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草原带与东亚沙尘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论述了中国草原带的分布特点及其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指出中国草原带对沙尘暴起沙源地的阻挡和覆盖作用;从不同时间尺度论述了沙尘暴的形成原因;提出沙尘暴的净化作用、中和作用、提供植物矿质营养和太阳伞效应等四方面的生态效益;阐述了如何全面认识沙尘暴,预测沙尘暴的出现趋势,为沙尘暴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分析了西北地区沙尘暴天气产生的原因,包括地形和气候等诸多要素,以及伴随沙尘暴而来的大风,低能见天气对航空活动的影响,提出了在沙尘暴天气条件下进行航行管制的方法及采取的措施,让相关人员近一步了解沙尘暴天气特征,以便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天气条件,保障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遥感监测图和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2017年春季发生在内蒙古通辽地区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分析结果发现,该次沙尘暴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地面冷锋和蒙古气旋,高空急流及地面较强气压梯度有利于大风、沙尘暴的加强,散度场以及假相当位温分布特征分别为强沙尘天气提供有力的动力条件和热力条件,地形特征、前期气候条件和具有沙尘源的下垫面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卫星遥感和地面自动气象站的实时监测对沙尘暴具有指示意义;大风和沙尘暴对农业及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也破坏了草原生态环境和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4.
森林·草地·沙尘暴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陈佐忠 《草业科学》2005,22(1):21-23
近几年,频繁发生的沙尘暴引起了人们特别的关注.如何防治沙尘暴,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有人说控制沙尘暴的发展,首先必须防治荒漠化[1];有人说要尽快确定旱作农业区的北界,尽快编制退耕还林还草规划等[2];有人说,"解决沙尘暴的惟一办法,就是增加森林植被,发生沙尘暴充分说明森林植被还太少"[3];还有人说,"人类是有能力改造大自然的"、"经过全面防治和综合治理,沙尘暴是可以基本消除的"[3]等.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5.
沙尘暴的发生给社会经济带来了重大损失。干旱半干旱草原生态区是我国沙尘暴发生的主要沙源区。在干旱草原区治理沙尘暴要特别注重草和灌木的作用,同时,要走“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依法管理路子。  相似文献   

6.
业界信息     
准噶尔盆地短命植物降低沙尘暴危害专家们发现 ,生长在准噶尔盆地的 2 0 0多种“短命”植物能明显降低当地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多年来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引起了生态专家的注意 :同样是荒漠地带 ,可新疆准噶尔盆地无论沙尘暴发生的频率还是强度 ,都要比我国其他沙尘暴源区小得多。经专家研究发现 ,准噶尔盆地沙尘暴危害降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短命植物生活在那里。新疆准噶尔盆地里短命植物每年 4月发芽 ,短短两三个月后便命丧荒漠。而它生长的这段日子正是沙尘暴肆虐之时。新疆准噶尔盆地的短命植物有 2 0 0多种 ,一般是日高 2 0~ 30cm ,…  相似文献   

7.
草地生态建设与沙尘暴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沙尘暴的成因分析与危害现状、天然草地退化引发大面积的土地荒漠化、三北地区的草地生态建设是遏制沙尘暴的有效途径等三个方面 ,引用了大量的相关数据和研究成果 ,阐述了草地生态建设在沙尘暴治理中的重大作用与现实意义。并对生态工程建设中什么地方宜草或宜林 ,在气候、生态、地域和技术指标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沙尘暴发生的原因,论述了治理沙尘暴的措施,并提出要特别重视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沙尘暴的发生与草地生态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佐忠 《中国草地》2001,23(3):73-74
分析了沙尘暴发生的原因,论述了治理沙尘暴的措施,并提出要特别重视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气象局称 ,全国沙尘暴专家委员会已经成立 ,该委员会除审定每年度的《沙尘暴年鉴》外 ,还将协调沙尘天气的监测、预报、警报工作。据介绍 ,新成立的全国沙尘暴专家委员会由来自中科院、国家气象中心、林科院、农科院、兰州大学和有关省、区、市气象局的 2 5名专家组成。 2 0 0 3年 ,我国第一部也是最权威的沙尘暴报告《沙尘暴年鉴》将出版。据中国气象局专家介绍 ,目前 ,沙尘暴已不是单纯的我国北方春季灾害性天气 ,由于它涉及面积大 ,沙尘的输送和沉降覆盖全球 ,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资料表明 ,近 3年我国境内共发生 45…  相似文献   

11.
张莉 《草业科学》2007,24(4):13-13
"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不可能被消灭的,所谓制止沙尘暴,实际是违反科学规律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说,"沙尘暴给人类造成损失的同时,也有其正面效应,说到底,没有沙尘暴就没有中国,就没有我们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2.
在春夏之交沙尘暴多发季节,为初步了解沙尘暴对奶牛的影响,在沙尘暴期间和前后随机抽取6头荷斯坦牛,用经典红、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及红细胞黏附免疫功能检测方法,检测红、白细胞数及红细胞黏附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沙尘暴期间红、白细胞总数有所增高;中性粒细胞极显著增多;淋巴细胞却显著下降;C3bR和ICR的受体花环率略有减少。说明沙尘暴所导致的环境低氧使奶牛增加红细胞数以应付缺氧的环境;中性粒细胞为吞噬沙尘颗粒清除异物极显著提高,而具有特异性免疫作用的淋巴细胞却显著下降;同时红细胞黏附免疫功能也有所下降。可见沙尘暴使炎症细胞聚集,特异性免疫细胞显著下降,很可能导致炎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区沙尘暴监测网点的数据,分析我区今春沙尘暴变化趋势,得知沙尘暴普遍下降局部地区有所增强,沙尘天气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4.
刘晓红 《野生动物》2009,30(4):203-206,209
通过问卷调查和样地调查方法,分析极端天气气候对宁夏野生动物种群安全产生的影响。极端天气气候对优势物种数量影响严重。雀形目种群安全主要受到沙尘暴、冰雹和暴雨的影响较大;迁徙鸟类种群安全主要受到沙尘暴、冰雹和暴雨的影响较大;啮齿类种群安全主要受到暴雨的影响较大:岩羊种群安全受到沙尘暴、冰雹、暴雨和降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几翻袭击我国南北方的沙尘暴过去了,留下的却是一连串的反思:为什么会产生这么严重的沙尘暴?人类究意做了哪些不应该做的事?应该怎么补救……于是,大家就想到了种草种树,特别是在那些荒漠化和半荒漠化的地区.这似乎是一个十分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在 2 0 0 3年年底北京举行的东北亚沙尘暴高级别会议上 ,来自中国、蒙古、日本、韩国和朝鲜的环境官员首次聚在一起 ,商讨如何建立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应对每年春季在东北亚地区频频发生的沙尘暴。据介绍 ,沙尘暴源区不仅在中国内蒙古东部和新疆的沙漠区 ,也包括蒙古国东南部戈壁荒漠区和哈萨克斯坦东部沙漠。随着含尘气流场的移动 ,沙尘的沉降超越国界 ,涉及中国、蒙古、日本和朝鲜半岛。与会代表表示 ,东北亚五国的当务之急是开展沙尘暴监测网络建设和预警工作 ,在信息共享和源头治理方面加强合作。日本环境省官员小岛敏郎说 ,中日合作研…  相似文献   

17.
现在天气变化异常,如果熟悉口罩知识,适时佩戴口罩,可以保护身体健康。比如正晴朗的天气突然来了沙尘暴等,如果同学们正赶上上学或放学途中,适时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防止沙尘暴等对身体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18.
现在天气变化异常,有时正晴朗的天气突然来了沙尘暴等,如果同学们正赶上上学或放学途中,可以自己随时制作一次性纸毛巾来口罩,防止沙尘暴等对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熟悉口罩佩戴方法、好处、其他口罩特性等。  相似文献   

19.
姚润丰 《草业科学》2003,20(5):13-13
4月初 ,国家林业局发布了 2 0 0 3年我国首次沙尘暴监测与灾情评估报告。报告说 ,我国有2 985万人受到这次沙尘暴的影响。4月 8~ 9日 ,受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影响 ,新疆、青海西北部、甘肃西部及中部、宁夏、内蒙古西部相继出现了 1次大范围沙尘天气。这是我国北方地区入春以来出现的第 1次大范围沙尘暴天气。据调查统计 ,这次受沙尘暴影响的范围包括新疆 1 2个县、甘肃 35个县、青海 2 0个县、宁夏 1 9个县、内蒙古 8个县 (旗 )及陕西的北部等地区 ,总面积 1 90万km2 ,受影响的总人口为 2 985万 ,受影响的耕地面积为 430万hm2 ,草地面积为 5 …  相似文献   

20.
据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董治宝介绍 ,2 0 0 3年我国北方地区降水比较丰富 ,而降水量是影响沙尘暴形成与否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土壤和沙子中的水分含量相对比较高时 ,就不易起沙 ,沙尘也就不容易进入大气形成沙尘暴。据测算 ,当土壤和沙尘中的水分含量超过 4%时 ,就不会出现扬沙现象。科研人员研究表明 ,2 0 0 3年我国北方地区降水比较丰富 ,北方沙尘源地区土壤和沙子中的水分含量达到了一个相对比较高的标准 ,这将有效减少沙尘暴的形成。据统计 ,2 0 0 2年 ,我国北方沙尘源地区的降水量达到了 2 31mm ,较前 3年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