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加入WTO在即,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国际化的市场格局将逐步产生,低成本竞争和名牌之间的竞争将成为市场的主流,这对我国名牌相对较少的特养业来讲,将是更加强大的冲击和更为严峻的挑战。特养业作为我国畜禽的新兴产业,为求得发展壮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培育一批叫得响的名牌特养企业,在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上下功夫,向科学经验、先进管理经营模式要效益。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的特养业发展很快,给特养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特养业产品的出售自主权大大增加,国外巨大的特养产品销售市场使特养产品出口创汇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特种养殖业市场被外来的特养产品冲击的可能性不大,国内特养产品与国外相比,有较大的价格优势。因此,我国特养业应抓住机遇,强化引导,使我国的特养业沿着健康的轨道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外国企业改变了向中国投资的战略,不仅输出商品、资本,更重要的还向我国输出其品牌,其目的是想挤跨中国名牌,抢夺中国市场,获取更多的利润,因为他门深知,品牌是形象、声誉,品牌更是质量、市场和效益.在与外国名牌短兵相接中,中国的许多企业深刻体会到名牌的重要性,没有名牌,企业便失去了进入21世纪市场大门的入场券,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后,国内企业将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过硬的品牌显得更加重要. 令人高兴的是,我国众多企业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掀起了争创中国名牌的浪潮.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果产量居世界首位,但近年大城市的水果超市或大商场的水果专柜,却多被进口水果占据,国产水果难以抗争.有关专家和企业代表认为,国产水果难进超市的原因是品种混杂、质量优劣不齐、包装粗糙和品牌意识差,要改变目前不利的竞争局面,必须实施名牌战略.水果竞争首先是品种竞争,优质水果的价格要高出同类产品的3~5倍,而且极具市场竞争力.国产水果与进口水果在选果标准上差距显著.水果栽培中也要有名牌意识,名牌战略并不仅仅体现在宣传、广告、包装上,在水果栽培时就要有名牌意识.要保持国产水果的传统名牌并不断创造出新的名牌,还须依靠高科技,并尽快实现产业化.  相似文献   

5.
雷鸣 《油气储运》2006,(2):45-4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特养产品的关注和重视越来越强,为特养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特养业也逐步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亮点,可以说我国特种养殖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对我国的特种养殖业来说,是充满寒意的两年,一些所谓的“特养龙头企业”纷纷土崩瓦解,个别红极一时的特养企业也开始步覆艰难,“特养龙头企业”神话的相继破灭让特养爱好者对特养业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荡然无存,太多的失败、太多的骗局使特养业面临着一次空前严重的信任危机。人们不禁要问:特养行业这个被众多专家和养殖户一致看好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步田地?今后的特养业究竟会走向何方?还有没有生存发展价值?特养业这个几度浮沉的产业再次走到了生死悠关的十字路口。特养业有没有市场回顾这几年的特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特种动物养殖业已成为我国农业中新兴的一支养殖大军.特养业是不同于已形成大批量、大规模、普及饲养繁育的常规养殖动物,如猪、牛、羊、禽、鱼等,其特点是种类多,涉及范围广,经济价值高.特养业,按照其经济用途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6类,现将其品种内容、市场前景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前,各地推广的特种特养项目种类繁杂,多达百种以上.按市场发展规律,特种特养业每年都要有众多项目或因技术不成熟、或因没有市场、或因炒作者恶意欺诈而被淘汰,全国每年都有数百万群众因此遭受巨大损失.据有关部门介绍,就全国而言,近几年来特种特养业失败者总是远远多于成功者,有些项目甚至根本就没有成功者.  相似文献   

9.
11月15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的 2005年全国特养展销交流会上,与会专家及业内人士对特养业的发展及市场前景分析后一致认为,特养业的发展将会逐渐转好。哪些品种有市场特禽类特禽类经济动物是当前受到重视竞相发展的多种特禽的统称,其中包括: 中国黑凤鸡、白凤鸡、贵妇鸡、珍珠鸡、七彩山鸡、火鸡、鹌鹑、孔雀、鹧鸪、肉鸽、鸵鸟、观赏鸟等。这一类特禽的养殖技术不太复杂,场地、设备要求不高,适宜在备地农村扩大饲养,市场销售状况看好。火鸡在我国由于食用习惯不同和价格较高,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但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各地推广的特种特养项目种类繁杂,多达百种以上。按市场发展规律,特种特养业每年都要有众多项目或因技术不成熟、或因没有市场、或因炒作者恶意欺诈而被淘汰,全国每年都有数百万群众因此遭受巨大损失。据有关部门介绍,就全国而言,近几年来特种特养业失败者总是远远多于成功者,有些项目甚至根本就没有成功者。 在特种特养业中发财的往往都是先  相似文献   

11.
时下,我国农产品已经告别了短缺时代,由“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由生产竞争变成市场竞争。市场竞争,说到底就是品牌竞争,谁拥有名牌,谁就拥有市场。各地、各企业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激烈竞争,大都实施了名牌战略,使之老名牌重放异彩、新名牌争相问世。一个名牌带动起一方经济,一个名牌牵动起一个产业链。讲名牌、重名牌、树名牌、创名牌,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 山东是农产品名牌大省,在前不久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山东一举被认定农业名牌96个,占全国总数的1/5,遥居榜首。为促进山东涌现出更多的农业名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本刊特辟“绿色品牌”一栏,主要介绍农业知名品牌,争创名牌的经验、体会、方法、措施等。欢迎赐稿,欢迎提供报道线索,联系电话:(0531)8935265,传真:8930447,联系人:张凤祥。 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12.
名牌是一个国家民族工业的标志,是经济发展的旗帜,名牌不仅代表一个企业的竞争实力,而且名牌数量的多少也成为反映一个行业、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来自品牌产业创造的价值在美国GDP中占60%以上,而在我国GDP中才不到20%。美国可口可乐在全球饮料行业长盛不衰,中国海尔电器在发达的欧美市场独领风骚,这都是名牌的威力。事实证明,实施名牌战略对于转变行业增长方式、推进行业结构调整、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经营效益、实现农资行业尤其是农药工业的和;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内及国外裘皮原皮需求的猛增,以狐、貉、貂、獭兔为主的中国特养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但随之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及高速过后的回落性状。中国的特养业以此为契机,也将步入质量和数量并存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名牌战略与提高农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萌 《农业考古》2005,(5):211-216
提高核心竞争力,适应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这是对我国农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而实施名牌战略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本文论述了农业竞争力与农业名牌的关系、名牌集聚效应以及我国农业实施名牌战略的难点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浅谈名牌     
名牌的涵义 所谓名牌一般是指具有高无形资产价值的商标、品牌。名牌产品具有高知名度、高质量、高市场占有率和高市场信誉的特征。名牌除了具有易被识别,有利于宣传和推销商品等一般商标的作用外,还具有以下的功能效应。 1.拓展功能。名牌是信誉和质量的保证,名牌企业可以名牌为武器,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使名牌不断辐射发展到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科研单位进入市场有两种形式。一是资源型,如人才、成果、专利等;二是实物型,如种子、苗木、农药等。资源型在我国市场体系尚未完善、农民对有偿服务尚未适应、市场对其价值尚未规范的情况下难度很大。实物型则倍受市场青睐。笔者认为农业科研单位下大力气研制出适应不同纬度带的品种,争创名牌、培育名牌、扶持名牌、保护名牌,实施“名牌战略”是农业科研与市场经济的最佳结合点。1 下大力气培育名牌品种实施“名牌战略”要有名牌品种,名牌品种的研制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科研人员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艰…  相似文献   

17.
种子公司要走名牌之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种子公司要想求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根本出路就是创建有自己名牌产品的名牌企业,集育、繁、推、销于一体,走集约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道路。名牌产品是种子公司间竞争的资本,以名牌带产业,创市场才是种子公司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创造中国名牌农产品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选择。在社会主义高层经济条件焉,市场经济能名牌农产品,消费者追求名牌农产品,市场呼唤名牌农产品,外向型农业亟需名牌农产品。为此我们可以用科技创造名牌农产品,用金融保障名牌农产品,用规模支撑名牌农产品,以此创造中国名牌农产品。  相似文献   

19.
根据联合国发展署的统计,品牌尤其是名牌在全球品牌总数当中不超过3%。但在全球市场范围的占有率却超过40%,收入超过50%,在经济全球化,品牌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如今,一个品牌是否具有生命力,将决定一个企业在竞争中能否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疆域辽阔,各地盛产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让人们能够享用美味的饕餮盛宴。据统计,目前我国小麦、水稻、棉花、猪肉、鸡蛋、水产品等12种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但让人倍感遗憾的是,中国农产品品牌众多,不仅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就连国人也是雾里看花,摸不清楚状况。  相似文献   

20.
王武强 《农友》2002,(6):6-7
我国特养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近20年的风风雨雨中,有很多养殖户上当受骗,有的为此倾家荡产。追其根源,主要是上了高价回收的当,另有自己本身依赖思想比较严重,无勇气开拓市场,不看市场埋头养的因素。特种养殖业有其特殊性,市场相对狭窄,但一些养殖户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受广告的诱导,盲目赶热,没有冷静客观地分析市场就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