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 油菜就世界范围而言是一项重要的食用油源。目前我国油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油菜籽一般含油量约30—40%左右,饼粕中含有约36%的蛋白质。众所周知,我国当前的油菜,在品质上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为菜油中芥酸含量高(40%左右),故营养价值低;一为饼粕中含有一种硫葡糖甙,经芥子酶水解可产生有毒的物质,故无法充分和有效的利用其中的蛋白质。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已成为我国科技工作者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根据一些国家(德国、法国和加拿大等)的经验,既经济而又有效的途径莫过于选育“双低”(低芥酸、低硫葡糖甙)的新品种和发展“双低”油菜生产。  相似文献   

2.
菜籽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粗蛋白质含量占饼粕于物质重的40%左右,是一种很好的畜、禽蛋白质饲料来源。但由于菜籽饼中含有硫代葡萄糖甙,这一化合物本身虽然无毒,经芥子酶水解后,却生成有毒的异硫氧酸盐和恶唑烷硫酮,这类有毒物质直接影响菜籽饼的综合利用。六十年代后期以来,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等开展了低流代葡  相似文献   

3.
前言 对于油菜籽(饼)中芥子甙总量的分析,已有气相色谱,气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联用等测定方法,但限于仪器设备条件和标样,普遍推广尚有困难。上述几种方法都是测定硫代葡萄糖甙在一定pH条件下的降解产物:异硫氰酸盐和恶唑烷硫酮。 由于疏葡糖甙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以及酶的催化作用,其水解方式和水解生成物都有不同(当pH>6时水解生成的是异硫氰酸盐,当pH<6时水解生成腈和硫,在适当pH  相似文献   

4.
油菜籽饼粕蛋白质的利用一直是国内外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常规油菜籽饼粕因硫甙含量高而限制了它的利用。“双低”饼粕硫甙含量虽低(0.3%以下),可以安全饲用,但高于国际上推荐作食品的硫甙的极限含量(0.4‰),不能直接食用。其他如单宁、植酸、芥子碱等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不利,也有碍食品的风味,在硫甙含量低到一定程度后,降低上述成分含量尤其重要。近年来,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与武汉市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单位合作,首次进行了以“双低”菜籽饼粕为蛋白源发酵酿制酱油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选用切实可用的油菜芥子甙分析方法,对解决菜籽饼粕含毒问题,提高菜籽饼粕的饲用价值有现实意义。现有的葡萄糖甙试纸、硝酸银及紫外分光光度等方法限于设备条件普遍推广应用尚有一定困难,目前我们选用的硫酸钡重量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可供油菜品质育种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Canola”(坎诺拉)是加拿大双低油菜工业上的新名,由加拿大西部油籽加工协会对各种双低油菜(芥酸为5%或低于5%;硫葡糖甙为3毫克/克或低于3毫克/克)的种子、种壳、蛋白质提取  相似文献   

7.
用稀盐酸浸提菜籽饼粕进行脱毒、植酸提取及浓缩蛋白、分离蛋白制备。脱毒粕可干燥作饲料或经匀浆、离心分离和过筛的方法制取浓缩蛋白,制浓缩蛋白后的残渣再匀浆用稀碱萃取,调等电点沉淀出分离蛋白。总蛋白质提取率≥91%,制取的浓缩蛋白含蛋白质61%,硫甙低于0.4%,植酸低于1%;分离蛋白含蛋白质90%,硫甙低于0.03%,植酸低于0.5%。  相似文献   

8.
利用微量的DEAE葡聚糖A25层析柱,可以将流经样液中的芥子甙吸附,把游离葡萄糖除去,然后用从白芥中提取的黑芥子酶将芥子甙水解,再洗脱酶解产生的葡萄糖,用传统的标准比色法定量测定。这种方法每天可以测定40至60个样品,可以分析10拉种子(20~40毫克)的样品,标准差±6毫克/100克,所用仪器仅需廉价的玻璃器皿和最少量的DEAE葡聚糖A25凝胶,这些都是现有方法没有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用TMS试剂与脱硫的硫葡糖甙作用生成相应的衍生物,衍生物具有挥发性有利于用气相色谱法分离和定量测定。测定步骤为:脱脂油菜籽粉末的制备,热水处理将芥子酶钝化防止硫萄糖甙降解,硫葡糖甙的浸提取,硫葡糖甙上硫酸根的脱除,衍生物的生成,气相色谱测定等主要测定过程。本方法为加拿大Mcgregor,D.I博士于1984年9月帮助我所建立的,现已正式开始测定样品,测定结果具有较好的准确度,现将具体操作步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几种油料饼粕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油料作物每年的播种面积很大,种籽榨取油脂后剩下的饼粕蛋白质丰富,数量可观。但长期以来饼粕未得到合理利用,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因此,饼粕的综合利用是当前的重要研究项目。棉籽饼、油菜籽饼的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含量已有过一些报道。但桐籽饼、茶籽饼的资料尚少。本实验的结果可为饼粕的综合利用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菜籽饼粕是一种利用价值很高的优质植物蛋白资源。由于饼粕中存在硫甙、芥酸、植酸等多种有害成分和抗营养因子,其利用价值和应用范围受到极大限制。生物技术法对于改善饼粕饲用品质、提升综合利用价值、拓宽应用领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重点介绍了生物技术法在饼粕脱毒、饲用品质改良、发酵生产食用菌和酶制剂等产品的生物转化与高值化利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概述了生物技术法应用于饼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前,界世人口在40亿以上,按每人每天需要蛋白质70克计,其中30~40%为动物蛋白质,60~70%为植物蛋白质,则全世界总亏缺蛋白质约一千万吨以上。我国人口众多,蛋白质的供应更为紧张,在新长征的道路上,改善中国人民的膳食结构,开发各类蛋白质资源,是十分迫切的任务。有些学者建议,1985年我国按人口平均,每日摄入蛋白质为70克,其中动物蛋白质也只能维持在12~15%,则植物蛋白质的供应就不低于85%,在目前各种食品短缺的情况下,合理利用油料种子饼粕,充分发挥蛋白质的营养效能,是一条发展我国蛋白质资源的途径。 我国油料籽粕数量相当庞大,目前尚未充分合理的应用,更未注意必需氨基酸的添加,大多用作饲料或肥料,造成蛋白质的严重浪费。本文就大宗油料作物种子——花生仁,在榨过油脂后的饼粕中,蛋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选用硫脲紫外吸收法(硫脲法)分析硫代葡萄糖甙(硫甙)含量,主要用于测定油菜种子和植株器官的硫甙.根据硫脲法着重改进了硫甙酶解存在的问题,并研究了改进后的方法限在营养器官样品测定中的应用条件。从而简化制酶过程,避免单纯依靠自身芥子酶的局性,扩大测定样品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自菜油中的芥酸和饼粕中的硫甙通过育种途径成功地得到改良(芥酸含量从45%左右降到1%以下;硫甙含量从每克脱脂饼粕含200μmol左右降到30μmol)以来,油菜品质改良的重点已转移到多聚不饱和脂肪酸(也称多烯酸)育种上,即高亚油酸(>30%)、低亚麻酸(<3%)育种。 在低芥酸油中,目前亚油酸(18:2)含量偏低(约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0%),而亚麻  相似文献   

15.
油莱的种子含油率33—45%,为我国主要食用油料作物。榨取油脂后的菜籽饼粕,蛋白质含量一般在32%以上,作者实地测定“胜利油莱”菜籽的饼粕含蛋白质在40%左右。菜籽  相似文献   

16.
氯化钯法半定量目视比色测定油菜饼粕中的硫葡萄糖甙,已在我国油菜品质育种研究工作中得到初步应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对西德DR.W.Thies博士的氯化钯法光度定量测定技术进行了应用研究,摸索了硫甙的提取和测试条件,在提取过程中加入了二氯乙烷作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用高酸和高氯锰酸钾分解氧化菜籽饼粕中的硫葡糖甙为SO_4~-,然后用铅离子选择性电极进行测定,方法简便,所须样品量少,且比国内所报道的重量法大大缩短了分析时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菜籽饼粕中的硫氰酸酯和硫酯酸离子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进行了考察,提出了在室温下用蒸馏水提取,溶液用Pb(AC)_2除去干扰物,以Fe(NO_3).HNO_3为显色剂的测定方法.此法简单、快速、准确,回收率在95%以上,样品测定相对平均偏差在±3%以内。  相似文献   

19.
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菜籽饼粕生产溶栓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对菜籽饼粕进行发酵,并以影响菜籽饼粕发酵的重要因素,即培养基组成、发酵pH、发酵时间做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发酵产生激酶的溶栓活性进行测定,并监测菜籽饼粕中有毒有害物质硫甙、异硫氰酸酯和恶唑烷硫酮发酵前后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是采用LB培养基活化菌株,发酵pH7,发酵时间24h。发酵后的菜籽饼粕中的硫甙、异硫氰酸酯和恶唑烷硫酮得到基本降解,极大地降低了菜籽饼粕的毒性。本项研究结果将为菜籽饼粕的综合利用开辟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油菜在国内外,都是禾谷类作物的良好茬口,也是一种主要的食用植物油源,榨油后的饼粕又是一种丰富的粗蛋白(含量30%以上)饲料。但据国内外研究,其品质远比向日葵、红花以至大豆为次。重要原因之一,是菜油中含有高量的芥酸和亚麻酸,菜籽饼中含有硫代葡萄糖甙类有毒物质。前者油味不佳,营养价值低,且对人体健康有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