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弄清贵州某野生动物园长臂猿死亡的原因,本试验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诊断和RT-PCR检测确诊等方法,对该野生动物园发病长臂猿进行了诊断。试验结果显示,流行病学调查、剖检病理初步诊断该野生动物园长臂猿疑似流感病毒、支原体和细菌混合感染,RT-PCR/PCR检测确诊发病长臂猿为流感病毒、支原体混合感染,细菌分离培养、生化特性鉴定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结果表明造成该野生动物园长臂猿发病死亡的原因为流感病毒、支原体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根据诊断及药敏试验结果,制定出了免疫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1年9月20日,深圳市野生动物园小湖的湖心岛上的母白眉长臂猿产下l只雄幼仔,其父亲是长臂猿另一“家族”白颊长臂猿,这是国内首次繁殖长臂猿的杂交后代。中国现有4种长臂猿,它们是白眉长臂猿、白颊长臂猿、白掌长臂猿和黑长臂猿,它们在野外数量每种都不足100只,是中国重点保护的濒危物种。 深圳市野生动物园于1996年开始饲养长臂猿,当初从国内引进5只雄性白颊长臂猿及1只雌性白眉长臂猿,当时它们均未成年,混养肘并未出现排斤现象。一年后1只雄性白颊长臂猿与白眉长臂猿产生感情,从此它们成双成对,形影…  相似文献   

3.
正南宁市动物园具有30多年饲养白颊长臂猿的历史,白颊长臂猿的成功繁殖尤其是在近几年取得显著成绩,使动物种群不断扩大。现园内白颊长臂猿种群存栏数为58只,其中成年白颊长臂猿40只,亚成体及幼体18只。但是,在白颊长臂猿能成功繁殖取得成绩的同时,在饲养管理上也存在不足,笔者通过多年对白颊长臂猿的饲养,总结一些经验和教训,现报告如下,供同仁参考。1环境结构1.1笼舍结构  相似文献   

4.
天行长臂猿是一种非常稀有的长臂猿,国内鲜有动物园饲养。截至2016年12月31日,在全国饲养研究单位中,共有2只天行长臂猿。上海动物园灵长二区有1只雄性天行长臂猿,呼名为“果果”。笔者对天行长臂猿的日常饲料、生活习性、环境布置和疾病预防等情况进行介绍,以期为天行长臂猿的饲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收集重庆动物园人工饲养的4只北白颊长臂猿和1只黄颊长臂猿血液样本用以检测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共检测了24项血常规指标和26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亚成体北白颊长臂猿和成年黄颊长臂猿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均有部分不在成年北白颊长臂猿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平均值±标准差”内,表明不同年龄、性别和物种可能影响长臂猿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值。本试验是健康长臂猿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国内首次详细检测,为国内圈养长臂猿血液标准值的确定提供了基础数据,对长臂猿的饲养繁育、健康管理和疾病诊断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梅智强 《野生动物》2003,24(4):24-25
黑长臂猿是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栖息于海南省昌江县霸王岭的热带森林中。海南黑冠长臂猿雄性全身毛色为黑色.雌性为黄色但头顶有小片圆形黑毛.与云南及东南亚国家热带原始森林中的黑长臂猿种群的雌性通体黄色稍有不同.故一些专家把在海南栖息的长臂猿称为黑冠长臂猿.列为黑长臂猿的一个亚种。  相似文献   

7.
扬州动物园有两只白颊长臂猿先后处于展出区(喧闹)和繁殖区(安静)饲养,我们通过观察白颊长臂猿处在不同区域的日常行为,分别记录5日内运动、休息、取食、社会性行为时长和频次。结果分析发现,白颊长臂猿在展出区中取食行为所占时间高于繁殖区,运动、休息和社会性行为时间占比均低于繁殖区猿猴。两只长臂猿在展出区中运动、取食、休息频次高于繁殖区,展出区社会性行为频次低于繁殖区。其中雄性白颊长臂猿在两个笼舍中的运动频次,差异显著,雌性的差异极显著。雌雄白颊长臂猿在两个笼舍中的休息频次、取食频次和社交频次差异极显著。所以我们认为环境不同对白颊长臂猿的行为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海南长臂猿的资源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臂猿是四大类类人猿之一,也是我国唯一现存的类人猿。长臂猿与黑猩猩、大猩猩、猩猩一样,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密切,是研究从猿到人进化的必不可少的材料,长臂猿等灵长类研究又是各国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保护、发展现存类人猿资源,对我国的生物学科研和四化建设事业,富有巨大的价值。迄今全世界计有七种长臂猿,我国也曾有黑冠长臂猿、白眉长臂猿和白掌长臂猿三种记录。过去,我国的长臂猿曾广泛分布于云南、广西南部和海南岛等地热带和热带雨林中,数量可观。由于人类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9.
对白颊长臂猿的采血训练,一方面是方便兽医对白颊长臂猿健康状况的检查,了解长臂猿在放松无刺激环境下的常规和生化值,为动物的饲养和繁殖作出针对性的指导。另一方面可增强长臂猿与人的信任感,减少动物的刻板行为,丰富长臂猿日常生活,提高动物福利。于2015-2017年陆续对5只长臂猿成功进行采血训练,发现训练效果与动物年龄大小、个体性格差异、训练环境以及动物疾病的治疗干预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在药物治疗患有严重腹泻的1头约13岁白眉长臂猿和2头约1.5岁白颊长臂猿幼仔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患病长臂猿的日粮组成,即在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活性乳酸菌酸奶,每天进行2次投喂,3头患病长臂猿先后在食用21天后,都恢复了健康,且食欲旺盛。  相似文献   

11.
正白颊长臂猿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是类人猿之一。关于长臂猿人工育幼及饲养方面的报道不多[1-2]。笔者在整理杭州动物园白颊长臂猿育幼记录时发现,有些饲养过程与文献报道不尽相同,因此将该白颊长臂猿的育幼过程进行整理,供同行探讨。1动物个体及方法1.1白颊长臂猿幼仔和育幼环境情况2015年1月22日,1只35日龄白颊长臂猿幼仔被首次繁殖的母猿抛弃,只能取出进行人工饲养。幼  相似文献   

12.
<正>1发病情况2014年7月初,德宏州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饲养的4只白眉长臂猿先后出现以腹泻为主的传染病症,自第一例发病开始到最后一例康复,共经历了10d,白眉长臂猿发病率为100%,经过诊治1只死亡,3只痊愈,经对患病白眉长臂猿病症进行分析,发现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是导致白眉长臂猿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白眉长臂猿发病后,我中心对圈舍进行大规模消毒,中心内其他灵长类未出现类似病症。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笼养白颊长臂猿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笼养白颊长臂猿的行为特征,包括休息行为、理毛行为等;再根据工作经验,对笼养白颊长臂猿的饲养管理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2007年3月11日,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的黄颊长臂猿"园园"出生不久便被亲代遗弃,该园首次尝试人工育幼并成功。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至今尝试人工育幼并成功9只。对黄颊长臂猿的人工育幼做出研究总结,描述了幼龄黄颊长臂猿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对人工育幼黄颊长臂猿的育幼方法、人工乳的配制、饲养管理以及疾病防治方面给出了建议,并对1~180日龄的黄颊长臂猿幼仔体重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15.
一概况长臂猿在分类上属长臂猿科(Hyloba-tidae)长臂猿属(Hylcbates),其种类很多,主要分布于东洋界,在我国产于云南及海南岛的密林深处。是我国现存的最高等哺乳动物。据知,曾饲养过长臂猿的有北京、上海、广州、昆明、个旧等地动物园,很不普遍。有的动物园至今还未饲养过,就是饲养过的,也都没有繁殖记录。  相似文献   

16.
把猿啼留住     
大家可能还记得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再是郦道元《水经注·三峡》中的句子:((每至晴午霜旦,则林寒涧缩,常有高猿长啸。肃隐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写的都是长江流域三峡一带的猿类,虽寥寥数笔,却是凄哀婉转,情韵隽永,令人回味无穷。历史上,我国一共生长着白掌长臂猿、白眉长臂猿、白颊长臂猿和黑冠长臂猿四个种类的长臂猿。灵长类长臂猿是人类近亲,其行为、生理和结构与人类十  相似文献   

17.
笔者对上海动物园的4只长臂猿(合趾猿"发发"、戴帽长臂猿"卷卷"、黄颊长臂猿"圆圆"和"洋洋")进行称重训练,同时记录了每只动物称重训练阶段的用时.发发、卷卷、圆圆和洋洋实现目标动作用时分别为71 d、41 d、47 d和54 d.笔者认为相对于有无训练基础,长臂猿性格对称重训练用时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雄性白颊长臂猿的饲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报道雄性长臂猿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笼舍设施、饲料喂养方法及常见疾病的防治 ;以重量法测定 2头白颊长臂猿日粮组成和比例 ,谷物饲料占总量的 5 2 63%。实践证明 ,生活集小群 ,过冬采用小气候保温房 ,有利于白颊长臂猿适应西双版纳勐 仑山地区生活  相似文献   

19.
桃红岭保护区梅花鹿发情期活动区域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梅花鹿在发情期是集群活动的动物,作者于1987年10日在江西省桃红岭保护区对繁殖期梅花鹿活动区域进行了调查,以了解梅花鹿发情期活动区域分布的地形、植被特点。一、保护区概况和调查方法桃红岭梅花鹿保护区位于江西省彭泽县中部,面积约40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536米,为高丘地形,植被以草本(芒、茅等)和灌木(乌饭树、(木乚米)木等)为主,阔叶林地主要分布于沟谷,另有小片杉木人工林、竹林和茶园。调查区域选择梅花鹿发情活动集中的保护区北部和中部,面积约20平方公里。沿山  相似文献   

20.
白颊长臂猿是中、老、越三国交界地区的特有种,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目前我国白颊长臂猿主要分布于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和绿春黄连山自然保护区。北京动物园目前共饲养了十几只白颊长臂猿,繁殖状况良好。2009年9月我园1只白颊长臂猿体表出现多处脓肿。后抽取脓液,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该白颊长臂猿经治疗无效后死亡。剖检时发现其体内有亦有大量脓液,经分离培养,与体表分离到的是同一株细菌。该菌株经鉴定是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亚种(Klebsiella pneumoniae ssp pneumoniae)。并对其进行了药物敏感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