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正明 《农家顾问》2010,(11):19-19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湖北鄂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育成的杂交红菜薹品种,2010年通过湖北审定。品质经测定,维生素C含量385.1毫克/千克,蛋白质含量2.33%,总糖含量2.29%。一般667平方米产量2000千克左右。属早熟红菜薹品种,从播种到始收55~60天。  相似文献   

2.
<正>品种来源:武汉市文鼎农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用WDH0105A作母本、WDH0224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红菜薹品种。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菜2008001。  相似文献   

3.
<正>品种来源: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湖北鄂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雄性不育系"0401"作母本,双单倍体纯系"DH0432"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红菜薹品种。2010年  相似文献   

4.
正该品种是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湖北蔬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杂交红菜薹品种。2015年通过湖北省审定。1.品质产量品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维生素C含量263.6毫克/千克,总糖含量2.15%,蛋白质1.60%。2012~2014年在武汉、黄石等地试验、试种,一般667平方米产2000千克左右。2.特征特性属中晚熟品种,武汉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00年3月在武汉认定通过了3个蔬菜新品种,1个果树新品种,现将其特征简介如下,供各地因地制宜组织示范推广。 1 华红3号红菜薹   1)品种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系用9630A作母本与TS22-1-4作父本配组而成的红菜薹杂交组合。原代号:红杂60。  相似文献   

6.
《湖北农业科学》2012,(21):4849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原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用白头翁作母本,卡它丁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在子代实生系中选择优良单株经无性繁殖而成的马铃薯品种。由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华中农业大学引进。201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  相似文献   

7.
正该品种是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湖北蔬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杂交红菜薹品种。2015年通过湖北省审定。1.品质产量品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维生素C含量300.2毫克/千克,总糖含量2.45%,蛋白质1.47%。2012~2014年在武汉、黄石、长阳等地试验、试种,一般平原地区667平方米产1800千克左右,高山地区667平方米产1200千克左右。2.特征特性属晚熟品种,平原地区从播种到始收90~95天,高山地区从播种到始收60天左右。株高50~55厘米,开展度65~70厘米。基  相似文献   

8.
《农家顾问》2009,(8):I0001-I0001
鄂麦352 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粮食作物分中心选育的半冬偏春性小麦品种,2008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适于湖北省北部小麦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湖北农业科学》2012,(22):4981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从中薯3号天然结实后代中选择优良单株经无性繁殖而成的马铃薯品种。由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华中农业大学引进。201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薯  相似文献   

10.
“华红5号”是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蔬菜系选育的红菜薹新品种,具有熟性早、产量高、品质优的优良特性,2007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已在湖北、湖南、四川、贵州、江西等地推广。 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1.
鄂麦25(原代号97686)由湖北省荆州市农业科学院选育。2004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红菜薹产量的基因型、环境效应,利用AMMI模型对福建省莆田市6个试验地点种植的6个红菜薹品种的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菜薹产量的基因型与环境间互作效应、环境效应、基因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51.93%、39.76%、8.31%,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的稳定性和互作效应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生产上和推广工作中不仅要重视品种的培育,还要注重品种对种植地区的适应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品种的高产、稳产潜力。根据AMMI模型获得的稳定性参数Di和相应的红菜薹产量综合分析可知,九华红菜薹、科兴浓香菜苔产量高但稳定性一般,生产上应选择合适地点利用有利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发挥品种的最大潜力;红靓1号产量低且稳定,从产量考虑不适宜大面积生产。选择特定环境、采取适当技术措施,采用地区控制和品种搭配相结合的策略以提高红菜薹产量的途径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湖北农业科学》2012,(14):2967
品种来源:湖北中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孝感市孝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用不育系红香2A与恢复系香恢6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稻品种。2012年通过湖北省农  相似文献   

14.
由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鄂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育成,201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于湖北省种植。试种平均产量667平方米2000千克。  相似文献   

15.
《湖北农业科学》2012,(19):4442
品种来源:鄂粳优763是湖北中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孝感市孝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用不育系鄂晚17A与恢复系香恢63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稻品种。201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湖北农业科学》2011,(16):3282
品种来源: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孝感市孝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湖北中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用"鄂晚17A"作母本,"粳香75"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稻品种。2011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品种来源: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W9834S作母本,鄂早18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品种。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8001。  相似文献   

18.
堰玉18是湖北省十堰市农业科学院用"Z069"作母本,"齐205"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08003。  相似文献   

19.
《农家顾问》2011,(5):35-36
荆豆3号湖北荆州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大豆品种。201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夏大豆早熟品种,适于湖北省作夏大豆种植。品质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定.  相似文献   

20.
《湖北农业科学》2012,(14):3126
品种来源: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广占63-4S作母本,R7272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201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