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了江南油杉人工林生长规律,以期为江南油杉人工林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面调查广西林科院老虎岭实验林场27年生江南油杉人工林基础上,在不同的3个标准样地内选择了12株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深入分析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规律及形数变化规律。并采用6种林木生长经验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和比较,选出合适的生长模型。【结果】27年生江南油杉树高、胸径、材积的总生长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树高生长总量为16.9 m,胸径生长总量为20.3 cm,材积生长总量为0.283 685 m^3。江南油杉胸高形数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先急剧增加,然后再缓慢下降,形数曲线呈反"J"型变化,胸高形数在第7年后小于1,第24年后曲线变化趋于平稳状态,保持在0.52左右。【结论】1)树高在6~14 a和18~24 a处于较高的增长水平,是江南油杉树高生长的速生期。胸径生长的速生期在6~16 a和18~27 a出现。树高和胸径的连年生长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增粗,树高的高生长期比胸径高生长期早2 a,树高与胸径的低生长期出现在同年。材积的第1个生长高峰期在1~14 a,在第26年后是材积的第2个生长高峰期。各龄阶胸高形数表明江南油杉的胸高形数大,树高尖削度小。2)通过比较分析6种生长模型对江南油杉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实测值的拟合情况,苏玛克(Schumacher)模型可作为江南油杉树高和胸径生长模型,韦布尔(Weibull)模型可作为材积生长模型。经检验,预测值和实测值的残差及相对总误差均较小,模型精度较高,证明所选择的数学模型预测值与实际生长规律基本吻合。3)27年生江南油杉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经27 a生长仍未相交,说明江南油杉在27 a内尚未达到数量成熟。通过材积生长模型的推算结果,江南油杉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相交于48~49 a间,即江南油杉数量成熟年龄为49 a,此时的江南油杉材积生长量为0.942 460 m^3。  相似文献   

2.
辽河源地区油松生长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辽河源地区油松生长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油松胸径生长量的主导气象因子是年蒸发量、年日照时数和年降雨量;影响油松树高生长量的主导气象因子是年日照时数、年蒸发量和年降雨量。由此可知,对辽河源地区油松生长量影响较大的气象因子是年蒸发量、年日照时数和年降雨量。  相似文献   

3.
广西大青山柚木人工林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柚木人工林生长过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为柚木抚育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优良、中等和差3种生长类型的30余年生柚木人工林为对象,基于样地调查,选取优势木、平均木、被压木进行树干解析,对比分析其生长过程,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揭示气象因子对柚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长类型林分柚木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过程基本一致,各分级木的生长过程亦相似,其胸径平均和连年生长量随年龄的增大呈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树高生长整体上呈下降趋势,材积生长则呈递增趋势。各优良林分的林木及各类型林分的优势木,其胸径、材积平均和连年生长量较大,速生期持续时间长,生长衰减慢,而其树高生长量的优势相对不明显;30余年生时柚木尚未达数量成熟龄。各类型林分间柚木生长与气象因子关系的差异仅体现在胸径,优良林分胸径连年生长量主要受极端低温影响,而中等和差林分则与年均降水量相关性最大;各分级木间柚木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无明显差异;影响树高和材积连年生长量的最主要气象因子分别为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气温。[结论]柚木各生长类型及分级木的生长过程整体趋势基本一致,其差异主要体现在生长量大小和快速生长期长短。约30年生柚木人工林仍未达到数量成熟,后期抚育经营对于其优质大径材高效培育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太行山南段黄连木生长规律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气象因子对黄连木高生长的影响,用GM(1,1)模型拟合其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用投入产出法分析黄连木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气象因素对黄连木高生长影响的顺序为:年降水量〉七月份平均气温〉一月份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年均气温〉年蒸发量,黄连木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均遵循指数曲线,其速生期分别为13~41年,2~32年和32~51年;黄连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不同坡位马尾松及江南油杉与木荷混交林生物量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顺昌县6年生马尾松、江南油杉及木荷混交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下坡位能有效促进林木树高,胸径生长以及林分总生物量的积累。不同树种间各器官生物量积累存在差别,同一树种不同坡位各器官生物量积累也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6.
对福建省大田梅林国有林场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优树子代测定林的生长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8个5年生江南油杉优树子代树高为2.09~3.49 m,胸径为1.58~4.21 cm,单株材积为0.000 476~0.004 061m3。不同江南油杉优树子代的胸径和单株材积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树高之间的差异则达到了显著水平。不同江南油杉优树子代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表型变异系数分别为20.15%、36.01%和76.48%。通过聚类分析和生长比较,将28个家系分为优、良、中、差和极差5个类别。初步认定7号为表现优秀的家系,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达到4.26%、14.72%和80.16%;1、5、2、4、9、8、2 2号等7个家系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31%、6.88%和28.58%,初步认定为表现良好的家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用材林型江南油杉优树选择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通过对广西10个县(市)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天然分布区和人工栽培区的调查,分析江南油杉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生长特性。共初选优树110株(其中天然林59株、人工林51株),优势木550株(其中天然林295株、人工林255株)。经统计分析,确定了江南油杉天然林优树选择标准最低为: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分别为优势木均值的123%、110%、161%。江南油杉人工林优树选择标准最低为: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分别为优势木均值的124%、110%、166%。利用此标准,对初选110株优树进行复选,最终在江南油杉天然林中选择出Ⅰ级优树22株,Ⅱ级优树17株。在江南油杉人工林选择出江南油杉Ⅰ级优树20株,Ⅱ优树9株。该标准适用于广西江南油杉的天然分布区和人工栽培区内的作为用材林的江南油杉优树选择。  相似文献   

8.
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北京地区6郊区县的侧柏生长量与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侧柏是对气象因子反应敏感的树种,气象因子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起作用的。影响侧柏胸径生长量的重要气象因子是年平均气温和上年3—5月份平均气温;影响侧柏树高生长量的重要气象因子是年降水量和上年6—8月份平均降水;影响侧柏材积生长量的重要气象因子是年降水量和上年12月—当年1月平均气温。由此可以综合得出对北京地区侧柏生长量影响较大的气象因子是气温和降水量。  相似文献   

9.
古树名木的监测、管理、保护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相关学者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对影响其生长状况相关因子的研究还较少。以浙江省古樟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调查数据,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确定树高、胸径、冠幅3个衡量古樟树生长状况的指标,并研究其与坡度、坡向、坡位、海拔、土层厚度5个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古樟树生长状况指示作用大小为:冠幅胸径树高,其中胸径、树高与环境因子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性,而冠幅与环境因子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海拔是影响古樟树生长状况的主要环境因子,海拔与胸径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树高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坡度与树高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土层厚度与胸径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坡向、坡位与古樟树生长指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引进树种班克松1998~2003年树高和胸径生长量的观测值,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影响班克松生长的气候因子进行排序。结果表明,无霜期、日照时数、年蒸发量对班克松树高生长影响显著;大于或等于10℃积温、日照时数、无霜期对班克松胸径生长影响显著。而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对班克松的树高和胸径生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