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与甘薯茎线虫抗性相关的RAPD标记的获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抗甘薯茎线虫病品种徐781和高感茎线虫病品种徐18及其杂交后代为实验材料,在亲本和后代株系建立的抗病池、感病池中筛选RAPD引物,获得一条与甘薯茎线虫病抗性基因连锁的标记S447.经过亲本徐781和徐18杂交的F1代品系的验证,初步确定该标记与甘薯茎线虫病抗性基因具有相关关系,连锁距离为17.93 cM标记S447已提交Gene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EF121325.该标记可为常规抗病育种中早期抗甘薯茎线虫病性状的筛选以及在抗甘薯茎线虫病育种中提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2.
对2018-2020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的15个菜用甘薯品种的基本信息、地上部性状、茎尖食味、产量和抗病性共5个方面主要特性进行分析。发现菜用甘薯品种登记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品种登记信息填写不规范、部分品种信息严重缺失、抗病性品种较少、品种登记进展缓慢。对此,提出了加强菜用甘薯品种登记的措施建议:加强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宣传力度,熟悉登记操作流程,提高育种者新品种登记意识;加强登记过程管理,规范登记信息填报;加强菜用甘薯抗病性育种工作,提高品种综合抗性;优化甘薯品种登记制度,防止假冒品种、侵权品种和同种异名重复登记等。  相似文献   

3.
“八五”期间对入库的1496份甘薯品种资源进行综合鉴定评价,筛选出324份高抗至抗甘薯茎线虫病类型的抗性资源.本文对这些抗性资源的兼抗病性、抗逆性、产量及品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筛选出兼抗两种或两种以上病的优异种质38份,以期为育种和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庆昌 《作物杂志》1999,15(3):36-37
生物工程对甘薯的改良,一是甘薯脱毒苗的生产;二是扩大和创造遗传变异,解决常规育种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同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建立甘薯高效育种程序。1采用脱毒技术防止品种退化70年代末的研究表明,在美洲和非洲地区由病毒病造成的甘薯减产达20%~57%...  相似文献   

5.
中国甘薯品种30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30年来审(认、鉴)定的160个甘薯品种进行分类研究,指出了品种编号的更替和意义,表明近10年选育的甘薯品种干物率平均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食用型品种仍然占据着甘薯品种的重要地位;亲本使用频率前3位的品种是徐薯18、金山57和徐781,可作为育种的核心亲本;适宜三大区域甘薯品种类型和数量基本上适合当前我国甘薯消费水平的需求。该研究对甘薯育种工作者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阜阳市是安徽省甘薯种植面积最大、最集中的地区,占全省种植面积30%以上。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品种多是食用和兼用品种,而高干高淀粉品种较少。以甘薯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是世界发展趋势,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育种人员调整了育种目标,将重点转移到高干高淀粉品种的选育上来。阜徐薯20具有高产、高干高淀粉特性,是目前少有的燃料乙醇用甘薯新品种,符合国民经济的需要、能源安全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早熟优质迷你型甘薯高效育种程序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鲜食用甘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培育早熟优质结薯数多的迷你型甘薯品种符合甘薯生产与市场的需求。通过育种实践的总结,提出一种高效的早熟优质迷你型甘薯的育种技术体系,操作步骤为每个实生系种植晚夏薯3株,120d左右收获,选择结薯数多、薯块大小和产量均匀的高产品系;第2年多点鉴定品质、早熟性和丰产性;第3年通过企业生产试验与市场前景评价。以该育种程序选育出的新品种心香符合育种要求,并已经大面积推广应用,验证了该项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阜阳市是安徽省甘薯种植面积最大、最集中的地区,占全省种植面积30%以上。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品种多是食用和兼用品种,而高干高淀粉品种较少。以甘薯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是世界发展趋势,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育种人员调整了育种目标,将重点转移到高干高淀粉品种的选育上来。阜徐薯20具有高产、高干高淀粉特性,是目前少有的燃料乙醇用甘薯新品种,符合国民经济的需要、能源安全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对目前国内外高光效、耐弱光甘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高光效、耐弱光甘薯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理论指导。研究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1)高光效、耐弱光种质特性;(2)弱光对甘薯农艺性状、光合特性、逆境酶活性与渗透调节物质、块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3)高光效甘薯种质筛选及甘薯耐荫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4)高光效、耐弱光甘薯育种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建议科技工作者致力于高光效、耐弱光甘薯品种的选育工作,制定育种目标,改进育种方法,以适应现代化甘薯产业机械化和高产需求。  相似文献   

10.
对10个甘薯品种(系)的抗蛴螬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甘薯品种(系)均不同程度地受到蛴螬为害,品种间对蛴螬的抗性差异极显著。其中,浙紫1号、渝紫43号和心香等对蛴螬的抗性较强,没有产量与经济损失。选用抗蛴螬能力强的甘薯品种,可有效减轻蛴螬的为害。  相似文献   

11.
甘薯高光效育种技术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本课题组近年来所选育的高光效类型系列品种(品系)的特征特性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甘薯高光效育种技术。结果显示:甘薯高光效育种的开展非常必要且切实可行,其育种目标为在杂交后代早期选拔减小种植密度,使其杂交后代无性系充分发育,减少株间和行间竞争,并且应主要鉴定质量性状;另外甘薯高光效品种应具备的优良性状为短蔓多分枝,株型半直立,经济系数高,同时具备优质、抗病、早熟等优良性状。高光效品种具有更高的增产潜力和实现机械化收获的特性,容易被企业和种植户所接受,在今后育种中我们应当加大该类型品种的选育和开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甘薯软腐病菌侵染甘薯的发病特征进行研究,首次建立了一种甘薯软腐病抗性鉴定的方法:每个品种取3块中等大小的薯块,经严格消毒晾干后,切薯块中部薯片,每薯块切3个薯片,每薯片厚度约为8 mm,置于放有灭菌湿润滤纸保湿的灭菌培养皿中,接种1块6 mm的甘薯软腐病菌菌碟于薯片中央,将接种好的薯片置于26℃生化培养箱中培养,期间加无菌水保湿1次。21 h后将鉴定材料取出,量取薯片发病直径,根据病斑直径进行分级,计算病情指数,进行抗感评价。该方法的建立为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利用该方法对44份品种资源进行抗性评价,结果显示,鲁薯4号和广紫8号对甘薯软腐病的抗性级别为中抗;湛薯271、泰中11、渝紫1号、赣薯1号和PZJ商27 E2-2对甘薯软腐病的抗性级别为感病;其余品种对甘薯软腐病的抗性级别均为高感。  相似文献   

13.
旨在选育高产优质紫心甘薯新品种,加快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以‘苏薯8号’为母本,‘渝紫薯7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多环境交替定向选择、高低世代组合筛选方法,育成紫心甘薯品种‘宁紫薯6号’。研究表明,‘宁紫薯6号’聚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平均鲜薯产量40100.4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21.09%。平均干物质含量29.36%。食味评分77.8,比对照高7.8。花青素含量17.68 mg/100gFW,大中薯率84.7%。抗黑斑病和中抗茎线虫病。该品种高产稳产、食味品质优异,抗性较好,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可作为鲜食及食品加工型紫薯品种,在长江流域薯区推广种植。笔者通过对育种策略的讨论,认为核心亲本的高效利用将显著提高育种效率,“参与育种模式”将加速品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甘薯是我国主要淀粉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6×106hm2,随着国家甘薯产业化的发展和国际育种目标的改变,高淀粉品种的选育是当前我国甘薯育种的重  相似文献   

15.
稻瘿蚊多抗性材料的聚合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西高抗稻瘿蚊地方品种GX-M001与已知抗性基因的抗蚊青占、HT1350(含GM6)和高产优质品种桂软占杂交,通过常规育种将GM6抗性基因导入到我的抗源品种GX-M001中,成功地将多抗性基因聚合在一起,培育出多抗性的创新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盆栽观赏甘薯品种资源的筛选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087份国家甘薯品种资源的调查、鉴定与评价,筛选出盆栽观赏甘薯品种资源10份,其中包括观叶甘薯品种资源4份,观花甘薯品种资源3份,观赏药用甘薯品种资源1份,观赏菜用甘薯品种资源2份。发掘了甘薯品种资源的观赏价值,创新了甘薯品种资源的利用途径,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丰富了中国甘薯育种的优、异、稀、特等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17.
采用11个甘薯品种在北方春栽区进行区域试验,对其丰产性、稳定性、干物率、食味评分、病虫害抗性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秦薯12-18-28、秦紫薯12-20-11、济薯16142共3个品种从鲜薯产量、薯干产量、烘干率、食味评分、病虫害抗性方面的综合评判较佳,可为陕西甘薯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推动陕西甘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品种进一步参加国家、省级多点异地联合鉴定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食用甘薯品种选育及系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食用甘薯品种的选育方法,加快优良食用甘薯品种的选育进程。本研究对2001—2020年育成的22个食用型甘薯品种主要性状和亲本系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2个食用甘薯品种的平均鲜薯产量32689.0 kg/hm2,平均干物率28.1%。其中12个苏薯系列红心食用甘薯品种的平均胡萝卜素含量4.77 mg/100g鲜薯,10个宁紫薯系列紫心食用甘薯品种的平均花青素含量24.49 mg/100g鲜薯。系谱分析表明:苏薯系列红心食用甘薯品种基因源主要来自于美国品种,其中大多数品种都具有‘南瑞苕’血统,宁紫薯系列紫心甘薯品种基因源主要来自于日本品种,同时种质创新和桥梁亲本的应用也对紫心甘薯品种选育起到重要作用。外引资源和创新种质都是食用甘薯育种不可或缺的亲本来源,定向配组杂交是选育优良食用甘薯品种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作物育种信息》2006,(5):11-11
岩粉一号是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优良甘薯品种,1992年获龙岩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品种具有许多优良的综合性状,所以除了直接在发病地区推广应用外,从抗病育种和品质育种的角度考虑,该品种还是一个优良的甘薯育种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20.
1988~1993年对我所保存的508份甘薯品种、119份甘薯近缘野生种及种间杂交后代品系进行了抗茎线虫病鉴定筛选,结果表明:甘薯品种间对茎线虫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抗病和高抗品种占32.9%,感病和高感品种占51.4%,中间型占15.7%。三浅裂野牵牛具有抗茎线虫病的抗源。海滨野牵牛可能不具有茎线虫病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