细胞质浓缩,细胞内呈现空泡化,内质网清晰可见,此后逐渐消失。(2)空泡期早期花药表皮细胞外部逐渐增厚,最终形成具有保护功能且对花药正常发育至关重要的角质层。(3)乌氏体作为绒毡层细胞向雄配子体运输物资的直接通道,是在小孢子早期在绒毡层靠近雄配子体侧开始形成,参与绒毡层细胞内脂肪酸以及其他营养物质的运输。(4)在乌氏体形成的同时,小孢子外壁物质快速沉积,最后形成小孢子外壁结构。【结论】本研究观察了花药发育多个关键时期的细胞学特征,且发现了不同组织与功能相关的精细结构,对花药发育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白菜花药发育中绒毡层与小孢子的细胞形态,为研究大白菜核不育花药败育机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大白菜核不育近等基因系10L03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法和TUNEL法对可育和不育花药的细胞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大白菜核不育花药败育起始于减数分裂期绒毡层结构异常,小孢子在四分体时期开始败育;不育发生后,伴随着绒毡层细胞异常膨大,严重空泡化,提前降解,小孢子变形干瘪而死亡;不育与绒毡层提前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有关,绒毡层PCD过程失控,导致绒毡层爆发性提前降解,影响绒毡层对小孢子进一步发育的营养供应。【结论】不育四分体不能及时释放单核小孢子而影响小孢子的进一步发育,是导致小孢子败育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早春开花植物侧金盏(Adonis amurensis Regel et Radde.)大、小孢子的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侧金盏花药壁由外向内分为表皮、药室内壁、2层中层和绒毡层,其发育方式为典型的双子叶型;绒毡层类型为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左右对称形或正四面体形。成熟花粉粒大多数为二细胞型,少数为三细胞型,具有三条萌发沟。子房为单心皮,单室,横生型胚珠,厚珠心,双珠被。大孢子母细胞由造孢细胞发育而来,多数情况下合点端第一个大孢子分化为功能大孢子。成熟胚囊为8细胞8核的蓼型胚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银腺杨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和胚囊的发育进程进行研究,为确定染色体加倍的有效处理时期提供细胞学参考,以提高通过雌配子染色体加倍途径选育三倍体的效率。【方法】2014年1月采集银腺杨雌花枝进行水培,48h后每隔3h采集花芽样品。采用石蜡切片法对银腺杨的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及胚囊发育进程进行研究,同步观察雌花芽的外部形态。【结果】银腺杨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及胚囊发育进程与花芽的外部形态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花序微露时,大孢子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细线期;1/2花序伸出芽鳞,发育到减数分裂中期Ⅰ;花序全部露出、长约1.55cm左右时,进入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授粉前12h,功能大孢子进入胚囊发育时期,雌蕊柱头开裂角度约180°时发育到单核胚囊;授粉后24h,柱头褐色,发育到二核胚囊;授粉后36h,柱头开始萎蔫,发育到四核胚囊;授粉后60h,柱头干枯,发育到八核胚囊。【结论】根据银腺杨雌花芽外部形态可判断其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及胚囊发育时期,以适时进行染色体的加倍处理;同时,银腺杨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和胚囊发育进程呈现出明显的不同步性,同花芽的不同小花及同一小花的不同胚珠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发育差异,这一特点对种群进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综合运用光镜、扫描、透射电镜技术 ,观察兰靛果忍冬的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 ,花药壁发育属于基本型 ,变形绒毡层 ,四分体呈四面体型排列 ,小孢子母细胞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 ,3- c型花粉。柱头表面具大量乳突细胞 ;花柱细长 ,上部具明显的花柱道 ,下部实心 ,有发达的引导组织 ;子房下位 ,倒生胚珠 ,具珠被绒毡层 ,薄珠心 ,蓼型胚囊  相似文献   

12.
番茄大、小孢子的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番茄大、小孢子的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结果表明:番茄花粉母细胞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呈正四面体型,番茄绒毡层细胞是同型的,均来自初生壁内层,为腺质绒毛层,小孢子继续发育2-细胞花粉: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雌蕊为湿型柱头、实心花柱、倒生胚珠、单珠被,胚囊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直线排列的四分孢子,珠孔端1个继续发育为功能大孢子,其余3个退化。胚衰发育为苡蓼形。  相似文献   

13.
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大花铁线莲(Clematis patens)的花芽分化及花器官发育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花铁线莲的花芽分化时期可分为营养生长期、花芽分化初期、萼片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5个阶段。花芽分化始于4月下旬,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花期;大花铁线莲的花药4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1~2层)和绒毡层所组成。小孢子母细胞胞质分裂方式为连续型和同时型并存。小孢子四分体为左右对称型或四面体型,花粉为2-细胞型;大花铁线莲的子房1室,单珠被,倒生胚珠,大孢子四分体为直线型,其中合点端的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胚囊为蓼型发育。  相似文献   

14.
商陆大小孢子的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商陆不同发育阶段花器官的解剖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其胚珠是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型,次生造孢细胞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三分体即3个大孢子,合点端的大孢子发育为胚囊,胚囊蓼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的列方式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是2-细胞型。  相似文献   

15.
菠萝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孢子主要呈左右对称型或交叉型,侄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胚囊母细胞产生线状四分体。合点端一个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属蓼型。  相似文献   

16.
黑穗醋栗雌雄配子体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观察花芽分化的基础上,作者对黑穗醋栗(Ribes nigrum L.) 的大小孢子及雌雄配子体发育作了详细观察:1.小孢子发生属同时型,呈四面体形排列。花药开裂时,花粉为2—细胞型。光学显微镜观察,可见成熟花粉囊内存在着大量乌氏体颗粒;2.雌配子体发育属单孢子胚囊、蓼型。合点端具有“帽”状的承珠盘;3.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进程有明显的差异:小孢子与雄配子体发生较早,持续时间较长;而大孢子和雌配子体发生较迟,但发育较快,二者在开花前均完成发育。  相似文献   

17.
水曲柳大小孢子发生、雌雄配子体发育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石蜡切片对水曲柳孢母细胞减数分裂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观察,揭示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解剖学特征,并通过与相关类群的胚胎学特征比较探讨其系统学意义. 结果表明:水曲柳花药4室,药壁发育属双子叶型,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 子房2室,每室2个倒生胚珠,具单珠被,薄珠心. 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大孢子呈直线形排列,其中合点端的大孢子具备继续发育的功能. 蓼型胚囊. 其雄蕊先熟,散粉时,雌配子体还未发育成熟,处于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阶段. 从目前雌、雄配子体形成和发育的资料来看,木犀科的胚胎学特征与玄参目较为接近,与龙胆目系统学关系较远,并就它们的胚胎学特征的系统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红丁香在北京城区引种栽培条件下种子败育发生的时期,对其有性生殖过程进行了形态和胚胎发育解剖观察。授粉试验显示,北京市植物园引种栽培的红丁香人工自花授粉及去雄套袋授粉均未坐果,人工异花授粉坐果率为31.86%,天然授粉坐果率为8.32%,表明栽培条件下红丁香自交不育,传粉媒介不足导致坐果率低,但是各种授粉方式均未获得种子。胚胎发育过程解剖观察显示:红丁香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腺质绒毡层,胞质分裂为同时型,2-细胞成熟花粉;倒生胚珠,单珠被,薄珠心,胚囊发育为蓼型,核型胚乳,胚发育类型为紫菀型,先后形成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和子叶胚;但后期子叶胚发育停滞,其细胞逐渐降解,随后胚乳细胞也出现降解。可见,栽培条件下红丁香大小孢子及雌雄配子体发育、传粉受精过程、胚胎发育初期均正常,但后期胚、胚乳均发育停止,是红丁香引种栽培条件下种子败育的关键环节,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灯笼果(RibesgrossulariaL.)的大小孢子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花药为4个孢子囊,药壁发育属基本型.腺质绒毡层细胞具多核,小孢子母细胞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呈四面体型或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胚珠倒生,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四分体多呈T型排列,合点端的为功能大孢子.偶见合点端2个同时为功能大孢子,蓼型胚囊,次生极核常偏于合点端,并具承珠盘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