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紫花苜蓿(Medicigo sativa L.)是重要的豆科牧草,刈割是利用紫花苜蓿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本文以在云贵高原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表现优异的7个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刈割处理对紫花苜蓿品种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处理对紫花苜蓿不同品种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及粗蛋白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14号品种(1085)在45cm的刈割方式下鲜草产量最高,达到了86400kg/hm2,且显著高于30cm刈割和孕蕾期刈割(P<0.05);同一刈割处理下,不同的品种之间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也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45cm刈割处理时,14号品种(1085)的鲜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余6个紫花苜蓿品种(P<0.05),而粗蛋白含量则是16号品种(1075)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余6个紫花苜蓿品种(P<0.05)。不同刈割处理对参试的紫花苜蓿品种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分析,表明在45cm刈割方式下,苜蓿的产草量,粗蛋白含量和粗蛋白产量最高,故云贵高原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苜蓿生产的最适宜刈割高度是45cm。  相似文献   

2.
<正>菊苣为菊苣属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原产欧洲,其根可作咖啡代用品。菊苣叶柔嫩多汁,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刈割青饲及调制青贮对畜禽都很好,具有广阔的饲用价值。为高产、优质牧草,粗蛋白含量为22.8%,曾被誉为‘牧草之王’的苜蓿,粗蛋白质含量为20%,所以菊苣的粗蛋白含量居牧草之首。  相似文献   

3.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刈割时间、刈割次数和施肥量对热研4号王草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研4号王草在海南夏季6~8月份60 d的生长期内,刈割时间间隔20 d、刈割3次的处理,第2次刈割的鲜草生物量最大,且不受施肥量的影响。但当施肥量为1 563 kg/hm~2时的牧草生物量最大,为41 340.10 kg/hm~2;刈割时间间隔30 d、刈割2次的处理,除施肥量为3 127 kg/hm~2的处理外,第1次刈割均比第2次刈割产量高,且差异显著。在相同施肥量下,就单次刈割生物量和总生物量而言,刈割时间间隔越长、刈割次数越低,鲜草生物量就越大,刈割时间为50 d和60 d之间鲜草生物量差异不显著,而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不同的施肥条件下,在刈割时间间隔40 d时,施肥量为4 690 kg/hm~2比施肥量为1 563 kg/hm~2的产量显著增加。在刈割时间间隔50 d和60 d时,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该文旨在探明贵州黔西北主要牧草刈割株高对牧草产量和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试验测定了贵州黔西北主要种植的10个牧草品种在不同株高时刈割的亩产量和常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绿洲一号和紫色黄竹草以株高160~180cm和株高大于180cm时分2次刈割的模式产量最高;4种一年生黑麦草品种(邦德、牧谣、大老板和利箭)均以株高60~70cm、株高40~50cm和株高大于40cm时分三次刈割的模式产量最高;黔金荞麦1号以株高100~120cm、株高100~120cm和株高大于80cm分三次刈割的产量较高;3个青贮玉米品种(黔兴201、青丰4号和红单10号)的株高大于260cm刈割鲜草产量分别达4556、 4353和4187kg/亩。此外,多次刈割牧草品种均表现为株高越高,水分和粗蛋白含量越低,干物质、 NDF、 ADF、粗灰分、钙和总磷的含量则越高,且同一牧草品种不同株高间的营养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提示在牧草种植中要充分了解牧草营养物质的沉积规律,适时刈割和施肥,才能保障质优量足,推进其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5.
留茬高度与刈割时期对墨西哥玉米再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大田小区栽培试验,研究了留茬高度和刈割时期对墨西哥玉米(Zea mexicana)再生性能(包括再生草产量和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刈割时期的确定以植株高度为准,运用概略养分分析法评价饲用品质并引入再生系数(RGC)的概念判定其再生性能。结果表明,株高95 cm时刈割,留茬30 cm的再生草产量和总能量最高,分别为11.60 kg·m-2(鲜草重)和278 kJ·m-2,显著高于留茬20 cm(CK)与10 cm处理;留茬30 cm再生草的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含量较高,粗灰分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留茬20 cm,不同时期刈割,株高130 cm与95 cm(CK)的再生产量、总能量差异不显著,但明显高于株高60 cm处理;但再生草饲用品质以株高60 cm时刈割最佳。比较发现,RGC接近2.5时墨西哥玉米再生性能最好,对应的刈割方式(留茬30 cm,株高95 cm)可实现其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根据高寒沼泽草地牧草生长期营养成分变化,研究了高寒草泽草地牧草刈割时间和留茬高度对牧草品质及生物量的影响,为科学合理地利用高寒沼泽草地奠定理论基础。【方法】试验设计了刈割时间、留茬高度2种处理,每种处理3个水平,分析不同刈割时间和留茬高度处理对草地牧草产量及翌年再生量的影响。【结果】高寒沼泽草地牧草生长期营养含量随着生长月份增加差异显著(P0.05)。7-8月正是牧草营养价值最高时期,粗蛋白(CP)含量较高,为12.14%~13.91%,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为68.05%~57.64%,是牧草刈割的最佳时期。随着牧草的生长,沼泽草地牧草的生物量逐渐增加,但10月底草地生物量有降低趋势(P0.05)。9月底刈割草地牧草生物量最高(P0.05),且与次年的刈割后草地生物量差异不显著(P0.05)。次年8、10月刈割的牧草生物量有明显的减少,减产71.5和38.45 g/m~2,分别减产23.54%和12.15%。留茬高度越高,当年产草量越低(P0.05)。牧草留茬为2 cm时,翌年产量减少48.29%。留茬高度4 cm,当年与翌年产草量相对较高,2016年比2015年增产9.18%。天然草地采用不同的刈割处理,以每年的8月底、留茬高度4 cm的生物量最高。【结论】综合牧草季节性营养物质总产量及传统放牧中沼泽草地作为冬季草场这2个因素考虑,我们认为,当雄县沼泽草地的最佳刈割期为8月底至9月初、留茬高度4 cm时天然草地鲜草产量及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7.
以5个适宜青贮的无芒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从开花开始,每隔10 d刈割1次,研究不同刈割期对试验材料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植株中的粗蛋白、粗纤维以及干物质含量受刈割时间影响;小麦植株中的粗蛋白、干物质以及开花后10 d粗纤维含量不受小麦材料的影响;小麦植株鲜草、干草和粗蛋白产量受刈割时间以及小麦材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次刈割时期对不同甜高粱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江苏地区甜高粱种植二次刈割选择适宜品种与刈割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生育期偏早的中科甜3号、苏科甜1号和生育期偏迟的YT003和辽甜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品种为主区,以收获刈割时期为副区,分别在生长第75(早)、90(中)、105(晚)d头茬刈割,第165 d第2次刈割;以一次收获作对照.收获时测定不同处理甜高粱的农艺性状、饲用产量与品质.[结果]生育期偏早的中科甜3号和苏科甜1号头茬采取早、中期刈割处理,二次收获时均处于抽穗期或抽穗后期.各品种的株高在二次刈割处理的头茬表现为早<中<晚期处理,二茬则表现为早>中>晚处理.各品种采取二次刈割处理时无倒伏现象.各品种二次刈割头茬与二茬干物质中的粗蛋白含量均较一次收获高,而平均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酸性洗涤纤维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一次收获低.除平均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外,二次刈割头茬采取早、中期刈割处理的鲜干重及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的中性洗涤纤维产量主效应均显著高于二次刈割晚期及一次收获处理(P<0.05),其中中科甜3号和苏科甜1号的各产量指标较辽甜1号和YT003具有明显优势.[结论]江苏地区甜高粱种植中,采取二次刈割时宜选择偏早熟品种,头茬宜采取早、中期刈割方式.  相似文献   

9.
以4个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品种(黑麦3241、黑麦1048、冀饲1号和冀饲2号)和1个黑麦(Secale L.)品种(冬牧70)为材料,研究不同刈割期(4月26日、5月8日和5月19日)及不同青贮时长(30、45 d和60 d)对饲草营养指标、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期显著影响所有品种的营养和品质指标(P0.05),与4月26日相比,随着刈割期的推迟,其水分和粗蛋白含量降低,而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增加,综合认为5月8日—19日为较适刈割期。青贮时长对所有品种的粗蛋白含量、氨态氮/总氮、pH值、乳酸和乙酸含量影响显著(P0.05),而对总磷含量影响较小,只有T4、T5差异显著(P0.05);随青贮时长增加,除水分含量呈增加趋势、粗蛋白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外,总磷、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下降趋势,乳酸、乙酸含量和氨态氮/总氮比值呈上升趋势。综合考虑认为各项指标青贮30 d基本能达到相关品质指标要求,青贮30 d和45 d之间投喂最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开展了土壤栽培、椰糠半无土槽式栽培和水培模式对食叶草和将军菊苣生长的影响试验,以探究牧草新型高效栽培模式,为优质牧草高效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椰糠半无土槽式栽培模式下,两种牧草的叶片生长情况、全株干鲜重和叶片粗蛋白含量总体均优于土壤栽培和水培。  相似文献   

11.
株行距配置和插植苗数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倒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植密度不合理会使水稻发生倒伏,从而导致减产。为了避免因种植密度不合理而造成的水稻减产,该研究以分蘖能力不同的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株行距配置和每穴插植苗数对水稻产量和倒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蘖型品种空育131在株距13.3 cm、行距24.0 cm、每穴2苗的条件下产量最高;而少蘖型品种龙粳21在株距10.0 cm、行距24.0 cm、每穴5苗的条件下产量最高,但株距10.0与13.3 cm产量差异不显著。品种与株距、每穴插植苗数的互作效应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而与行距的互作对产量影响不显著;株距与行距、穴插植苗数的互作也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获得高产的原因主要是在适宜的株行距配置和插植苗数下,单位面积上获得了较高的群体颖花量。株行距过小或插植苗数过多时,水稻基部第2节间的倒伏指数增大,抗倒伏能力下降。主要原因是基部第2节间的茎粗变细,鞘干质量、节间干质量、茎壁干质量减少,节间横切面积变小,茎秆物理性状变差。因此,寒地水稻高产栽培中,不同品种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株行距配置和每穴插植苗数,以提高产量和抗倒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再生稻齐穗后刈割时间和留桩高度对再生稻头季生物量、青贮品质和再生季产量的影响,在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选取湘两优900和甬优4149为供试材料,设置刈割时间分别为齐穗后10(P10)、15(P15)、20(P20)、25(P25)和30 d(P30);留桩高度分别为10(H10)、20(H20)和30 cm(H30),研究不同处理下再生稻头季生物量、青贮品质和再生季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再生稻头季全株生物量随刈割时间的推迟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P25和P30处理的全株生物量显著高于P10和P20处理,V-score评分均在80分以上,且感官品质优良,发酵品质良好,相对饲用价值较高;留桩高度H10和H20处理头季的全株生物量显著高于H30处理,V-score评分均在80分以上,且感官品质优良,发酵品质良好,相对饲用价值较高;再生季产量随刈割时间的推迟呈现下降趋势,P10和P15 处理再生季的产量显著高于P20和P30处理;留桩高度H20和H30处理再生季的产量显著高于留桩高度H10处理。综上所述,以收获全株青贮饲料为主要目的时,头季宜采取齐穗后25~30 d、10~20 cm留桩高度的刈割处理,此时,生物量高,感官品质、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较好;以收获再生季稻谷为主要目的时,头季宜采用齐穗后10~15 d、留桩20~30 cm的刈割处理,再生季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正方形和传统垄作栽培模式下不同群体密度的产量表现及相关的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正方形最佳田间密度为15.32株·m^-2,最高理论产量为2585.70 kg·hm^-2;垄上双行栽培最佳密度为19.9株·m^-2,最高理论产量为3159.35 kg·hm^-2;垄上双行最高产量高于正方形栽培;单株产量的有效株行距为62.43 cm×62.43cm,与传统垄作垄距65~70cm是接近的,说明对于繁茂型晚熟大豆品种而言,传统的65~70cm垄作模式仍然不失为一种实用有效的栽培技术模式。7月中旬以后旱情导致LAI在R4期下降;在R4和R6期,25.0~44.4株·m^-2不同密度间的LAI,传统垄作高于正方形模式;在分枝期(V6)干物质积累量最低,同期根冠比相对最高,表明前期是根系发育优先期;在R6期从5.9~36.6株·m^-2密度范围内,传统垄作栽培模式单株干物质积累值显著高于正方形栽培模式;与平作为特点的正方形栽培相比,传统垄作模式有利于根系发育。  相似文献   

14.
以三系杂交组合金优253和中优315为试验材料,在两种土壤耕作方式和三种栽培密度下,研究了强化栽培水稻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和栽培密度对强化栽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明显影响。相同耕作方式不同密度下,单株分蘖数随株行距的增加而增加,单位面积分蘖数随株行距的增加而下降;抽穗期最大叶面积指数及其衰减率随株行距的增加而下降;抽穗前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株行距的增加而下降,抽穗至成熟期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以中等密度的最大,但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仍随株行距的增加而下降;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率随株行距的增加而下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随株行距的增加而显著下降,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随株行距的增加而增加。免耕条件下的强化栽培水稻产量随株行距的增加而下降,常耕条件下的产量则以中等株行距处理的最高。  相似文献   

15.
利用根箱栽培模拟果园生草栽培,以柑橘Citrus sinensis(L)Osbeck.cv.Luogangcheng和柱花草Stylosanthes gracilis H.B.K.cv.Graham来研究生草刈割、AM真菌和施磷在减轻养分竞争上的作用.结果表明,3种措施在不同程度上减轻了柱花草对柑橘生长的抑制效应,增加了柑橘的株高、叶片数和干质量;柱花草刈割的作用最明显,导致柱花草的根冠比急剧降低,表明刈割可能是通过抑制根系生长来减轻养分竞争.  相似文献   

16.
水稻三超宽行栽培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东农423(V7)为供试品种,在水稻三超栽培条件下,设A、B、c等密度相同而行株距不同的3个处理,研究了宽行处理A(42cm×14.3cm)和B(36cm×16.7cm)与窄行处理C(30cm×20cm)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间的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均呈A〉B〉C趋势,说明宽行栽培更有利于水稻的超高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为探明刈割对糜子的表型性状的影响,对苗期和拔节期刈割处理。结果显示:在苗期刈割使糜子的根干重、秆干重、穗干重出现不同程度降低,在拔节期刈割使糜子的株高、根干重、秆干重和穗干重升高,表明利用刈割处理可以刺激植物体的冗余和补偿效应达到增加糜子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效果,为糜子生物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蒯婕  李真  汪波  刘芳  叶俊  周广生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1):2319-2332
【目的】研究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甘蓝型油菜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为进一步提高油菜产量、缩小产量差,明确密植油菜产量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2016—2017年选用华杂62(常规株型,简称HZ62)、2017—2018年选用华杂62和品系1301(紧凑株型)设置密度15×104(D1)、30×104(D2)和45×104株/hm2(D3)为主区,行距15(R15)、25(R25)和35 cm(R35)为副区,研究不同密度和行距配置下,不同器官干物质累积和分配、茎秆和叶片碳氮代谢、根系活力和成熟期产量的变化。【结果】增加密度后,油菜个体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表现为成熟期根颈粗、根干重、地上部干重以及株高均降低,有效分枝数减少,同一密度下缩小行距后降幅减小,D1、D2和D3密度条件下,在行距R25、R15和R15时各指标均表现最佳。与传统的密度行距配置(D1R25)相比,增加密度缩小行距(D3R15)后,2017—2018年,HZ62和1301两品种单株产量分别降低了57.14%和55.73%,但群体产量增加了21.55%和30.9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苗期叶片干物质分配率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茎秆和根系干物质分配率与群体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苗期各器官生长指标发现,密度增加后,苗期叶片SPAD值、单株根系生物量、伤流量、根系活力均显著降低,而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和根系生物量显著增加;同一密度下,通过调节行距、减小株行距差异时,单株油菜叶片SPAD值、叶片和茎秆C/N、群体LAI及根系生物量增加,为成熟期产量奠定了基础。2017—2018年,与D1R25相比,D3R15处理下,HZ62茎秆C/N下降了22.95%,单株根系生物量、伤流量和活力分别降低了35.60%、16.07%和15.51%,叶片C/N和群体根系生物量则分别增加了16.11%和83.44%;1301茎秆C/N下降了19.71%、单株根系生物量、伤流量和活力分别降低了30.87%、22.63%和22.85%,叶片C/N和群体根系生物量则分别增加了14.84%和108.21%。【结论】本试验条件下,与传统密度行距配置相比,不同株型油菜参试品种在增加密度缩小行距后均能通过促进苗期单株叶片氮代谢,同时增加了苗期叶片SPAD值、群体光合叶面积、群体根系生物量,提高了根系活力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