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本文探究了短支烟在加工过程中烟丝结构变化的关联性为给制丝工序烟丝结构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灰色关联法和聚类分析对短支卷烟生产线上切丝后,烘丝后,加香后,卷烟机料斗处的烟丝结构之间进行分析并与常规卷烟进行对比。[结果]①短支卷烟切丝后4.0~7.0、2.5~3.35 mm的烟丝与烘丝后1.0~4.0 mm的烟丝有较强关联性;烘丝后1.0~3.35、4.0~7.0 mm的烟丝与加香后2.5~4.0 mm的烟丝有较强关联性;加香后2.5~3.35 mm的烟丝与卷烟机料斗处2.5~3.35mm的烟丝有强关联性。②对比常规卷烟和短支卷烟在加工过程中的烟丝结构变化,常规卷烟关联性强的烟丝层由长丝逐渐向中丝转移,关联的烟丝层区间较大,短支卷烟关联性强的烟丝层由中长丝逐渐转移为中丝,关联区间逐渐减小。不同规格的卷烟在各工序间关联的烟丝层不同,烟丝结构的调整方向不同。③本研究的范围贯穿短支卷烟整个制丝生产线以及卷制前的工序。[结论]通过相邻工序间不同尺寸烟丝的关联性,针对性地查找对烟丝卷制前某具体烟丝结构产生影响前面工序的具体烟丝尺寸,优化短支卷烟烟丝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控制长切丝技术对卷烟产品质量特性的综合影响,为保障卷烟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切丝宽度统一为1.0 mm,比较平刀、齿距50 mm、齿距40 mm和齿距30 mm等不同烟丝控制长度对烟丝结构分布特性、常规化学成分、卷制质量、卷烟燃烧状态及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切丝长度的缩短,烟丝中长丝、中丝所占比例更加均衡,烟丝结构更加均匀;干燥后烟丝的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随着切丝长度的缩短呈明显下降趋势,切丝长度对其他化学成分的影响不大;控制一定的切丝长度可有效提高烟支密度均匀性、烟支卷制质量的稳定性,切丝长度控制为50 mm时烟支密度的均匀性最好;随着切丝长度的缩短,烟支燃烧最高固相温度呈逐渐降低趋势,切丝长度对烟支的燃烧速率影响较小;不同的烟丝控制长度对卷烟产品的感官质量有较大影响,感官品质排序为齿距50 mm齿距40 mm齿距30 mm平刀。【结论】适当的控制切丝长度可有效提升卷烟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及抽吸品质。  相似文献   

3.
为卷烟制丝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以纯叶丝品牌配方烟叶为原料,采用工厂实际生产加工方法研究不同切丝模式对烟丝结构和卷烟掉火头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切丝模式对各工序烟丝结构的影响显著,30mm和40mm错刃定长刀片切丝模式的烟丝长丝率下降,中短丝率升高,长烟丝与中短烟丝的均匀性得到改善。2)在3种定长刀片切丝模式中,30 mm和40 mm错刃定长刀片切丝的掉火头率分别为34.86%和17.67%,比平刀切丝的掉火头率(98.25%)下降63.39百分点和80.58百分点,卷烟的掉火头现象得到明显改善。3)切丝、烘丝、贮丝和过烟枪的烟丝结构与烟支掉火头率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各工序长丝率与烟支的掉火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0.946、0.956和0.922,中丝率、短丝率和烟末率与烟支的掉火头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并以烟末率与烟支掉火头率的相关系数最小,分别为-0.482、-0.701、-0.681和-0.680。降低长丝率和提高中短丝率可有效改善卷烟的掉火头现象。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细支卷烟打叶片烟尺寸的适宜范围,开展了>50.00 mm、>40.00~50.00 mm、>25.40~40.00 mm、>12.70~25.40 mm、6.36~12.70 mm 5种不同片烟尺寸对细支卷烟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片烟尺寸对叶片形状系数、烟丝理化指标、卷烟的物理指标、燃烧落头倾向率、感官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对卷烟的烟气指标无明显影响。适宜片烟尺寸下叶片形状更接近圆形,常规化学成分协调,有利于卷烟烟丝尺寸分布、丝中含梗签率、卷烟物理指标的控制,感官质量较优。片烟尺寸小的卷烟具有烟支密度分布均匀性好、卷烟燃烧落头倾向率低、烟枪后4.00 mm以上长丝率低等优点,具有烟丝碎丝率、卷烟含末率、端部落丝量高,烟丝整丝率低,填充能力差的缺点。>12.70~25.40 mm片烟尺寸的卷烟重量和吸阻稳定性好、烟枪后>2.00~4.00 mm中丝率最高,通过烟枪后烟丝尺寸聚类分析可将片烟尺寸划分为>40.00 mm、>12.70~40.00 mm、6.36~12.70 mm 3组。综合细支卷烟质量要求,打叶片烟尺寸应适中,适宜范围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叶片成丝方式对细支卷烟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细支卷烟烟支重量、吸阻、密度、硬度等物理指标及主流烟气、烟支空头剔除率的变化作为效果评价指标,开展了平刀与矩形刀2种叶片成丝方式对细支卷烟质量影响的对比评价。[结果]2种叶片成丝方式下的烟丝结构差异明显,平刀切丝方式以长丝(3.35 mm)占比为主;矩形刀切丝方式以中短丝(1.00~3.35 mm)占比为主;矩形刀切丝方式的烟支吸阻、硬度及重量的标准偏差均显著低于平刀切丝细支卷烟;矩形刀切丝方式所得的细支卷烟总粒相物、焦油、烟碱及一氧化碳释放量水平显著低于平刀切丝样品;采用矩形刀切丝方式的细支卷烟烟支空头剔除率降低0.03~0.20百分点。[结论]相较于传统平刀切丝方式,采用矩形刀切丝方式有利于提升细支卷烟卷制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切丝宽度对成品烟丝结构及其分布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以期为特定配方叶组切丝宽度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进一步提升卷烟精细化加工水平。【方法】以"云烟"某规格卷烟3个批次的配方叶组为试验材料,在制丝工艺流程和其他工艺参数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在切丝工序对3个批次的配方叶组分别设定3种切丝宽度(0.90、0.95、1.00 mm)。对不同切丝宽度条件下的成品烟丝结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烟丝结构分布的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不同切丝宽度对成品烟丝结构影响较大,除S3长度(2.50~4.00 mm)外,成品烟丝中对应长度烟丝质量的比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2)随着切丝宽度的增加,成品烟丝中的中长丝比例增加,短丝和碎丝比例降低,成品烟丝结构分布稳定性降低。【结论】切丝宽度增加对提高烟丝整丝率,降低工艺消耗具有正向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该研究结果为配方叶组切丝宽度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规格卷烟烟丝结构分布及其对物理质量的影响差异,为短支卷烟烟丝结构优化和物理质量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比同档次短支卷烟(74 mm×24 mm)和常规卷烟(84 mm×24 mm)的烟丝结构分布,并对烟丝结构与物理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卷烟物理质量的烟丝尺寸分布.[结果]短支卷烟的短丝率和碎丝率与常规卷烟基本相同,但长丝率和中丝率差异明显,具体表现为长丝率降低、中丝率增加.对卷烟物理指标与烟丝结构的相关性进行排序,短支卷烟为吸阻>含末率>端部落丝量>吸阻标准偏差>硬度标准偏差>硬度,常规卷烟为硬度>含末率>端部落丝量>硬度标准偏差>吸阻标准偏差>重量标准偏差.对短支卷烟物理质量产生主要影响的烟丝结构分布包括X2(7.00~10.00 mm)、X5(3.35~4.00 mm)、X7(1.00~2.50 mm)和X8(≤1.00 mm),对常规卷烟物理质量产生主要影响的烟丝结构分布包括A1(>10.00 mm)、A2(7.00~10.00 mm)、A6(2.50~3.35 mm)、A7(1.00~2.50 mm)和A8(≤1.00 mm).[结论]相对于常规卷烟,影响短支卷烟物理质量的烟丝结构分布更具体,同档次短支卷烟生产时可针对波动较大的物理指标,通过控制长丝率和碎丝率,适当增加3.35~4.00 mm的中长丝和1.00~2.50 mm的短丝比例,以提升短支卷烟的物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宽度烟丝组合对卷烟物理指标及其综合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以期为分组加工过程中不同模组叶丝宽度组合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撑,提升卷烟精细化加工水平。【方法】以进行分组加工(薄板模组和气流模组)的卷烟配方叶组为试验材料,每个模组分别设定3种切丝宽度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2因素3水平),最终共产生9种不同宽度烟丝组合的试验烟支样品。利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对不同试验烟支的各项物理指标(重量、圆周、长度、总通风率、硬度和吸阻)进行差异性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试验烟支的物理指标综合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利用聚类分析对不同试验烟支物理指标的差异性进行了验证。【结果】(1)不同宽度烟丝组合的烟支各项物理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2)随着烟丝宽度的增加,烟支的单支重量、总通风率及其物理指标综合稳定性系数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3)不同宽度烟丝组合的烟支样品可以聚为3类,聚类的分界点主要体现在薄板丝宽度的差异上。【结论】该规格卷烟薄板模组和气流模组的切丝宽度分别为0.95 mm时,组合后的烟支物理指标整体表现相对最优。  相似文献   

9.
不同切丝宽度烟丝在干燥过程中挥发性香味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卷烟配方叶组切丝宽度的选择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系统研究了滚筒干燥前后及不同切丝宽度烟丝干燥后挥发性香味物质的差异性及变化规律,并通过感官质量评价对上述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1)干燥前后及不同切丝宽度烟丝干燥后的挥发性香味物质存在较大差异;干燥后烟丝中的挥发性香味物质总体含量较干燥前呈降低趋势;对于干燥后烟丝,随着切丝宽度的增加,挥发性香味物质综合含量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2)聚类结果显示:干燥前的烟丝样品与切丝宽度为0.85 mm的干燥后烟丝样品聚为一类;切丝宽度为0.95 mm和1.05 mm的干燥后烟丝样品各自单独聚为一类;随着切丝宽度的增加,挥发性香味物质综合含量的差异在增大。(3)不同切丝宽度成品卷烟的整体感官品质存在一定差异,且随着切丝宽度的增加,感官品质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结论】在卷烟加工过程中,切丝宽度对卷烟品质具有较大影响,在设定切丝宽度时,应同时兼顾感官品质和工艺损耗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0.
崔升  韦小玲  钟军宁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0):1558-1560
[目的]找出影响烟丝整丝率的关键因素,为提高烟丝整丝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采用一元或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不同切丝含水率、烘丝筒壁温度及烟丝结构(叶丝整丝率、梗丝整丝率、膨胀烟丝整丝率)与烟丝整丝率的相关性.[结果]切丝含水率、烘丝筒壁温度对烟丝整丝率影响显著;烟丝结构中叶丝整丝率、梗丝整丝率和膨胀烟丝整丝率对烟丝整丝率的影响顺序为:梗丝整丝率>梗丝整丝率与膨胀烟丝整丝率的交互作用>膨胀烟丝整丝率>叶丝整丝率>叶丝整丝率与膨胀烟丝整丝率交互作用.影响烟丝整丝率的次序为:烟丝结构>烘丝筒壁温度>切丝含水率.[结论]卷烟实际生产过程中,首先控制烟丝结构中叶丝、梗丝和膨胀烟丝的整丝率,然后适当控制烘丝加工参数,并对切丝含水率进行合理调控,可达到稳定和提高烟丝整丝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卷烟烟丝结构分布及其与物理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档次卷烟的烟丝结构分布及其对卷烟物理质量的影响,为优化烟丝结构以提高卷烟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A(低)、B(中)、C(高)3个档次牌号卷烟的烟丝结构比率层进行分析,确定主成分数量并得到各烟丝结构比率层的载荷值;再对烟丝结构与卷烟物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烟丝结构与物理质量的关系.[结果]3个品牌卷烟烟丝结构具有差异性,各档次卷烟烟丝结构可简化为两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均在80.000%以上,分别为80.689%(低)、83.982%(中)和84.001%(高),能够代表原始8层烟丝结构比率层的数据信息.对低档次卷烟物理质量影响较大的是居于主成分1的2.80~4.75 mm和≤2.00 mm烟丝;对中、高档次卷烟物理质量影响较大的是居于主成分1的2.00~3.35 mm和≤1.00 mm烟丝.[结论]不同档次卷烟的烟丝结构分布存在差异,烟丝结构对卷烟物理质量的影响也不同;在实际生产中,卷烟企业可针对性地优化不同档次卷烟烟丝结构,以提高卷烟质量及其稳定性.对于低档卷烟,可提升中长丝比率,减少碎丝比率;对于中、高档卷烟,可控制长丝比率,降低长丝对整体卷烟品质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卷烟制丝工艺参数对主流烟气中苯并[a]芘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卷烟制丝重点工序工艺参数对卷烟主流烟气中苯并[a]芘释放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微波松散、松散回潮、切丝、HT+烘丝4个工序分别进行均匀设计试验。[结果]切丝工序中切丝宽度为1.00mm时,苯并[a]芘释放量最低;微波松散工序中加工时间对释放量有正作用;松散回潮工序中筒体转速对释放量有负作用;HT+烘丝工序中HT工作蒸汽压力、热风温度对其释放量有正作用,HT工作蒸汽压力和排潮风门开度的交互作用、热风温度和热风风门开度的交互作用对其释放量有负作用,影响大小顺序是:热风温度〉HT工作蒸汽压力和排潮风门开度的交互作用〉热风温度和热风风门开度的交互作用〉HT工作蒸汽压力。[结论]卷烟制丝工艺参数对苯并[a]芘释放量有一定影响,对工艺参数进行适当调整,有助于其释放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唐军  唐丽  周冰  何邦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977-5979
[目的]系统研究烟丝填充值与烟支重量及稳定性的相关关系。[方法]以不同填充值的烟丝为材料,研究关键指标对卷烟质量及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烟丝填充值与烟支重量及稳定性的相关关系。[结果]分析表明,烟丝填充值是影响卷烟质量及稳定性的重要物理指标。在试验范围内,一定卷烟规格(烟支长度、烟支圆周)条件下,烟丝填充值与烟支重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且烟丝填充值标准偏差与烟支重量标准偏差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结论]研究可为下一步改善卷烟质量稳定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烟丝含水率对卷烟落锥及烟气成分的影响。[方法]研究了部分贵烟牌号在不同平衡湿度条件下的卷烟落锥及烟气成分情况。[结果]卷烟烟丝含水率随平衡湿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卷烟的总粒相物、烟气烟碱、焦油含量变化不明显,卷烟抽吸口数、一氧化碳量呈现出相同的增加趋势,当烟丝水分条件一定,各烟气成分间并无显著的关联性;卷烟含水率升高,卷烟落锥数量明显减少,不同含水率条件对卷烟落锥的影响要大于不同卷烟之间造成的影响,不同卷烟之间的落锥个数存在显著差异,卷烟在50%与60%水分条件下落锥个数无明显差异,其余含水率条件下卷烟的落锥个数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不同烟丝含水率及烟丝结构对卷烟落锥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德强  贾洋  王乐军  李孟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589-18590
[目的]了解烟丝结构对卷烟主要工艺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整丝率以及相同整丝率不同长、中丝比例的烟丝对卷制后烟支单支重量、硬度、吸阻、端部落丝量等质量指标的影响试验,研究烟丝结构对卷烟主要工艺质量的影响。[结果]烟丝整丝率以及烟丝长、中丝比例的变化对卷制后烟支的单重、单重标偏、吸阻、吸阻标偏、硬度、端部落丝量的影响较大,对圆周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不大;整丝率过高或过低对卷烟的单重、单重标偏、吸阻标偏均有不利影响;烟丝整丝率在82%左右,烟丝长、中丝比例在4∶1时,卷制后烟支的总体质量及稳定性最好。[结论]该研究为打叶复考过程中烟叶大中片率的选择以及制丝过程中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红外—对流干燥方式下烤烟叶丝质量的变化特征,为探索可行的烟草原料干燥新方法和新工艺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2015年的重庆C041烤烟为原料,采用自行搭建的远红外滚筒干燥装置,考察红外—对流干燥过程对叶丝水含率、表面温度、弹性、填充值、内孔容积及叶丝结构等的影响,并与传统干燥方式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红外—对流干燥过程中叶丝孔径分布的变化.[结果]红外—对流干燥过程中加大红外辐射温度、热风温度均对干燥过程起到强化作用;叶丝填充值随红外辐射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热风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热风温度的升高会使叶丝弹性增大,叶丝弹性在红外温度为170℃时最大、145℃时最小;叶丝的内孔容积随红外温度的升高、热风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干燥过程中叶丝孔容比例变化较明显为孔径0.50~20.00和0.05~0.50μm;对比两种不同的干燥方式发现:红外—对流复合干燥下的叶丝填充值、内孔容积均大于传统干燥,而弹性相对较小、破碎度相对较高.[结论]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红外辐射温度、降低热风温度均有利于维持叶丝的填充值,同时叶丝的孔容会呈规律性变化;与传统滚筒干燥相比,红外—对流滚筒干燥方式下的干燥速率相对较快,可在烟草实际干燥加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吴继忠  廖付  程昌合  李奇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8):140-142,159
通过对比分析造纸法再造烟叶在松散回潮、烘前HT和烘丝制丝工序处理后主流烟气中主要化学指标和有害成分,并对各工序处理后样品进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①造纸法再造烟叶烟气组分常规指标中总粒相物、焦油量在松散回潮、烘前HT工序有降低趋势;烘丝工序对烟气常规指标影响不明显。②造纸法再造烟叶烟气有害成分在各工序有降低趋势,其中烘前HT下降幅度较明显。③松散润叶和烘前HT对造纸法再造烟叶对内在感官质量呈正面影响;烘丝工序对造纸法再造烟叶内在感官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不同尺寸再造烟叶在卷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再造烟叶的尺寸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对比研究边长为45,25 mm的菱形再造烟叶在卷烟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边长为45 mm菱形再造烟叶会产生结团缠绕现象,在烟支中的分布均匀性为58.66%,长丝率为63.76%,中丝率为20.48%,纯再造烟丝填充值为6.65 cm3/g,成品烟丝填充值为4.58 cm3/g;边长为25 mm菱形再造烟叶的结团缠绕现象显著改善,在烟支中的分布均匀性为75.62%,长丝率为61.96%,中丝率为21.35%,纯再造烟丝填充值为6.80 cm3/g,成品烟丝填充值为4.63 cm3/g;2种尺寸再造烟叶应用后,卷烟的常规化学指标、烟气指标、感官质量基本无差异。[结论]再造烟叶边长由45 mm调整为25 mm后,在卷烟中的应用效果得到部分改善。  相似文献   

19.
阙文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1046-11047
[目的]探索卷烟制丝过程贮叶工序适宜的环境温湿度控制条件。[方法]通过设定制丝过程贮叶工序环境温湿度条件,系统研究了烟片温度、烟片含水率、切丝效果、叶丝物理质量等变化情况。[结果]在不同的温湿度贮存环境条件下,烟片含水率、切丝前烟片温度等关键指标变化较小,切丝效果差异不显著,叶丝物理质量无显著差异。[结论]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根据环境条件与加工质量的影响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温湿度控制条件,以达到既能降低企业能耗,又能保证卷烟在制品工艺质量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