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启勇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183-184
本文介绍了安徽省东亚飞蝗蝗区分布情况,提出了不同类型蝗区生态控制技术模式,指出安徽省通过大力推广生态控蝗技术,有效地降低了飞蝗的发生危害程度,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探索牧鸭治蝗技术对草原保护的影响以及鸭肉品质等方面的影响,为生物治蝗途径提供数据支撑。我们选择800只四川麻鸭,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0只,每周测量蝗虫密度计算防效。试验为期两个月,每组随机选择10只进行屠宰试验。结果发现,牧鸭治蝗模式下蝗虫密度显著降低,试验结束时蝗虫防效达到79%;牧鸭治蝗模式下腿肌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腹脂率极显著降低。常规肉品质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pH、滴水损失、剪切力等结果不显著;氨基酸比较结果表明,在放牧情况下能够显著提高鸭肉中酪氨酸和脯氨酸含量;组间同一部位相比,试验组胸肌中硬脂酸(C18∶0)、亚麻酸(C18∶3n3)和二十碳二烯酸(C20∶2)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腿肌中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亚油酸(C18∶2n6c)、花生四烯酸(C20∶4n6)和二十二六烯酸(C22∶6n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因此,在蝗灾严重山地草原四川麻鸭可以放牧饲养,应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环渤海蝗区飞机治蝗技术的历史 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环渤海蝗区飞机治蝗技术的发展历程,其中包括飞防机型和施药技术、防蝗药剂及治蝗配套技术等,并对该区飞机防蝗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治蝗育肥模式下伊犁鸡、伊犁麻鸭的生产性能,更好地挖掘伊犁地方优秀家禽品种的开发价值,以市场常见饲养鸡(黑良凤鸡)、鸭(高邮鸭)品种与伊犁鸡、伊犁麻鸭进行治蝗育肥对比试验,即对比分析70日龄伊犁麻鸭、高邮鸭和90日龄伊犁鸡、黑良凤鸡在治蝗育肥模式下的放牧半径、归巢能力、成活率、经济效益、治蝗效果等指标。结果表明:黑良凤鸡、高邮鸭放牧半径均明显低于伊犁鸡、伊犁麻鸭。伊犁鸡归巢能力明显强于黑良凤鸡,伊犁麻鸭归巢能力强于高邮鸭。各品种鸭成活率均高于各品种鸡,且伊犁鸡高于黑良凤鸡,伊犁麻鸭的成活率高于高邮鸭。基于治蝗育肥模式的鸡鸭,养鸭比养鸡收益高、风险小,地方品种较商业品种具有更好收益。鸭群治蝗效果相对好于鸡群,伊犁麻鸭较高邮鸭效果好,伊犁鸡较良凤鸡效果好。综上,牧鸭治蝗效果和育肥效益优于牧鸡,且地方品种优于商业品种。  相似文献   

5.
《农业考古》2021,(3):225-230
蝗虫是为害农业生产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人民在与蝗灾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通过治蝗书籍得以保存与传播。《捕蝗图说》作为一本治蝗专著,书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载治蝗方法,方便百姓阅读理解,有利于民间流传,更具实用价值。此书现存有:咸丰六年、七年刻本,同治八年、十一年刻本,光绪元年、十七年刻本。清代蝗灾频发,且书中所载治蝗内容图文并茂、言简意赅、旨在实用,或是此书版本较多的原因之一。清咸丰六年刻本由钱炘和的序、捕蝗图式十二幅和捕蝗要说二十则组成,书中记载了捕蝗除蝻之法,以及治蝗前和治蝗时的相关事宜,对治理蝗虫灾害,确保粮食丰收,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该书是总结先人经验智慧所得,整理蝗灾文献,了解治蝗之法,于今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述了无棣县建国以来东亚飞蝗防治的5个阶段.即人工扑打阶段;小型药械化学防治阶段;飞机防治阶段;蝗虫利用新药械地面防治阶段;飞机防治、地面防治、生态控制相结合阶段.提出了治蝗技术发展的方向.为合理、有效的利用各种治蝗技术控制蝗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唐代蝗灾发生频率虽然略低,但其影响程度仍不可忽视。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唐人对蝗灾成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治蝗策略也有所更新。唐代治蝗,注重制度设置、仓储体系建设,并在社会化、市场化救荒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形成了较有特色的治蝗机制,对于后世救荒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唐代蝗灾严重,"灾异天谴"说在当时的社会各阶层拥有很大的市场。统治者在面对蝗害时,采取了"祷祈"之法,当然,皇帝也通过下罪己诏,以正仓、义仓进行赈贷,并遣使者进行慰问,令灾区政府收葬死者,为受灾农民发放种子等措施来救助灾民。佛教文献中有专门预防、消除蝗害的咒语。另外,当时出现了生态灭蝗的现象。唐代的捕蝗方法主要有,焚瘗之法,遣使者捕蝗,出赏钱鼓励民众参与捕蝗。姚崇灭蝗的功绩及焚瘗之法的有效性值得商榷,不过此次捕蝗为后世提供了治蝗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浙江地区中华稻蝗生态习性、发生消长规律与影响因子,并以此为依据,对药剂防治等多种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浙江中华稻蝗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主要为害早稻和单播单季晚稻,以水稻分蘖期至破口抽穗期受害重,成虫单体日食叶面积平均为6.26±1.08cm2;初步探明了中华稻蝗产卵习性和生殖力,雌成虫每头平均产卵3.5±1.2块,产卵量35.1±11.86粒;生境、药治、天敌、气象等因子综合影响其种群消长,其中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变是中华稻蝗上升的主要原因。大田防治以2 ̄3龄蝗蝻为适期,锐劲特、三唑磷防治效果在90%以上;提出了"挑治为主、普治为辅、巧治低龄"的治蝗新策略和综合防治技术,在浙江水稻主产区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中华稻蝗发生为害,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微山湖蝗区位于江苏省北部、山东省西南部两省交界处,面积约1.3万km^2,是国家重点蝗区之一。沛县位于微山湖西畔,总面积约0.1km^2,受微山湖特殊气候条件和复杂地形、地貌影响,东亚飞蝗为沛县历史性害虫。在“改治并举,综合防治”治蝗方针指导下,蝗区实施了大规模治理改造,宜蝗面积逐年缩小,发生程度逐步减轻。目前宜蝗面积已由上世纪50年代的6.6万hm^2减少到1.9万hm^2。尤其是近年来,在做好蝗虫监测基础上,探索了“蝗区治理、生物治蝗、地面应急防治”的综合控制技术,飞蝗发生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11.
刘军 《农村科技》2007,(8):82-82
一、牧鸡治蝗 牧鸡治蝗是将饲养60~70日龄以上经过防疫的童鸡,在蝗虫发生季节有组织地放牧,让鸡群捕食蝗虫,降低蝗虫密度,达到治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浅论沿淮蝗区东亚飞蝗发生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受异常气候及农业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近年来沿淮蝗区东亚飞蝗呈猖獗发生态势.笔者分析了1990~2001年12 a间飞蝗发生消长及其重发原因,从前瞻实际出发,通过田间农药防治飞蝗药效试验等技术手段,提出生态治蝗与环保型农药的遴选,实现飞蝗可持续治理性的防治对策,以将蝗害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改治并举,根除蝗害”的治蝗方针,实现东亚飞蝗的可持续治理,安徽省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东亚飞蝗生态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基本摸清了植被覆盖、耕作、天敌等因素对飞蝗发生的影响,生态控蝗面积逐步扩大,有效地降低了飞蝗的发生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4.
关于毒饵治蝗的技术,本刊上曾先后介绍过几次。两年来经过各地试用,已获得了不少新的经验,特别在如何组织起来大规模施用这一点上,过去很少注意,现在也初步总结得了一些经验。我们实地参与毒饵治蝗的体会,感到仅仅了解毒饵的配制祇是懂得了毒饵治蝗的皮毛;必须同时掌握施用毒饵的技术,和注意如何组织起来大规模施用,这样才能发挥最高的治蝗效率。  相似文献   

15.
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脊竹蝗是毛竹的主要害虫。简述了婺源县黄脊竹蝗的生活史及其生物学特性,并提出做好虫情测报、采取营造泡桐和桤木招引红头芫菁治虫及白僵菌治虫的生物防治和化学农药防治跳蝻、诱杀成虫等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有效控制黄脊竹蝗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业部主持的冀、鲁、豫、苏、皖五省及天津市治蝗座谈会,于7月5—6日在北京召开。到会的有五省,一市的农业行政领导干部和治蝗技术人员;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全国供销总社及中国民航局等有关单位代表共25人。在两天会期内,首先汇报了各地夏蝗的发生与防治情况,并研究了有关秋蝗防治工作的意见。一 1957年夏蝗发生与防治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五二年推广毒饵治蝗,规模之宏大、效果之显著,在我国治蝗史上尚属创举。总计施用毒饵防治蛀虫的有河北、山东、平原等三省二十一个县,防治面积达八十万亩。推广毒饵不仅迅速消灭了今年的蝗虫,并且奠定了今后更大规模地应用毒饵治蝗的基础。中央农业部鉴于一九五二年推广毒饵的成功,已计划在一九五三年扩大毒饵治蝗的面积到四百万亩。  相似文献   

18.
《油气储运》2011,(22):2
2011年山东省东亚飞蝗夏蝗中等程度发生,黄河滩区、渤海湾蝗区局部偏重发生。全省发生面积26.4万公顷(395.95万亩),达标面积23.1万公顷(346.5万亩),一般密度每平方米有虫0.28~5头,平均每平方米0.59头,最高38头。为顺利完成飞机治蝗作业任务,今年山东省租用山东通用航空服务有限公司运五型飞机和海燕型飞机各一架,在黄河口治蝗机场实施超低量灭蝗飞行作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四川省小车蝗属1新种(蝗总科:斑翅蝗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记述分布于我国横断山地区小车蝗属1个新种,即黑翅小车蝗Oedalrusnigri pennis sp.nov.。该新种近似于台湾小车蝗Oedaleus formosanus(Shiraki),主要区别为:后翅除基部淡黄色外,其余部分全黑色;雌性下生殖板后缘中央三角形突出;腹基瓣片狭长,上具较大的粗糙颗粒;下产卵瓣腹面观外侧缘明显凹陷。文中附有中国小车蝗属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小翅曲背蝗和西伯利亚蝗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翅曲背蝗和西伯利亚蝗生物学特性研究乔璋,乌麻尔别克·纳斯尔吾拉(新疆蝗虫鼠害测报防治中心站,乌鲁木齐,830001)杜刚,伊生春,阿德力·哈甫孜(塔城地区蝗虫鼠害测报防治站)小翅曲背蝗(Pararcypteramicropteramicrop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