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小远志中分离出了9种化合物:①1,3-二羟基-5,6,7-三甲氧基口山酮,②1,7-二羟基-2,3-二甲氧基口山酮,③1,3,6,8-四羟基-2,7-二甲氧基口山酮,④1,6,7-三羟基-2,3-二甲氧基口山酮,⑤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3-O-β-D-吡喃葡萄糖苷,⑥5,3’-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3-O-[a-L-鼠李糖苷(1-6)]-β-D-吡喃葡萄糖苷,⑦5,3’-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3-O-β-D-吡喃葡萄糖苷,⑧水杨酸和⑨远志醇,其中化合物①为新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经其化学性质和光谱数据证实。  相似文献   

2.
从西南远志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1,7,二甲氧基-2,3-二羟基(口山)酮;1,2,3-三甲氧基-7-羟基(口山)酮;1,3,6-三羟基-2,7-二甲氧基(口山)酮;1,2,7-三甲氧基-3-羟基(口山)酮;1,2,3,7-四甲氧基(口山)酮。  相似文献   

3.
从小远志中分离出了9种化合物:①1,3-二羟基-5,6,7-三甲氧基口山酮,②1,7-二羟基-2,3-二甲氧基口山酮,③1,3,6,8-四羟基-2,7-二甲氧基口山酮,④1,6,7-三羟基-2,3-二甲氧基口山酮,⑤5-羟基-7,4'_二甲氧基黄酮-3-O-β-D-吡喃葡萄糖苷,⑥5,3'-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3-O-[α-L-鼠李糖苷(1→6)]-β-D-吡喃葡萄糖苷,⑦5,3'-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3-O-β-D-吡喃葡萄糖苷,⑧水杨酸和⑨远志醇,其中化合物①为新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经其化学性质争光谱数据证实.  相似文献   

4.
从西南远志的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5个酮类化合物,利用理化常数和波谱解析的方法鉴定结构,分别确定为:1,5-二甲氧基-2,6-二羟基酮;1,2,8-三甲氧基-3,6-二羟基酮;1,3,8-三羟基-2,6-二甲氧基酮;1,2,3-三甲氧基-6,8-二羟基酮和1,3,6,8-四羟基-2,7-二甲氧基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藏药大籽獐牙菜Swertia macrosperma C.B.Clark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籽獐牙菜的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芒果苷(Ⅰ)、1-羟基-3,7,8-三甲氧基口山酮(Ⅱ)、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Ⅲ)、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Ⅳ)、1,5,8-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Ⅴ)、1,7,8-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Ⅵ)、獐牙菜苦苷(Ⅶ)、龙胆苦苷(Ⅷ)、獐牙菜苷(Ⅸ)。结论上述化合物Ⅳ、Ⅵ~Ⅸ为首次从大籽獐牙菜中分离得到。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藏药材印度獐牙菜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印度獐牙菜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方法]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印度獐芽菜乙醇浸膏,所得产物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洗脱后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印度獐芽菜全草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β-谷甾醇(Ⅰ)和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山酮(Ⅱ)。[结论]2种化合物β-谷甾醇与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山酮均为首次从印度獐芽莱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瑞香科沉香属植物柯拉斯那(Aquilaria crassna)沉香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从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运用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2-(2-苯乙基)色酮(1),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2),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3),6-甲氧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4),6,7-二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5),5-羟基-6-甲氧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6),6-甲氧基-2-[2-(3-甲氧基-4-羟基苯)乙基]色酮(7),6-甲氧基-2-[2-(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8),6-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9)和6-羟基-2-[2-(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10)。化合物2~10为首次从柯拉斯那沉香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4,5,7和8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8.
对莽吉柿果皮的85%乙醇提取物进一步分离,得到5个氧杂蒽酮类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NMR及MS数据鉴定,分别为1,6-二羟基-6′,6′-二甲基-4′,5′-二氢吡喃[2′,3′:7,8]-6″,6″-二甲基-4″,5″-二氢吡喃[2″,3″:1,2]氧杂蒽酮(isonormangostin,Ⅰ)、1,3,6,7-四羟基-2,5,8-三-(3-甲基丁-2-烯基)氧杂蒽酮(garcinoneE,Ⅱ)、1,3,6-三羟基-7-甲氧基-2,5,8-三-(3-甲基丁-2-烯)氧杂蒽酮(7-O-methylgarcinone E,Ⅲ)、1,6-二羟基-7-甲氧基-8-(3-羟基3-甲基丁基)-6′,6′-二甲基-4′,5′-二氢吡喃[2′,3′:3,2]氧杂蒽酮[1,6-dihydroxy-7-methoxy-8-(3-hydroxy-3-methylbutyl)-6′,6′-dimethyl-4′,5′-dihydropyrano[2′,3′:3,2]xanthone,Ⅳ]、1,6-二羟基-7-甲氧基-8-(3-甲基丁-2-烯)-6′,6′-二甲基-4′,5′-二氢吡喃[2′,3′:3,2]氧杂蒽酮(3-isomangostin,Ⅴ)。其中化合物Ⅱ、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综合运用硅胶、葡聚糖凝胶、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越南红土沉香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过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其结构为:(-)-aquisinenoneD(1),6,7-二羟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2),6,8-二羟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3),6-甲氧基-7-羟基...  相似文献   

10.
采用ODS、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技术从瑞香科(Thymelaeaceae)拟沉香属(Gyrinops)植物柳叶拟沉香(Gyrinops salicifolia Ridl)分离得到9个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运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并采用Elman比色法对全部化合物进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柳叶拟沉香中分离的化合物结构分别为:6-羟基-2-(2-苯乙基)色酮(化合物1)、6-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化合物2)、6,8-二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化合物3)、6-甲氧基-2-[2-(3-甲氧基-4-羟基苯)乙基]色酮(化合物4)、6-羟基-7-甲氧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化合物5)、(5R,6R,7S,8R)-5,6,7,8-四氢-5,6,7,8-四羟基-2-(2-苯乙基)-4氢-色酮(化合物6)、5α,6β,7β-三羟基-8α-甲氧基-2-(2-苯乙基)-4氢-色酮(化合物7)、(5S,6S,7S,8R)-2-[2-(4-甲氧基苯)乙基]-5,6,7,8-四羟基-5,6,7,8-4氢-色酮(化合物8)和8-氯-6-羟基-2-(2-苯乙基)色酮(化合物9)。从拟沉香属植物所产沉香中分离得到以上化合物均未见报道。化合物2,4,8,9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1.
须弥紫菀中黄酮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须弥紫菀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须弥紫菀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4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6二-羟基-2,7,3′,4′-四甲氧基黄酮醇(Ⅰ)、5,6二-羟基-2,7,4′-三甲氧基黄酮醇(Ⅱ)、Oxyayanin-B(Ⅲ)、木犀草素(luteolin)(Ⅳ)。[结论]这4个黄酮化合物首次从须弥紫菀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对蜂胶和杨树胶的化学组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鉴定出75种物质。初步确定两种样品中2,6-二羟基-4-甲氧基查耳酮、高良姜素和柚木柯因的含量有明显差异,而且仅在杨树胶中发现了愈创木醇、1-甲基-4-(6-甲基-5-庚烯-2-基)苯、2-苯基苯并咪唑。结果表明,可将上述物质作为蜂胶中的标志性物质进行检测与辨别。  相似文献   

13.
李琳  韦杰  王豹祥  闫铁军  何结望  冀志霞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9):1803-1807,1810
对果胶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和中性蛋白酶4种酶的复合酶处理废次烟末制备烟草浸膏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对酶添加量、作用时间、作用温度和作用pH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条件果胶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和中性蛋白酶的添加量分别为0.05%、0.15%、0.05%、0.05%,处理温度50℃,处理时间1h,pH自然.与对照相比,酶法处理后制备的浸膏烟气浓度和劲头明显增加,烟气柔和细腻,有润感和甜感,喉部和鼻腔无刺激,烟香丰富,有烘烤香和果甜香.处理后的浸膏中还原糖含量增加了123%,氨基酸含量增加了74%,蛋白质含量变化不大.GC/MS分析表明,酶处理后对烟草香气有重要贡献的物质如茄酮、巨豆三烯酮、3-羟基-β-大马酮、紫罗兰醇以及紫罗兰酮等物质含量均有所增加,且非酶促棕色化反应产物5,6-二氢-2H-吡喃-2-酮、3,5-二羟基-2-甲基-4(H)吡喃-4-酮、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及2,6-二甲基-4-硫代呋喃酮等含量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微红新月蕨的杀虫活性和活性组分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微红新月蕨(Pronephrium megacuspe)的杀虫成分并对其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通过生物活性测定确定微红新月蕨提取物对几种害虫的杀虫活性及其作用方式,并在活性跟踪的基础上,通过萃取、柱层析、薄层层析制备、重结晶、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方法对活性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微红新月蕨甲醇提取物对家蝇成虫(Musca domestica)、白纹伊蚊4龄幼虫(Aedes albopictus)、桃蚜(Myzus persicae)具有较好的毒杀活性,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菜粉蝶(Pieris rapae)3龄幼虫具有拒食活性。从微红新月蕨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和鉴定了4种化合物,即7-羟基-5-甲氧基-6,8-二甲基黄烷酮、2',4'-二羟基-3'-甲基-6'-甲氧基查尔酮、5,7-二羟基-6,8-二甲基黄烷酮和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上述4种化合物在50 mg•L-1的浓度下,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都具有拒食活性;5,7-二羟基-6,8-二甲基黄烷酮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较弱的拒食活性,24 h的平均拒食率为40.51%,另外3种化合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没有拒食活性;2 ?g/头的剂量下,这4种化合物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没有触杀活性,24和48 h的平均死亡率为0;1 ?g/头的剂量下,5,7-二羟基-6,8-二甲基黄烷酮对小菜蛾3龄幼虫48 h的平均死亡率为33.76%,另外3种化合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也基本没有触杀活性。【结论】微红新月蕨甲醇提取物对多种害虫具有较高的活性,从该植物中已分离鉴定出的4种化合物母体结构一致,但取代基不同或取代的位置不同,其活性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微红新月蕨中其它化学成分及其构效关系值得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口山酮是一种特殊的黄酮类化合物,也是藏药中含量最高、生物活性较强、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丰富的一类有效成分。目前认为,3-羟基苯甲酸辅酶A连接酶、二苯甲酮合成酶和口山酮合成酶是口山酮生物合成路径中的关键酶。文章对口山酮的结构类型、功能及其在植物中的分布,以及口山酮的生物合成路径与关键酶进行综述,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田永强  赵海波  刘航  田苗  侯相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340-14341,14344
[目的]研究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Bunge)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镰形棘豆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柚皮素(2)、5,6-二羟基-2,7,3′,4′-四甲氧基黄酮醇(3)、5,6-二羟基-2,7,4′-三甲氧基黄酮醇(4)、3′,4′,5,7-四羟基双氢黄酮(5)、黄芹素(6)、7α-hydrox-ysitosterol(7)、7-oxositosterol(8)。[结论]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E33和K38混合发酵液提取物中寻找有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的化合物,利用硅胶柱层析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用波谱技术分别鉴定后,确定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4-甲氧酰基苯甲酸乙二醇酯、4-甲基-2-甲酰基-3,5-二羟基苯甲酸乙酯、rubramin、对羟基乙酰苯乙胺和尿嘧啶。4-甲基-2甲酰基-3,5-=羟基苯甲酸乙酯首次以天然产物的形式被发现,并首次报道了其2D-NMR数据,生测结果表明其对小麦赤霉、大豆疫霉具有中等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Dendrobium thyrsiflorum and determine its bioactive compounds. [Method] The compounds were extracted by 95% alcohol and isolated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 on silica gel and Sephadex LH-20.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by spectroscopic analysis(1H NMR and13 C NMR). [Result] Seven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and identified as 4, 7-dihydroxy-2-methoxy-9, 10-dihydrophenan-threne(1), syringaldehyde(2),moscatin(3), gigantol(4), batatasin III(5), tristin(6) and stigmasterol(7). [Conclusion] Compounds 1 and 2 were isolated from this medicinal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9.
以菜青虫(Pieris rapae L.)5龄幼虫为试虫,以杀虫活性追踪为指导,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制备TLC及红外光谱(IR)、质谱(EI-MS)和核磁共振(1H-NMR、13C-NMR)等方法,从钩腺大戟根中共分离得到5种单体化合物,均为首次分离所得。活性测试结果表明,2,4-二羟基-6-甲氧基-3-醛基-苯乙酮、1-(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苯乙酮和β-谷甾醇对菜青虫有较强的拒食和毒杀活性,72 h拒食率分别为60.6%、56.8%和44.7%,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9.7%、59.2%和57.4%。  相似文献   

20.
郭生虎  朱金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992-6993
[目的]研究大戟科大戟属植物钩腺犬戟(Euphorbia sieboldiana MerrelDecme.)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等色谱技术分离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钩腺大戟根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良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 I)、2,4-二羟基16-甲氧基-3-醛基-苯乙酮(2,4-dihydroxy-5-methoxy-3-alde-hydoacetophenone,Ⅱ、1-(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苯乙酮[1-(2,4-dihydroxy-6-methoxy-3-methylphenyl)ethanone,Ⅲ]、3-甲氧基4羟基-反式苯丙烯酸正十八醇酯(octadecanyl-3-methoxy-4-hydroxy-benzeneacrylate Ⅳ)、阻谷甾醇(β-sitosterol,V)、二十八烷醇(1-octacosanol,Ⅵ)。[结论]所分得的6个化合物均为首坎从该植物申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