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罗双霞  申二巧  张成合  申书兴 《园艺学报》2012,39(11):2175-2181
初级三体是用于基因染色体定位的基础材料。以芥蓝自交系‘9501’为试材,采用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法,从其三倍体与二倍体回交子代中筛选出了34个2n + 1植株,利用无性快繁技术建成可持续利用的单株试管无性系,经核型分析从中初步获得了4个初级三体(1号初级三体,6号初级三体,8号初级三体和随体-初级三体)。各初级三体在株高、株形、叶形等形态特征上表现出一定差异,在减数分裂终变期均以8Ⅱ + 1Ⅲ的联会方式为主,后期Ⅰ染色体呈9/10分离的占绝大多数,额外染色体通过雌配子的传递率为10.15% ~ 27.63%,通过雄配子的传递率为4.91% ~ 11.86%。  相似文献   

2.
菜薹随体—染色体初级三体的筛选与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菜薹品种‘青露菜心’为材料,采用核型分析和形态学鉴定的方法,从三倍体与二倍体的回交子代中筛选SAT–染色体初级三体。共鉴定了374个回交子代,获得了1株SAT–染色体初级三体。SAT–染色体初级三体生长发育基本正常,但柱头高出雄蕊,(n + 1)雌、雄配子的传递率分别为6.04%和3.20%。  相似文献   

3.
利用小孢子培养创建大白菜初级三体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申书兴  侯喜林  张成合 《园艺学报》2006,33(6):1209-1214
 创建大白菜初级三体是开展基因染色体定位等细胞分子遗传学方面研究的基础。本研究从四倍体大白菜9405自交系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的植株中, 筛选出79个2n + 1植株。通过根尖中期染色体核型分析, 并结合减数分裂和植株外部形态特征观察, 从中鉴定筛选出了一整套初级三体。各初级三体在植株的形态特征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四倍体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是创建初级三体的快捷简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应用25S rDNA-FISH对大白菜—结球甘蓝异源三倍体(ACC)中期染色体组成和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花粉特性和结实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白菜—结球甘蓝异源三倍体染色体数为28,含有9个25S rDNA位点,其中4个来自结球甘蓝4号和7号染色体;5个来自大白菜1 ~ 5号染色体;A、C基因组间不同染色体同源程度不同,减数分裂终变期常形成单价体、二价体和三价体等不同的联会方式;中期Ⅰ和中期Ⅱ存在游离染色体;后期Ⅰ和后期Ⅱ染色体分离不均衡,并存在染色体落后或丢失;末期Ⅱ有微核产生。异源三倍体花粉整齐度和生活力远低于其二倍体亲本,自交及与亲本甘蓝(CC)回交的结籽率都极低,仅为0.01%。  相似文献   

5.
以大白菜‘A03’(2n=2x=20,AA)和芥菜型油菜‘AABB’(2n=4x=36,AABB)为试材,通过杂交获得了大白菜-芥菜型油菜异源三倍体(2n=3x=AAB=28)。结果表明:该三倍体生长势较强;叶色均较亲本深,株型偏向于芥菜型油菜,叶片、花、花蕾同时兼具了两亲本性状。减数分裂行为观察表明,在终变期,一般形成二价体、单价体和多价体,A基因组和B基因组染色体表现出部分同源性;中期I存在1~8条游离染色体;后期I存在落后染色体、染色体丢失及姊妹染色单体提前分离等异常现象,分到两极的染色体数目之和多大于28条;后期II分到每极的染色体数变异为10~15条,大多数为12~13条,同时有染色体片段存在。大白菜-芥菜型油菜异源三倍体(AAB)的获得为创建AA+B染色体的异附加系和研究A、B基因组间的亲缘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同源四倍体胡萝卜的减数分裂行为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裴红霞  庄飞云  欧承刚  赵志伟 《园艺学报》2008,35(12):1809-1814
 以花药培养获得的同源四倍体胡萝卜(2n=4x=36)植株为试材,对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观察,发现其与正常二倍体胡萝卜存在较大差异:前减数分裂间期及前期Ⅰ发现部分花粉母细胞具有多核仁现象;终变期、中期Ⅰ除二价体外,还观察到单价体及多价体联会形式;中期Ⅰ、中期Ⅱ,分别有23.00%和32.29%细胞存在一些染色体(1~6条)未排在赤道板上;中期Ⅰ染色体平均构型为0.86Ⅰ+4.01Ⅱ+2.99Ⅲ+1.89Ⅳ+0.81Ⅴ+1.09Ⅵ;后期Ⅰ、后期Ⅱ均观察到落后染色体或染色体桥现象,以及染色体分离多极化现象。由于其异常减数分裂行为,造成了四倍体胡萝卜的配子多样化,花粉畸形,育性低。  相似文献   

7.
辣(甜) 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减数分裂和雄配子发生过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运用减数分裂制片技术和石蜡切片法观察了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 和保持系21B 以及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金A 和保持系金B 减数分裂和雄配子发生的整个过程。结果表明, 不育系和保持系都能进行正常减数分裂, 中期I 的染色体构型为9 个环状二价体和3 个棒状二价体, 后期I 和后期II 都均等分裂, 形成了正常的四分孢子(n = 12) 。保持系的四分孢子经过单核和双核期后形成成熟花粉粒。雄性不育系从小孢子单核靠边期开始异常, 绒毡层细胞径向异常膨大, 挤压花粉粒, 致使小孢子在形成双核之前完全裂解, 导致不育。  相似文献   

8.
三倍体和四倍体枣减数分裂行为异常现象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枣自然三倍体‘赞皇大枣’(2n = 3x = 36)和人工诱变同源四倍体‘辰光’(2n = 4x = 48)为试材,对多倍体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观察和定量分析,并重点分析了其异常行为。结果表明,多倍体枣减数分裂的每个时期都存在异常,终变期染色体不规则配对,有单价体、二价体、三价体和四价体出现,且出现双核仁;中期Ⅰ和中期Ⅱ有部分染色体游离于赤道板外;中期Ⅱ除十字形纺锤体外,还有平行纺锤体和八字形纺锤体出现;后期Ⅰ和后期Ⅱ出现落后染色体及染色体桥现象;四分体时期出现含有微核或者不含微核的二分体、三分体、四分体。仅在‘赞皇大枣’四分体时期观察到多分体的发生,仅在‘辰光’后期Ⅰ和后期Ⅱ存在胞质提前分裂现象。由于多倍体枣减数分裂行为异常,造成了配子多样化、花粉畸形和育性降低。初步推断,‘赞皇大枣’为同源三倍体,其染色体减数分裂异常行为较同源四倍体‘辰光’更严重。  相似文献   

9.
采用压片法对不同倍性蝴蝶兰品种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及成熟花粉进行观测,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花粉中的DNA含量,发现除了单倍性配子外,均有少数未减数配子发生。不同倍性蝴蝶兰品种中单倍性、二倍性、三倍性和四倍性花粉平均直径分别为11.4、17.2、19.1和20.3 μm,花粉直径与倍性呈正相关关系(r = 0.935,P < 0.065);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蝴蝶兰品种未减数雄配子的平均发生率分别为0.59%、2.39%和0.67%,三倍体品种发生未减数雄配子的频率明显高于二倍体和四倍体品种;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品种均通过二分体和三分体的方式形成未减数雄配子,其中二分体的形成是由于小孢子母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Ⅰ,而正常进行减数分裂Ⅱ所致,三分体的形成可能是由于纺锤体异常定位形成三极纺锤体所致。  相似文献   

10.
为创造CC染色体组附加A染色体组的单体异附加系,以芥蓝—菜薹种间三倍体(CCA)为材料,采用人工杂交、形态和细胞学鉴定及核型分析等方法,比较了芥蓝—菜薹种间三倍体与其亲本芥蓝(CC)正、反交的结实性,分析了杂交子代的染色体数及频率分布,并对筛选出的单体异附加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CCA×CC和CC×CCA的结籽率分别为0.28%和0.63%;在鉴定的88个CC×CCA的子代中,全部为2n=18的整倍体植株;在鉴定的156个CCA×CC的子代中,(2n+1)~(2n+9)等各类非整倍体均有存在,其中附加1条染色体的1个、附加2条染色体的16个;形态学标记鉴定和核型分析显示附加1条染色体的那个子代植株为单体异附加系CC+A9;在减数分裂终变期,单体异附加系CC+A9的A9染色体常与一对C组的染色体发生局部联会,两者间存在着部分同源关系;单体异附加系CC+A9的n+1雌、雄配子均有一定传递率,分别为18.75%和9.82%;单体异附加系CC+A9自交获得了1株双体异附加系。  相似文献   

11.
 在结球甘蓝同源三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子代中, 获得了1个2n + 2的非整倍体植株, 经细胞学鉴定和核型分析, 确认该2n + 2植株为1号和4号双三体, 并由此进一步分离鉴定出了1号和4号两个初级三体。1号初级三体的主要特征是植株矮小, 株高仅为正常二倍体的1 /3左右; 4号初级三体的主要特征是花期提早, 较正常二倍体提早约14 d。1号和4号两个初级三体n + 1雌配子的传递率分别为8.89%和11.54%。  相似文献   

12.
 以菜薹-青花菜异源双二倍体(AACC)为桥梁亲本,通过与亲本菜薹(AA)回交获得了菜薹-青花菜种间异源三倍体AAC。该三倍体总体形态介于菜薹与青花菜之间,生长势较强,经根尖染色体鉴定,具有预期的染色体数2n = 3x = 29;花粉生活力及单个花蕾的花粉量都明显的低于菜薹和青花菜;减数分裂时期染色体行为复杂,在中期Ⅰ、后期Ⅰ、中期Ⅱ和后期Ⅱ存在落后染色体,后期Ⅰ染色体不均等分离,有15/14、16/13 等多种分离方式,形成染色体数不等的配子。  相似文献   

13.
‘赞皇大枣’不同株系的染色体数及其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赞皇大枣’原产分布区域内, 结合地理分布和形态学特点随机选取42个株系进行细胞学研究, 结果表明: 供试赞皇大枣均为三倍体, 2n = 3x = 36。对42个株系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比较,表明赞皇大枣存在核型多态性, 主要归纳为3类代表核型: 2n = 3x = 21m (1SAT ) + 15 sm, 2n = 3x = 15m +21 sm, 2n = 3x = 21m (2SAT ) + 15 sm; 核型对称性分别为2A、2B、2A类型。赞皇大枣可能是由二倍体品种未减数配子和同品种或不同二倍体品种正常配子天然杂交而来。  相似文献   

14.
 以番茄的45S rDNA为探针,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与核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的核型和45S rDNA在染色体上的定位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压片法观察了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结果表明,益母草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正常,终变期形成10个二价体,佐证了益母草的染色体数目为2n = 20,且为二倍体,其减数分裂为同时型,花粉粒育性为97.10%。益母草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具有2对45S rDNA杂交信号,分别位于第2号染色体短臂的末端和第3号染色体短臂近着丝粒处,益母草的核型公式为2n = 2x = 20 = 2m + 16sm(2SAT)+ 2s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 = 2L + 8M2 + 10M1,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为1.58,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9.39,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异范围为8.05% ~ 12.73%,其核型为“3A”型。基于上述结果绘制了益母草的核型模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