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莨菪类药在我国医学界已进行了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它具有改善机体微循环、提高内脏器官功能、改善生物膜活性的作用,可促进胞膜内外信息、能量和物质的交换,调节神经体液系统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1985年以来,笔者曾用莨菪药作淡水鱼类的促生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莨菪类药物对尼罗罗非鱼、革胡子鲶都有较好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2.
添加蚯蚓对尼罗罗非鱼饵料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捷  周玮  胡杰 《水产科学》1988,7(1):24-27
用蚯蚓仿为鱼用饵料,国内外曾有人进行过试验,效果很好。但在尼罗罗非鱼配合饵料中,极少见到有关添加蚯蚓的报道。为此,我们把蚯蚓作为一种配合饵料的原料,对尼罗罗非鱼的饲料配方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进行了中间生产性投喂试验。  相似文献   

3.
尼罗罗非鱼饲料赖氨酸和蛋氨酸需求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青松 《福建水产》1992,(1):67-70,79
前言。目前,我省尼罗罗非鱼的产量占淡水渔业产量的50%以上,因此,如何配制尼罗罗非鱼全价饲料、降低它的饲养成本,对发展我省淡水渔业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在配制尼罗罗非鱼的全价饲料尚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对尼罗罗非鱼的营养学方面研究得还很不够,这就难于合理的把游离必需氨基酸添加到价廉但质劣的蛋白源中而达到取得最佳饲料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钟国防  周洪琪 《海洋渔业》2005,27(4):286-291
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分别将木聚糖酶和复合酶制剂PS以0.05%、0.10%、0.15%的剂量添加到基础饲料中,饲养尼罗罗非鱼(初重32.65±4.16g),60d后测定鱼体的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复合酶制剂PS能显著促进尼罗罗非鱼的生长;添加酶制剂实验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溶菌酶活力和抗活性氧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添加酶制剂能够提高尼罗罗非鱼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木聚糖酶或复合酶制剂PS在尼罗罗非鱼饲料中的的适宜添加量是0.1%。  相似文献   

5.
复方中草药对尼罗罗非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一种以鱼腥草为主要成分(占40%)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将鱼腥草、黄芩、板蓝根、连翘、金银花等10种中草药按一定比例充分粉碎后混匀制成以鱼腥草为主要成分的复方中草药制剂,按质量分数0%(对照组)、1%(A组)、3%(B组)和6%(C组)分别添加到基础饲料中饲喂尼罗罗非鱼,饲养12周。分别在第4、8和12周采集各组尼罗罗非鱼血液,测定相关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显示:从第8周开始,B组尼罗罗非鱼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C组尼罗罗非鱼血清溶菌酶(LSZ)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一氧化氮(NO)含量显著提高,MDA含量显著降低。在第12周,B组和C组尼罗罗非鱼白细胞吞噬百分比、吞噬指数和血细胞呼吸爆发活力、血清SOD活力、LSZ活力、NO含量都显著提高,MDA含量则显著降低。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3%和6%质量分数的以鱼腥草为主要成分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均能增强尼罗罗非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其中以添加比例为6%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尼罗罗非鱼全价饲料养殖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尼罗罗非鱼的营养需要,提出尼罗罗非鱼基础日粮配方,与基础日粮配合使用的维生素预混料配方和微量元素预混料配方,构成一套全价性的尼罗罗非鱼用高效饲料配方。研制的饲料在工厂化封闭式内循环水体中单养条件下养殖尼罗罗非鱼成鱼,经过93天的精心饲养管理,饲料系数在1.7天以下,罗非鱼平均规格达到328克,平均净产32.6公斤/米^2。  相似文献   

7.
匈牙利渔业工作者采用高蛋白颗粒饲料喂养尼罗罗非鱼和鲤鱼,取得了较好的饲养效果。他们将高蛋白颗粒饲料(含蛋白质30d),标准颗粒饲料(含蛋白质25%),附加8%添加油的饲料以及不附添加油的饲料分别喂养鲤鱼,试验结果表明,投喂高蛋白颗粒饲料的鲤鱼,平均生长率提高了14%,而投喂添加油饲料和不附添加油饲料的鱼在生长上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采用紫穗槐粉、啤酒糟粉、鸡粪代替20%左右粮食进行网箱饲喂全雄罗非鱼和红尼罗对比试验。结果:饲喂79天,全雄罗非鱼和红尼罗产量分别为61.56kg/m^2和49.16kg/m^2,全雄罗非鱼单产比红尼罗单产高25.22%。Ⅰ号配方的饵料系数为1.97,好于其他2个配方。1990年10月专家鉴定认为,用紫穗槐粉、鸡粪代替粮食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较好的节粮型饲料配方。  相似文献   

9.
尼罗罗非鱼营养需要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雍文岳 《淡水渔业》1994,24(5):22-24
尼罗罗非鱼营养需要量雍文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尼罗罗非鱼在我国许多地区已成为主要养殖对象,且成为我国集约化养殖加网箱、流水和工厂化养殖的重要品种。国家从“六五”科技攻关开始,一直将尼罗罗非鱼营养和饲料研究列入饲料开发研究之中。作者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尼罗罗非鱼幼鱼饲料的适宜脂肪需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用初始体质量为(46.14±4.67)g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36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重复,每重复15尾),分别饲喂添加鱼油水平为0%(对照组)、3%、6%、9%、12%和15%的纯化饲料(实测脂肪水平为0.20%、2.70%、6.11%、8.04%、11.13%和14.85%)。饲养8周后,以尼罗罗非鱼幼鱼的生长、体组成、血清生化及脂肪代谢酶活性等指标为判断依据,确定其饲料的脂肪需要量。结果表明,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尼罗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以及蛋白质效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系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使尼罗罗非鱼肝体比及全鱼和肌肉的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0.05)。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尼罗罗非鱼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在饲料脂肪水平为6.11%时最小,在14.85%时达到最大。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尼罗罗非鱼脂蛋白酯酶、肝脂酶和肠道脂肪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脂肪酸合成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对增重率、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尼罗罗非鱼幼鱼饲料最适脂肪水平分别为8.86%,9.75%,9.40%和8.30%,因此确定尼罗罗非鱼幼鱼饲料适宜的脂肪需要量为8.30%~9.75%。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尼罗罗非鱼合理的饲料配方和生产效果,一九八一年我们在洞口县江潭公社渔场进行了配合饲料养尼罗罗非鱼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导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池:选择水泥鱼池两口,试验分两组,试验I组鱼池面积。  相似文献   

12.
水产养殖     
将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纯种、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杂种、台湾红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在10m~2水泥池中进行了生长、成活、产量、饲料转换率的比较测定.养殖392d 发现:鱼苗、鱼种、成鱼的生长反应差异显著。杂  相似文献   

13.
将红景天苷(Salidroside)作为免疫增强剂添加到水生生物饲料中,按0(对照组)、30、60和90μg/kg 4个梯度,添加到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117.2±4.53 g)饲料中,通过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来评估红景天苷对尼罗罗非鱼血液免疫系统的影响。试验周期为45 d,每天投喂两次。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红景天苷添加量的升高,罗非鱼血液中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肌酐水平显著升高(0<30μg/kg<60μg/kg<90μg/kg);90μg/kg组血液中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饲料组,血液中其它指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尿素、血糖、球蛋白和尿素/肌酐)不受饲料中添加红景天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饲料中红景天苷的适宜添加量为30μg/kg。  相似文献   

14.
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对尼罗罗非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是以酪蛋白、马铃薯淀粉等组成的精制饲料。在65天饲养试验中所得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混合维生素对尼罗罗非鱼的生长、食欲及饲料效率等都有显著影响,其平均增重率快30%左右,饲料消耗降低25%。饲料中不添加混合维生素,但与青饲料结合投喂也能起到与添加混合维生素相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要本文报道了以鲤鱼生长激素作饲料添加剂拌饲料投喂尼罗罗非鱼和移德鲤的试验情况。结果表明该激素对移德鲤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尼罗罗非鱼的生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沙特阿拉伯科技大学动物系的科研人员对尼罗罗非鱼投喂麸皮发现,麸皮含量为6%和12%的饲料提高了鱼体增重、鱼体肥满度、特定生长率、饲料转换率、蛋白质效率比值和蛋白质净滞留率。麸皮含量为18%饲料喂养的鱼脂肪含量、灰分含量、能量含量以及上述参数最低,而水分含量高。投喂麸皮含量为12%饲料的鱼,蛋白质含量和生长数值最高。表明尼罗罗非鱼实用配合饲料中,麸皮适宜用量为12%。尼罗罗非鱼饲料中麸皮的适宜用量@任维美  相似文献   

17.
用生物灵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网箱饲养尼罗罗非鱼、移德鲤、罗氏沼虾。试验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增产41.07%,移德鲤增产53.43%,罗氏沼虾增产55.42%。生物灵对3个水产养殖品种的促生长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8.
小麦基础饲料添加木聚糖酶对尼罗罗非鱼肠道食糜粘度和绒毛、微绒毛发育的影响=The influences of xylanase added in wheat basal diet on intestine chyme viscos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villi and microvilli of Tilapia nilotica[刊,中]/聂国兴(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乡453007),王俊丽,朱命炜,周洪琪//水产学报,—2007,31(1).-54~61 以尼罗罗非鱼[体重(106.16±16.77)g]为实验对象,小麦基础饲料为对照,小麦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木聚糖酶(0.05%、0.10%、0.15%)作为试验饲料。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0尾雄性尼罗罗非鱼。饱食投喂,饲养75 d后测定尼罗罗非鱼肠道食糜粘度以及前、中、后肠的肠绒毛显微与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对照组与0.05%、0.10%、0.15%木聚糖酶试验组的肠道食糜粘度分别为(15.21±0.29) cps、(13.75±0.45) cps、(12.23±0.16) cps和(11.92±0.22) cps,试验组的肠道食糜粘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随着木聚糖酶添加量的增加,试验组尼罗罗非鱼前、中、后肠绒毛表面的粘附性颗粒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颗粒直径减小;试验组前、中、后肠微绒毛的密度和高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0.10%木聚糖酶试验组前、中、后肠绒毛高度、宽度、密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图3表2参17 关键词:小麦基础饲料; 木聚糖酶; 尼罗罗非鱼; 食糜粘度; 肠绒毛  相似文献   

19.
用含0.1%乙酸棉酚的饲料饲养二月龄尼罗罗非鱼稚鱼四个月,其增重和血浆睾酮水平与对照鱼无显著差异,并且同时开始发情,交配和产卵,生殖腺发育正常,仅血浆皮质醇水平略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棉籽饼(粉)内含的棉酚浓度(0.03-0.05%),不会影响尼罗罗非鱼的性腺正常发育和生殖机能,肌肉中棉酚残留量为10.3ppm,远低于食用油的允许量(200ppm)。  相似文献   

20.
以尼罗罗非鱼[体重(106.16±16.77)g]为实验对象,小麦基础饲料为对照,小麦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木聚糖酶(0.05%、0.10%、0.15%)作为试验饲料。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0尾雄性尼罗罗非鱼,旨在研究木聚糖酶对尼罗罗非鱼前肠和中肠钠葡萄糖共转运载体(SGLT_1)mRNA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揭示木聚糖酶促进尼罗罗非鱼生长的机理。饱食投喂,饲养75 d后,每饲料组分别取10尾鱼,尾静脉取血制备血清,测定血糖含量;采用离心柱型总RNA提取试剂金提取前肠和中肠总RNA,通过RT-PCR对前肠和中肠SGLT_1mRNA的表达进行相对定量。结果表明,0.05%组、0.10%组和0.15%组前肠SGLT_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9.28%(P<0.05)、42.17%(P<0.01)和16.87% (P<0.05);对照组尼罗罗非鱼在摄食后2 h血糖仅为5.56 mmol·L~(-1),0.10%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组和0.10%组的增重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8.29%、17.45%(P<0.01),0.15%组的增重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基础饲料中适量添加木聚糖酶能显著上调前肠SGLT_1mRNA的表达,促进葡萄糖吸收,从而提高尼罗罗非鱼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