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条纹叶枯病自上世纪90年代末在我县迅速发生以来,发生程度逐年加重:2003年全县80万亩水稻几乎每亩稻田都有该病害不同程度发生;2004年条纹叶枯病大暴发,一般田块减产10%~30%,沿湖重发地区病穴率超过95%,病株率85%以上,减产超过80%,部分田块绝收。该病现己成为我县水稻生产中新上升的、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对我县乃至全省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做好条纹叶枯病的综合防治,对确保水稻丰产、稻农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淑玲 《河北农业》2006,(11):20-21
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具有暴发性和流行性。我国南北稻区16个省市均有发生,2004年、2005年在江苏、安徽、河南等省大发生,有些地区病田率80%,病穴率达70%,病株率达40%以上,给水稻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3.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为媒介传播的病毒病,目前已上升为威胁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据我县植保站2004、2005年对全县32个乡镇水稻条纹叶枯病进行多点调查统计,一般田块病穴率10%~20%,较重病田30%,对产量损失达5%~15%.  相似文献   

4.
1999年以来,大丰市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逐年加重,2004~2006年连续三年大暴发,一般田块自然病穗率达10%左右.少数严重田块高达30%,甚至出现绝收田块,已严重威胁水稻安全生长,为有效地遏制该病流行,笔者综合分析了大丰市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近年来,封丘县属于点片发生,2004年封丘县稻田发生程度之重为历史罕见,被害田率达100%,病穴率达30%~50%,严重地块达70%~80%,给水稻的生产造成很大的威胁。2005~  相似文献   

6.
水稻条纹叶枯病自上世纪90年代末在我县迅速发生以来,发生程度逐年加重:2003年全县80万亩水稻几乎每亩稻田都有该病害不同程度发生;2004年条纹叶枯病大暴发,一般田块减产10%~30%,沿湖重发地区病穴率超过95%,病株率85%以上,减产超过80%,部分田块绝收。该病现已成为我县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江、浙地区和上海部分地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已呈逐年上升态势,局部已发病成灾,对水稻安全生产构成极大威胁。浦东新区2004年仅在机场镇发现条纹叶枯病,发生面积为40亩,到2005年全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面积迅速上升到1906亩,其中发病率20%以上的面积有310亩,部分田块病株率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8.
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由零星发生迅速上升为主要病害,2004年里下河地区达特大发生程度。重病田在秧苗期死苗率达50%左右;大田期死苗不断,减产30%~60%,严重的达80%左右,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笔者在多年病虫测报的基础上,经一系列调查分析、资料整理以及相关试验。解析了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水稻条纹叶枯病由带毒灰飞虱传毒引起,近两年在江苏暴发流行,一般田块病穴率为4%~20%,严重田块达80%以上,甚至出现部分接近失收田块,发生量之大,给防治工作带来严峻考验。防虫帐系镇江市植保植检站研制开发的产品,用其覆盖育秧能有效控制秧田期灰飞虱传毒危害,从而大幅度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为此,笔者通过对防虫帐育秧秧苗素质及条纹叶枯病控制效果的考察,为防虫帐推广运用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三星镇地处崇明岛西北部,耕地面积5.7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4.1万亩,实行稻麦二熟种植。水稻条纹叶枯病在20世纪70、80年代曾有发生,后来几乎绝迹。进入21世纪后,水稻条纹叶枯病又开始露头,2004年明显上升,全镇发病面积达2000亩,绝大部分田块病株率均在0.5%左右,虽尚未造成经济损失,但仍有个别田块病株率超过20%,发病中心病株率达40%,导致明显减产。到2005年,水稻条纹叶枯病急剧上升,危害也明显加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条纹叶枯病是以灰飞虱为媒介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近几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江苏省灌云县暴发为害,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水稻条纹叶枯病在2004年前在灌云县仅在水稻上发生为害,其它作物上未见明显症状。近几年灌云县乃至整个江苏省灰飞虱发生量大、带毒率高,在小麦抽穗后发现小麦上发生类似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病状,经专家鉴定是由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口传病毒诱发的病毒病。一般夏插后大田分蘖初期始见病,分蘖末期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发病植株症状:叶片条形失绿,心叶捻曲下垂呈纸捻状,似螟虫危害的枯心,但剥查后无虫道。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气候条件、品种应用等方面的变化,导致该病已成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威胁,连续几年暴发流行,一般田块病穴率在8.2%左右,重发田病穴率高达70%,产量损失达10%~50%不等。  相似文献   

13.
2003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在靖江市暴发流行,发病面积达24.69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76.35%,病株率达0.2%~78.3%,平均12.55%,部分早播田及秧田未用药防治灰飞虱的田块发病较重,田间普遍出现死苗现象,严重田块甚至失收。为摸清现有栽培条件下,水稻条纹叶枯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程度,我们对本市大量种植的感病品种“9998-3”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产量损失进行了测定,病株率对有效穗、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以及病株率与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病毒病,八十年代初曾在本地流行,后一直间歇发生.近年来该病再度回升,发病面积达28.6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89.6%,一般田块病穴率9.4%左右,重发田病穴率68%以上,产量损失10%左右.  相似文献   

15.
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是靠稻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被称为水稻“癌症”。病原水稻条纹叶枯病毒(Rice stripe virus RSV),属水稻条纹病毒组(或柔线病毒组)病毒。近几年,随着气候环境变化和种植结构调整。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2004~2007年在辽宁省几个大城市发生。2006~2007年铁岭县凡河镇大莲花村也有发生。水稻条纹叶枯病表现为来势猛、危害重、损失大,发病田块减产幅度一般在20%~30%,严重田块几乎颗粒无收,产量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6.
浅析灰飞虱重发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飞虱危害农作物的主要表现是传播病毒病,不仅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而且还传播玉米粗缩病、麦子丛矮病及水稻黑条矮缩病.近几年我县灰飞虱发生量逐年增大,几种病毒病在我县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尤其是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严重.特别是2004年我县灰飞虱特大发生,导致水稻条纹叶枯病特大发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由于病毒病,特别是水稻条纹叶枯病没有特效治疗药剂,一旦发病损失巨大.因而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关键是控制传毒灰飞虱.为此,我站对灰飞虱重发原因及综合防治方法作了一些调查和探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为媒介传播的病毒病。2004年江苏省大流行,我县前几年零星分布,从去年开始发生面积扩大。2004年我们对全县16个乡镇水稻条纹叶枯病进行调查,统计发生面积3333.3公顷,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0%左右。通过调查,对条纹叶枯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具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沿黄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播的由植物病毒引起的病害。此病于2004年在河南省黄河沿岸稻区零星发生,水稻产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005年发生地块增多,感病程度有所加重,据调查,沿黄稻区的中牟县严重地块的病株病率达60%以上。目前,该病已上升为威胁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为此,我们对条纹叶枯病在河南省沿黄稻区的发生特点和规律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制定了相应的防治对策。1症状苗期发病,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条纹间仍保持绿色,糯稻、粳稻心叶黄白、柔软、卷曲下垂,成假枯心。分蘖期发病,先在心叶下一叶…  相似文献   

19.
4种病毒钝化剂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药效试验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我市近年来发生的一种由灰飞虱传毒的水稻病毒病,2004年全市发病面积达3.24万亩,2005年扩大到20万亩,并有继续蔓延和加重危害的趋势。为了验证病毒钝化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效果,我们于2005年引进了菌克毒克、爱诺倍达、灭菌成、病毒必克等4种病毒钝化剂,在单季直播粳稻上开展了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介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病害.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逐年加重,已成为影响兴化市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2004年因灰飞虱虫量是常年的30倍以上,带毒率高达40%左右,故条纹叶枯病发生期早、发生程度重、产量损失大,为历史罕见.实践证明,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品种、稻作方式等农艺措施有较为密切的相互关系.充分了解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在栽培等农艺措施上趋利避害,是当前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