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1发病条件 瓜类白粉病病原属于子囊菌纲,白粉菌目,白粉菌属或单丝壳属.病原以菌丝或子囊在病残体上越冬,产生孢子,靠风雨传播蔓延.孢子萌发直接侵入寄主的表皮细胞,吸取寄主细胞内的营养.孢子萌发温度10~30℃,以20~25℃最适,对湿度要求不严,高湿有利于萌发.  相似文献   

2.
<正>1.产品特点双炔酰菌胺对西瓜的疫病、马铃薯的晚疫病、辣椒疫病、葡萄的霜霉病、荔枝的霜疫霉病病原菌都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该产品已在英国、匈牙利、韩国、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取得登记。2.作用机理双炔酰菌胺为酰胺类杀菌剂,对由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有较好的防效,对处于萌发阶段的孢子具有较高的活性且可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  相似文献   

3.
1病原 属半知菌天门冬拟茎点霉真菌.可产生典型的线状孢子和出现中间类型孢子.病菌主要以休眠菌丝和分生孢子器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越冬.  相似文献   

4.
氨基酸维生素对绿僵菌液生分生孢子形成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金龟子绿僵菌在不同氨基酸为氮源、不同维生素为生长辅助因子的液体培养基中菌丝生长和液生分生孢子的形成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氨基酸和维生素对金龟子绿僵菌的生长及液生分生孢子的形成影响极显著 .以天门冬酰胺和 L -丙氨酸为氮源的培养液有利于绿僵菌液生分生孢子的形成 .产孢量达 5.1× 1 0 9和 4.7× 1 0 9个孢子·L-1.在培养液中添加适宜的生长辅助因子能有效刺激液生分生孢子的形成 . VB6+ VH或复合维生素 B能使绿僵菌获得较高的液生分生孢子产量 (产孢量高达 1 7.8× 1 0 9和 1 6.4× 1 0 9个孢子· L-1) .同时 ,试验还显示 :液生分生孢子的产量与培养基氮源的性质有关 ,复杂的氮源比简单的氮源更有利于液生分生孢子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光照与黑暗对大豆锈病菌侵染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xi Syd.)主要以其夏孢子进行传播和侵染。应用大豆离体叶片培养技术,在24&#177;1℃、相对湿度饱和的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光照强度和黑暗时长对大豆锈病菌夏孢子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暗培养8~16h,光强在600~400lx适宜大豆锈病菌夏孢子的侵染,延长或缩短黑暗培养时长,大豆锈病菌的侵染逐渐减少,增加或降低光强度,大豆锈病菌夏孢子的侵染率也逐渐降低,高光强(〉3000lx)和低光强(〈200lx)均不利于大豆锈病菌夏孢子的侵染,从高光强或低光强转至适宜光强度下均有利于大豆锈病菌夏孢子的侵染;试验结果与田间大豆锈病自然发生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6.
<正>苹果锈病又称赤星病,俗称羊胡子、羊毛疔,除了危害苹果、梨等果树,还危害转主寄主桧柏。其病原菌是转主寄生菌,是有转主寄主现象的代表性病害。1发生规律苹果锈病以菌丝体在桧柏枝上的菌瘿里或桧柏体表的锈孢子上越冬。春天菌瘿产出冬孢子,萌发后产生担孢子,随风传播到果树上,侵染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进行为害,担孢子每年只侵染一次。秋季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桧柏上,形成菌瘿越  相似文献   

7.
研究温度、光照、pH值、湿度及紫外线对莱氏野村菌MZ060806菌株菌落直径、孢子萌发率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该菌的菌落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具有相似的效应,其中27 ℃是最适温度,温度过低或过高则抑制生长;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 ℃、10 min;全光照有利于产孢,而全黑暗有利于菌落扩展;最适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的pH值为6~7;最适孢子萌发湿度为70 %,萌发率为92.1 %;该菌对紫外线(25 W、40 cm)较为敏感,当照射时间为2 min,24 h后孢子萌发率为84.4 %,而照射10 min,孢子萌发率为0.  相似文献   

8.
选用了几种培养基和紫外光照射等处理,分别在100个稻瘟菌(P.oryzae)分离菌株上进行孢子产生的比较试验。结果指出,几乎所有的菌株都能在稻叶、玉米叶、马唐草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经紫外光连续照射,产生大量孢子。而所有菌株在马铃薯、米粉和杏汁琼脂培养基上,即使经紫外光连续照射,也不能产生孢子或产孢量少;在各种培养基上的室内自然光下都不能产生孢子或产孢量少。因此稻瘟菌在培养条件下,可能需要稻叶内存在的某种化学物质和紫外光照射二个刺激因素的同时存在,才能大量产生分生孢子。作者认为,使用稻叶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在连续紫外光照射下诱使稻瘟菌大量产生分生孢子是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改进式海登汉氏苏木精核染色方法对9种30个菌系的担孢子核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针菇和裂褶菌以双核担孢子为主,其双核担孢子所占的百分率分别为98.89%和97.43%,另有1.11%和2.57%的担孢子含1个或3—4个细胞核。榆黄蘑等7种食用菌的19个菌系以单核担孢子为主,除糙皮侧耳的NP菌系有16.23%的担孢子为多核体(2—5核)外,其它18个菌系中多核担孢子所占的百分率均在4.18%以下。  相似文献   

10.
用生物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广东梅州"红菌"子实体,担孢子以及菌丝体的形态结构特征.该"红菌"以深红色为主,囊状体发达.孢子印白色,菌肉灰色,菌髓为异型菌髓,担孢子近球形.孢子大小为8.55~10.29×10.65~11.01μm,孢子表面有脊状突起.其高度约1.14 μm,宽0.57 μm,相邻脊间最宽距离为2...  相似文献   

11.
抚顺近10年暴雪的短期天气学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对抚顺地区暴雪天气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提高此类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利用500 hPa位势高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的实况气象资料,对抚顺2001—2010年近10年的15个暴雪个例进行短期天气学分型研究。结果表明:抚顺暴雪按500 hPa位势高度场可分为横槽型暴雪和小槽东移发展型暴雪,这2种暴雪型冷空气都经过贝加尔湖东南下;在海平面气压场上,抚顺暴雪可分为蒙古气旋型暴雪、倒槽型暴雪和江淮气旋型暴雪,90%以上的暴雪属于蒙古气旋型和倒槽型暴雪;蒙古气旋东南下经渤海加强再东北上是蒙古气旋型暴雪的主要特点,辽宁以南的低值系统北上是产生抚顺暴雪的必要条件;亚洲冷高压自西北或北北西向东南或南南东移动,倒槽型暴雪的亚洲冷高压强度大于蒙古气旋型暴雪的亚洲冷高压强度。此外,抚顺近10年暴雪有60%出现在12月和3月,一九—三九期间未出现暴雪。  相似文献   

12.
抚顺“090621”冰雹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春英  张昱  马晓颖  金鑫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584-17588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沈阳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背景、物理量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分析了2009年6月21日抚顺东部地区出现冰雹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冰雹天气发生在地面低压带、500hPa冷涡底部东南象限中,500hPa冷涡移动触发低层切变线形成。冰雹发生前大气有不稳定能量和水汽输送条件。850hPa低空冷空气的侵入加剧了大气层结不稳定,促进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产生冰雹天气,高低空急流配合为强对流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多普勒雷达资料表明,强对流天气有多个对流单体组成,发展强盛时有弓形、钩状和V形缺口等特征,强回波区为50~60dBz,最大达67dBz。径向速度有辐合区和逆风区。逆风区出现于冰雹前1h,是冰雹出现的强信号。液态水含量为20~40km/m^2,最大垂直液态水含量为50km/m^2。出现冰雹的对流单体回波顶高9.11km。垂直风廓线。中风向、风速出现较大垂直切变。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临沂市10月份雾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0~2009年临沂市10月份资料,对该地区10月份雾发生演变的气候学、天气学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是雾多发区,雾在前一天20:00至当日08:00之间发生,65.8%的雾在09:00之前消散;雾日08:00风速97.4%小于2 m/s,静风最有可能出雾,其次是偏东风,再者是偏南风;雾日前一天20:00以东南东风频率最高,其次是东南风和静风;临沂雾的天气形势主要有5种,分别为锋前均压场型、弱高压或脊型、鞍形场型、高压入海型和倒槽(低压)前部型。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接种的条件下,证实了小麦白粉菌能侵染大麦(品种:“天津1号”;“757”;“矮杆齐”)、鹅观草和燕麦。它在这些植物上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再接种于小麦亦发生正常侵染。接种在大麦“早熟3号”上的菌,能产生出菌丝,但不产生分生孢子。接种在“秦岭黑麦”上的菌只能达到侵入阶段,并且多数的受侵表皮细胞发生明显的过敏性死亡。据试验结果认为,某些野生禾草有可能是小麦白粉病的初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1月9日江西省出现了1次飑线天气过程,造成了较严重的灾害。利用该日的常规观测、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此次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飑线天气过程是在江西省典型天气形势背景下发生的。深厚的高空低槽、低层切变、地面处江南倒槽中;本次天气过程前,水汽条件充足,储备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雷达产品中反射率因子出现弓形特征,径向速度场出现辐合带、逆风区、中气旋表征将出现大风等强天气天气;雷雨大风前的高VIL,达到或超过40 kg/m2,回波强度变化存在强弱交替的现象,当由高到低的突然减弱,预示着大风的发生;飑线天气过境时,常造成风向突变、风速突增,过境后风向将变为以前的方位。  相似文献   

16.
在常规资料的基础上,利用FY-2 E卫星云图、自动站、雷达回波等非常规资料,结合物理量场,对2015年8月19日铁岭局地飑线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此次过程发生的可能原因和触发机制。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稳定北抬,在高空冷涡控制下,加之前期持续高温,为此次中尺度飑线系统提供有力的环流背景;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在雷达强度回波中表象明显,为线性排列的对流单体族构成的窄带回波,回波强度>55 dBZ。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VIL值≥40 kg/m2注意飑线天气,VIL值越大天气现象越强烈;温度总指数TT (TT≥50℃)、深对流指数DCI(DCI>26℃)也反映了热力不稳定和对流潜势,对临近和甚短期预报更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连地区2008年“倒春寒”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CEP资料,对2008年4月下旬、5月中旬大连地区2次"倒春寒"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hPa贝加尔湖高压脊稳定维持或加强,脊前堆积的冷空气沿脊前西北气流向东南方输送,因此,贝加尔湖高压脊为冷空气南下提供通道,使得冷空气可以持续的下滑,导致4月下旬出现低温,形成"倒春寒";5月中旬东北冷涡活动频繁,大连地区多雨、低温天气比较显著,再次出现"倒春寒"。  相似文献   

18.
炭疽菌附着胞在离体条件下具高度抗逆性,对多种消毒剂、田间常用杀菌剂以及高温、冰冻都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对柑桔叶片定点接种炭疽菌,只在叶片表面形成大量附着胞,而未观察到角质层下菌丝。只有当寄主受伤或哀老后,附着胞才萌发侵染寄主引起发病。因此,柑桔叶片上炭疽菌的潜伏结构是附着胞,而非角质层下菌丝。  相似文献   

19.
对2010年秋季山西北部一次罕见连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阴雨期间,亚欧上空大型环流相对稳定,乌拉尔山附近维持一稳定的阻塞高压,西太平洋副高异常偏强,亚洲中纬度多短波槽东移,700hpa、850hpa切变线频频建立,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偏西,其外围形成的高低空急流把充足的水汽输送到山西;当乌山有阻高建立时,北方冷空气沿脊前下滑,在巴湖形成切断低压,在贝湖形成低涡;贝湖底部分裂小槽南下,冷暖空气在山西北部长时间交汇,从而形成了山西北部长时间的连阴雨天气。当阻高减弱崩溃,巴湖到新疆有高压脊建立,副热带高压东移南退,山西北部上空转为西北气流控制,连阴雨天气结束。  相似文献   

20.
云天  刘铮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802-9804
[目的]分析2009年8月吉林省东南部霜冻天气。[方法]利用NEC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等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和诊断方法,从环流形势、天气要素特征等方面对2009年8月吉林省东南部霜冻天气的产生进行了分析。[结果]这是一次具有寒潮爆发性质的强冷空气影响过程;前期高空形势稳定,吉林省高温少雨,后期极涡大槽加深发展,强冷空气南下,在大槽冷锋东移之后,冷空气在该省爆发;吉林省东南部地区霜冻天气产生条件是东亚大槽和强冷锋的过境、高空处在西北气流的控制之下,该省中东部850 hPa温度)≤4℃,冷高压中心强度达1 020 hPa,且位置恰处该省中东部地区,冷空气的控制时间≥36 h、48 h内降水<10 mm。[结论]这次过程中产生的天气条件和要素条件对今后夏季霜冻天气预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